楼主: 求心
12281 30

[经济学基础] 现代失业理论专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博士生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94 个
通用积分
0.1800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0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2134 点
帖子
364
精华
0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4
最后登录
2019-6-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现代失业理论专题
求心Dammos 2004/11/11初稿,2005/11/9修改

  我对“劳动力商品是典型的吉芬商品”这个命题的数学证明是无懈可击的,论证过程也是非常简洁的,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但是,对于这样的创新命题,连左派网友也是半信半疑,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受传统理论的误导和熏染太深,短时间无法改变固有观念,其二就是我们从微观直觉出发认识问题,忽视了总量问题。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更加通俗的讲解。

一、 有效欲望学说

  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作为其理论大厦的基础。我认为,有效需求理论必然派生出有效欲望学说。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资本家富人的消费规律。资本家富人尽管人数较少,但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机器、厂房、技术、资金等,都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在这少数人的统治之下,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是以自己拥有的劳动力来换取对资本家资本的使用。因此,深入研究少数资本家富人的消费规律,可以指导我们换取尽可能多的资本。
  资本家富人也是普通人,无论他们如何穷奢极欲,但他们的消费规律仍然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他们的吃、住、行、用、玩、乐,凡是能在市场上用钱能买到的东西,他们必定会有满足的时候。
  为了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我提出了“有效欲望”这个概念。人的“总欲望”是无穷的,但能实现的欲望要受到市场供给的制约。人有很多欲望,但有些是不能实现的,如长生不老等等。为什么皇帝不座飞机汽车?为什么皇帝不看电视,不打手机?不是皇帝没钱,而是市场上没有这种产品。坐飞机汽车,看电视打手机,对于古时的皇帝来说,属于“无效欲望”。知道了什么是“无效欲望”,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有效欲望”。中国有个刘姓的富人,别人建议他1天花1万元,他去实践了。结果只在第一天花出去了七千元,以后就再也花不动了。
  资本家富人的有效欲望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满足了、饱和了,但他们对金钱的需求始终无法满足。因此,对于酒足饭饱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追求只有一个——金钱。资本家对物质的欲望是可以满足的,而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二、 古典失业理论和现代失业理论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资本家雇用工人的规律,也就是失业理论。失业理论,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古典的失业理论,也就是主流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另一种是现代的失业理论,这是我提出的失业理论。
  古典失业理论认为,雇佣工人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当工人的边际产出小于工人的工资时,资本家就会无利可图,就会停止雇佣工人,其余未被雇佣的人就处于失业状态。比方说,地主有100亩地,如果雇佣10个人就可以把地耕种得很好,再增加雇佣1个人,要多管一个人的饭,但土地的产出并不会明显增加,于是,地主就不会雇佣这个人(比方说,增加一个人可以多打200斤粮食,但却要管300斤粮的饭,地主就不干)。再比方说,一个人操作一架缝纫机,如果工人的数量多于缝纫机的数量,就不会增加产出。于是,就会出现失业。
  以上这种经典的失业理论隐含着几个假设:这就是他们假定资本家(或地主)对粮食、衣服等实物商品的欲望是无穷大,于是导出了资本家和地主始终处于非常饥寒交迫的状态,他们生产的目的是以获取最多的实物商品为目的的,货币仅仅充当交易媒介,不算资产。这种假设在以前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大致符合事实,理论不会出问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诞生,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家获得实物商品已经足够多了,他们的有效欲望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其边际效用几乎递减到零了!于是,他们生产的目的已经转移到对金钱的追求上来了。这时,就会出现现代失业。
  什么是现代失业呢?再借用上面这个土地的例子来说明。地主有100亩土地,雇佣了10个人,打了10000斤粮食,地主用3000斤养活雇工,自己还剩余7000斤。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地主吃不了7000斤粮食,只能吃4900斤,那么,他就只需要雇佣7个雇工(每个雇工可以给他带来700斤粮食的利润)。这样多出来的3个人就会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现代失业,是生产过剩下的失业。很显然,在这种失业状态下,土地的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劳动力也没有完全就业,出现了资本和劳动双重过剩的情形。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失业理论是建立在资本家有效欲望得到基本满足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个假设基本是成立的。

四、现代失业的解决办法

  解决现代失业,我能想出来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充分认识现代失业的特点,认识到劳动力商品的吉芬特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雇工的工资是300斤粮食,每个人为地主生产700斤粮食的利润。如果我们把雇工的工资提高到400斤,他们每人为资本家生产的利润减少到600斤,那么,地主就要雇佣8.17(4900/600)个人,总的粮食产量也提高了,由原来的7000斤提高到8167斤。
  第二个办法就是实行货币配额制——按人头平均发钱,让资本家和地主用剩余生产力去换钱。按认发钱已经讲过很多了,它可以彻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彻底解决银行坏账问题,彻底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彻底解决就业问题。这个理论完全可以诺贝尔奖。甚至自由主义者也赞成这个办法。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资本,不去求着和资本家交换。办法可能有很多。

四、问题答疑

  有人问我:“为啥地主正好吃4900斤粮食,而不是7000斤?资本的逐利本性就是利润越高越好,当然是在法律规定下。还没听说过有7000斤不吃,吃4900斤的,如果真有这种资本家,那何不提高工资,分给长工,他自己又没有损失。”
  我的回答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任何人对任何商品的欲望是有一个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有效欲望,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出现负效用。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任何一个课本上都有的。 因此,我们为了讨论问题,就假定这个极限是4900斤,已经很宽裕了。我估计你一个人,根本消费不了那么多粮食。
  为什么不分给长工?现实中,工人的工资是用货币支付的,多发工资,意味着资本家要垫付更多的流动资本,这必然对应着资本家的货币余额减少。根据资本家的消费规律,货币余额的减少会降低资本家的总效用。试比较以下两个消费组合的总效用:
    A:(4900斤粮食+10000元货币)
    B:(10000斤粮食+500元货币)
  在消费组合A中,粮食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符合戈森第二定律,是效用最大化的组合。在消费组合B中,粮食的边际效用远远小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甚至出现了负效用,很显然,这不是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家要减少粮食,增加货币,实现效用最大化,于是,就要裁员,于是,就出现了现代失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失业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最大化 凯恩斯 劳动力 欲望 创新 吉芬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100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求心 发表于 2006-8-1 11: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彻底认清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为扩大就业扫除理论障碍

求心Dammos 2005-11-10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着重强调了劳动力商品的吉芬性质,明确指出:劳动力的价格越高,单个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的利润越少,那么,资本家为了获得同样多的利润,就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只要增加工资,就会扩大总需求,就会扩大就业。反之,不发工资、少发工资,总需求萎缩,资本家怎么可能会多雇人呢?
  遗憾的是,上面这些极为浅显的道理,很多人接受不了——甚至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突然听到了,还会觉得恐怖、震撼。
  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工资和利润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在这样的认识下,那些站在广大劳动者立场上的经济学家主张必须从资本家那里“割”一块下来给劳动者,而那些为资本家说话的经济学家,以效率为借口,始终不愿忍痛“割”爱。
  出现上面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根源在于假定可分配的产品在总量上受到生产力的约束,已经达到一个极限,不能继续增加。

  但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总量约束的假设前提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资本家和工人、利润和工资的对立关系趋于弱化。因此,增加工人的工资,扩大需求,扩大产出——只要不突破生产力的极限,就不会损害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利润和工资的矛盾,可以调和,和谐社会,可以建成。这就是理论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假设有2亿富人享受资本利润,每人每年的有效需求(等于有效欲望)是4万元,合计自主需求是8万亿元。如果假定每生产1件商品,资本家可以获得80%(“低工资优势”使然),那么,资本家就要生产10万亿元的产品(8万亿÷80%=10万亿)。10万亿就是全社会的总需求,其中资本家靠利润获得8万亿,劳动者靠工资获得2万亿——叫作被动需求。
  如果单个劳动者每年的产值为5万元,其中4万元变成资本家的利润,1万元变成自己的工资,那么,资本家就必须雇佣2亿人为他打工(8万亿÷4万=2亿)。
以上就是总需求和总就业的简单算术题。尽管是极其简单的算术题,但没有几个人会做,右派不会做,左派也不会做。

  如果社会生产力的极限就是10万亿,那没话可说,左右两派都是正确的,工资和利润,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调和的余地。但是,现在明显地出现了产能过剩、大量资源闲置的浪费的状况。这样一来,我们完全有办法解决问题。
  比方说,我们把资本家的分配比例由原来的80%降低到60%,那么资本家为了维持它原来的消费水平,就要增加生产,总需求就会扩大为(8万亿÷60%=13.33万亿)。这道算术题成立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极限大于或等于13.33万亿。只要这个大前提成立,这道算术题就是正确的,就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

  在这道算术题里,尽管资本家的所得份额降低了,但由于“蛋糕”做大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资本家的那一份一点也没有减少——仍然是8万亿,但是,工人的那一份却增加了——由2万亿增加到5.33万亿。
  再看就业人数的变化。如果技术条件不变,每个人的产出仍然维持在每年5万元,那么,每个人为资本家创造的利润就会降低到3万元,就业人数就会增加到2.67亿人(8万亿÷3万=2.67亿)。

  资本家的生产不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穷人,而是为了他自己,资本家雇用工人绝不是学雷锋,绝不是出于菩萨心肠,而是迫不得已——他的机器要人开动,他的豪宅要人打扫。因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加强国内的协调,集体要求增加工资,让资本家别无选择,让资本无处可逃。比方说,美国的工资就很高,到处都一样,无处可逃,别无选择。有一些逃到了中国,逃到了发展中国家,但不可能全逃走。如果不加强合作,而是相互拆台——在国内互相拆台,在国际间互相拆台,和越南竞争低工资——其结果必然是万劫不复。

  关于国际合作的问题,好年华网友提供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欧美国家要进行验厂。验厂的内容大致就是我说的对违反法令、搞低工资竞赛的厂商取消供应商资格。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要积极配合。
  尽管我们要让资本家别无选择,好像要“割”资本家的命。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大家看一下前面的算术题,就会明白,资本家的利润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但是,如果广大劳动者不团结,相互拆台,搞低工资竞赛,资本家肯定会优先雇佣那些要价低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团结,受害的是集体中的其他人,而自己,反过来也会被别人所害。这就是非合作博弈的恶果。

  事实上,工资提高后,总需求增加,需求旺盛,资本家的固定资产会得到升值,资本家还会添置更多的机器,致力于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总需求提高后,市场活跃,经营风险降低,投资环境改善,对资本家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些以压低工资为资本家谋利益的人,是极其短视的。


题外话:
  有的人可能还会问,为什么资本家老是8万亿,为什么不能增加?我的回答是,只要资本家愿意,只要他的肚皮足够大,他只须多雇几个人,就可以增加,没有任何问题——前提是不要突破生产力的极限。作为资本家集体,他们的利润永远等于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这就是凯恩斯的“寡妇的坛子”的利润原理,也就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说的“资本家得到他们花费的,工人花费他们得到的”。在资本主义的产能过剩阶段,资本家的主要精力在于追求货币资产(而不是消费)。但是,作为一个集体,资本家一分钱的利润也得不到——因为工人是生产不出钱来的。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藤椅
求心 发表于 2006-8-1 1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力商品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
求心Dammos 2004-3-12

1、什么是吉芬商品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除了与该商品的价格相关以外,一般还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商品的预期收益率、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等很多其他因素相关,我们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
    Qi=Fi(Y,p1,p2,…pi,r1,r2,…ri,L1,L2,…Li,U1,U2,…Ui,…)   ――――(1)
      Qi:对商品i的需求量
      Y:消费者的收入
      pi:各种商品的价格
      ri:各种商品的预期收益
      Li: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偏好
      Ui:各种商品的效用

  在商品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可以认为以上函数的变量都是独立变量,如果想知道某些变量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只要直接对该变量求偏导数就可以了。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较少时),这些变量是相关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变量的显著变化,这时候一定要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求导。
  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这种商品就是普通商品。这种商品在我们考察的那个点附近的斜率为负值,也就是说它拥有向下的需求曲线。
  但是,有一些商品不是这样,在其他因素(当然是指其他独立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会增加,我们把这种商品叫做吉芬商品。这种商品在我们考察的那个点附近的斜率为正值,也就是说它拥有向上的需求曲线,用数学表示为:
    ÒQi/ÒPi=Òfi/Òpi>0 ――――――――――――――――――(2)
  以上(2)式定义了吉芬商品,凡是需求函数符合(2)式的商品,我们就叫做吉芬商品。


2、劳动力商品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


  假设资本家的需求为q元,每雇佣一个工人可以生产产品P元,其中资本家得到R元的利润,工人得到W元的工资。那么,资本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必须雇佣N个工人,于是有下式:
    N=q/R=q/(P-W) ——――――――――――――――(3)
      N:雇佣工人数
      q:资本家集体的需求(在过剩经济下为饱和需求)
      P:单个工人的产出,P=R+W
      R:资本家从单个工人的产出中获得的利润
      W:单个工人的工资
  如果我们假定q、P、W是三个独立变量,那么,(3)式对工资W求导,可得:
    ÒN/ÒW=q/(P-W)^2>0 ――――――――――――――――――(4)
  上式符合吉芬商品的基本定义式(2)。因此,劳动力商品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
  证毕。

  在以上证明中,我们假设q、P、W是三个独立变量,读者肯定要问,你这种假设能成立吗?我们下面做一些分析。
  当然,如果学五常伯,“一口咬定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以上证明已经是无懈可击的了。但是,我们不能学五常伯。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单个工人的产量P。本人认为,在单个工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生产的技术条件不变、劳动时间不变、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工人的产量是一个常数。虽然工资高了工人的积极性会高一些,但在厂方严格监督下,工人已经很卖力气了。因此,增加工资并不会显著地提高单个工人的产量,工资和产出弱相关,可以认为产量P是一个常数,与工资W无关。
  其次,我们研究一下资本家的需求q。我们这里研究的经济是生产过剩下的经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资本家的需求已经处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就是资本家的消费已经处于非常奢侈、已经到了无法再增加的程度。


  读者一定很关心,如果增加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的需求会不会降低?我认为,由于有大量可利用的闲置劳动力和闲置资本,当工人的工资增加后,资本家只要多雇佣几个工人,就完全能够继续维持他们的奢侈生活,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节衣缩食。甚至相反,工人工资提高后,需求增加,市场形势转好,社会治安转好,社会矛盾缓和,资本家很有可能会增加他的需求q。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资本家的饱和需求与工人的工资弱相关,可以假定为无关,可以看成是一个常数。
  三个变量有两个是常数,因此,把它们看成是独立变量的假设是成立的。

  可能有些朋友会坚持认为,工人的工资提高后,资本家的需求会相应地降低。那么,我也退一步来说,如果这种降低的程度小于单个工人为他创造的利润减少的程度,那么,吉芬商品的结论仍然成立。举例来说,如果R降低1%,q降低小于1%,那么,劳动需求量N仍然是增加的。


3、深入研究


  对于整个资本家阶级而言,他们面对的商品只有一种,那就是劳动力。当劳动力价格上涨后,单个劳动力为他们创造的利润就会减少,资本家为了维持他们奢华的生活,就必然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可能有人认为,资本家会用资本替代劳动。我认为,在短期内,资本家无法用资本替代劳动。如果由工资上涨引起资本对劳动的大量替代,至少在短期内会导致投资增加,这必然会引起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还有如张五常所说,可能会转移资本,跑到印度去投资。在这里,我们研究劳动力吉芬商品的问题,肯定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内部研究的。也就是说,我们研究劳动力涨价,肯定是所有劳动力一起涨价,而不是一部分涨价,另一部分不涨价。针对资本转移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打击自我毁灭的“低工资竞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不是相互拆台。
  西方国家的工人罢工和工会组织,就是能够以集体的身份和资本家谈判,使得大家能够得到一个较高的、统一的工资报酬,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缓解了需求不足。

  张五常信誓旦旦地说,天下没有吉芬商品。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一个大的不得了的吉芬商品,不知张五常还有什么话要说。





  [补充]

  资本家多雇佣一个工人,可以多得到一份“利润产品”,但并不一定会得到资本家想要的利润。只有当资本加把这份“利润产品”消费掉以后,“利润产品”才会变成利润。
  这就是说,资本家的利润完全取决于资本家的消费,这也就是我在下面贴出来的卡莱茨基和凯恩斯的利润理论。
  由于资本家的消费是有限的,因此,利润是有限的,也就是论证过程中假定的需求q是有限的,是一个常数。
  为了满足q,也因为资本家内部仍然有竞争,因此,资本家会优先雇佣那些最能干的(也就是产出减工资最大的)工人,直到总需求q得到满足为止。
  多余的人就成了过剩人口,法国经济学家李佩兹把失业人口比喻为“被驱逐”的人。
  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单个工人的产出不断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基本不会上涨,所以,被雇佣的人数越来越少,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资本家的“自完备”水平会越来越高。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板凳
求心 发表于 2006-8-1 11: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增加工资、扩大内需,努力实现内部均衡

求心DAMMOS 2006/5/18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就指出,国家要重视内部均衡,不要以邻为壑。把矛盾转嫁给外国,换来美元“花花纸”,不仅促使自身的资源加快耗竭,还导致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实在不是什么上策。
  最近,各地酝酿上调最低工资,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有些经济学家和地方官员还是站出来反对,一是担心资本转移,二是担心物价上涨。下面针对以上两点,进行理论分析。


  一、关于资本转移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已经反驳过了。凡是要转移走的,就让他转移走,不要怕。血汗工厂,一定要关。工资的提高,必然会推动内需的扩大,内需的扩大,必然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劳动力是典型的吉芬商品。
  
  下面看一个模型。
  假设外资全部撤走,老百姓也没有一分钱,整个系统全部清零,系统重新启动。
  系统启动后,政府为了维持整个官僚机构的运作,向央行每月借款1万亿。有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每件商品的工资成本仅占10-12%,我们夸大一些,算20%。这样的话,完成1万亿的政府采购订单以后,工人就会拿到2000亿的工资。政府为了回收这些货币,要为工人生产2000亿的商品,但是在生产这2000商品的时候,又要发400亿的工资,为了回收这400亿货币,又要生产,又要发工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结果是一个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它的结果是(1/0.8=)1.25万亿,其中为政府生产了1万亿,为工人生产了0.25万亿。

  以上这道算术题就说明,低工资必然导致底需求,没有需求,必然失业,工厂倒闭。

  如果把工资提高到40%,那么,上面这道算术题的结果就是(1/60%=)1.67万亿。

  由此可见,即使外资全部撤走,我们也不会受到内需不足的困扰。有外需是好事,但不能为了抓外需的芝麻,却把内需的西瓜丢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尤其要重视内需,重视内部均衡。这应当成为国家战略方针。



二、关于物价上涨
  
  我的结论是,如果物价上涨是由工资引起的,而不存在其他搭车行为,必然会增加购买力,扩大内需。下面举例来说。
  假设现在一套房子为100万,其中工资成本仅占10%,而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妻的月工资合计为5000元,就需要不吃不喝约17年才能买下房,如果按揭买楼,算上利息,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他们的工资增加一倍,变为每月1万元,而住房的工资成本上涨为20%,房价涨到110万,他们只需要9年多就可以买下房子。

  本人著作《过剩经济学》就是通过分析商品的要素构成、以及要素之间的交换展开的。基本结论就是:需求不足是分配问题。

三、主动需求与被动需求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假设有2亿富人享受资本利润,每人每年的有效需求(等于有效欲望)是4万元,合计自主需求是8万亿元。如果假定每生产1件商品,资本家可以获得80%(“低工资优势”使然),那么,资本家就要生产10万亿元的产品(8万亿÷80%=10万亿)。10万亿就是全社会的总需求,其中资本家靠利润获得8万亿,劳动者靠工资获得2万亿——叫作被动需求。
  如果单个劳动者每年的产值为5万元,其中4万元变成资本家的利润,1万元变成自己的工资,那么,资本家就必须雇佣2亿人为他打工(8万亿÷4万=2亿)。
  以上就是总需求和总就业的简单算术题。尽管是极其简单的算术题,但没有几个人会做,右派不会做,左派也不会做。

  如果社会生产力的极限就是10万亿,那没话可说,左右两派都是正确的,工资和利润,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调和的余地。但是,现在明显地出现了产能过剩、大量资源闲置的浪费的状况。这样一来,我们完全有办法解决问题。
  比方说,我们把资本家的分配比例由原来的80%降低到60%,那么资本家为了维持它原来的消费水平,就要增加生产,总需求就会扩大为(8万亿÷60%=13.33万亿)。这道算术题成立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极限大于或等于13.33万亿。只要这个大前提成立,这道算术题就是正确的,就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

  在这道算术题里,尽管资本家的所得份额降低了,但由于“蛋糕”做大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资本家的那一份一点也没有减少——仍然是8万亿,但是,工人的那一份却增加了——由2万亿增加到5.33万亿。
  再看就业人数的变化。如果技术条件不变,每个人的产出仍然维持在每年5万元,那么,每个人为资本家创造的利润就会降低到3万元,就业人数就会增加到2.67亿人(8万亿÷3万=2.67亿)。

  资本家的生产不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穷人,而是为了他自己,资本家雇用工人绝不是学雷锋,绝不是出于菩萨心肠,而是迫不得已——他的机器要人开动,他的豪宅要人打扫。因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加强国内的协调,集体要求增加工资,让资本家别无选择,让资本无处可逃。比方说,美国的工资就很高,到处都一样,无处可逃,别无选择。有一些逃到了中国,逃到了发展中国家,但不可能全逃走。如果不加强合作,而是相互拆台——在国内互相拆台,在国际间互相拆台,和越南竞争低工资——其结果必然是万劫不复。

  关于国际合作的问题,好年华网友提供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欧美国家要进行验厂。验厂的内容大致就是我说的对违反法令、搞低工资竞赛的厂商取消供应商资格。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要积极配合。
  尽管我们要让资本家别无选择,好像要“割”资本家的命。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大家看一下前面的算术题,就会明白,资本家的利润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但是,如果广大劳动者不团结,相互拆台,搞低工资竞赛,资本家肯定会优先雇佣那些要价低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团结,受害的是集体中的其他人,而自己,反过来也会被别人所害。这就是非合作博弈的恶果。

  事实上,工资提高后,总需求增加,需求旺盛,资本家的固定资产会得到升值,资本家还会添置更多的机器,致力于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总需求提高后,市场活跃,经营风险降低,投资环境改善,对资本家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些以压低工资为资本家谋利益的人,是极其短视的。


问题解答:
  有的人可能还会问,为什么资本家老是8万亿,为什么不能增加?我的回答是,只要资本家愿意,只要他的肚皮足够大,他只须多雇几个人,就可以增加,没有任何问题——前提是不要突破生产力的极限。作为资本家集体,他们的利润永远等于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这就是凯恩斯的“寡妇的坛子”的利润原理,也就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说的“资本家得到他们花费的,工人花费他们得到的”。在资本主义的产能过剩阶段,资本家的主要精力在于追求货币资产(而不是消费)。但是,作为一个集体,资本家一分钱的利润也得不到——因为工人是生产不出钱来的。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报纸
求心 发表于 2006-8-1 1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2003年8月22日,我应强国论坛邀请,以强国论坛网友的身份,主持一个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专题时,做的开场白发言。文章中的观点,仍然没有过时。最近,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发表了“加薪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观点。可以说,我三年前的观点,已经进入主流的视野。



如何妥善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求心 Dammos 2003/8/21

【摘要】以往在汇率问题上的斗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也是攫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手段,是国际剥削与国际压迫的一种表现,也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推行金融霸权的一种表现方式。


  (一) 问题的性质。

  汇率的问题,和国内经济情况密切相关。要妥善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通盘考虑,必须和国内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不能简单机械地满足于应付。

  (二) 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① 美元贬值,人民币盯住美元,搭了顺风车,抢了人家的桃子,引起西方国家不满。
  ② 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向西方出口廉价商品,给西方造成通货紧缩压力,为人作嫁衣,出了力没讨到好。
  ③ 以购买力平价而论,人民币汇率偏低。
  ④ 国内学者指出,我们把资源廉价输出给西方,同时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也倾向于升值。

  (三)简单变动汇率让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灾难。

  ① 新台币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40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了26元兑换一美元左右,许多人进行投机,给当局造成1000亿~2000亿新台币的损失。新台币升值给台湾当地的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造成极大的压力,促使他们迁出了台湾。有些台湾人把升值比喻为“抢钱”,被人家“抢钱”的伤痛很多台湾人仍然记忆犹新。

  ② 1985年9月,美、日、德三国达成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自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与马克开始大幅升值,日元从1985年2月的1美元兑换236日元到1987年升值到1比120日元,马克亦然。日元升值后,日本对外出口一蹶不振,国内失业情况加剧。

  ③ 如果中国不能妥善应对升值压力,贸然让人民币升值,则可能会被国际投机行为对冲掉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甚至再演东南亚金融危机。

  事实上,在加入WTO前,我们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很多,大约2000亿左右。加入WTO后,外汇突然急剧膨胀,窜升到将近3500亿。外汇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不是经常项目下的顺差。这就是说,多出来的外汇是人家洋人拿进来的,而不是我们出口赚的。再简单一点,就是说,这些钱是人家的,不是我们的,我们暂时替人家保管而已。

  人家拿钱进来时,一个美元换8元人民币。假设进来了1000亿美元,那么他们手中就持有8000亿人民币。假设让人民币升值,如果升到1美元兑6元人民币,8000亿人民币就要换1333亿美元,中国直接损失333亿美元;如果升到1美元兑4元人民币,那么8000亿人民币就要换2000亿美元,中国净损失1000亿美元。

  我们假设在5年后,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如果中国政府要维持一个稳定的升值了的汇率,面对大量的获利盘,就必然要抛出美元吸收人民币,最终必然使外汇储备耗尽,辛辛苦苦20年的血汗钱,顷刻间化为乌有。甚至有可能出现更加悲惨的局面:储备耗尽后人民币大幅贬值,再次上演一幕东南亚金融危机。

  ④ 导致出口下降,国内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如果我们在尚未有效扩大内需的情况下,贸然让人民币升值,则对外贸具有较高依存度(有研究指出2001年为44%)的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滑坡。

  (四)如何妥善应对升值压力?

  <1>原则:

   1)应当立足把国内的问题处理好,自扫门前雪,扩大内需,以内需置换外需。

  凯恩斯认为,“一向颂赞盛行于世的国际体系,认为既可享受国际分工之利,又可调和各国利益,但这种体系之中实在隐伏着不睦势力。”一个国家要维持国内就业量,就不得不限制进口,增加出口。但是,凯恩斯认为:“这种办法即使成功,也不过是把失业问题转嫁给邻邦,使得邻邦之情形恶化而已。”(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7版,第329-330页) 凯恩斯主张各国应当用国内政策提供充分就业,同时控制人口增长,则不至于造成国家之间的利害冲突。

  以西方理论看,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牺牲内部均衡(低工资导致内需萎缩、失业),换来外部不均衡(顺差)。应当首先追求内部均衡,以内部均衡为首选目标。

  2)尽量减少国际摩擦。

  依现在的情况看,国际上有要求升值的压力,国内也有要求升值的思路(主要是认为以廉价资源换美元“花花纸”没什么好处)。因此,硬撑着估计不是办法,短期可以,长期就很难说。要想维持现在的汇率水平,势必增加国际纠纷,引起贸易摩擦。因此,升值压力必须妥善化解。

  3)中国是个大国,以邻为壑是行不通的。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必须以内需为主,转嫁国内剩余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2>具体措施:

  1) 依法用工、规范劳动力市场,从而使物价上升,在内部消化升值压力。

  要求升值的压力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就是: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如果我们把物价提起来,那么,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也就不高了。比方说,在美国现在1美元购买的东西,在中国4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就是说人民币被低估,要求升值。如果我们把工资提高,从而使物价提高,让在美国1美元东西,在中国要花8元人民币,则就不存在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了。这样,要求人民币升值理论依据便不存在了。

  现在国家之间的纠纷,除了比拳头,道理上也要讲得通,特别是贸易纠纷问题,还是要讲点道理的。

  下面我们还会指出,以规范用工的办法提高劳动者工资,能够极大地扩大内需,从而摆脱对外需的依赖,也满足了国内一部分人不愿意廉价出口资源的要求。这样,我们就把压力转化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 适当考虑按人发钱。

  按人发钱是全新的货币理论。在我刚提出这个理论时,很多人把它当成是玩笑。现在,我已经引用一门很前沿的学科——“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诠释:劳动和资本的交换是非均衡的,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维持一个非平衡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要耗散结构的稳定,必须不断消耗货币。因此,它要求有一个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货币源、一个开放的银行——按人发钱的银行。 按人发钱可以迅速提高国内购买力,刺激投资,扩大内需,从而以内需置换外需,从而解决就业、贫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3) 宣布对策,消除升值预期,打消念头。

  要防范借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的投机,关键是要降低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要让他们彻底打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让他们死了这条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宣布我们选择从内部化解升值压力的具体措施,明确告诉他们,人民币汇率不会变,而且要有理有据。
 
  (五)解答疑虑:

  1)规范用工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人们对于物价上涨,普遍具有谈虎色变的反应。事实上,物价变动具有多种方式,以下分四种情况分析:

  ①工资下降引起的物价下降。设原来物价100,工资20,则实际工资为0.20;若工资下降10,降到10,由此引起物价下降。下降到90,则实际工资减少到0.11。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鼓吹“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物价,以刺激需求”的观点,是在走这条道路。这是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用于聚敛货币财富的办法。显然,这是死路一条。a)它加剧需求不足,加剧通货紧缩,加剧人民币升值,同时降低劳动者实际工资,降低居民购买力,导致市场萎缩。b)通货紧缩使银行的“垫头”贬值,使银行的实际债务加大,银行风险加大。c)货币不断升值,人们不愿投资其他实物资产,赤币观望。

  ②工资不动物价下降。设原来物价100,工资20,则实际工资为0.20;若工资不变,物价下降到90,则实际工资增加到0.22。

  虽然这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对扩大内需有好处。但通货紧缩对银行不利,原因如上所述。通货紧缩也加剧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大家不愿投资实物资产。

  ③工资不动物价上升。设原来物价100,工资20,则实际工资为0.20;若工资不动,物价上升到110,则实际工资下降到0.18;

  这种办法是在短缺经济下,用于聚敛实物财富的办法。如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金圆券。这种办法也就是西方经济学里兜售的严重伤害劳动群众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因此,人们对此恨之入骨,一提起涨价,就立即联想到这里。

  ④工资上升引起物价上升。设原来物价100,工资20,则实际工资为0.20;若工资上升10,升到30,由此引起物价上升,上升到110,则实际工资上升到0.27。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选择的道路。它能够使群众购买力上升,内需扩大,失业减少,同时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物价上升同时使得银行风险释放。

  2)可能引起资本转移;

  现在一提起依法用工或者涨工资的事,马上就会有人威胁资本转移。事实上,在今天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状况。为了就业,劳工之间相互践踏;为了吸引投资,地区之间展开低工资竞赛;为了争夺市场,国家之间展开低工资竞赛。

  传统理论一直认为,低工资才能解决就业。在这个错误的理论影响下,政府也对违反用工的现象,睁一直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人鼓吹“低工资优势”,这些做法造成的实际效果是导致国内需求萎缩,反而加剧了失业。低工资固然可以换来出口增加,但却牺牲了内需,牺牲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本末倒置,检了芝麻丢了西瓜,偏离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低工资,那么,我们何时才能实行共同富裕?

  其实,市场是所有厂商、所有国家共同创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如果工资下降到所有的厂商都可以不发工资的程度,那么,市场也就萎缩到仅仅为资本家集体而生产的程度。这时,国内矛盾会激化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必须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也就是用工规则、用工制度。大家在一个统一的游戏规则下竞争,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在国际上,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针对资本转移的问题,对违反用工规则的厂商进行必要的惩罚。在国内,要制定统一的工资标准,任何人不许犯规。如果谁犯规,就处罚谁。大家互相监督,地区之间互相监督,国家之间也要互相监督。

  有了这个规则,资本转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是个大国,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3)有人担心可能引起企业和政府对立。

  有了规则,执法公正严明,也就没有什么对立了。

  4)担心企业利润下降,减少投资

  其实,这种观点是把自己放在个别厂商的角色上来考察宏观经济的问题,这个思考方法是错误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工资增加了,需求增加了,市场也就扩大了,企业自然会增加投资,利润也会相应增加。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专著论述,用文字很难说明。

  总之,以依法用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可以解决内需不振、扩大就业、减少国内货币政策压力、实行共同富裕等诸多好处。

  最后,我要谈一下近几年甚嚣尘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崇拜者大谈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他们深信在亚当斯密所述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自由市场经济是多么美好、多么诱人。事实上,自由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①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人,他们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但是,证明一般均衡所作的几个假设没有一条能够成立。因此,一般均衡是不存在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②在实践上,上世纪30年代的前后,胡佛总统信奉自由资本主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的深重的苦难。那时,很多人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正是罗斯福总统推行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才挽救了美国,挽救了全世界的资本主义。

  胡佛总统信奉的自由资本主义具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而罗斯福的“新政”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内涵。

  对于那些仍然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人来说,按人发钱是挽救他们的一剂良药。只要他们支持按人发钱,自由市场经济还可以存在下去,而且很有效率。

  理论太枯燥了,请看一段罗斯福对生产过剩的精辟论述:

  “我们的农产品太多,我们自己已无法消费,而其他国家也没有现金可资购买,。。。。”,“当前一般美国公民吃的是医生们所说的三等伙食。如果全国都吃二等伙食,你们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那意味着我们要重新耕种比今天所用的更多的农田来为国内生产食品。如果全国都吃一等伙食,我们就需要比我们历来所开垦的还要多的土地来生产更多的东西,供美国人吃食。”“为什么我们在吃三等伙食?关于这一点,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答案是:广大美国人民购买力低,吃不起更多更好的食品。” (引自 刘涤源,《凯恩斯经济学说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62-263页)

  同理,如果我们的广大劳动者有足够的收入,让他们能够用上富人家里的电器、有病能够及时就医、能接受正规教育、能住上洋楼,那么,我们还要动用多少人力?还要增加多少机器?那时,怎么会有失业,怎么会有设备闲置?

  最后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地板
求心 发表于 2006-8-7 10: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7
Birch 发表于 2006-8-8 02: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路过,看了第一篇。

劳动力商品是典型的吉芬商品,楼主说要证明,却没看到证明过程,遗憾。

很多经济学家都喜欢提吉芬商品这个话题,是因她有驳常理。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运用这种东西,有争议,说明它难度大。

吉芬商品是说“土豆”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但土豆是土豆,劳动力是劳动力,两者是有差异的。“劳动力”的消费者收入增加后,所选择的替代品无非是资本或者技术,在最优生产时,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是确定的,所以资本是不能改变的。但改变技术在微观上结论是成立的,但在宏观上却不见得了,因技术需要人来发明。即这里技术和劳动力有关联,而土豆和奢侈品没这种关联。

站在无边的严寒中,白桦树苦熬着春天的来临.

使用道具

8
临崖吹风 发表于 2006-8-8 08: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一下吧,好文没人顶,感觉论坛冷清多了。

1、楼主提出的解决现代失业的第一种方法是不可实现的,资本家不是慈善家,有给工人减工资的愿望,却不可能有主动给工人加工资的动机。

2、我也是支持按人发钱的,英雄所见略同呀。经济政策需要政治家来实施,我已经给按人发钱找了一个法理上的依据,那就是从宪法规定的全民所有权引申出来的全民分红权,全民分红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因此全民分红甚至可以成为民主国家一些政治家的竞选口号。“按人分钱”这个词毕竟有些不妥,给人不劳而获的口实,而“全民分红”则是合理合法、理直气壮的。

只有管理不善的政府,没有胡作非为的国民。 国家资产的全民所有原则; 国家财政的全民分红原则; 国家领袖的纠错竞岗原则。

使用道具

9
thelion9 发表于 2006-8-8 13: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资本家因为短期行为和既得利益不会为工人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

2:有个别得资本家提高工资,对于同行业来说是挑战行业规则,是牺牲自己得利益,不可能带动其他资本家同时提高工人工资。这样得方法有他先天得缺陷,只能再一个小得区域实现,放在大环境里面,是杯水车薪,毫无意义。

就是穷的叮当,也要把裤子撩起……※……※……※……※

使用道具

10
capf_cbb 发表于 2006-8-11 16: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需要政府出面处理.目前军队工资上涨和公务员上调工资应该是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