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jclx
4390 12

[货币和银行] 再谈货币乘数效应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8粉丝

教授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602 个
通用积分
170.2368
学术水平
85 点
热心指数
76 点
信用等级
69 点
经验
44514 点
帖子
9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18
最后登录
2024-4-2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货币银行学最大误区:乘数效应》
首先,我要要把文章标题改掉,改成《货币银行学最大的悲哀就是看不懂乘数效应》

文章部分引用:“货币乘数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有意义的衡量。相反,它只是两个联系松散的数字的比值,它在金融危机中急剧下降,仅仅是因为分母(准备金)急剧增加而已。
人们普遍认为银行可以“借出”其准备金(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仿佛准备金代表着一个资金池,随时等待着“流出”变成银行贷款。
由于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因此也从没有发生过,所以人们通常会反过来说,银行目前没有“借出”它们的准备金,而是把它“存放在”央行,或者让它们“闲置”。

但银行未来可能会把这些准备金借出去,这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也是对央行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保持谨慎的一个理由。”

接着反驳:
首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定义准备金。
准备金的简单含义就是银行体系中随时准备支付的资金。
首先强调,它必须是在银行体系内。其次所谓的资金则一定是指货币,而且是指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那么首先强调,准备金一定是基础货币。其次分析它的作用,准备金的作用很显然,是随时准备支付给储户的资金。其次,是银行体系内用于清算的资金(基于电子基础货币的IT清算系统)。
一个国家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其实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指流通中的现金钞票M0,二就是指准备金。而准备金只在银行体系内出现。
准备金的来源是银行吸纳社会公众手中的现金钞票存入银行而形成准备金,因此准备金的正常的核心的来源是社会公众手中的现金钞票,即准备金会显著来源于M0。(后续央行也可通过再贷款等方式大幅度补充准备金见后面分析)
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大部分。而在央行储备的是法定准备金。而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是超额准备金。【尤其重点备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只以基础货币中的电子货币形态存在,而超额准备金同时有实物现钞形态的库存现金和电子货币形态的超额准备金存款两部分组成,而电子货币形态的准备金(大量的法定准备金和少量的超额准备金)则都以准备金存款的方式存在于央行IT系统中,在央行的负债端储备货币(基础货币)项目的子项目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下。】
但是,随着银行信贷活动的增加并导致派生存款增加,银行必须用超额准备金缴纳一定规模的法定准备金,因此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会随着银行信贷的增加反而不断减少(在恒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下)。

因此,随着银行信贷并派生存款的增加,会导致国家货币供应量M2增加,M2与基础货币就形成了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就叫货币乘数。用来量化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M2相对于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

但是只要深入思考下去,我们把M2和基础货币同时减去流通中的现金钞票就会得出。货币乘数的正确含义就是指银行各项存款除以准备金。用来特指银行信贷并导致货币供应扩张相对于准备金形成的倍数,这就是货币乘数或货币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的倒数,就是准备金率。
因此有2个公式:
公式1: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 或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M0)/(基础货币-M0)=银行各项存款/准备金
公式2:准备金率=准备金/银行各项存款=N%
公式2变形得银行各项存款*N%=准备金。
也就是说,只要银行各项存款N%的资金集中流出银行体系,就会挤兑整个银行体系所有的准备金。
因此,准备金率或者货币乘数就是用来衡量银行整体性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指标。货币乘数越大,准备金率越低,则银行体系的系统性挤兑风险就越大。

这个指标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

其次很多人无法理解或者正确抽象银行信贷与准备金的关系。
我们只要做一个极端假设,现在假设全国网络中断了。经济交易必须要通过现金钞票M0来完成。请问银行释放信贷之后,债务人必须要取现进行交易,会不会就可以等同认为,银行信贷就是把银行体系内的钱(基础货币)借给别人,银行信贷就是一个借出准备金的过程????(储户不是必然会取钱(取现)并交易,而信贷债务人则必然会取钱(取现)并进行交易,因为所有的信贷融资资金都是付息资产,都具有极强的交易并支付转移的压力。)

正是因为我国目前是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最最发达的国家,经济的交易几乎很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子货币交易支付来完成的,央行有数据说,我国目前每年的非现金交易总额超过了3750万亿人民币规模。正是因为银行存款也可以直接用于经济交易,经济交易活动中对现金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取现并挤兑银行的压力。所以很多人就无法正确抽象和分析银行存款、信贷与准备金在本质上的联系了。

最后总结强调:只要社会中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流入商业银行体系中,就叫超额准备金。(央行通过再贷款等方式增加基础货币流入商行体系也是可以补充准备金的,但这是一个非正常的补充准备金的方式,它的大幅度频繁出现,只可能出现在货币乘数效应极限化发展之后,且这是已构成了事实上的银行挤兑现象而迫不得已的一种应对救助措施而已。)
而只要随着银行信贷的增加并导致派生存款增加,那么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部分就必须要替银行存款缴纳法定准备金。
在一定法定准备金率下,只要银行释放的信贷规模越大,则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就会越多,而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就越少。
一旦这个货币乘数效应极限化释放后,商行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就会无穷小,从而导致商行的流动性紧张。
如何判断货币乘数效应已经极限化了呢?
很简单,把央行的法定准备金率约束与超额准备金率约束两者相加,然后被实际的准备金率(准备金/各项存款)减掉,这个差值变得很小很小了,那么货币乘数效应就极限化发展了。
一旦货币乘数效应极限化了,怎么办?
2个办法。
1.央行降准。2.央行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增加基础货币进入银行体系内形成增量的超额准备金供应。
过去数年的货币现象如我们所见,央行频繁降低准备金率。且同时交替操作MLF,逆回购等再贷款直接补充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但是银行信贷仍继续在释放,法定准备金又在继续增加缴纳,商行超额准备金又在继续减少,商行的流动性就反复频繁出现紧张现象,于是央行就必须要反复贫富降准,交替增量操作MLF等再贷款,我们就是这么一路玩了下来。
因此,央行就必须要继续频繁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频繁增量操作MLF等再贷款,这是货币乘数效应极限化发展后的必然货币现象。是必然的,100%的。
目前央行的综合平均法定准备金率约为9%左右,央行对商行的再贷款已经超过了13万亿人民币规模。

超额准备金流出商行体系,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取现,例如春节发红包取现导致M0大幅度增加。(看今年,央行必须在春节期间操作TLF或者CRA,叫做临时性降准1个月,之前已连续操作2年了,或者增量大幅度释放MLF等再贷款,我们用不到1个月验证一下就可以知道),超额准备金流出商行体系而进入社会。(见附图M0环比增幅数据图,十分清晰的运行规律。)
2.商行信贷增加,法定准备金缴纳增加,超额准备金流出商行体系而进入央行而储备。
3.社会通过商行向央行购汇,超额准备金流出商行体系而进入央行而消失。我国用再贷款对冲外占萎缩,补充了基础货币的供应。(见资本净流出附图与我国基础货币主要构成附图)
4.资金转入第3方支付账户内,第3方支付的100%的准备金制度储备在央行。(暂时忽略分析)
因此,整体上挤兑银行的因素,并非只有社会取现一个因素。超额准备金随着信贷派生存款增加导致法定准备金增加而流入央行是过去货币乘数效应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我国货币体系运行特征。但这个过程在逻辑上并不影响国家基础货币的供应规模,也不会影响准备金整体上的规模。央行资产负债表不变化。
但是,最危险的因素,就是社会资金通过商行向央行购汇,即资本规模化集中外流,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会同时导致商行的超额准备金快速减少,央行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减少,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而银行的存款规模,只需要减少那么一点点,就会在我国金融货币体系形成巨大的金融风暴和金融风险。

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的伟大意义。而这些,仅仅只通过思考和分析银行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看不懂的。

资本规模化外流,很容易想到资本管制,但是,敌对金融势力早就下了十分高明的圈套了。我国目前有2万亿美元的融资外债要偿还,我国还有500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我国与美国没有货币互换,都是与非美货币尤其是港币的货币互换。也就是说,我国外汇约3万亿美元的储备中,大量非美元货币储备,但借债却很大部分是美元债,需要偿还美元才能清偿债务。

只要我们看懂了我国的货币体系,我相信会脊背发凉,身冒冷汗的!

来日方长,且看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如何来对抗这种世所罕见的金融海啸!

最后附上一些相关的模型图和数据运行趋势图。图片的具体解读就不重复了。
1.jpg
2.jpg
4.jpg
5.jpg
3.jpg
6.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互换协议 超额准备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100 + 10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whyaai 发表于 2020-12-28 10:16: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使用道具

藤椅
tiandafeng 发表于 2020-12-29 08:41: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了 。谢谢

使用道具

板凳
charleso 发表于 2021-4-25 17:05: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太多累不累?以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规则来看,货币乘数理论确实是一派胡言,你以为西方经济学什么都是对的?太天真了。
先写两个简单的会计分录,这两个分录可以说明很多问题:1.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  借:贷款   贷: 客户存款
                                                                                   2.银行向央行存入现金  借:缴存央行超额准备金  贷:库存现金
要谈论货币创造,先理解这两个分录再说。

使用道具

报纸
lcjin00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5-24 22:47: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艰深了,但是有个错误吧,“公式1: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 或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M0)/(基础货币-M0)”这个等式在数学上就不成立啊,比如10/2=(10-1)/(2-1) 么,明显不啊

使用道具

地板
ljclx 发表于 2021-5-25 10:12: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cjin001 发表于 2021-5-24 22:47
太艰深了,但是有个错误吧,“公式1: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 或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2-M0)/(基 ...
你理解错了。两个值肯定不同,货币乘数用M2/基础货币其实是被低估了。而实际上应该是各项存款/准备金。因此,我国公布的货币乘数是被低估的。

使用道具

7
lcjin00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5-25 16:16: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jclx 发表于 2021-5-25 10:12
你理解错了。两个值肯定不同,货币乘数用M2/基础货币其实是被低估了。而实际上应该是各项存款/准备金。因 ...
明白了,其实你说的就是最纯粹的货币的派生效应,就是参与派生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到底派生了多少存款出来。但是这个值其实不用算啊,极限或者说现实中就是准备金率的倒数,比如准备金率10%,派生倍数就是10倍,之所以现实中货币乘数不到十倍,是因为有部分基础货币没有参与派生,教科书上叫现金漏损,所以我觉得货币乘数的定义其实主要不是衡量派生倍数,因为派生倍数很简单就是准备金率倒数,货币乘数衡量的恰恰是漏损,因为漏损货币乘数达不到极限值。货币乘数反映了漏损的大小

使用道具

8
ljclx 发表于 2021-5-26 14:17: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cjin001 发表于 2021-5-25 16:16
明白了,其实你说的就是最纯粹的货币的派生效应,就是参与派生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到底派生了多少存款出来。 ...
现金漏损不是重点,重点是货币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反过来就是准备金率(实际准备金率而非法定准备金率)。
即准备金率=准备金/各项存款=N%

这个公式变形后的含义就是,一旦银行各项存款N%规模的资金集中流出银行体系,就会导致所有的银行都会因挤兑而破产。N%越小,货币乘数就越高,就代表这金融货币体系的系统性挤兑风险就越大(现在最高领导反复提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央行反复表态要打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通过准备金率或货币乘数指标来体现的)。

这才是重视分析货币乘数效应的意义所在。

使用道具

9
lcjin00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5-29 20:30: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jclx 发表于 2021-5-26 14:17
现金漏损不是重点,重点是货币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反过来就是准备金率(实际准备金率而非法定准备金率) ...
是,你分析的非常对。中美两国的融资方式不一样。美国主要是直接融资,股市和债市,而不是靠商行的货币派生,所以美国的货币乘数才3.x,而中国主要是靠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而且中国发行基础货币主要是靠 外汇结款,所以在外汇顺差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更多的m2,再基础货币增量无法满足情况下,只能靠缩小准备金率放大货币乘数。所以整个金融的稳定性,中国一点不比美国稳当,因为杠杆率高。中国从2012年开始,基础货币变动基本不大,但是一直在降准备金率,货币乘数现在已经到了7.x。所以总体的货币政策就是稳货币(基础货币)宽信用。 m2.png 货币乘数.png

使用道具

10
ljclx 发表于 2021-5-30 21:50: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cjin001 发表于 2021-5-29 20:30
是,你分析的非常对。中美两国的融资方式不一样。美国主要是直接融资,股市和债市,而不是靠商行的货币派 ...
你最后这张准备金率图形并不客观,因为时间上并不是等比的。
我给你一张法定准备金率和事实的准备金率运行趋势图。法定准备金率现在分为3个档次了,但我图形中仍只有2个档次。其次,定向降准不算降准,不体现在图形中。
准备金率202104.png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