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能够称得上“××学家”的人,总应该是在这个领域的有一定权威的人吧。但是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发明了个新词:“民间××学家”来弥补不能成为“××学家”而有成为“××学家”愿望的遗憾。“民间××学家”不需要有多权威,但有高于一般人的兴趣和热情。于是我看到了很多自称“民间经济学家”的人。
有民间经济学家的出现是好事,说明经济学教育普及得好,以及民众对经济学的兴趣。但是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民间经济学家呢?
民间××家、业余爱好者本来就是些随意的称呼,我为“民间经济学家”设置一个门槛,似乎多此一举。但是我的意思,只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民间”做经济研究的优势和劣势,怎样利用这样的优势,以便于取得更好的成绩。
先说说“民间经济学家”的劣势吧。经济学发展至今,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内容体系十分庞杂。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也没有导师指导,摸清经济学的门路不容易。这是民间经济学家的劣势。科学家牛顿不无得意地说:“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如果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问题是,你根本没找到巨人的肩膀在哪里,怎么能看得更远呢?
所有人都热衷于理论创新,但是创新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较高程度把握之上的。只有这样,创新出来的理论才更有逻辑性,更具解释力。如果把旧理论看作敌人,你只有在了解这个敌人的弱点之后才能找到攻破敌人的切入点。熊彼特说,“创新是‘创造性破坏’”,但他没说创新是破坏性破坏。
民间经济学家的优势应该是在实证上。张五常曾借渔业专家没有见过网鱼船的故事讽刺很多理论经济学家没有实证精神,这也是很多理论经济学家的劣势。我认为,一个不从事纯粹理论工作的人将有更多的机会去验证经济学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比如,卖鱼的人比经济学家更知道鱼市的运作。如果你对某一行业非常熟悉,最好是有这个行业的从业经历,对这个产业链的前前后后了如指掌,有时候你比理论经济学家更有说话的资格。
所以,我眼中的民间经济学家,至少系统地接受过基本的经济学训练,有某一行业的从业经历,对此行业非常熟悉。初次之外,还要有独到的观察力和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我给诸位“民间经济学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张五常。也许您早知道这个人,但是知道人名有什么用,我介绍的是他的实证精神:年宵夜买桔得出结论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也可以实现价格歧视,养鱼得出结论产权私有的成本未必高不可攀,等等。
匆匆写完,难免考虑不周全,请各位多多批评,共同讨论。
补充说明:本贴讨论重点不在张五常,关于张五常的帖子论坛已经有很多了,尤其是05年~06年的帖子,后来的坛友可以翻开以前的帖子看看。
本帖讨论重点在于,什么是经济学家?什么是民间经济学家?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
请大家不要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