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gxyzp
45886 449

[其它] 石破惊天: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革不了微观的命就革我的命 [推广有奖]

321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8 15:32: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ghzstudio、witswang两位朋友:
1、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对产品进行核算的,不是以人为核算对象的,即我们核算的是产品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总成本,而不是以谁控制、管理这个企业,然后就以这个人来核算成本的,按照你们在前面的意思,感觉,企业只要换人、换管理者、换企业的控制人,成本函数就变了,就得重写成本函数,我不知道你们怎么产生这样的思想,但这样的看法很荒唐。 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有真正懂得了或理解了成本函数的本质。
2、我的什么函数都现有的理论一样,我重写什么函数呢?我是针对或面对与你们一样的函数,唯一的不同就是针对或面对同样的函数,你们选择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而我选择了能实现利润率最大化的产量,仅此不同。
3、我数学所知不多,但这仅仅是指我对数学的详细推导过程不熟悉而已,对数学的本质、特别是对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条件我还是比较清楚的,我不会滥用数学,滥用数学的人实在太多,似乎写不出一个函数,就不是证明,我一直在问witswang先生,你能把我们之间的分歧写成函数吗?我是指思维的分歧。如果你要具体到目标为什么不同,这问题你应该清楚。我不会数学化,我只知道这样做更符合资源稀缺假设下经济人的本性要求。
4、ghzstudio朋友问约束条件,这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已包含在前面的话语中,就是和现有的理论一样。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322
ghzstudi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6-18 16:45: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对产品进行核算的,不是以人为核算对象的,即我们核算的是产品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总成本,而不是以谁控制、管理这个企业,然后就以这个人来核算成本的,按照你们在前面的意思,感觉,企业只要换人、换管理者、换企业的控制人,成本函数就变了,就得重写成本函数,我不知道你们怎么产生这样的思想,但这样的看法很荒唐。 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有真正懂得了或理解了成本函数的本质。”

你混淆了成本跟成本函数的概念。成本是可以核算的,成本函数是依赖于产量等因素的对应关系。注意“对应”的意思,同样生产1件商品,如果对应的成本变了,成本函数就发生了变化。至于怎么变的,可以是换了机器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等等。注意,这是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
楼主对这个问题也会发生质疑,说明对生产前沿、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技术可能集等许多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没有正确理解!你始终在一个理解有错误的框架下去容纳自己的逻辑,我们开始时指出你逻辑的问题,是假定你的理解正确,现在发现其实你的基本理论掌握得有问题!
大家陪你讨论了这么久,如果你始终跳不出这种有偏差的理解,对自己也是没有提高的。也许你会发现,我们的用词都是“错误”,而不是“争议”。

使用道具

323
witswang 发表于 2011-6-18 17:04: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想这个旷日持久的讨论就要结束了。因为如果楼主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问题,而又对于302、307、319楼的其实算不上数学化的分析视而不见,那么再讨论下去实属没有必要了。
  总结一下:
  第一,本贴第1、2、3、5、6、195、201、202、302、307、319楼基本上代表了本人与楼主的基本意思,因此任何一个读者只要读了上述回复,那么这场讨论就可以正式结束了。
  第二,感谢happy 发起的投票,但我敢打赌,无论投票结果如何,楼主都不可能认识到自己论证中的问题的。
  第三,这场讨论已经清楚地表明,利润率最大化并非厂商应该采取的最优化方法,平均成本最低点并不是一般性的最优决策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利润最大化这个问题上并没有问题,是正确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324
ghzstudi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6-18 17:40: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可以结束了。我想在这里再给读者们举一个简单的数字例子,并按照楼主设定的TC1和TC2,希望大家能仔细看出问题的所在。
我们比较的两个企业,一个利润最大化,一个利润率最大化。两者所处的技术环境相同,不是一个高科技生产,一个用烂包设备。
假定最初的平均成本曲线是U型的,最低点处,ACmin=5,此时Q=3。

1.png

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选择P=MC=10来生产,此时有AC=5.5,由此决定的产量是5,即花掉成本TC2=5.5x5=27.5。
然后有一个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选择在AC=5的地方生产,此时Q=3,用掉成本TC1=15。
于是可以发现TC2>TC1(阴影部分是多出来的)。
接下来楼主的想法是,这部分多出来的成本再给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去用。
现在的问题是,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不管怎么决策,怎么重新组织生产,只要这个成本曲线不动,都得是AC=5那个点,都得是Q=3,只能花掉15。它只要把产量增加一点,就能多花掉些成本,但已经不是利润率最大化了。
有高手提出,我们让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背弃它的最优化原则,把那部分多出来的成本用了吧。但结果仍然是,即使用了这部分成本,也不一定能拿出更大的利润(306楼)。
为了让问题讨论继续下去,我们必须做一件楼主百般抵赖不肯承认的事情,那就是必须把成本曲线移动一下(假定右移2.5个单位)。这种移动的实质是技术的变化。原来生产3个单位就要进入规模不经济了,现在生产到5个才开始不经济,这就是技术使然。

2.png

换句话说,技术变了,必然成本曲线要移动。初级微观里面最强调的基本概念!这一移动,就变成了泛函问题(302楼)。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终于可以花掉27.5的成本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AC曲线移动了,MC曲线也要移动。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做的决策也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利润最大化企业也享受技术变化的好处。否则,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是因为技术进步增加了利润,那显然没啥好说,也不与理论相冲突。
此时,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无约束最优结果应该是比5.5更大的产量,但它的成本也要比27.5更大,还是没法分析。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转变为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利润最大化企业也得花27.5的成本。此时的优化结果也是Q=5.5,这就是约束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与利润率最大化结果相同的直观含义。
有高手还提出整数倍的问题(313楼)。增加产量不是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嘛,我们分拆企业,两个企业生产6个,一个企业生产3个,还是规模经济的。但如果是7个,一个企业得生产4个,就是规模不经济了。但这并不说明楼主的结论就正确了,原因同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也可以拆分嘛,此时的平均成本曲线就是波浪型的了,边际成本曲线也会变化。

用投票来结束这场讨论,有些悲哀。我也觉得楼主不可能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只是希望讲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人引以为戒,弄清楚基本理论,不要把自己错误之理解下的错误推断所得出的错误结论看作是理论本身的错误。理论本身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批驳之前,请先弄清楚它在讲什么。

最后,关于数学,除了本帖以外,我本人发帖很少用数学,但少量地借助数学,可以使逻辑更加严密。数学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让表达更加简洁、清楚,背后的逻辑还是那个逻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Sunknownay + 20 + 8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8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325
witswang 发表于 2011-6-18 20:51: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hzstudio 发表于 2011-6-18 17:40
确实可以结束了。我想在这里再给读者们举一个简单的数字例子,并按照楼主设定的TC1和TC2,希望大家能仔细看出问题的所在。
我们比较的两个企业,一个利润最大化,一个利润率最大化。两者所处的技术环境相同,不是一个高科技生产,一个用烂包设备。
假定最初的平均成本曲线是U型的,最低点处,ACmin=5,此时Q=3。



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选择P=MC=10来生产,此时有AC=5.5,由此决定的产量是5,即花掉成本TC2=5.5x5=27.5。
然后有一个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选择在AC=5的地方生产,此时Q=3,用掉成本TC1=15。
于是可以发现TC2>TC1(阴影部分是多出来的)。
接下来楼主的想法是,这部分多出来的成本再给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去用。
现在的问题是,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不管怎么决策,怎么重新组织生产,只要这个成本曲线不动,都得是AC=5那个点,都得是Q=3,只能花掉15。它只要把产量增加一点,就能多花掉些成本,但已经不是利润率最大化了。
有高手提出,我们让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背弃它的最优化原则,把那部分多出来的成本用了吧。但结果仍然是,即使用了这部分成本,也不一定能拿出更大的利润(306楼)。
为了让问题讨论继续下去,我们必须做一件楼主百般抵赖不肯承认的事情,那就是必须把成本曲线移动一下(假定右移2.5个单位)。这种移动的实质是技术的变化。原来生产3个单位就要进入规模不经济了,现在生产到5个才开始不经济,这就是技术使然。



换句话说,技术变了,必然成本曲线要移动。初级微观里面最强调的基本概念!这一移动,就变成了泛函问题(302楼)。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终于可以花掉27.5的成本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AC曲线移动了,MC曲线也要移动。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做的决策也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利润最大化企业也享受技术变化的好处。否则,利润率最大化的企业是因为技术进步增加了利润,那显然没啥好说,也不与理论相冲突。
此时,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无约束最优结果应该是比5.5更大的产量,但它的成本也要比27.5更大,还是没法分析。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转变为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利润最大化企业也得花27.5的成本。此时的优化结果也是Q=5.5,这就是约束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与利润率最大化结果相同的直观含义。
有高手还提出整数倍的问题(313楼)。增加产量不是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嘛,我们分拆企业,两个企业生产6个,一个企业生产3个,还是规模经济的。但如果是7个,一个企业得生产4个,就是规模不经济了。但这并不说明楼主的结论就正确了,原因同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也可以拆分嘛,此时的平均成本曲线就是波浪型的了,边际成本曲线也会变化。

用投票来结束这场讨论,有些悲哀。我也觉得楼主不可能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只是希望讲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人引以为戒,弄清楚基本理论,不要把自己错误之理解下的错误推断所得出的错误结论看作是理论本身的错误。理论本身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批驳之前,请先弄清楚它在讲什么。

最后,关于数学,除了本帖以外,我本人发帖很少用数学,但少量地借助数学,可以使逻辑更加严密。数学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让表达更加简洁、清楚,背后的逻辑还是那个逻辑。
 “只是希望讲授、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人引以为戒,弄清楚基本理论,不要把自己错误之理解下的错误推断所得出的错误结论看作是理论本身的错误。理论本身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批驳之前,请先弄清楚它在讲什么。”
  ghzstudio 兄这句话说得太牛了。我实在抑制不住赞赏的激情。因此在人大论坛上第一次以最大号字体对ghzstudio兄 表示支持。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326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2:01: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24# ghzstudio

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但从您的帖子来看,我不得不说,您对成本函数理解怎么会如图所示那样的情况。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我自己对成本函数的理解已经在帖中说过多次了。在292楼、293楼做了详细地分析和说明,您们真的要想批驳我的观点,说实在的,也应该从我在这两楼的观点批驳开始,但你们不是,你们有谁指出了我在两楼中观点的错误?没有!!你们在自说自话!
至于你说的我百般抵赖类的话,如果你真是一个公正的研究者,肯定会尽可能地去掉感情色彩的用词。否则,你又怎么认为自己呢?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327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2:04: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25# witswang

我们算是彼此了解的人了吧?你觉得 你激动有道理?那黑体字说的谁更适合呢?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328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2:13: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itswang 发表于 2011-6-18 17:04
  我想这个旷日持久的讨论就要结束了。因为如果楼主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问题,而又对于302、307、319楼的其实算不上数学化的分析视而不见,那么再讨论下去实属没有必要了。
  总结一下:
  第一,本贴第1、2、3、5、6、195、201、202、302、307、319楼基本上代表了本人与楼主的基本意思,因此任何一个读者只要读了上述回复,那么这场讨论就可以正式结束了。
  第二,感谢happy 发起的投票,但我敢打赌,无论投票结果如何,楼主都不可能认识到自己论证中的问题的。
  第三,这场讨论已经清楚地表明,利润率最大化并非厂商应该采取的最优化方法,平均成本最低点并不是一般性的最优决策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利润最大化这个问题上并没有问题,是正确的。
你是不是以为就你在我争论?如果不是版主搞了那事,你以前的和本帖有关的发帖我并没有给予回应。你怎么理解这开始和结束呢?就凭这一点,我上升到思维上讲,大概你也不够缜密嘛?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329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2:43: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hzstudio 发表于 2011-6-18 16:45
“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对产品进行核算的,不是以人为核算对象的,即我们核算的是产品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总成本,而不是以谁控制、管理这个企业,然后就以这个人来核算成本的,按照你们在前面的意思,感觉,企业只要换人、换管理者、换企业的控制人,成本函数就变了,就得重写成本函数,我不知道你们怎么产生这样的思想,但这样的看法很荒唐。 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有真正懂得了或理解了成本函数的本质。”

你混淆了成本跟成本函数的概念。成本是可以核算的,成本函数是依赖于产量等因素的对应关系。注意“对应”的意思,同样生产1件商品,如果对应的成本变了,成本函数就发生了变化。至于怎么变的,可以是换了机器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等等。注意,这是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
楼主对这个问题也会发生质疑,说明对生产前沿、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技术可能集等许多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没有正确理解!你始终在一个理解有错误的框架下去容纳自己的逻辑,我们开始时指出你逻辑的问题,是假定你的理解正确,现在发现其实你的基本理论掌握得有问题!
大家陪你讨论了这么久,如果你始终跳不出这种有偏差的理解,对自己也是没有提高的。也许你会发现,我们的用词都是“错误”,而不是“争议”。
我就觉得奇怪:
1、你就根据我这几句话判断我混淆了成本和成本函数的概念。我这话不过是根据你以前的发言说的,强调我们是针对什么来计算成本的,我的话不过就是表达这样的意思,而你居然就能就此判断我这两概念不清。难道我不知道,根据成本函数,就可以知道相应产量上的TC、AC、MC。根据你前面的多次发言,我倒是认为你真的不理解成本函数。你能让成本曲线移动,我不知道怎么移动。在我的帖中,我也多次说过,技术不变,投入物不变。我的问题本身很简单,并不涉及这些问题,可你却扯了这么远!
2、你进一步推断说我对微观理论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我是知道得不多。但在微观版发起的有意义、有讨论趣味的帖子,我真的没见过几帖,这一点大概witswang先生比较清楚。如果我是什么都不懂的人,那我就会发直接请教的帖子。你说我基本东西这不懂,那不懂,我也不想多说什么,对你,以前我也不熟悉,只盼望你什么时候发一些显示你水平的帖子,让我见见!另外,在网站上以帖,在我看来,显示水平的不是仅仅高深,也要有趣味,要有普遍意义!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330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2:51: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用投票来结束这场讨论,有些悲哀。

版主的发起,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进一步活跃论坛,活跃微观版块而已。难道学术争论问题真的可以用投票来解决?当然不可能,所以,投票表决的胜负只是论坛的一种活动方式, 并不必然具有判断谁对谁错的功能,它只能反映人们目前的认识状况存在差别而已。
新微观经济学http://blog.sina.com.cn/u/1433028424  QQ交流群58534180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7-1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