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阿梁
28431 250

[宏观经济指标] 经济周期根源的数学推理   [推广有奖]

131
jinyizhe282 发表于 2012-5-6 21:10: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6 20:19
应该重新考虑的是你,你不过是看到一个结论比较荒谬,就断然否定它是由你的方法推导而来了,你根本没有 ...
呵呵 !~其实楼主的意思 可能是 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动用 银行的 资金 !~造成 市场货币总量 没有大的 改变的 假象!~其实楼主说来说去 就是转移支付的问题!~号召大家去挖金子!~  挖到的算 ZF的 !~当然挖金子的成本 也是ZF的!~挖到金子当然 好!但 历史上来看!~ZF挖金子的收益 远低于 挖金子的成本!~还是会造成通货膨胀!~核心 的意思是 技术进步 会使社会福利水平上升!~为了技术进步 !~ZF为此 押宝在技术投资上!~根本没什么新意可言!~
交流!~

使用道具

132
阿梁 发表于 2012-5-7 19:01: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4 17:56
把你的做法等价地转换几下你就蒙了,还说别人的逻辑有问题。

你再三说你没有印钱,又不承认自己借债和 ...
让你等了两天,现在分两部分回复:

第一:我的文章所说实质是指,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作为媒介的,但是货币作为媒介时隐藏着一个逻辑错误,即,货币在企业是要有币利的,而社会没有相应币损。也就是说,货币作为媒介这件事引起了购买不足,因为在货币循环时会产生无理债务,永远累积。最后结果是产品无法充分交换,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商品卖不出去,然后经济衰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相匹配的币损。为方便理解,则可以用打麻将来比喻。四个人打麻将,好比四个企业,它们都没有货币,只好借钱(有或无抵押均可)来打。但是四个人都赢钱了,这好比是经济上升期企业都赚钱了。这可能吗?不难理解,他们赚的钱必定有债务为对应,还了债,利润为0。由于四个人不仅赢钱了,而且越赢越多,这就是经济繁荣。不过相应的,债务也会越来越多。最后,银行就不会借钱给他们了。于是,麻将就要散摊子了。也就是经济要衰退。如果加上储蓄等参数,你就会发现这四个人都赚钱就更加荒唐。但经济就是如此。经济上升期,平均下来,企业都是赚钱的,银行业也是赚钱的,那么,债务是银行 + 4人都负债。只不过象三角债那样错综复杂。于是谁也不知道需要有人输钱,然后才能让其他人赚钱。这个输钱,就是币损。本文提出为了在货币量正常的情况下,产生一定量的币损,且不可以让人不劳而获,不可以超发货币。所以提出,货币发行时,要有一部分以币损形式出现,这样,全社会的无理债务就消除了,经济就可持续发展。

第二:为什么说没有印钱?因为印刷纸币是正常的,但任何人不得凭空获得纸币,而需要用金银、劳动产品来换或抵押借贷。纸币与商品量是对应的。但有些ZF会通过超发纸币来缓解财政困难,比如格林斯潘说,只要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国就得救了,债务也都还清了。这才是“印钱”的意义。我在151楼讲到过印钱是“超发”。而本文为保证货币量与商品量对应,所以从头至尾没有讲超发货币。而是,将已投放的货币用准备金收回来一部分,再用新投投放到社会中去。于是这里就有了2个问题,一是ZF拿到了这笔钱,好像是ZF在盗用储户的资金;二是这笔钱投放下去就一定是币损吗?
回答是:ZF并不占有这笔钱,而只是组织实施新投计划。你会问:ZF明明拿了钱,怎么说ZF不占有?因为,只要有一个公正的单位或团体,不以赢利为目的,则都可以组织实施新投方案。就好比,你的老板要捐钱,给你1万元,让你代办。那你拿到钱后,钱就是你的了吗?所以,ZF并不盗用储户的资金,因为冻结是临时性的,是为了经济整体的复苏。二,这笔钱必须让失业者做全民共享产品来交换。如是企业去种树,则币损不真实,因为,企业拿到钱后进行的是有币利的支出,而居民拿到钱却是净消费。后者花钱却无产出(本文里劳动力不做商品考虑,如考虑为商品,则应以我的博客另一篇文章内容重换概念计算),是真币损。

对于你在154楼的回复:
首先,你也看到,货币量当时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没有超发货币(没有印钱);
其次,以后释放别人的账户,这样,货币量就增加了。注意,由于有新投,商品就不会积压,企业也能顺利获利。这样,来年企业会正常地扩大再生产,使商品量进一步增加。这时,准备金率就可以降低了,冻结的资金就重新进入流通。由于此时增加货币量,则行为上肯定要印钱,但这是正常的,是投放了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货币。不是超发。

使用道具

133
阿梁 发表于 2012-5-7 23:01: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7 21:06
你费那么多劲解释是没有用的,我知道钱不够用,但钱为什么不够用呢?就是因为有人要凭空赚取货币。

1、 ...
我已经说的够直白了,可你还是没明白,一直把自己局限在错误的逻辑中,就是不肯出来。针对你的3条:
1.只要买卖比适当,则利润不可能过大。因为购买力是有限的,为了卖出货物,价格不能上涨。比如,经济危机时买卖比肯定很低,牛奶被倒掉,怎么可能利润还能增大呢?就是说,控制买卖比的区间,是解答你的疑问的关键。

2.货币量、商品量未变化,通胀从何而来?

3.不是货币不够用,而是使用不当,所以购买力才萎缩。数学逻辑我已经讲了好几遍了。
   生产过剩是说相对于购买力,产出大于购买能力。难道你就没有疑惑:即,不同的人只是生产不同商品,然后交换。生产时,大家都估算好了整体需要多少,也就是说如果交换充分,是不会有剩余的。而实际情况却是有一部分产品,在有人需要的情况下,交换不了。比如倒掉的牛奶,有人需要,而且也是劳动者。这说明在交换的手段上存在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要说的问题。

使用道具

134
阿梁 发表于 2012-5-8 10:08: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09:31
你的数学推导方法,根本没有完全发现经济运行的规律,你只是知道有东西没有卖出去,有钱没有花掉,却不知 ...
我的帖子用数字来表述。你能不能就着原来的数字,指明是哪一部分有问题?
160楼所说,应该是企业的产出商品值,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购买力。所以,社会必须要产生债务(无理债务)以保证售出商品,使企业获得利润。因而债务伴随币利存在。
你的红字内容究竟表述什么?请举例说明,标明数字。我再分析,以你的例子来说明。

使用道具

135
阿梁 发表于 2012-5-8 11:06: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0:23
“应该是企业的产出商品值,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购买力。”

在现实中,的确是靠借债来消费的,但是, ...
我明白你的错误所在了。
你说借钱消费可以增加购买力,这不假,以后还钱就清了。但是,请你继续算下去,那些债务在社会中会累积增大,直至社会无法承受。这个无法承受的不是债务的规模,而是债务与总购买力的比例过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因为债务中夹杂着“无理债务”。因而,表面上某各经济单位a自己借钱自己还钱,但a若能还清债务,则肯定要出现一个 b 的更大债务,如果没有b,则a肯定无法还钱。这就是问题所在。就是你说的……所忽略的逻辑错误。只有币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设一个小社会,有2-3个单位,越简单越好,它们生产,销售,都获得利润,还有储蓄。计算几个轮次就能发现问题了。

使用道具

136
阿梁 发表于 2012-5-8 15:0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1:32
我最后再说明一次你的所谓新投方式与实际现行方式的一致性,你如果还不明白,咱们也不需要继续讨论了

...
对164楼:
借债,增加了购买的额度,这总没问题吧。因为借债来就是为了购买。
原债主不买,所以总购买不足。有人将债主的存钱借出来购买,因此总购买的额度就增大了。但是,债务留存。

对165楼:
你的数学逻辑没有完成!!!接着往下推!
按你所说,100元放在床下,这肯定会出问题的,市场的购买力不足嘛。那么拿出100元并花掉呢?还是不行,因为这100元是投资,在买了100元商品后,立刻又向市场中放入超过100元的商品。结果市场中还是有100多元的商品卖不掉。累积下去,货物就积压了。
如果,100元让失业者就业,那么,100元将会买掉100元货物,但不向市场添加任何货物。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当然天差地别。
你为什么不设一个小社会自己演算一下呢???

使用道具

137
tommson 发表于 2012-5-8 15:5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老人家早就系统分析过了,不必班门弄斧了吧

使用道具

138
linxiaozhijia 发表于 2012-5-8 16:06: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那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使用道具

139
阿梁 发表于 2012-5-8 21:46: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16:32
现实方案:
1、我印制100元,但我不用,而是把你的100元借来,花掉。
2、过一段时间,我把第一步印的1 ...
一步一步答复:
1.是不是一样?
   这里面有好几个参数,你说的一样,一定是指最终都是花100元,这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指本来就是2种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不一样。见下面的分析。

2.上述方法会不会通膨?你应该是指第2种方法,因为先前冻结的货币重新进入流通,所以货币增加,导致通胀。其实,后100元要解冻,前提是社会商品量增加后,才解冻。因而货币量与商品量平衡,不会通膨。

3.后面你的错误表现出来了。见红字:2种方案区别也就是“ZF有没有债务问题”。这一点咱们可以达成共识。那错误在哪呢?
首先要明白,如果这100元是投资而不是失业者的净消费,那肯定不行。这个你能够同意,因为2种方案讲的都是失业者的净消费,而不是企业的投资。
现在,你的方案是ZF欠债。然后,100元给失业者进行净消费。看起来这不象投资,因为没有产出去售卖。不过,关键在于,ZF要还债。既然要还债,则ZF就要在来年扩大税收,扩大税收则要企业多纳税,企业为了多纳税又同时要保证利润,于是只好多产出或者抬高售价,否则,企业没有利润不能生存。这样,你的方法虽没有直接产出商品,但间接地将产出转移到了企业。于是,ZF欠债仍属投资。
而我的方法,除了避免不劳而获,同时,ZF不必来年扩大税收,即整个社会没有多产出。
这样的解释清楚吗?

使用道具

140
阿梁 发表于 2012-5-8 22:28: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2-5-8 22:15
你连人家说什么,问的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自说自话,所答非所问。

我真的没工夫和你磨嘴皮子了,你还 ...
我费了这么大劲,和你讲由于货币作媒介时隐藏着逻辑错误需要纠正。而且已经就着你的提问回答了问题,并且指出你的逻辑错误仍然是来自教科书,根本就没有考虑货币作媒介有没有问题,会不会是债务扩大的根源。为什么凯恩斯会失败,不就因为是用你所说的方法吗?允许用债务来扩大有效需求!
如果你有时间,就自己设一个小社会,有2-3个单位,它们生产消费,有利润,有储蓄,允许债务出现,但要设债务上限,达到上限就意味着衰退。
这不是很好的检验方法吗?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能使你豁然开朗。

诸位浏览的朋友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很快就能明白经济周期的根源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谢谢你发了那么多贴子!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