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eyongxia
16926 39

[读书笔记(对话)] 科斯《企业的性质》批判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9粉丝

学科带头人

6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资料

新国富论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威望
0
论坛币
12560 个
通用积分
3.0802
学术水平
350 点
热心指数
318 点
信用等级
293 点
经验
51624 点
帖子
2869
精华
4
在线时间
1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最后登录
2023-2-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科斯《企业的性质》批判

谢永侠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鄄城 274600

摘要:科斯《企业的性质》第一个结论是通过对经济体制的考察,认为企业和市场都能够协调资源配置,从而得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然而家庭也能够配置资源,却并不是对市场的替代。科斯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企业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但也是本文逻辑最为混乱的地方,在此,他严重混淆了企业的本质属性与企业存在及规模扩张的前提条件的不同。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是科斯误解了企业生产和市场生产不同,以及企业交易与市场交易的差异,也误解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关健词:企业 市场 企业的本质 交易费用

科斯《企业的性质》影响之大,可以说不让《国富论》、《资本论》。沉睡三十余年,一旦被人发现,竟能够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依据。但如果静下心来,放弃迷信,放弃盲目,我们可以发现,科斯《企业的性质》逻辑混乱,概念不清、推理欠严格,并且存在着方法论错误,实是严重误导后人。

本文多年前曾以分篇形式在本版发表,当时的讨论已经过去,但至今仍有人顶《科斯〈企业的性质〉批判之四》,所以,以综合篇修改稿发表于此,敬请批判,此文曾发表于《现代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本质 交易费用 本质属性 经济体制 企业 能够 诺贝尔奖 山东省 资本论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Rousseau + 1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2-2-19 19:0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企业: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企业的性质》似乎为现代企业理论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视角、新方法甚至新起点。企业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企业作为价格机制替代物的推理过程存在着严重错误。
        (一)逻辑不严格
        科斯是如何得出企业替代市场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这个鸿沟出现在这样两个假设之间: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1]“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2]就这样,两个假设,一个命令取代交易,企业就成了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了!
        可见,科斯替代理论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与市场都能够协调资源配置。但都能够配置资源是否就能够说明企业和市场相互替代呢?从科斯的论述可以看出,科斯的资源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如果能够协调资源配置就被认为能够相互替代,理由不充分。任何组织或团体,包括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都可以配置资源,比如家庭,难到我们能够说家庭和市场也能够相互替代。再如:张三打球,李四也打球,我们是否就可以说张三与李四相互替代呢?其实,张三与李四有三种关系:第一,替代,张三与李四同在一个球队打篮球,同为中锋,可能有时发生替代;第二,互补,张三与李四同在一个球队,一个是前锋,一个是后卫,则可能发生互补;第三,无关,张三是南非某体育俱乐部的篮球队员,而李四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俱乐部篮球队员,其关系可能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单凭都打球就说明张三与李四可以相互替代没有道理。
        科斯另一个依据是举例说明的:“在兰开夏的棉纺织业中,一个纺织商能靠信用租到动力设备和店铺,获得织机和棉纱。然而,这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通常是在没有价格机制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3]显然,这纯属无稽之谈。首先,纺织商租赁动力设备和店铺是企业交易还是市场交易;其次,这个纺织商再有信用,其在租用前也必定会参考市场价格讨价还价,根本不会出现纺织商给多少是多少或业主要多少是多少的局面,根本无法摆脱价格机制的操纵;再者,纺织商既然是租赁的动力设备和店铺,他就不能成为兰开夏企业中的成员,如果组成企业,他就是企业的生产资料,直接使用,无须租赁。可见,它根本无法确定企业是替代市场的。
        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似乎也是科斯得出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理由。但我们通读一遍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即可以看出,科斯在没有论及交易费用时即已得出企业替代市场的结论了。其实,即使把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作为理由,也同样不严格。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货币、交通工具以及商贸产业的产生,是否都是对市场的替代。恰恰相反,他们都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和提高了市场的水平,是对市场的补充。
        (二)前提有错误。
        之所以得出企业替代市场的结论,是因为在科斯的潜意识中就存在着以下几点致命的错误认识。
        1.生产的市场决定等同于企业决定
        科斯潜意识里,企业是生产工具,市场同样也能够进行生产,只不过企业生产人们就减少了交易,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他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在企业之内,……企业家指挥生产……然而,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4]在这里,科斯显然并没有明确生产的价格决定和企业家指挥的真正意义。第一,所谓的价格变动决定生产,其只能决定生产的信息,价格自身不会生产。亦即市场只能说明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无论品种和数量均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的信息,是无形的。第二,企业则不然,它却具有生产能力,能够直接进行生产,生产的是实实在在的物,如果忽视市场需要的话,他既可以决定生产什么、也可以决定生产多少。第三,市场决定的生产与企业决定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传递着人们的消费信息,企业必须根据人们的消费信息去生产。
        科斯的上述假设,隐含着没有企业,市场同样能够生产。如其所谓的“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5]。科斯的本意可能是想说,除却企业能够生产外,个人也能够生产。但个人生产不等于市场生产。即便把个人生产等同于市场生产,个人生产也不能够代替和比拟企业生产。个人生产只能是简单的低级生产,而企业生产则是生产方式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一种高级生产。如果抛弃企业生产,只剩下个人生产,那么个人能够生产什么?汽车、轮船还是航天飞机。其实,这一点是科斯混淆了个体手工业生产和集体大工业生产,他的航天飞机个人是可以生产出来的,没有企业制造人们可以去市场上买,“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6]。后人解读的更加明确:“当人们在市场上买较贵时,就会组成企业生产”,“对于企业来说:客观上存在着‘是从市场上买产品,还是自己生产产品’的成本约束问题。”[7]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没有企业的生产,人们如何到市场上去买汽车、电视或者一部电影,他自己能造吗?看看伦纳德·里德的论述,连支铅笔都买不到。“市场不能产生生产和消费单位,它只能把它们联系起来。”[8]
        2.市场交易等同企业交易
        科斯的市场能够生产,企业也能够交易。但他并没有明确企业交易与市场交易有着本质的不同,市场交易是市场内生的,无论是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技术市场。而企业交易则完全不一样,是企业外生的,企业也同样只有作为市场的一分子,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技术或原材料等;待其进入企业后,交易的本质都变了样,他们只能从创造中进行交易,这个交易可以说是贡献与报酬的交易。劳动力市场在企业之外的市场上,在企业内,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技术、原材料都只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企业是劳动力市场,那么企业就不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直接在自己的市场内购买好了。
        3.混淆了ZF与企业的功能
        其实,科斯的企业替代市场主要来源于计划替代市场这个框框。这一点,他曾明确地说明是受当时俄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列宁说过,俄国的经济可以像一个大工厂那样运行……如何使经济学家关于定价体系角色的观点和集中经济计划不可能成功的观点,与管理的存在和这些在我们自己经济中运行的显然的计划性组织——企业的存在吻合起来呢?”[9]就是这个问题引导着科斯去寻找企业的性质。但那个计划是ZF计划,与企业计划有着本质的不同。
        ⑴.计划的性质不同。ZF计划是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计划,而企业计划则是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计划,对产品的分配无能为力。企业分配的只能是货币,并不是具体的产品。计划经济的产品通过直接分配就能够进入消费,不经过市场,所以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生产的产品则必须经过市场去卖,因此,是对市场的依赖,卖不出去则无利润可得,很容易导致企业倒闭。
        ⑵.计划的对象不同,ZF计划是对整个市场的计划,计划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市场自由交换范围的缩小;而企业计划则是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计划,是组织内部的计划,好的企业计划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是对市场的补充。
        ⑶.计划的层次不同,ZF计划属于宏观计划,ZF计划内也必须有企业(有人称之为工厂),而企业计划则属于微观计划,微观计划是宏观计划的补充。ZF计划与企业计划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计划,根本不能等同,因此,用ZF计划替代市场来说明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也是缺乏根据的。
        ⑷.无论是ZF计划,还是企业计划,计划只能是计划,并不能够代替生产,ZF计划中无生产,只是生产和分配的任务;而企业则主要是根据计划去生产。如果没有企业的生产,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成为泡影。
        (三)走进了误区
        得出企业与市场替代的主要原因是科斯误解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本质及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企业与市场的区别
        其实,企业的存在决不是因为企业可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是一个生产单位。离开生产谈企业的性质和起源,是难以使人信服的。从发生学角度来说,企业是人们生产方式由个人的自然生产经过分工、专业化生产从而演化到合作化生产的产物;而市场则是人们交易的产物。从现实中看,企业是价值的生产场所,企业并没有一刻脱离生产,只不过是由原来的自足式生产转化成了社会化合作生产的缘故罢了。这一点,传统经济学包括古典、新古典与马克思经济学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企业,现代学者即便包括交易费用经济学者大多也都承认这一点:如德姆塞茨“把企业定义为一种为其它人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制度”,[10]迪屈奇有过明确的说明“不存在公司意味着没有生产”[11],我国学者黄少安教授也曾说:“企业主要是生产组织而非交易组织。”[12]而市场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企业生产的产品,人们能够买什么?电视机、冰箱还是汽车,哪一样不是企业生产的。如果没有企业,人们只能生活在小农经济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存在工业化的企业生产。而市场的功能只能是交易,无法生产。
        2.市场主体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科斯得出上述结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市场主体的本质。正如后人所说的:企业并不是市场的主体,市场的真正主体同企业一样“是拥有企业投入要素的经济个体,资本家、工人、地主或企业家、经理等。而企业与市场一样不过是他们联系的纽带,或者说,是他们进行要素交易的场所。”[13]所以,两者是可以替代的。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⑴.它没有明白要素主体在市场和企业中的目的不同,各主体在企业中目的并不是为了交易,交易只是企业生产要素引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获得收入;人们在市场上的目的才是交易。
        ⑵.他们在企业中的目的虽然是生产价值,但他们在企业中得到的只是一种名义价值——货币,因此,他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也不能直接消费,必须再次进入市场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因此,企业的存在正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只有企业兴旺员工们才有货币可得,才能更多地进行市场交易,市场才会更大。不明白这些很容易闹出笑话,如有人认为“企业减少了,各要素所有者还会以‘个体户’身份进行市场交换,因此,企业减少不但没有使市场缩小,反而使市场扩大了。”[14]这充分表现他们并没有明白市场大小的界定标准,市场大小历来都不是以市场中主体个数为标准的,而是以交易额为指标来确定的。在现代化社会生产中,人们在退出企业后就有可能同时也退出市场,不要说破产企业在市场中的交易量问题,就其“个体”会因工资没有着落,市场活动也将无法进行。
        ⑶.市场主体并不单纯是拥有企业投入要素的经济个体,也可以是各种组织,黄少安教授曾说:“一个企业、一个社团、一个国家或地区等,都是一个组织,他们常常成为合作的主体。”[15]是市场主体进化的结果。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性的。能够以个体形式参与一切市场活动,无论买还是卖,从原材料的购进,到成品的供给,无不体现出了企业市场活动的独立性。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演员与场地的关系,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所谓“将企业视为市场主体将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黑匣子’……会阻碍人们对企业真相的认识……”[16]是完全缺乏依据的。承认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并不妨碍人们打开企业这只“黑匣子”,主体仍有自己的内在结构和属性。发动机是汽车的主体,难到我们就不可以问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属性了吗?此时,并不妨碍我们打开发动机。钢铁虽是汽车包括发动机的主要结构要素,但那是一堆死物,汽车只有以发动机为主体才能够跑起来。同样,市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够活跃、增长,没有企业,市场将是空洞的市场。市场是企业的交易场所,没有市场,企业的社会化生产将无法进行,市场与企业同步发展,相辅相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所谓的企业和市场可以相互替代是完全错误的。但他为什么能够导致这么多人可以不顾常识、不顾现实地为其寻找依据,而却不能对其进行反思呢?

使用道具

藤椅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2-2-19 19:03: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企业的本质及其存在与扩张的条件
       
        科斯本文旨在揭示企业的本质,但通读《企业的性质》,就可以看出其对本质的阐述也是混乱和错误的:
        (一)企业的本质:节约交易费用
        “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17]“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18]通过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在于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并列举多个理由以证明:
        1.“当存在企业时,契约……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19]“如果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20]。这是科斯企业节约交易成本的主要论据之一。一系列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能否说明企业就能节约交易费用?其实,一个契约和另一个契约的费用是不相同的,有时可能相差数百倍、上千倍,多个契约被一个契约所替代,怎么就能够知道节约交易成本了呢?其作为节约交易费用的论据是很不充分的。“或者,由于人们注重避免风险,他们可能宁愿签订长期契约而不是短期契约”[21],那么,我们不免要问,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哪个风险大?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市场的不确定性,长期契约容易被套,比短期契约的风险可能更大。用一些不确定的命题作根据是不可能得出严格的结论的。
        2.企业的一体化似乎能够说明节约交易费用的重要性:“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但如果企业在低于公开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这一点上或在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这一点上停止其扩张。”[22]科斯的该论述似乎合理,但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一论述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扩张或停止扩张前企业就已经存在了,那么,那个企业仍存在本质问题;其次,该论述表明:企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也可以不节约交易费用,只不过是结果不同罢了,节约交易费用就扩张,不节约交易费用就停止扩张。而并不是有了企业,就能够节约交易费用。这一论述显然是反企业本质的。
        作为企业的本质,应当是企业质的规定。假设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的本质,那么,如果市场存在交易费用,就可能产生企业去节约,不应当存在什么边界。尤如建房工人,只要有房屋需要建筑,建房工都可以去建,没有什么不可以建的房屋。如果需要建的房屋太多的话,就会产生更多的建房工人。企业也一样,因为,企业就是因市场交易费用而产生,所以,如果市场存在交易费用,就可能产生更多的企业,直到交易费用为零。
        科斯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前已述及,企业的引入基本上是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一个与此相关问题是,既然通过组织能消除一定的成本,而且事实上减少了生产成本,那么为什么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呢?为什么所在生产不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23]可是,如果顺着科斯的论述向后看,就可以发现问题,他并没有从企业是如何节约交易费用的方面去论述,而是从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的大小比较来论述,“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但如果企业在低于分开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这一点上或在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这一点上停止其扩张,”[24]这显然存在着悖论:企业的本质就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其自身的交易成本难到就不能消化吗?同时,与自身的交易成本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自身交易成本内生前,企业已经产生,那么,这个企业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二)企业存在与扩张的前提条件:节约交易费用
        如上所述,科斯的逻辑确实混乱。“企业的性质”前半部分论述的尚可以说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因为形成一个组织,就能节约市场运行成本。但由科斯对企业的本质属性的总结向后看,科斯的语气一转,又从比较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条件入手,来解释企业的存在和规模的扩张。“我们可以将这一节的讨论总结一下。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因为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25]。可见,能否节约交易成本成了企业存在的条件。诸如“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26]“为了确定企业的规模,我们不得不考虑市场成本(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不同企业家的组织成本,而后我们才能确定每一个企业生产多少种产品和每一种产品生产多少。”[27]等等也是此义。
        但企业的本质属性和企业能够存在于市场的条件是不相同的,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企业一经成立即存在的;而企业存在于市场的这些条件则是企业家经营的结果,是企业内生的。由企业的本质论转为条件论其实是科斯逻辑知识的匮乏。
        其实,节约交易费用作为企业存在或规模扩张的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是否充分条件。我们知道,如果有了某些条件就必然引起某一结果,那么这些条件对于这一结果就是充分条件。作为满足企业存在的充分条件的交易费用应当具备这种情况,只要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就有企业的存在。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情况很多。比如:货币的应用,交通工具的发展均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但其都不必存在企业。
        2.是否必要条件。如果每一次发生某一结果也就有这些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对于这一结果就是必要的条件。作为满足企业产生、存在和规模扩张的必要条件必须是每次类似的情况的出现就必定存在交易费用的节约。但情况并非如此,即便交易费用为零,没有交易费用可以节约,企业也必须建立;否则,我们无法生产飞机、电视和人造卫星。其实,现实中企业组建的基本条件也很能说明问题:首先要有效益好的项目,其次是具有充足的资本,那么,企业就完全可以建立起来,根本没有必要看能否节约交易费用。能否节约交易费用也只不过是企业家经营的后事。从科斯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企业交易费用的大小是企业家经营的结果,并不必然存在于企业产生或扩张的过程中。
        很显然,交易费用对于企业的产生、存在与规模的扩张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怎么就会存在决定性呢?
        (三)节约交易费用无论是作为企业的本质,还是作为企业存在或扩张的条件,都是错误的。
        1.科斯颠倒了生产与交易的因果关系。交易是人们行为社会化的产物,它能够在不改变物质质和量的情况下增加人们需要的满足,也能够利用人们资源和能力的优势大大的提高个人或社会生产的能力,相对或绝对节约人们的生产成本。很显然,交易是社会化生产的必要前提,也是人们大大提高生产能力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交易能够节约生产费用还是生产能够节约交易费用,谁是因谁是果必须分清。科斯不是把交易作为一种能够节约生产、经营和管理成本的手段,而是把其作为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目的来解释,真是不可思议。把企业生产说成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其实颠倒了因果。
        2.从现实中看,货币、市场的产生给交易提供了无限的方便,特别是自工业化推进以来,交通工具的机械化,交通系统的网络化日趋提高,其单位市场交易的费用必然日益降低。可企业的规模从业主制、合伙制到股份制却日益扩大,特别是股份制,较高的代理成本并没有缩小企业的规模,相反,却成了市场上的主要企业形式,这难到说是企业节约交易费用所引起的?其实,交易费用只能靠改进和提高交易手段来节约,比如规范市场建设、商业、交通运输业、各种中介机构等。靠企业来节约真是天大的笑话。
        3.企业的产生、存在、规模扩张均暗含低成本、高效率、一定收益,因为任何企业组建或规模扩张之前预期成本绝对小于预期收益,肯定是预期能够获得较大利润,否则人们不会组建或扩张企业。但企业成本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个人不能够操作,如果个人能够操作,就不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企业了。因此,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则是企业经营的结果。企业经营结果有两种情况,好的结果有:经营良好,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等等;坏的结果有经营不善,包括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亏损甚则倒闭、破产、解散或退回市场等等。很显然,经营好坏、成本高低与企业兴衰是同义词。显然科斯所谓的如果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就存在、规模就扩大,反之企业规模就缩小或退回市场,无异于同义反复,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使用道具

板凳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2-2-19 19:03: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科斯逻辑:概念、推理与方法论
       
        从前述讨论可以看出,科斯缺乏逻辑观念,替代结论过于草率,混淆企业的本质与存在的条件等等。此外,从整体上看:科斯《企业的性质》概念不清,推理中存在着同义反复,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错误。
        (一)概念不清
        “企业的性质”,固名思义,应该重在说明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但读过该文,我们可以发现,科斯在文章中并未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企业的性质。科斯此处企业的性质似乎应该指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企业质的界定,应该回答企业是什么。但科斯在文章中只不过是论述了:“组织为什么存在?”;“我们的任务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显著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研究决定企业规模的力量是否可能”等等;即使科斯在文章第一段提出的要“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最终也未得到明确的回答。仔细品味品味,正是对上述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科斯严重混淆了企业的性质、特征、产生、存在以及企业规模边界的确定,或者说科斯并未严格区分这几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区分这几个概念是必要的。不要说企业的性质不同于企业的产生、存在以及企业规模边界的确定,他也不同于企业的本质性质。可见,科斯的概念是混乱的。
        (二)同义反复
        科斯不仅仅在论述企业存在和规模扩张时是同义反复,科斯似乎对同义反复钟爱有加,更加明确的同义反复的命题如:“这种初具轮廓的观念看来会有助于对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含义作出科学的解释。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企业就变小。”[28]其实,这与说10+1比10大,10-1比10小没什么两样;再如“当先前由两个或更多个企业家组织的交易变成由一个企业家组织时,便出现了联合。当所涉及的先前由企业家之间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被组织起来时这便是一体化。企业能以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同时以这两种方式进行扩张。”[29]这些“显然正确”显然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废话。无怪乎科斯的理论是最有解释力的,也是“引证多而运用少”的必然所在。科斯对“同义反复”是“显然正确”的认同就是对自己逻辑知识匮乏的最好注解。
        理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同义反复的层面,这只能是玩语言游戏。如前述在企业存在或规模扩张的研究中,经济学研究必须进入到具体的前提条件、操作过程等深层次考察。应当研究和说明企业如何能够节约费用,如同我们研究如何增加效率、如何加强管理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经营以指导,才能具有操作性。假设一位企业家去咨询你关于企业经营的问题,你应当给他介绍一些能够节约成本或能够提高效率的经营方式,而你不能够给他同义反复的回答——如果你的生产能够节约交易成本,能够有效率,你的经营就是正确的,你的企业就可能存在,就可能兴旺发达;否则,你的经营就是错误的。如果那样,对于开一个企业经营咨询公司的你会很惨。
        (三)方法论错误
        科斯不仅存在着概念不清、推理欠严格,还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问题:
        1.简单类比
        比如科斯对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考察:企业能够协调资源配置,市场也能够协调资源配置,所以就得出企业能够替代市场。这理由显然不充分,因为这毕竟与你选的参照物有极大的关系。因为,能够配置资源的手段相当多,比如家庭、社会、宗教团体、ZF等。当然,科斯选择了市场,都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所以得出企业替代市场,又由于市场交易是有成本,从而得出企业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但如果科斯选择了企业与ZF比较,就可以得出一个可以节约制度成本的企业来;如果拿ZF与市场来比较,也可以得出一个节约交易费用的ZF来,或者得出节约制度成本的市场来。
        2.例举混乱
        科斯为了说明的便利,举了几个例子,如兰开夏的企业,主人与仆人的关系,雇主与雇员的契约等。但兰开夏的租赁是企业形式吗?租赁与合作、雇佣有没有区别,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合作、雇佣,而以租赁为主的企业形式至今还很少见到;雇主与雇员、主人与仆人的存在都是企业形式吗?这显然太随便了,雇佣关系尚有短期与长期之分,张五常不是说企业的产生就是长期契约对短期契约的替代吗?而主仆关系根本不可能等同于企业关系。
        3.主观臆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科斯关于企业与市场的替代、企业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等等的分析根本不具有逻辑性,都是科斯的主观臆断。科斯的主观臆断更为严重的还表现在其后来对《企业的性质》的评价和解释中。如下述:
        ⑴.“在主流经济理论中企业曾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黑箱’,现在也是如此。”[30]传统经济学对企业的分析果真是“黑箱”分析吗?其实,传统经济学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也有具体的分析,如斯密、马克思对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分析;潘罗斯的企业知识积累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霍桑实验等等,怎么就看不出“黑箱”在什么地方。科斯批判传统研究是一种黑箱研究,而科斯在本文中是怎样打开黑箱的呢?输入交易费用不仅得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而且能够得出企业的本质属性,这就打开了黑箱吗?
        ⑵.认为传统经济学“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31]而称自己的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其实,近期关注现实、政策的经济学不用说,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庞大经济体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等等无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关注。传统经济学家研究的无不是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只不过不像科斯引入一个交易费用,就把别人的经济学称为黑板经济学,而称自己的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自己的经济学果真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吗?问一问企业家,企业的存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吗?现实性何在?单纯靠贴标签是不能够真正说明问题的。
        很显然,单纯的简单类比、猜测和例举并不是考察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不明确企业的本质属性与其它属性的区别更容易产生误导,以上几个问题只不过是科斯凭着自己的胆量作出的结论,对传统的批判缺乏举证,对自己的观点既没有统计分析,也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因此,科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鉴于科斯《企业的性质》在企业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影响,很有必要彻底批判之。
         
参考文献:
1.2.3.4.5.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科斯.企业的性质[A].论生产的制度结构[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4,5,3-4,5,3,5,5,7,6,6,6,10,9,11,7,10,17,8,12
7.王万宾.“内部市场化与市场内部化[J].管理世界,1998(4):P11
8.11. 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3,23
9.30.31.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A].论生产的制度结构[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354,353,352
10.德姆塞茨.企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6
1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72
13.14.16.陈友芳.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论市场与企业的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1998(5):21,26,21,
15.黄少安.经济学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J].经济研究,2

使用道具

报纸
jxbwznedzq 发表于 2012-2-19 19:05: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地板
zhangxiaozhang 发表于 2012-2-19 19:27: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exiyixia

使用道具

7
gpriest1412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2-21 11:2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 作者沒有讀懂科斯的文章。家庭自然可以替代市場(加裡貝克爾),運動場都可以替代市場——跑得快的人勝。科斯認為,市場機制與行政機制之間的成本可以進行相互替代,得出的結論是,每一種機制的運行都有成本,市場中的這種成本叫交易費用,企業中的這種成本叫組織成本,我們需要權衡這個成本,然後選擇不同的機制行事。
2. 長期和短期之間總會有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不確定性是一種交易費用。
3. 在討論組織的邊界時,我們不是以功能性(生產性或者交易性)來劃定邊界的,而是以運行機制來劃定。
4. 在一體化的過程中,企業何時買?還是自己生產,這些都是實地調研的成果。
5 . lz根本沒有理解交易費用的概念,也沒有明白機制成本為何物。這種文章竟然還能發出來,實在....
一只正派的金工蛤

使用道具

8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2-2-21 18:06: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要反对我说的,不要拿我批判的东西再列举一遍,你应当说的为什么家庭和市场替代的理由,而不这种现象。或者对我所批判的理由去具体反批判。

楼上无知不要紧,关键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理论研讨的作风。你连别人说了什么都没有弄明白,来这里胡说一通,是一种不良表现。

使用道具

9
guahu 发表于 2012-2-22 16:32: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仔细看帖子内容的悲哀

使用道具

10
gpriest1412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2-23 14:57: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已經說過,家庭是一種機制——道德和共產機制,為何?因為交易費用小。科斯討論的是為何企業和市場會有替代,科斯答:企業的交易費用小。
企業的性質回答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市場機制不能一統天下,連夫妻洗個碗都需要付費,老闆命令員工打個文件都要掏錢。歸根到底是個選擇問題。這是個思維,而不是個結論。
科斯本身就沒有解決企業到底為何存在——就企業的性質,科斯是失敗的,但重要的是科斯的這個“所有機制——包括價格機制——都有運行成本這種思維”。後來張五常和巴澤爾將企業本身還原成了一組合約。公司本身是不同的合約安排形式。不同合約的安排形式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婚姻契約是同一個道理。張五常的這篇《公司的合約本質》我曾參與校對,你有興趣可以搜一下。
一只正派的金工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