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oxian2011
16986 114

黑格尔《小逻辑》学习心得 [推广有奖]

11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19 16:12: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即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指纯粹规定性,除规定性直接规定的内涵外,其它毫无确定,亦即其它规定性是有无均可的】所形成的理念)……。

    〔说明〕在这部分初步论逻辑学的概念里,所包含对于逻辑学以及其他概念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哲学上许多基本概念。这些规定都是由于并对于全体有了综观【除规定性直接规定的内涵外,其它毫无确定,亦即其它规定性是有无均可】而据以创立出来的。

    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关于“纯粹规定性的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它的用处,却不仅【首先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附释一:第一问题是:什么是逻辑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明了的答复是,真理【黑氏真理是指的某种“理”的全体】就是逻辑学的对象。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则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热忱。但是一说到这里立刻就会有人提出反问道:究竟我们是否有能力认识真理呢?在我们这些有限的人自在自为存在着的真理【作为“理”的全体,它必是“自在自为”的】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调协,自然会引起寻求有限与无限间的桥【作为“理”的全体,它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既显现于某种确定的规定性之中,又由于其自在而能动的本性而不断突破着已然的和将然的任何确定的规定性】的问题。上……真理……我们如何才能认识他呢?这种知天求真的企图似乎与谦逊和谦虚的美德相违反。但因此又有许多人发出我们是否能够认识真理的疑问,其用意在于为他们留恋于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作辩解。类似这种的谦卑却毫无可取之处。类似这样的说法:象我这种尘世的可怜虫,如何能认识真理呢?可以说是已成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种诞妄和虚骄,大都自诩以为直接就呼吸于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为这种空气所鼓舞,竟相信他们一生下来现成地便具有……真理。从同样的观点,特别又有人说,所有那些成年人大都堕落、麻木、僵化于虚妄谬误之中。青年人所见的有似朝霞的辉映,而老辈的人则陷于白日的沼泽与泥淖之中。他们承认特殊部门的科学无论如何是应该探讨的,但也单纯把它们认为是达到生活的外在目的的工具。这样一来,则妨碍对于真理的认识与研究的,却不是上面所说的那种卑谦,而是认为已经完全得到真理的自诩与自信了。老辈的人寄托其希望于青年的人,因为青年人应该能够促进这世界和科学。但老辈所属望于青年人的不是望他们停滞不前,自满自诩,而是望他们担负起精神上的严肃的艰苦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种反对真理的谦逊。这是一种贵族式的对于真理的漠视,有如我们所见得,拜拉特(Pilatus)对于基督所表示的态度。拜拉特问道:真理是什么东西?思是说,一切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他的意思颇似梭罗门所说

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这样一来,便只剩下主观的虚幻了。

    更有一种畏缩也足以阻碍对于真理的认知。大凡心灵懒惰的人每易于这样说:不要那样想,以为我们对于哲学研究是很认真的。我们自然也乐意学一学逻辑,但是学了逻辑之后,我们还不是那样。他们以为当思维超出了日常表象的范围,便会走上魔窟;那就好象任他们自身漂浮在思想的海洋上,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抛来抛去,末了又复回到这无常世界的沙岸,与最初离开此沙岸时一样地毫无所谓,毫无所得。

    这种看法的后果如何,我们在世界中便可看得出来。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也可以养成为达到特殊目的的专门技术人员。但人们,培养自己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高尚神圣的事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内心中似乎激励起一种对于更高尚神圣事物的渴求,而不会仅仅满足于外在知识的草芥了。

    附释二:认思维为逻辑学的对象这一点,是人人所赞同的。但是我们对于思维的估价,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一方面,我们说:这不过是一个思想罢了。——这里的意思是说,思想只是主观的,任意的,偶然的,而并不是实质本身,并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东西【“思想是真实的现实的东西”属于唯心主义的偏见;但“思想能力”确有自身实现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己实现自己的能力”,而后者是“真实的和现实的东西”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思想,也可以有很高的估价,认为只有思想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存在、……性质,而其感官则……毫无所知。我们说,……我们不可离开精神和真理……。但我们承认,可感觉到的或感性的东西并不是精神的,精神的内在核心是思想,并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精神诚然也可表现其自身为感觉(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觉的本身,或感觉的方式是一事,而感觉的内容又是另一注意:感觉和感觉的内容是不同的】感觉的本身一般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这是人类与禽兽所共有的。这种感觉的形式也许可以把握最具体的内容,但这种内容却非此种形式所能达到感觉的形式是达到精神内容的最低级形式精神的内容,……只有在思维中,或作为思维时,才有真理性【天才式的创见:在都具有“自在自为性”这一点上,精神=思维=真理】。在这种意义下,思想不仅仅是单纯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绝对存在的最高方式,严格说来,是唯一方式【唯心主义的胡说】。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2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19 16:13: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以思想为对象的科学,也是和思想一样,有很高或很低的估价。有人以为,个人无须学习逻辑都能思考,正如无须研究生理学,都能消化一样。即使人研究了逻辑之后,他的思想仍不过与前此一样,也许更有方法一些,但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如果逻辑除了使人仅仅熟习于形式思维的活动外,没有别的任务,则逻辑对于我们平时已经同样能够作的思维活动,将不会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其实旧日的逻辑也只有这种地位。此外,一方面,对于人来说,思维的知识即使只是单纯的主观活动也是对他很光荣而有兴趣的事。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由于人能知道他是什么,他作什么。而且另一方面,就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科学来看(思想是唯一足以体验真理……的活动),逻辑也会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逻辑科学研究思维的活动和它的产物(而思维并不是没有内容的活动,因为思维能产生思想,而且能产生它所需要的特定思想),那么逻辑科学的内容一般讲来,乃是超感官的世界【世界是感官所不足以反映和把握的】而探讨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游于超感官的世界。数学研究数和空间的抽象对象。数学上的抽象还是感性的东西,虽然是没有特定存在的抽象的感性东西。思想甚至于进一步辞别〔或脱离〕这种最后的感性东西,自由自在【=自在自为】舍弃外的和内的感觉,排斥一切特殊的兴趣和倾向。对于有了这样基础的逻辑学,则我们对于它的估价,当然会较一般人通常对于逻辑的看法为高。

    附释三:认识到比起那单纯形式思维的科学具有更深意义的逻辑学的需要,由于宗教、政治、法律、伦理各方面的兴趣而加强了。从前人们都以为思想是无足重轻,不能为害的,不妨放任于新鲜大胆的思想。他们思考上帝、自然和国家,他们深信只是通过思想,人们就可以认识到真理是什么,不是通过感官,或者通过偶然的表象和意见所能达到。当他们这样思想时,其结果便渐渐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最高关系。

    传统的典章制度皆因思想的行使而失去了权威。国家的宪章成为思想的牺牲品,宗教受到了思想的打击;许多素来被认作天启的坚固的宗教观念也被思想摧毁了【这是给“思想”的无上赞歌】,在许多人心中,传统的宗教信仰根本动摇了。例如在希腊,哲学家起来反对旧式宗教,因而摧毁了旧式宗教的信仰。因此便有哲学家由于摧毁宗教,动摇政治,而被驱逐被处死的事,因为宗教与政治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思维便在现实世界里成为一种力量,产生异常之大的影响。于是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思维的威力,进而仔细考察思维的权能,想要发现,思维自诩过甚,未能完成其所担负的工作。思维不但未能认识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本质,总而言之,不但未能认识真理【本质=真理,亦即本质也是“自在自为”的】反而推翻了ZF和宗教。因此亟须对于思维的效果或效用,加以辩护,所以考察思维的本性,维护思维的权能,便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要兴趣。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3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19 16:33: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抽象的实质是”在有意的舍弃基础上把握某些东西“,即有意识的忽略某些东西,而专注于其所”剩余“的东西——其结果是形成某种”外观完整但内视残破不全“的规定性(不是”看起来“残缺不全,而是因为“抽离”了某些内容后自然就”变得“残破不全了)!从这个角度看,抽象的只有”知性规定性“,事物本身是绝不抽象的。
——下面我举例说明一下为什么说“知性规定性”是抽象的,为什么说它”外观完整但内视残破不全“。就以某人所说的台球为例吧:‘认识台球是根据一个综合的表象:红色,硬度,大小等等。

其中的“红色”在抽象的知性规定性中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往往被化简为一层“薄薄的涂料(或者某种类似的东西)“或者从物体中”散发出来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至于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不在其关注之内、都是对它而言是无关紧要的、都是可以忽略或舍弃的,于是物体就变成了只有”一点点空壳式的红色规定性以及其所预设的或者承诺的一点点残破不全的因素、内容或者过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只有那层薄薄的涂料、只有散发出来的一定量的电磁波(在这时甚至可以根本不管它的化学成分、物理度量值等等内容),它还可以独立的、完整的在现实中存在吗?显然不能(至少不能和原来一样存在了)。
其中的”硬度“在抽象的知性规定性中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往往被化简为一种物理学上的”抗压性“(专业术语大约是斥力或阻力),也就是说是一种力的作用或反作用,至于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不在其关注之内、都是对它而言是无关紧要的、都是可以忽略或舍弃的——也许就现代科学而言,必须预设或承诺一定量的分子、原子、电子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在这时甚至可以根本不管它的化学成分、物理度量值等等内容),可是仅有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及其必不可少的承载者,物体还能像原样存在吗?显然不能,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某种”外观勉强得以维持但内容已被抽空了的空壳子“。
…… ……
单独拿出任何一个规定性,都会得到相似的结论,因为这就是抽象知性规定性的的本质特征,因为这就是”抽象“这种思维方式的所实际做的事情、以及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那么,如果把这些”规定性“综合在一起,会不会改变结果呢?答案是:似乎会其内容变得丰富了,从而在逐步接近物体的本来面目,但因为每一个规定性都只有”外观“而”内含空洞或残缺不全“,所以其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实物完全一致,就像完全用丝线来编织一个小狗永远无法成为活的小狗一样(哪怕把每一细胞都编出来),就像高科技做的机器人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人一样(哪怕是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足以让你理解,洛克、休谟以及贝克莱等等的”观念的总和“理论,实际上是很可笑的。而且,我觉得霍金的理论也并比此种理论高明多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5370&page=1&from^^uid=2486024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4
哈利泼特 发表于 2012-10-20 21:37: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向楼主学习
所有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使用道具

15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21 09:48: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

    试从思维的表面意义看来,则(α)首先就思维的通常主观的意义来说,思维似乎精神的许多活动或能力之一,与感觉、直观、想象、欲望、意志等并列杂陈。不过维活动的产物思想的形式或规定性一般是普遍的抽象的东西【思维的产物是“思想”,真正的“思想”是“普遍的抽象的规定性”】思维作为能动性【思维是具有能动性的,也就是说它不是被动的、凝固的、僵死的,而是活动着的、发展着的、自我更新和更生着的】,因而便可称为能动的普遍【思维并不是唯一的“能动者”,它即便有普遍性,也只不是在特殊性之中包含着的普遍性】而且既然思维活动的产物有普遍性的,则思想便可称为自身实现的普遍体【所有的普遍体都是“自身实现的普遍体”】

    就思维被认作主体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简称就叫做【“能思”是人的本质能力之一,因而也是“我”的本质能力之一】

    〔说明〕这里和下面几节所提出的一些规定,决不可认为是我个人对于思想的主张或意见。但在这些初步的讨论里,既不能说有严格的演绎或证明,只可算作事实(Eacta)的陈述。换言之,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只要他有思想,并考察他的思想,他便可经验地发现他的思想具有普遍性下面的种种特性。当然,要正确地观察他的意识和他的表象中的事实,就要求他事先对注意力【注意的另一面是“忽视”或“忽略”,只有“自觉的忽略”其它规定性才能达成对某种规定性的真正“注意”】和抽象力【抽象的实质是“舍弃性把捉”、“超越性综观”和“俯瞰性展现”。只有舍弃需要舍弃的东西才能把捉到应当把捉的东西,只有超越“杂多”、站上更高的观察点才能“综观”到应当把捉的东西,从而形成某种俯瞰性、综合性的认知】具有相当的训练

    在这初步的陈述里已经提到感觉表象、与思想的区别。 这种区别对于了解认识的本性和类别最关紧要。所以这里先将这个区别提出来促使人们注意,以便有助于他们的了解。——要对感性的东西加以规定,自应首先追溯在的来源感官或感觉官能【感官是过滤器、采集器和传输器,并不是真正的“来源”】。但是,只是叫出感觉官能的名称,还不能规定感官所感到的内容【能感并不等于所感,所感并不等于“自在实在”】感性事物【实为“自在实在”的某种“人化”显现物】思想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特点是个别性的【而思想却具有普遍性】。既然个别之物(最抽象的个别之物是原子)也是彼此有联系的,所以凡是感性事物都是些彼此相外(Aussereinander)的个别东西,它们确切抽象的形式,是彼此并列(Nebeneinander)和彼此相续Nacheinander。至于表象便那样的感性材料为内容【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础上】,但是这种内容是被设定为在我之内,具有我的东西的规定【即因为我的个性化感知而成为“我的感性内容”】,因而也具有普遍性【凡是抽象的东西都具有某种普遍性】自身联系性【与“我”的个性化认知能力及其每一个当下的产物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关联】简单性【因为它只与“我的感知”有关,与“自在实在”的其它“内容”无关】

    除了以感性材料为内容而外,表象又能出自自我意识的思维材料为内容,如关于法律的、伦理的和宗教的表象,甚至关于思维自身的表象。要划分这些表象对于这些表象的思想之间的区别,却并不那么容易。

     因为表象既具有思想的内容,又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这里是指其具有某种“抽象性”】,而普遍性【即“抽象性”】为在我之内的任何内容所必具,亦为任何表象所同具【这是因为从感觉开始的所有“认知”,都是建立在“人化”显现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建立在某种“抽象”的基础之上的】。但表象的特性,一般讲来,又必须在内容的个别性中去找。诚然,法律、正义和类似的规定,不存在于空间内彼此相外的感性事物中的。即就时间而言,这些规定虽好似彼此相续,但其内容也不受时间的影响,也不能认为会在时间中消逝和变化。但是,这样的一些潜在的精神的规定,在一般表象之内在的抽象的普遍性的较广基地上,也同样地个别化了。在这种个别化的情形下,这些精神规定是简单的,不相联系的;例如,权利、义务、上帝。在这种情形下的表象,不是表面上停留在权利就是权利,上帝就是上帝等说法上,就是进而提出一些规定,例如说,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是全知的,万能的等等。象这样,多种个别化的、简单的规定或谓词,不管其有无内在联系,勉强连缀在一起,这些谓词虽是以其主词为联系,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相互外在的。就这点而论,表象与知性相同,其唯一的区别,在于知性尚能建立普遍与特殊,原因与效果等关系,从而使表象的孤立化的表象规定有了必然性的联系【知性规定性之间是可以建立必然性联系的,虽然它并不真知其必然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反之,表象便这些孤立化的规定在模糊的意识背景里彼此挨近地排列着,仅仅凭一个又(auch字去联系。表象思想的区别,还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为一般讲来,哲学除了把表象转变成思想——当然,更进一步哲学还要把单纯抽象的思想转变成概念——之外,没有别的工作。

    我们在上面曾经指出,感觉事物都具有个别性和相互外在性,这里我们还可补说一句,即个别性和相互外在性是思想,也是有普遍性的东西【即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在逻辑学中将指出,思想和普遍东西的性质,思想是思想的自身又是思想的对方,思想统摄其对方【这意味着“思想”是“高度自觉和自为”的,从而是本质上自身关联着的】,绝不让对方逃出其范围。由于语言既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凡语言所说出的,也没有不是具有普遍性【实际上是“抽象性”】的。凡只是我自己意谓的,便我的,亦即属于我这个特殊个人。但语言既只能表示共同的意谓【因而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不能说出我仅仅意谓着的。而凡不可言说的,如情绪、感觉之类,并不是最优良最真实之物,而是最无意义、最不真实之物。当我说:这个东西这一东西此地此时时,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普遍性的。一切东西和任何东西都是个别的这个,而任何一切的感性事物都是此地此时。同样,当我说时,我的意思是指这个排斥一切别的事物的但是我所说的,亦即是每一个排斥一切别的事物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在论述“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6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21 09:4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康德曾用很笨拙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他说,“伴随着一切我的表象,以及我的情感、欲望、行为等等。是一个自在自为的普遍性,共同性也是一种普遍性,不过是普遍性的一种外在形式。一切别的人都和我共同地有、是,正如切我的情感,我的表象,都共有着我伴随是属于我的东西,就作为抽象的我来说,是纯粹的自身联系【请注意“自身联系”这四个字,它实际上是说要“高度自觉、自为”】在这种的自身联系里,我的表象、情感,从每一个心理状态以及从每一性情、才能和经验的特殊性里抽离出来,在这个意义下,只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普遍性的存在,一个抽象的自由的主体。因此是作为主体的思维,既然同时在我的一切表象、情感、意识状态等之内,则思想也就无所不在,是一个贯串在这一切规定之中的范畴。【第一,“我”代表一种本质能力;第二,“我”代表一种“自在自为”的主体;第三,在“我”的本质能力的每一个当下产物中都贯串着某种共通的内容或相似的特性,即共有着某种共同的或类似的普遍性。】

附释:当我们一提到思维,总觉得是指一种主观的活动,或我们所有的多种能力,如记忆力、表象力、意志力等等之一种。如果思维仅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而便成为逻辑的对象,那么逻辑也将会与别的科学一样,有了特定的对象了。但这又未免有些武断,何以我们单将思维列为一种特殊科学的对象,而不另外成立一些专门科学来研究意志、想象等活动呢?思维之所以作为特殊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权利,其理由也许是基于这一件事实,即我们承认思维有某种权威,承认思维可以表示人的真实本性,为划分人与禽兽的区别的关键。而且即使单纯把作为主观活动的思维,加以认识、研究,也并不是毫无兴趣的事。对思维的细密研究,将会揭示其规律与规则,而对其规律与规则的知识,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得来。从这种观点来研究思维的规律,曾构成往常所谓逻辑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就是这门科学的创始人。他把他认为思维所具有的那种力量,都揭示出来了。我们的思维本来是很具体的,但是在思维的复杂的内容里,我们必须划分出什么是属于思维本身的或属于思维的抽象作用的。思维的作用,一种微妙的理智的联系,综合其思维所有的内容,亚氏把这种理智的联系,这种思维形式的本身,特别突出起来加以规定。亚里士多德这种逻辑一直到现在还是大家所公认的逻辑,经过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虽有所推衍,却没有增加什么材料,只是对于原有材料上更加细致的发挥罢了。近代人关于逻辑的工作,可以说主要地一方面是放弃了一些自亚里士多德及经院哲学家所传袭下来的许多逻辑规定,一方面又掺进去许多心理学的材料。这门科学的主旨在于认识有限维的运用过程,只要这门科学所采取的方法能够适合于处理其所设定的题材,这门科学就算是正确的。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说,也可以教人练习集中思想练习作抽象的思考,而在日常的意识里,我们所应付的大都些混淆错综的感觉的表象。但是在作抽象思考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于一点【“自觉忽略”其它“点”】,借以养成一种从事于考察内心活动的习惯。人们可以利用关于有限思维的形的知识,把它作为研究经验科学的工具,由于经验科学是依照这些形式进行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下,也有人称形式逻辑为工具逻辑。诚然,我们尚可超出狭隘的实用观点说:研究逻辑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这门科学的本身,因为探索最优良的东西,并不是为了单纯实用的目的。这话一方面固然不错,但从另一方面看来,最优良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因为实体性的东西,坚定不移的东西,才是特殊目的的负荷者,并可以促进和实现这些特殊目的。人们必不可将特殊目的放在第一位,但是那最优良的东西却能促进特殊目的的实现。譬如,宗教自有其本身的绝对价值,但同时许多别的目的也通过宗教而得到促进和支持。基督说过:首先要寻求天国,别的东西也会加上给你们。只有当达到了自在自为的存在时,才可以达到特殊的目的。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7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21 15:03: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注意:黑格尔的“自在自为”是一个很难搞懂的概念,“自在”说明它具有某种独立性,从而并不依赖于(不限于)人对它的认知;“自为”说明它是“自身联系”的、活的东西,即似乎是有生命的,可以自我更新和更生,可以不断变化和成长。——黑格尔的“自为”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概念,比得到最充分的展开的“自由”概念还要高级些,有时黑格尔甚至认为只有真正的、最高级“概念”才达到了“自为”的水平。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8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21 20:32: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1

    (β)在前面我们既认思维对象的关系是主动的,是对于某物的反思,因此思维活动的产物、普遍概念,就包含有事情的价值,亦即本质、内在实质、真理。【这是唯心主义的偏见,不可能因为是反思就能达到事物的本质。】

    〔说明〕在§5里曾提及一种旧信念认为所有对象、性质、事变的真实性,内在性,本质及一切事物所依据的实质,都直接呈现在意识的前面,也不是随对象的最初外貌或偶然发生的印象所提供给意识的那个样子,反之,要获得对象的真实性质,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反思。惟有通过反思才能达到这种知识。【反思固不可少,但最多也不过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本质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正确的思维、理性认识只不过是对其的恰当反映。】

    附释:甚至儿童也已经多少学到一些反思的能力。例如,儿童首先须学习如何把形容词和实物名词联接起来。这里他必须注意观察并区别异同。他必须紧记一条规则,并把它应用于特殊事物。这规则不是别的,即是一普遍的东西。儿童也会使特殊东西遵循这个普遍规则。再如在生活中我们有了目的。于是我们便反复思索达到这个目的的种种方法。在这里目的便是普遍,或指导原则。按照目的,我们便决定达到这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同样,反思在道德生活里也在起作用。 在这里反思是回忆正义观念或义务观念,亦即回忆我们须要当作固定的规则去遵循以指导我们在当前特殊情形下的行为的普遍。这个普遍规定必须包含在我们特殊行为,而且是通过特殊行为可以认识的【这里展示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又如在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里,也有反思作用在活动。例如我们观察雷和电。这是我们所极熟习的现象,也是我们常常知觉到的事实。但人们对于单纯表面上的熟习,只是感性的现象,总是不能满意,而是要进一步追寻到它的后面,要知道那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要把握它的本质。因此我们便加以反思,想要知道有以异于单纯现象的原因所在,并且想要知道有以异于单纯外面的内面所在。这样一来,我们便把现象分析成两面(entzwei),内面与外面,力量表现原因结果。在这里,内面、力量,也仍然是普遍的、有永久性的,非这一电闪或那一电闪,非这一植物或那一植物,而是一切特殊现象中持存着的普遍【这里展示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于其中的永久性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自然所表现给我们的是个别形态和个别现象的无限量的杂多体,我们有在此杂多中寻求统一的要求。【注意:本质=根据=力量=原因,现象=表现=结果,本质是普遍的、统一的、持存着的,现象是特殊的、个别的、杂多的、变灭着的。】因此,我们加以比较研究,力求认识每一事物的普遍。个体生灭无常,而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本质是类,具有持存性,可以不断重现、再现;本质是抽象的,只有思维可以认识、把握。】自然律也是这样,例如关于星球运行的规律。天上的星球,今夜我们看见在这里,明夜我们看见在那里,这种不规则的情形,我们心中总觉得不敢于信赖,因为我们的心灵总相信一种秩序,一种简单恒常而有普遍性的规定。心中有了这种信念,于是对这种凌乱的现象加以反思,而认识其规律,确定星球运动的普遍方式,依据这个规律,可以了解并测算星球位置的每一变动。【本质是秩序、规律、运动的普遍方式。】同样的方式,可以用来研究支配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的种种力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同样相信有一普遍性的支配原则。从上面所有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反思作用总是去寻求那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则。这种普遍原则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不是感官所能把握的。例如义务或正义就是行为的本质,而道德行为所以成为真正道德行为,即在于能符合这些有普遍性的规定。【本质是普遍原则、真理。】

    当我们这样规定普遍时,我们便发现普遍它的对方形成对立。它的对方就是单纯直接的、外在的和个别的东西,与间接的、内在的和普遍的东西相对立。【本质是间接的、内在的和普遍的;现象是直接的、外在的、个别的。】须知普遍作为普遍并不是存在于外面的。类作为类是不能被知觉的,星球运动的规律并不是写在天上的。所以普遍是人所不见不闻,而只是对精神而存在的。宗教指引我们达到一个普遍,这普遍广包一切【出现了思维混乱!普遍寓于特殊之中,绝不能在特殊之外、之上独立存在,因而它不可能“广包一切”】,为一切其他的东西所由以产生的绝对,此绝对也不是感官的对象,而只是精神和思想的对象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19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2-10-21 20:50: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本质是事物自身固有的。
2、本质=根据=力量=原因,现象=表现=结果,本质是普遍的、统一的、持存着的,现象是特殊的、个别的、杂多的、变灭着的。
3、本质是类,具有持存性,可以不断重现、再现;本质是抽象的,只有思维可以认识、把握。
4、本质是秩序、规律、运动的普遍方式。
5、本质是间接的、内在的和普遍的;现象是直接的、外在的、个别的。
6、本质不能独立存在。
7、本质是普遍原则、真理
概而言之,本质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是事物的内在根据、本质本性或本质能力,是稳定的、持存着的,是共性、类,并因而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合乎事物的内在规律、顺乎外在生存秩序,因而可以持存、重现、再现;是间接的、内在的,它寓于直接、外在、个别、杂多或特殊性之中,而不具有独立性、自身实在性;具有抽象性,不是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只能由思维来揭示、认知、把握;对本质的正确认识是真理的重要特点,在行动方面可以据之形成普遍的规则、原则。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20
yangfw 发表于 2012-10-21 22:19: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章太长了,实在没兴趣看,不过还是有一点感慨,一方面佩服楼主学习哲学的执着和毅力,一方面感觉楼主在黑格尔身上花这么大的精力太不值得了,黑格尔作为一个时代的哲学已经结束了,对他,哲学界基本上已经盖棺论定了,他的哲学体系已经被摧毁了。希望楼主同时也关注一下其他哲学家的哲学。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