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cn360
12248 141

[其他] 对rbzdsf“博士工资低是正确的”一文的点评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本科生

6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0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16 点
经验
2052 点
帖子
9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5
最后登录
2012-11-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今天看了rbzdsf网友的一篇奇文“博士工资低是正确的,这是人才质量价值的合理回归”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15225-1-1.html
作者无视中国高校2007年前后为应对本科教学评估随意进人,导致现在高校师资过度饱和这一基本事实(事实上也是造成目前博士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却将博士生就业难的现象归咎于质量一代不如一代。啼笑皆非之余,有如下感慨:

知道你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但也请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博士水平明显比以前高多了
我所在院校(国内一个211财经院校而已)的博士,都从3年改读4年了(硕博连读还是5年),每年要用英文做学术报告,答辩全是海龟教授和香港请来的教授把关
几年前你听过这要求吗?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进985要海归博士,进211要985名校博士,就连好一点非211学校,比如南财、东财,你手里没有一篇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去二本的博士,谁手上没有几篇CSSCI?
你几年前的博士有这么牛吗?硕士就更别提了
再倒推十年,那会的博士基本上只学过马列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入门基础,只会写现状-问题-对策三段式拍脑袋论文
现在能在高校里人模人样地混,主要靠霸占博士生的学术成果而已,撕掉这层外衣,还剩什么呢?
学术圈里的人都知道,2007年之前各高校为应付本科教学评估,是个博士就招了,根本不看学术能力,很多硕士也混进高校当老师了
他们连高宏、高微都没学过,计量也就会点eviews算很牛的了
至于什么SAS、stata,有几个人学过?甚至连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不懂,还好意思吹!
你点击各高校师资情况看看吧
发文章最烂的就是那些硕士讲师,其次是那些几年前毕业的博士副教授、教授(独著部分,如果与博士生合写的,那只能证明是现在博士生的水平)
而发文章质量最高的就是新进的博士
如果觉得我的说法不可信,那么贴一篇胡景北教授写的文章给你看看吧

=============================================


论学术水平,中国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

作者:胡景北

       《中国青年报》上月18日发表题为“博士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文章,开首第一句引用一位研究员的话“我没有量化的数据,但我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便把题目从疑问句“博士生一代不如一代?”变成了肯定句“博士生一代不如一代。”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至少就我工作的经济学领域来说,按照学术水平衡量,不是博士生一代不如一代,而是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当今中国博士生的学术水平远远胜于5年前的博士生,更远远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博士生。

       中国的博士生教育制度始于1978年,要给博士生分代的话,最简单的分法可以分三代,就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的三代博士生。这三代博士生学术水平孰高孰低明明白白:本世纪博士生水平高于上世纪博士生,上世纪90年代博士生又高于上世纪80年代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最近几年的博士生更胜于前几年的博士生。就我自己以往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的经历说,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的依据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将近十年前我接手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的经济学试卷出题工作。在这之前,那里使用的考试参考书是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 的《经济学》初级读本,外国大学一年级的教科书。今天,上海主要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至少达到了国外大学高年级教科书水平,部分学校甚至使用了国外大学研究生的教科书。

       2. 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十年前,在博士生入学的专业试卷上常常出现比如“你为什么要读博士”、“你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看法”之类题目。众所周知,这类题目最适合官、商或其秘书,也最适合考官随意评分。我接手出题工作后,立即公布三个出题原则,a)不出议论题,b)不出联系实际题,3)不出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题目,而改为题意清晰、逻辑严格、正误明确的知识测试题目。如今,那些“你为什么要读博士”的题目也许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上海主要大学应当已经接受了我当初提倡的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官商考试并得高分的情形很难出现,而认真学习的人在考试中胜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当然,那些不根据考分而录取的状况另当别论)。

       3. 博士生课程。中国博士生教育有课程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之分。十年前,上海可能没有什么严格的博士生课程可言。学生到导师家里汇报汇报自己读的书即可,而导师要学生读的书大都属于外国大学生初级阶段的书籍甚至不入流的书籍。记得我第一次用课堂给博士生开课,用的教材是《Microeconomics of banking》(银行微观经济学),通知给博士生。他们都非常奇怪,怎么要上课甚至还要考试,到导师家汇报一下还不行了;而且竟然用那么难的教材。确实,当时没有一位博士生能够读懂那本书。可是,今天上海主要大学都正式给博士生开课,用的教材往往也达到了国外各大学高年级甚至研究生的正式教材。

       4. 在职博士生比重。十年前,博士生中在职者非常普遍,从有权(官员)有钱(经理)者到本校与外校的教师甚至教授。他们不但入学常常有各种优惠,毕业亦有许多优惠。但今天,至少在上海主要大学,博士生中普通学生的比重非常高。普通学生入学和毕业都没有任何优惠,自然得努力才行。记得当年改变博士生入学考试出题时,由于新出题原则对在职者读博不利,一些博导提出异议,用比如在职者读博不用学校忧虑其就业问题等理由。我很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各级领导和许多同事师对我的支持。目前,社会上议论纷纷的官商在职读博现象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当然,许多学校现在搞的类似MBA的DBA即工商管理博士另作别论)

       5. 博士论文。十年前,博士生论文质量之差,可以说就平均水平而言,博士毕业生不知道什么是学术,以为写篇议论文便够了。至于高比重的在职者请别人写论文的事情就更等而下之了。但今天在上海主要大学,即使一个博士生剽窃,他至少也知道什么是学术论文了。剽窃是因为他写不出学术论文。可是写出十年前那种议论文对他依然毫无问题。十年前,他不用剽窃就可以轻松地拿到博士文凭;现在他即使剽窃也得去读点有水平的文章,至少这一点就表明,现在的博士生在学术水平上远远超过了上一代或者上几代。前几个月我对复旦大学一篇博士论文投了反对票,理由是一般议论而未深入。那位博士生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可十年前的博士生写出那样的论文还以为自己学术水平如何高呢。就我本人指导的博士生来说,他们在七、八年前撰写的博士论文放到今天我不会让其答辩,而他们在前两三年通过的博士论文我相信即使放到欧美国家的大学也能够顺利通过。

       6. 发表文章。从中国主要学术杂志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国博士生一代胜过一代。十年前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面向的是党政企业干部,今天的文章面向的是学者。十年前中国根本没有如今这种面向学者的学术杂志,那时和今天都被奉为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经济研究》在那时几乎谈不上“学术”。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的作者中很多是博士生或者毕业不久的博士。就凭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想像中国博士生学术水平的进步。

       当然,我这里谈的是我个人的经历和我多少了解的北京、上海主要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情况,因此我明确认为在学术水平上中国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试想那些仅仅具备外国大学一年级经济学知识的上几代博士生,那些入学时考“为什么要读博士”的博士生,有什么资格和现在具有外国大学高年级甚至研究生经济学知识的博士生比学术水平?那些满是空洞肤浅议论的上几代博士生的“论文”如何与现在逻辑论证明确的论文比学术水平?就是官、商,今天拿博士头衔也比十年前难多了,不信你去找那些拿到和尚未拿到博士头衔的书记、局长、董事长聊聊:而难便意味着博士生水平的提高。

       当然,我应当补充两点。第一,我所经历的中国博士生一代胜于一代的现象,并不代表中国博士生在整体上已经很接近国际水平,但它应当能够表明中国现在的博士生比前几代博士生更接近国际水平。第二,上海、北京博士生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低水平状况也许正在中国二线三线地区的大学开演,而那些地区之辽阔、博士点和博士生增加之迅速,完全可能让上海、北京博士生水平的提高相形失色,让全国博士生平均水平下降,而我是以偏概全了。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上几代博士生低水平状况重演。中国博士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一样,进难出易。上几代博士生水平太低的重要原因是进入难度太低,入学考试太简单。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提高进入难度的建议:各学校在博士生入学考试开始后立即在教育部确定的网址上公开考题。

       这个方法容易实行,不需要成本。出题的博导们没有反对理由。一个专业领域可以出的考题太多了。如果一个博导出了三年题目就无题可出了,那他也不配当博导。同时各学校招收博士生的入学考试题目多少能够代表那个学校博士生的知识底线,博士生水平容易评价。其实,公开考题是我当年在上海财大接手经济学试卷出题工作后做的第二件事情(我出的考题见http://www.hujingbei.net/list.aspx?cid=16),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前面提及的改变出题原则。考题公开,无水平和低水平的题目将难以出现,知识性强的题目便会增加;再无漏题和虚评高分的腐败现象,官、商便会知难而退,有意于增进知识的人(包括在职者)便容易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中国博士生水平的提高便有了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博士工 Samuelson microecon Economics Microeco 中国高校 博士生 就业难 本科 价值

已有 14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hqspringlet + 1 + 1 + 1 有意思
yinlin0379 + 20 观点有启发
wyq1987 + 1 + 1 + 1 他就是找抽的!
longyuanxbc + 5 + 5 + 5 精彩帖子
joonis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小张在线 + 100 + 4 + 4 + 3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静水深流 + 100 + 40 + 1 + 2 观点有启发
Clickerxxx + 1 + 1 我很赞同
crackman + 4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whiteice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6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17  热心指数 + 20  信用等级 + 14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nickstick 发表于 2012-10-19 09:33: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有意思!支持!

使用道具

藤椅
飞扬的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0-19 09:33: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支持楼主

使用道具

板凳
guomonkey 发表于 2012-10-19 09:34: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本就这样。

使用道具

报纸
孟田abc 发表于 2012-10-19 09:41: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嗯,支持一下

使用道具

地板
hy880121 发表于 2012-10-19 09:41: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博士也是劳动力,全世界劳资都在矛盾。。。
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454313-1-1.html

使用道具

7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0-19 09:45: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衡量博士的价值,不能只看工资水平!!!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8
fantasyshot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10-19 10:04: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博士的质量都被在职的拉下去了
人既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伏虎,训狮猎象,无他,惟智慧耳

使用道具

9
ocn360 发表于 2012-10-19 10:06: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tasyshot 发表于 2012-10-19 10:04
博士的质量都被在职的拉下去了
现在在职的多,还是几年前在职的多?
现在越来越多好的高校都明确不招在职博士了
而几年前,在职博士非常普遍

使用道具

10
改革同步 发表于 2012-10-19 10:19: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本就这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