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杆比较法
多元化集团公司当中,不要让子公司之间横向比来比去,那没有意思,我们每一个子公司,分别找一个标杆,最好是财务方面,比较公开的透明的,各项指标跟我们具有可比性,包括企业的发展的轨迹特点,最好是越有可比性越好,那么每个不同的子公司,建立了标杆了以后,就很公平,我房地产子集团你不要太牛,你和社会上最优秀的,房地产集团去比,我的传统产业,我的低收益板块,你也不要自卑,你和社会上的,同类企业比的话,你很可能还是上游,那么通过一个标杆比较法,就使得集团公司里面,评价非常公正,不是子公司拿回来多少利润,就要奖励多少的期权,不是子公司亏了以后,我们就要批评得它掉下眼泪来,我们和标杆比较,根据标杆的比较,确定我们子公司,它努力程度怎么样,它在行业里面,干到什么程度了,从而根据行业的,平均业绩水准,平均的,根据行业的薪酬报告,和子公司之间公平性,两个纬度来取酬,那么子公司会感到很公平,我们也感觉到这碗水端平了。
那么标杆比较法,对企业价值非常大,但是很多企业找不到一个非常公开透明的企业,所以只好跟相对比较大的,比较厉害的上市公司比,这个可比性未必好,另外即使是上市公司,有些方面,我们想要比的东西,恐怕它没披露,因为我们还要可能,比一些定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可以组合标杆,或者有时候发现,跟上市公司,我们可比性较差了以后,我们就找若干个公司,比如说在物流方面,我们和一个公司比,在营销方面,我们和一个公司比,在财务方面,我们和一个公司比等等,形成系列的标杆了以后,我们一一的,在不同价值链上面,和不同公司的,不同标杆公司来比,也会取得一个较好的成就,虽然我们没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系统化的指标体系,也没找到一个非常可以比的公司,但是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找到一个较好的对象,来对标来促进内部的发展。
那么标杆比较的时候,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母公司不用再跟子公司扳手腕,你今年干到多少,然后子公司拼命的讨价还价,不必了,我们只要找准一个适当的标杆,你制定一套规划,你两年还是三年,你比上这个标杆,为了比上这个标杆,你今年要做到多少,明年要做到多少,这事实上是很自然而然的,很多集团公司发现,引入标杆比较法了以后,子公司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给母公司愿意给它定的目标还要更高,不仅如此,把集团内部恶劣比较的倾向,歪风邪气给它压下去,这就是标杆比较法带给企业的一个非常好的收益。
而且很多企业引入了动态对标,就是通过两三年,追上这个标杆以后,再抛弃目前这个标杆,它已经不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学习下一个,更厉害的标杆,等那个更厉害的标杆,我们比较接近,甚至超过了以后,我们再找一个更厉害的标杆,不断的用标杆,引导我们发展下去,这是战略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法,通过这个在多元化公司之间,有效地设置了一个公平性。
再往下很多集团公司发现,单纯给子公司,一个财务目标以后,子公司就会利用种种手段,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积极的满足了财务目标,又拿到了大块的年薪,但是反过来说,很可能集团的,一些该长期投入的没投入,研发停掉了,品牌建设停掉了,它只做促销,长期的品牌建设停掉了,很有可能新市场没发展,一些该进行的并购、投资,没进行,光彩了今天损害了明天,所以单纯的财务目标,固然不可取,但是我们也刚才看到了,仅仅是平衡计分卡,有些东西又绕的过远,员工学习与成长,流程的和管理的提升,内部客户满意,外部客户满意,绕的太远。
有很多公司在这方面有了非常好的实践,比如说德隆集团,它给子公司规定,三个方向的目标,第一就是,众所周知的财务目标,第二你的行业地位,你每年在行业里面,达到怎样一个地位,当然有定性定量的描述,另外每年你具备,怎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也有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样一来,子公司必须,在这三个维度上面同时满足,所以子公司想要,进行偏激性的,这种厚此薄彼性的,这种花花肠子,就施展不开来了,它如果同时要满足,这三个方向的目标,既要把财务目标满足,又要达到一定母公司,要求它的行业地位,又要建立相应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它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所以母公司,对它们的这样的要求,才能使得子公司,既能够把今天的业绩做出来,又能够兼顾到明天,显然这种方式非常好。
2、EVA和动态绩效法
很多公司引入了动态绩效法,动态绩效法和EVA非常接近,众所周知,EVA就是经济附加值,根据一个集团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再减去它的股东权益,所应该获得的收益,那么你的股东权益,你的债务成本,所应该获得的收益一减去,就是剩下的干的,就是你的经济附加值,但是经济附加值里面,这个测算手段非常麻烦,所以很多公司,在引入EVA的时候,感觉到很发怵,有很多测算手法拿不下来,所以很多公司里面,引入了土EVA,就是所谓的动态绩效法。
动态绩效法它是这样的,比如说要引导子公司节约,对子公司规定每年招待费用,其他的业务费用,设定招待费一个上线,每超出上线一块钱,我算你两块,再到某一个点位上,再超出一块钱,我算你三块,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子公司明白,母公司在乎什么,引导什么重视什么,包括子公司,如果做很难的新产品的推广,每建立一块钱的效益,每建立一块钱的合同,我算它四块或五块,引导子公司在新产品,新市场拓展上面,做更大的投入等等一些手法,其实也和EVA一样,能起到动态引导的作用,使得子公司关注资产的效益,关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再来浪费母公司的资产配制,但是又更加灵活。
遗憾的是动态绩效里面的,科学性不强,连续性不强,可比性不强,所以它可能和EVA互有长短,另外很多公司,进行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时候,也引入收益风险法。
3、收益风险法
所以收益风险法,就是母公司规定子公司,不同的收益做到最低值,子公司整个经理班子签,整个经理班子签绩效合约,如果你们做到最低值,那么你们可以拿一个整体的,你们整个班子,只能拿最低年薪,我们先设计你们子公司,必须做到的一个最低业绩值,再来设计一个中间业绩值,如果做到这个业绩,那么你们子公司,整个经理班子,不仅拿到最低年薪,还能额外拿到一块奖金,再来如果你们能够,达到最高值,不仅你们可以拿到最低年薪,还可以拿到一块,比之前较大的一块奖金,但是我们是这样的,由我们的综合部门,预测子公司明年最高值,中间值最低值,由母公司高管层预测,一个子公司高中低值,由子公司高管层,也预测一个它的高中低值,包括请外界机构,中介机构预测一个高中低值,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根据不同的机构的,过去准确程度,比如说子公司总是能够准确预测自己的营收,那么给它赋予的权重就最高,反之权重就很低。
当子公司把这个业绩毛估出来了以后,当我们把这么几个不同的机构预测出来的业绩,加权平均了以后,我们要求子公司自己来决定,你们做到哪一个值,有时候子公司又会很狡猾,说我干脆选择最低值,如果不小心我做到最高了,那么你们也会奖励我不会,因为你浪费了,公司的发展机遇,如果你一开始选一个最高值,公司配上足够的预算,说不定你还可以,干得最好更好,有些子公司打自己的小九九,干脆我先挑选一个最高值,我不小心没做好,做到最低值了,你最起码也给我们经理班子,最低年薪吧。不会,因为你浪费了公司的预算,一句话,收入业绩由你子公司来挑选,但是相应的风险,由我来给你挂钩,由我来设计,就摆脱了这种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这么一个局面,我们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人决定不同的事,这导致怎样呢,导致第一,母公司不用再绞尽脑汁的,跟子公司讨价还价了,第二子公司如果觉得,我还可以干到一个更高的值,你告诉我,我再测算一个,相应的激励方案就是了,或者你觉得你只能干到,一个更低的值,没关系我给你测算一个,相应的比你们目前,最近年薪更低的值,我给你,我的概念就是很简单,这样一个群体的测算,这样一个加权平均的过程,它虽然是人为的,但是它有一定的信度,你子公司必须来遵从它,满足它。
这几种方法无所谓优劣,我们要努力的做到得是把不同板块的,不具备可比性的子公司,分别的进行,战略性绩效的评价,不管是用对标的手法,还是个性化的,设计收益风险法,还是涉及动态绩效法,或者EVA。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建立了由宏到微的,由整体到局部的,一套绩效管理体系,而这套绩效管理体系,既能照顾到多元化公司,发展过程当中,各个子公司面临不同的行业,行业之间不具备,可比性的问题,又能够使得集团公司,高管层抓大放小,抓住牛鼻子,抓住关键要素,往关键要素上面去努力,同时又能够做到,我们统筹兼顾,但是平衡计分卡纯粹财务导向的,或者纯粹市场导向的做法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做到兼顾,能够做到均衡。
进行了这样一个思考以后,我们就可以来推进说,集团公司这时候,建立了一个集团战略,各个子集团有它的战略,子集团下面的孙公司,有它的经营计划,来分解子集团的战略,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不管它们的状态相距有多远,行业相差有多大,各个板块之间的资产,相应性有多大,我们都可以分门别类的,用一套战略绩效管理,能够对它们进行,一对一的评价,通过一对一的评价,促进每个子公司,都把它的运营状态,做到相对最好,从而获取,集团竞争力的最大化,舍此之外集团公司的文化,对集团绩效的促进,集团公司继任计划,对战略绩效的促进,都有重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