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makesi
35277 175

[学科前沿] 向人民大学的各位经济学教授挑战! [推广有奖]

111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22 22: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makesi在2008-7-15 10:35:00的发言:

是的,鸡蛋是鸡下的,鸡的功劳最大,但这不影响人吃鸡蛋.

可是,你是鸡吗?这个社会是鸡的社会吗?

如果分配没有理由,那就是不公平的社会,人们就有理由推翻它。找点分配理由,怎么是牵强附会呢?

你还没有分清经济存在和经济伦理。

按劳分配是一种经济伦理,按需分配是一种分配伦理,按资分配是一种分配伦理,按人头分配也是一种分配伦理。。。。。。,分配伦理有很多,关键是主流分配伦理是什么。

分配伦理是社会的价值观的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形成的分配伦理,应该和经济存在一致,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的耗费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基于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12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22 22: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要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阅读它的批判者写的文章和书籍。

楼主虽然看过《资本论》,但没有读过批判《资本论》的书籍,谈不上对《资本论》能够正确理解和捍卫。

教授们尽管理解错误,楼主的观点也不正确。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13
amakesi 发表于 2008-7-23 16: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说出理由

使用道具

114
sxfjb1941 发表于 2008-7-25 06: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______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它不付合客观实际.是空想.

使用道具

115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25 0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xfjb1941在2008-7-25 6:31:00的发言: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______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它不付合客观实际.是空想.

我补充一下:这是一个使用他的人都不知所云的句子,不管使用他的人是教授还是学生。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16
amakesi 发表于 2008-7-25 10: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读过的批判《资本论》的书籍有几十本,我对《资本论》的理解和捍卫是由此而产生的。

我的观点可能不正确,但在你没有说出理由之前,我还是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使用道具

117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25 12: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楼上网友参阅本帖69-73楼我的分析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18
amakesi 发表于 2008-7-25 14: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叫《补充、完善〈资本论〉》?难道《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有人这样问,那我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是的,《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恩格斯告诉我们,《资本论》第二卷“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资本论》第二卷3页);“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资本论》第三卷4页)。人们看到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手稿编辑而成的。因为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时不想对马克思的手稿进行大的修改,“在编辑出版时,我最关心的是要编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版本,即尽可能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表述马克思得出的各种新成果。”(《资本论》第三卷1005页)“只是在绝对不可避免的地方,并且在读者一点也不会怀疑是谁在向他说话的地方,我才加进自己的话。”(《资本论》第三卷第1005页)所以,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没有解决马克思手稿中存在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问题。其次,《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样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论》第二卷“多半带有片断性质”,“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不但使《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也使整个《资本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最后,《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确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

看到我说《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人们可能以为我是要否定《资本论》。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与他们的想法相反,我指出《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正确理解《资本论》、科学发展《资本论》、广泛应用《资本论》。

一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唯物史观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证明。“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1卷第10页)可是,自《资本论》出版以来,反对《资本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反对《资本论》的声音甚嚣尘上。有明目张胆否定《资本论》的“错误论”,也有打着肯定的旗号否定《资本论》的“过时论”。他们反对《资本论》的共同方法是:从解读《资本论》开始,抓住《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那些没有认真读过《资本论》的人以为,《资本论》真的错了。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毅力,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战斗力,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当然要捍卫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资本论》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补充、完善起来。

二是为了正确理解《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但它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作为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揭露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秘密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可是,过去人们对《资本论》阐述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了解得并不多,理解得也不正确。主要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得出的经济理论研究具体问题,不知道《资本论》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把马克思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当作终极真理,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要正确理解《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知道《资本论》采用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把马克思没有完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必须把没有完成的《资本论》补充、完善起来。

三是为了科学发展《资本论》。凡是读懂《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只是为了让当时文化水平不高的无产阶级能够看懂这部著作,马克思才“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理论。(《资本论》第一卷7页)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了解马克思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经济理论的良苦用心,错误地认为,《资本论》没有用数理逻辑知识阐述的经济理论是肤浅的经济理论、不科学的经济理论。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必须把《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的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阐述清楚,必须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更重要的是,《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好办法是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

四是为了广泛应用《资本论》。《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商品经济的根本理论,只要商品经济还存在,《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当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可是,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他们一致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劳动者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劳动者使用的机器设备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这种认识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例如,错误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释现在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给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劳动者分配较多劳动产品等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也找不到深化经济改革的正确方法。因此,要取得改革开放的彻底胜利,就必须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早就认识到了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可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变成了左、右两派的“角斗场”。“左派”死抱着过去的错误认识不放,发表的观点苍白无力;右派则抓住“左派”的错误,猛烈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不得不偃旗息鼓。

可是,“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是不能偃旗息鼓的。因为这等于宣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正确,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不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会正确吗?更重要的是,不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搞清楚,就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在“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大讨论偃旗息鼓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写成了《劳动价值论反正》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出版可以把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依旧。这里自然有我人微言轻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来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不知道《资本论》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不知道《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写一本补充、完善《资本论》的书。

 

使用道具

119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25 20: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信仰和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楼主连一个领域的一角,还没有搞明白,就想融合两个领域,岂不太累了吧。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20
与圣光同在 发表于 2008-7-25 20: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makesi在2008-7-25 14:32:00的发言:

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叫《补充、完善〈资本论〉》?难道《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有人这样问,那我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是的,《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恩格斯告诉我们,《资本论》第二卷“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资本论》第二卷3页);“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资本论》第三卷4页)。人们看到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手稿编辑而成的。因为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时不想对马克思的手稿进行大的修改,“在编辑出版时,我最关心的是要编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版本,即尽可能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表述马克思得出的各种新成果。”(《资本论》第三卷1005页)“只是在绝对不可避免的地方,并且在读者一点也不会怀疑是谁在向他说话的地方,我才加进自己的话。”(《资本论》第三卷第1005页)所以,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没有解决马克思手稿中存在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问题。其次,《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样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论》第二卷“多半带有片断性质”,“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不但使《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也使整个《资本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最后,《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确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

看到我说《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人们可能以为我是要否定《资本论》。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与他们的想法相反,我指出《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正确理解《资本论》、科学发展《资本论》、广泛应用《资本论》。

一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唯物史观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证明。“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1卷第10页)可是,自《资本论》出版以来,反对《资本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反对《资本论》的声音甚嚣尘上。有明目张胆否定《资本论》的“错误论”,也有打着肯定的旗号否定《资本论》的“过时论”。他们反对《资本论》的共同方法是:从解读《资本论》开始,抓住《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那些没有认真读过《资本论》的人以为,《资本论》真的错了。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毅力,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战斗力,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当然要捍卫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资本论》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补充、完善起来。

二是为了正确理解《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但它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作为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揭露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秘密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可是,过去人们对《资本论》阐述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了解得并不多,理解得也不正确。主要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得出的经济理论研究具体问题,不知道《资本论》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把马克思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当作终极真理,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要正确理解《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知道《资本论》采用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把马克思没有完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必须把没有完成的《资本论》补充、完善起来。

三是为了科学发展《资本论》。凡是读懂《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只是为了让当时文化水平不高的无产阶级能够看懂这部著作,马克思才“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理论。(《资本论》第一卷7页)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了解马克思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经济理论的良苦用心,错误地认为,《资本论》没有用数理逻辑知识阐述的经济理论是肤浅的经济理论、不科学的经济理论。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必须把《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的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阐述清楚,必须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更重要的是,《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好办法是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

四是为了广泛应用《资本论》。《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商品经济的根本理论,只要商品经济还存在,《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当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可是,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他们一致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劳动者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劳动者使用的机器设备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这种认识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例如,错误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释现在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给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劳动者分配较多劳动产品等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也找不到深化经济改革的正确方法。因此,要取得改革开放的彻底胜利,就必须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早就认识到了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可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变成了左、右两派的“角斗场”。“左派”死抱着过去的错误认识不放,发表的观点苍白无力;右派则抓住“左派”的错误,猛烈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不得不偃旗息鼓。

可是,“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是不能偃旗息鼓的。因为这等于宣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正确,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不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会正确吗?更重要的是,不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搞清楚,就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在“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大讨论偃旗息鼓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写成了《劳动价值论反正》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出版可以把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依旧。这里自然有我人微言轻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来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不知道《资本论》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不知道《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写一本补充、完善《资本论》的书。

 

我倒是很乐意关注。不过,那本《反正》我倒是看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