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j58
2461 22

《资本论》第六章全文在此(by 黄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7粉丝

大师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38902 个
通用积分
182.0682
学术水平
1319 点
热心指数
1530 点
信用等级
1061 点
经验
197235 点
帖子
17513
精华
7
在线时间
34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9
最后登录
2024-4-9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这样论证“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

这段论证的粗陋,连很多马克思经济学捍卫者自己也无颜面对。某“《资本论》精选”也不好意思收入马克思论证其重要观点“机器不会创造价值”的这段文字。

在此情况下怎么继续捍卫马克思经济学呢?有人创造了一个办法: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六章里还有其它论证方法。

但他就是不肯贴出具体是哪段话,也不肯简要写出马克思的论证思路。这种缩头乌龟式的辩论方法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下面我贴出了第六章全文,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资本论》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工人把一定量的劳动——撇开他的劳动所具有的特定的内
容、目的和技术性质——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把新价值加到劳
动对象上。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又成了
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例如,棉花和纱锭的价值包含在棉纱的价
值中。可见,生产资料的价值由于转移到产品上而被保存下来。这
种转移是在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时发生的,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
的。它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然而是怎样实现的呢?

工人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劳动两次:一次由自己的劳动把价
值加到棉花上;另一次保存棉花的旧价值,或者说,把他所加工
的棉花和使用的纱锭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棉纱上。他只是由于加进
新价值而保存了旧价值。但是,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把旧
价值保存在产品中,是工人在同一时间内达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
结果(虽然工人在同一时间内只劳动一次),因此很明显,这种结
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在同一时间内,
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
或转移价值。

每个工人怎样加进劳动时间,从而加进价值呢?始终只能通
过他特有的生产劳动方式。纺纱工人只有通过纺纱,织布工人只
有通过织布,铁匠只有通过打铁,才能加进劳动时间。而通过他
们借以加进一般劳动、从而加进新价值的有目的的形式,通过纺
纱、织布、打铁,生产资料棉花和纱锭,棉纱和织机,铁和铁砧
也就成了产品即新的使用价值的形成要素。(20)生产资料的使用
价值的旧形式消失了,但只是为了以新的使用价值形式出现。我
们在考察价值形成过程时已经看到,只要使用价值是有目的地用
来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制造被用掉的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就成为制造新的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这部分劳动时间从被用掉的生产资料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可见,工
人保存被用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或者说,把它们作为价值组成
部分转移到产品上去,并不是由于他们加进一般劳动,而是由于
这种追加劳动的特殊的有用性质,由于它的特殊的生产形式。劳
动作为这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纺纱、织布、打铁,只要同生产
资料接触,就使它们复活,赋予它们活力,使它们成为劳动过程
的因素,并且同它们结合为产品。

如果工人的特殊的生产劳动不是纺纱,他就不能使棉花变成
棉纱,因而也就不能把棉花和纱锭的价值转移到棉纱上。不过,如
果这个工人改行当木匠,他仍然会用一个工作日把价值加到他的
材料上。可见,他通过自己的劳动加进价值,并不是由于他的劳动
是纺纱劳动或木匠劳动,而是由于他的劳动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
劳动;他加进一定的价值量,并不是因为他的劳动具有特殊的有用
的内容,而是因为他的劳动持续了一定的时间。因此,纺纱工人的
劳动,就它的抽象的一般的属性来说,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把
新价值加到棉花和纱锭的价值上;而就它的具体的特殊的有用的
属性来说,作为纺纱的过程,把这些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
上,从而把这些价值保存在产品中。由此就产生了劳动在同一时
间内所得出的结果的二重性。

新价值的加进,是由于劳动的单纯的量的追加;生产资料的旧
价值在产品中的保存,是由于所追加的劳动的质。同一劳动由于它
的二重性造成的这种二重作用,清楚地表现在种种不同的现象上。
假定由于某种发明,纺纱工人6小时纺的棉花同过去36小时
纺的棉花一样多。作为有目的的有用的生产活动,他的劳动的能
力增加为6倍。他的劳动的产品也增加为6倍,从6磅棉纱增加
到36磅棉纱。但是,现在36磅棉花吸收的劳动时间只和过去6磅
棉花吸收的劳动时间一样多。加在每磅棉花上的新劳动比用旧方
法时少5/6,因此,加进的价值也只是过去的1/6。另一方面,现在
在产品36磅棉纱中包含6倍的棉花价值。纺纱6小时,保存并转
移到产品上去的原料价值是过去的6倍,虽然加到同量原料上的
新价值小5/6。这说明,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
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纺同量的棉花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加到棉花上的新价值就越大;在同一劳动时
间内纺的棉花磅数越多,保存在产品内的旧价值就越大。
相反,假定纺纱劳动的生产率不变,就是说,纺纱工人把一
磅棉花变成棉纱所需的时间同过去一样。但是假定棉花本身的交
换价值变了,一磅棉花的价格提高到原来的6倍,或降低为原来
的1/6。在这两种情况下,纺纱工人都是把同一劳动时间,因而也
是把同一价值加到同量的棉花上;在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是在同
样的时间内生产同样多的棉纱。然而,他从棉花转移到棉纱上即
产品上的价值,在一种情况下是原来的1/6,在另一种情况下是原
来的6倍。当劳动资料涨价或跌价,而它在劳动过程中始终发挥
相同的效用时,情况也是如此。

如果纺纱过程的技术条件不变,而且它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
不变,那末纺纱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就仍旧消耗同等数量的、
价值不变的原料和机器。在这种情况下,纺纱工人保存在产品中
的价值就同他加进的新价值成正比。他两星期加进的劳动比一星
期多一倍,因而价值也多一倍;同时,他用掉的材料及其价值也多
一倍,他损耗的机器及其价值也多一倍,因而,他在两星期的产品
中保存的价值比在一星期的产品中多一倍。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
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保存的价值就越多。但是,他能保
存更多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
变的和不以他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

当然,从某种相对的意义上可以说,工人保存的旧价值同他
加进的新价值总是保持同一比例。不管棉花从1先令涨到2先令
或者跌到6便士,不管它的价值怎样变动,工人保存在一小时产
品中的棉花价值总是只有保存在两小时产品中的一半。其次,如
果他本身的劳动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提高了或者降低了,那末,
他例如一个劳动小时纺的棉花就会比过去增多或减少,与此相应,
他保存在一个劳动小时产品中的棉花价值也会增多或减少。但是
不管怎样,他两个劳动小时保存的价值总是一个劳动小时的两倍。
把价值的纯粹象征性的表现——价值符号撇开,价值只是存
在于某种使用价值中,存在于某种物中。(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
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
劳动本身则是这种力的物质表现。)因此,如果使用价值丧失,价
值也就丧失。生产资料在丧失自己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并不丧失价
值,因为它们通过劳动过程失掉自己原来的使用价值形态,实际
上只是为了在产品上获得另一种使用价值形态。虽然价值存在于
某种使用价值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商品的形态变化表明,它存在
于哪一种使用价值中是没有关系的。由此可见,在劳动过程中,只
有生产资料失掉它的独立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失掉它的交换价值,
价值才从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上。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只是
它作为生产资料而失掉的价值。但是在这方面,劳动过程的各种
物质因素的情况是不同的。

为发动机器而燃烧的煤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润滑轮轴而上的
油等等也是这样。染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消失了,但是又在产品的
属性中表现出来。原料形成产品的实体,但是改变了自己的形式。
可见,原料和辅助材料丧失了它们作为使用价值进入劳动过程时
所具有的独立形态。真正的劳动资料却不是这样。工具、机器、厂
房、容平等等,只有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且明天以同昨天一样的
形式进入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在生前,在
劳动过程中,与产品相对保持着独立的形态,它们在死后也是这
样。机器、工具、厂房等等的尸骸同在它们帮助下形成的产品仍
旧是分开的。如果我们考察某个这类的劳动资料从进入工作场所
那天起到被扔进废品库那天止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期,就会看到,在
这个时期中,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完全被劳动消耗了,因此它的交
换价值也完全转移到产品上去了。例如,一台纺纱机的寿命为10
年,在10年的劳动过程中,它的全部价值就转移到10年的产品
上去。因此,一种劳动资料的生存期,包括若干不断重新用它来
反复进行的劳动过程。在这方面,劳动资料同人的情况一样。每
人每天都死掉生命的24小时。但无论从谁身上都不能确切地看
出,他已经死掉了生命的多少天。然而,这并不妨碍人寿保险公
司从人的平均寿命中得出非常准确、非常有利(这重要得多)的
结论。劳动资料也是这样。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
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
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
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
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
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
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
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如果生产
资料没有价值可以丧失,就是说,如果它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
品,那末,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使
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
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脉中的铁、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等,
都是这样。

在这里,我们遇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假定一台机器价值
1000镑,并且在1000天内损耗掉。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的价值每
天有1/1000从机器本身转移到它的日产品上。同时,尽管机器的生命
力日益减弱,但整个机器仍然不断地在劳动过程中起作用。由此
可见,劳动过程的一个因素,一种生产资料,是全部进入劳动过
程,但只是部分地进入价值增殖过程。在这里,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区别反映在它们的物质因素上:同一生产资料,作为
劳动过程的要素,是全部加入同一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的要
素,则只是部分加入同一生产过程。(21)

另一方面正相反,一种生产资料能够全部进入价值增殖过程,
而只是部分进入劳动过程。假定在把棉花纺成棉纱的时候,每天
115磅棉花中有15磅没有变成棉纱,而是变成了飞花。如果损失
这15磅棉花是正常的,在棉花的平均加工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那末这15磅棉花虽然不是棉纱的要素,但它的价值同形成棉纱实
体的100磅棉花的价值完全一样,也加入棉纱的价值中。为了生
产100磅棉纱,15磅棉花的使用价值必须化为飞花。因此,这些
棉花的损失是棉纱的一个生产条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把自己
的价值转给棉纱。劳动过程中的一切排泄物都是这样,至少在这
些排泄物不再形成新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再形成新的独立的使用
价值的情况下是这样。例如我们在曼彻斯特的大机器制造厂内可
以看到,被庞大的机器象刨花一样削下的铁屑堆积如山,傍晚用大
车运到炼铁厂去,第二天变成铁锭再运回来。

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过程中丧失掉存在于旧的使用价值形态
中的价值,才把价值转移到新形态的产品上。它们在劳动过程中
所能丧失的最大限度的价值量,显然是以它们进入劳动过程时原
有的价值量为限,或者说,是以生产它们自身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为
限。因此,生产资料加到产品上的价值决不可能大于它们在自己参
加的劳动过程之外所具有的价值。不管一种劳动材料,一种机器,
一种生产资料怎样有用,如果它值150镑,值500个工作日,那末
它加到用它制造的总产品上去的价值就决不会大于150镑。它的
价值不是由它作为生产资料进入的劳动过程决定的,而是由它作
为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劳动过程决定的。

它在劳动过程中只是作为
使用价值,作为具有有用属性的物品作用,因此,如果它在进入劳
动过程之前没有价值,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22)
当生产劳动把生产资料变为新产品的形成要素时,生产资料
的价值也就经过一次轮回。它从已消耗的躯体转到新形成的躯体。
但是这种轮回似乎是在现实的劳动背后发生的。工人不保存旧价
值,就不能加进新劳动,也就不能创造新价值,因为他总是必须
在一定的有用的形式上加进劳动;而他不把产品变为新产品的生
产资料,从而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他就不能在有用
的形式上加进劳动。可见,由于加进价值而保存价值,这是发挥
作用的劳动力即活劳动的自然恩惠,这种自然恩惠不费工人什么,
但对资本家却大有好处,使他能够保存原有的资本价值。(22a)当
生意兴隆的时候,资本家埋头赚钱,觉察不到劳动的这种无偿的
恩惠。但当劳动过程被迫中断的时候,当危机到来的时候,资本
家对此就有切肤之感了。(23)

就生产资料来说,被消耗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使
用价值的消费,劳动制成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实际上没有被消
费(24),因而也不可能再生产出来。这个价值被保存下来,但不
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对这个价值本身进行了操作,而是因为这个
价值原先借以存在的那种使用价值虽然消失,但只是消失在另一
种使用价值之中。因此,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再现在产品的价值中,
确切地说,不是再生产。所生产出来的是旧交换价值借以再现的
新使用价值。(25)

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即发挥作用的劳动力,却不是这样。当
劳动通过它的有目的的形式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并保
存下来的时候,它的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形成追加的价值,形成新价
值。假设生产过程在工人生产出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以
后就停下来,例如,他劳动6小时加进3先令价值。这个价值是产
品价值超过其中由生产资料价值构成的部分而形成的余额。它是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唯一的新价值,是产品中由这个过程本身生
产的唯一的价值部分。当然,它只是补偿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时
预付的,工人自身在生活资料上花费的货币。就已花费的3先令
来说,这3先令的新价值只是表现为再生产。但它是真正的再生
产,不象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表面上的再生产。在这里,一个价
值用另一个价值来补偿是通过创造新价值来实现的。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劳动过程在只是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的
等价物并把它加到劳动对象上以后,还越过这一点继续下去。要
再生产出这一等价物,6小时就够了,但是劳动过程不是持续6小
时,而是比如说持续12小时。这样,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
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这个
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我们叙述了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中所起的
不同作用,事实上也就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本身的
价值增殖过程中所执行的不同职能。产品的总价值超过产品的形
成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就是价值已经增殖的资本超过
原预付资本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是
劳动力,它们不过是原有资本价值在抛弃货币形式而转化为劳动
过程的因素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存在形式。

可见,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因此,我把它称为不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不变资本。
相反,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
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
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
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因此,我把它称为可变资
本部分,或简称为可变资本。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从劳动过
程的角度看,是作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相区别的;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看,则是作为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相区别的。

不变资本这个概念决不排斥它的组成部分发生价值变动的可
能性。假定1磅棉花今天值6便士,明天由于棉花歉收而涨到1先
令。仍在加工中的原有的棉花,是按6便士的价值买进的,但现
在加到产品上的价值部分却是1先令。已经纺完,也许已经变成
棉纱在市场上流通的棉花,加到产品上的价值同样也比它原来的
价值大一倍。然而我们知道,这种价值变动是同纺纱过程中棉花
价值的增殖没有关系的,即使原有的棉花还根本没有进入劳动过
程,它现在也能按1先令而不是按6便士再卖出去。不仅如此,棉
花经历的劳动过程越少,这种结果就越可靠。因此,投机的规律
是:在价值发生这种变动的情况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进行
投机,就是说,棉布不如棉纱,棉纱不如棉花。在这里,价值的
变动是发生在生产棉花的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棉花作为生产资
料,从而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固然是由
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但这个劳动量本身是社会地决定的。
如果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改变了,例如,同一数量的棉
花在歉收时比在丰收时代表更多的劳动量,那就会反过来对原有
的商品发生影响,因为原有的商品始终只是本类商品的一个样品
(26),它的价值总是由社会必要劳动计量的,因而也总是由现有
的社会条件下的必要劳动计量的。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马克思经济学 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回帖推荐

罗鹏 发表于18楼  查看完整内容

黄佶,把我的这段话也顶起来吧。 会计关于变动的原料成本的记录,只是忠实地表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耗用的原料数量和金额,这个金额只是一定原料数量下价格的体现,并不反映劳动价值论的所谓价值。所以,任何一个合格的会计,都不会说出”具体劳动将原料价值转移进产品里“这样的蠢话。会计记账,没有也不可能证明”价值转移“这个伪命题。
黄佶文章汇总
沙发
hj58 发表于 2015-5-30 17:40: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续)

同原料的价值一样,已经用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即机器
等等的价值,也可以发生变化,因此它们转移到产品上去的那部
分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由于一种新发明,同种机器可由较
少的劳动再生产出来,那末旧机器就要或多或少地贬值,因而转
移到产品上去的价值也要相应地减少。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价
值变动也是在机器作为生产资料执行职能的生产过程以外发生
的。机器在这个过程中转移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这个过程之外
所具有的价值。

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虽然使已经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
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的性质。同样,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它们在职能上的
区别。例如,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大大革新了,过去10个工人用
10件价值很小的工具只能加工比较少量的原料,现在1个工人用
1台昂贵的机器就能加工一百倍的原料。在这种情况下,不变资本
即被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大大增加了,而资本的可变部分即
预付劳动力的部分则大大减少了。但是,这种变动只改变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的量的关系,或者说,只改变总资本分为不变部分
和可变部分的比例,而不影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完)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罗鹏 + 5 + 5 + 5 + 5 奇文共欣赏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06:43: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黄佶推广马经有功,而理解马经有错。

使用道具

板凳
hj58 发表于 2015-5-31 07:32: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06:43
黄佶推广马经有功,而理解马经有错。
你只会喊口号。

使用道具

报纸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08:11: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j58 发表于 2015-5-31 07:32
你只会喊口号。
画龙重在点睛。活龙无珠也成盲龙!

使用道具

地板
罗鹏 发表于 2015-5-31 10:50: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观念上的,是一种记账方法,并不能证明具体劳动将固定资产价值转移进产品这件事。
假定一台纺纱机的价格(假定此价格正好等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是150000元,自然寿命是二十年,但是,会计决定其经济寿命时,可以定为十五年,也可以定为十年,也可以定为五年,等等。若按马氏的“价值转移”这种概念来,每一年的折旧额是多少,完全取决于会计主观确定的固定资产经济寿命的长短。如果经济寿命定为十五年,则固定资产每年向产品中转移的价值就是一万元(假定无残值);而如果经济寿命为十年,则每年转移价值为一万五千元(依然无残值);再如果经济寿命为五年,则每年转移价值三万元(依然无残值)。如此看来,固定资产向产品转移价值,并不是经由什么”具体劳动“,而是会计的记账劳动,会计只要大笔一挥,得,价值转移了,不但如此,会计要固定资产每年转移多少,固定资产不敢不转移多少,会计让固定资产每年转移一万元,固定资产就乖乖地转移一万元,既不多也不少;会计改主意了,让它转移三万元,固定资产照样乖乖地转移三万元,既不多也不少。
所以,马氏说什么具体劳动如纺纱织布之类使得固定资产转移价值,是睁眼说瞎话,彻底抹杀了会计的记账劳动,哈哈。

使用道具

7
罗鹏 发表于 2015-5-31 11:03: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飞花问题。
马氏说,飞花如是技术上必要的,则其价值也转移进纱里。但是他又打了个补丁,说飞花如果能够再利用(举的是机械厂的铁下角料例子,意思是一样的),则飞花的价值就不再转移到这批纱里去了,而是转移到其他产品(可以其他批次的纱,也可以是同纱不同的产品)中去了。
问题是,既然纺纱具体劳动把所有棉花包括飞花的价值转移进产品,而当把飞花再利用时,飞花的价值又不转移进产品,你马克思到底有准没有?
其实,他根本不懂会计和管理。飞花再利用,在会计账目上根本就不会有飞花成本的记录,只会有飞花的销售收入的记录。残值概念,只是针对固定资产的。

使用道具

8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11:13: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5-5-31 11:03
飞花问题。
马氏说,飞花如是技术上必要的,则其价值也转移进纱里。但是他又打了个补丁,说飞花如果能够再 ...
哈哈,你这个现代观点在一个半世纪前说,那就是真言至理,善用别人长处的马克思是会吸收而替你留下名的。

使用道具

9
罗鹏 发表于 2015-5-31 11:18: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11:13
哈哈,你这个现代观点在一个半世纪前说,那就是真言至理,善用别人长处的马克思是会吸收而替你留下名的。
你哈哈啥,心虚而已。就是那个时代,也不会一时把飞花价值全记录进该批纱里,一时又把飞花价值记录进其他批次的纱或其他产品里。这是会计记账的规矩,不能随意改变记录。

使用道具

10
龚民 发表于 2015-5-31 11:23: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罗鹏 发表于 2015-5-31 11:18
你哈哈啥,心虚而已。就是那个时代,也不会一时把飞花价值全记录进该批纱里,一时又把飞花价值记录进其他 ...
精明的厂主愿意那样记,岂不白气煞你!世界有高速路就废了低速路吗?不要以为世界就是一个样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