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夜行天涯
6095 16

[宏观经济指标]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 全国获奖的研究生教材 非常经典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5粉丝

讲师

8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784 个
通用积分
11.1355
学术水平
33 点
热心指数
59 点
信用等级
32 点
经验
13748 点
帖子
342
精华
0
在线时间
7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9
最后登录
2024-3-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我老师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 主编:谷书堂  </p><p>真正分析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全国获奖的研究生教材 非常经典啊 宏微观都在里面啊</p><p> <br/> <br/> 278739.doc (7.17 MB) </p><p></p><p>第一篇  经济转型与体制选择··· 1</p><p>第一章  理论经济学的社会使命···· 3</p><p>第一节  传统政治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3</p><p>一、传统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3</p><p>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6</p><p>三、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陷··· 8</p><p>第二节 理论经济学的社会使命··· 11</p><p>一、注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转型研究··· 11</p><p>二、把经济运行和发展及国情分析纳入研究范围··· 13</p><p>三、为社会的经济伦理提供导向和规范··· 15</p><p>第三节  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学··· 16</p><p>一、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 16</p><p>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 19</p><p>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22</p><p>思考题··· 27</p><p>第二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8</p><p>第一节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 28</p><p>一、三个层次的转型概念··· 28</p><p>二、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文明的转型··· 32</p><p>第二节 从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 34</p><p>一、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34</p><p>二、从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 35</p><p>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37</p><p>一、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37</p><p>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1</p><p>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45</p><p>思考题··· 48</p><p>第三章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49</p><p>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49</p><p>一、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 49</p><p>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50</p><p>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与弊端··· 54</p><p>第二节 计划体制的改革与转型··· 57</p><p>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57</p><p>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其具体方式··· 60</p><p>三、两种不同转型方式的决定因素··· 64</p><p>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72</p><p>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测度··· 76</p><p>思考题··· 80</p><p>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 81</p><p>第一节 产权和所有制的决定依据··· 81</p><p>一、产权和所有制的概念··· 81</p><p>二、产权和所有制的产生及其作用··· 82</p><p>三、产权和所有制的决定依据··· 87</p><p>第二节  新中国产权制度的演变··· 90</p><p>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及其在传统体制下的演变··· 90</p><p>二、转型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93</p><p>三、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 95</p><p>四、非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100</p><p>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 104</p><p>一、转型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104</p><p>二、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与实现形式··· 106</p><p>三、各种非公有产权形式··· 110</p><p>思考题··· 112</p><p>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 113</p><p>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113</p><p>一、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原则··· 113</p><p>二、传统的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矛盾··· 115</p><p>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关系··· 117</p><p>第二节   转型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形式··· 120</p><p>一、转型经济中的劳动收入··· 120</p><p>二、转型经济中的非劳动收入··· 124</p><p>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政策··· 125</p><p>一、平等的涵义及其与效率的关系··· 125</p><p>二、社会公平··· 128</p><p>三、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政策··· 131</p><p>四、转型过程中的收入差距与非法及非正常收入··· 134</p><p>思考题··· 137</p><p>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ZF职能···· 138</p><p>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的ZF职能··· 138</p><p>一、市场经济中ZF职能的理论:演进及其争论··· 138</p><p>二、市场经济体制中ZF的职能定位··· 143</p><p>第二节  转型经济中的ZF改革··· 147</p><p>一、几种主要的ZF行为与转型的理论主张··· 147</p><p>二、转型经济中ZF的特殊职能··· 149</p><p>三、转型经济中的ZF改革··· 153</p><p>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的ZF职能··· 159</p><p>一、开放:在转型中与世界经济接轨··· 159</p><p>二、ZF职能:开放经济中ZF的角色定位··· 163</p><p>思考题··· 165</p><p>参考文献···· 166</p><p>第二篇  经济主体与微观经济运行····· 169</p><p>第七章   微观经济运行的理论与方法···· 171</p><p>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成长··· 171</p><p>一、经济主体及其结构··· 171</p><p>二、双重转型与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172</p><p>三、经济主体归位与秩序重构··· 173</p><p>第二节  微观经济运行分析(Ⅰ):企业理论的组织视角··· 176</p><p>一、新视角引入的缘起··· 176</p><p>二、微观经济运行的传统分析理路··· 177</p><p>三、契约视角下的组织理论研究框架··· 179</p><p>第三节 微观经济运行分析(Ⅱ):经济组织研究及其理论拓展··· 182</p><p>一、组织理论的兴起··· 182</p><p>二、“微观之微观”研究··· 184</p><p>三、以组织为核心的研究架构及其理论拓展··· 186</p><p>第四节 企业、市场与第三种组织形态··· 188</p><p>一、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88</p><p>二、第三种组织形态··· 191</p><p>思考题:··· 193</p><p>第八章 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制造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194</p><p>第一节 生产组织方式的历史演进··· 194</p><p>一、引言··· 194</p><p>二、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单件生产、福特制和后福特制··· 196</p><p>第二节 后福特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态··· 202</p><p>一、“持续创新+敏捷制造”后福特制的本质特征··· 202</p><p>二、“专业化+网络化”是后福特制的基本组织形态··· 205</p><p>三、丰田的系列制、硅谷模式和集群生产··· 208</p><p>第三节 模块化与制造业的现代分工体系··· 216</p><p>一、模块化生产··· 216</p><p>二、模块化的条件··· 222</p><p>三、总结··· 224</p><p>思考题:··· 225</p><p>第九章 现代企业制度···· 226</p><p>第一节  企业与现代企业··· 226</p><p>一、企业的性质··· 226</p><p>二、企业的产生与边界··· 228</p><p>三、现代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232</p><p>第二节  产权制度··· 234</p><p>一、 产权与产权制度··· 234</p><p>二、现代企业产权与所有权结构··· 236</p><p>三、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238</p><p>第三节  委托代理制度··· 239</p><p>一、现代企业与委托-代理关系··· 239</p><p>二、代理成本··· 242</p><p>三、现代企业治理及其制度安排··· 243</p><p>第四节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 250</p><p>一、国企改革现状分析··· 250</p><p>二、企业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252</p><p>思考题:··· 254</p><p>第十章  企业行为与企业发展···· 255</p><p>第一节  融资、投资与资本经营··· 255</p><p>一、融资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企业的融资··· 255</p><p>二、投资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投资··· 258</p><p>三、企业的资本经营与市场环境··· 260</p><p>第二节  资产重组与企业并购··· 262</p><p>一、资产重组及其实现形式··· 262</p><p>二、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及其启示··· 265</p><p>三、中国的企业并购··· 268</p><p>第三节  企业集团及其发展战略··· 272</p><p>一、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特征··· 272</p><p>二、中国发展企业集团的必要性··· 275</p><p>三、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277</p><p>思考题:··· 279</p><p>第十一章 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主体的成长与发展···· 280</p><p>第一节 体制转型及微观经济主体的演变··· 280</p><p>一 、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280</p><p>二、中国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282</p><p>三、微观效率改善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286</p><p>第二节 转型期私营企业及私人资本的生成与发展··· 288</p><p>一 、私营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 288</p><p>二、转型期私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290</p><p>第三节 民营经济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与贡献··· 295</p><p>一、 区域市场的主力支撑··· 295</p><p>二、产业提升的基本动力··· 297</p><p>三、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 298</p><p>四、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力量··· 299</p><p>第四节 私营经济发展的微观路径选择··· 301</p><p>一、微观路径选择··· 301</p><p>二、加快配套改革,完善制度环境··· 304</p><p>思考题:··· 305</p><p>第十二章  家庭经济行为分析···· 306</p><p>第一节 作为收入主体的家庭··· 306</p><p>一、家庭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306</p><p>二、 家庭收入与家庭储蓄··· 308</p><p>三、当前我国家庭收入差距问题··· 309</p><p>第二节  作为消费主体的家庭··· 310</p><p>一、家庭消费行为与消费目标··· 310</p><p>二、 家庭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 312</p><p>三、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 313</p><p>四、近年来我国家庭消费模式的演变··· 315</p><p>第三节  作为劳动主体的家庭··· 317</p><p>一、劳权的内涵与性质··· 317</p><p>二、劳动者的就业··· 319</p><p>三、当前我国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22</p><p>第四节 作为投资主体的家庭··· 325</p><p>一、 家庭投资的兴起与投资方式··· 325</p><p>二、 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326</p><p>三、 我国家庭投资渠道的拓宽··· 328</p><p>思考题··· 330</p><p>第十三章 现代市场与市场运行绩效···· 331</p><p>第一节 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 331</p><p>一、市场关系与市场功能··· 331</p><p>二、行为规范与市场秩序··· 334</p><p>三、中国市场秩序的演变和重建··· 338</p><p>第二节  中国市场结构分析··· 345</p><p>一、市场结构及其类型··· 345</p><p>二、市场结构的测度··· 345</p><p>三、中国转型期的市场结构··· 349</p><p>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ZF规制··· 354</p><p>一、市场失灵与非市场失效··· 354</p><p>二、ZF职能与ZF规制··· 357</p><p>思考题:··· 367</p><p>参考文献···· 368</p><p>第三篇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372</p><p>第十四章 转型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374</p><p>第一节 经济体制转型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改变··· 374</p><p>第二节 转型期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均衡··· 375</p><p>一、转型期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375</p><p>二、我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变化及内在联系··· 377</p><p>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比较··· 379</p><p>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379</p><p>二、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国际比较··· 380</p><p>思考题··· 381</p><p>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核算和总需求···· 382</p><p>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几种方法··· 382</p><p>一、以生产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382</p><p>二、以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382</p><p>三、以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383</p><p>第二节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均衡条件··· 383</p><p>第三节 存货投资与自动均衡··· 385</p><p>一、存货投资与总供求均衡··· 385</p><p>二、总供求的自动均衡··· 386</p><p>第四节 中国的总需求构成动态变化及横向比较··· 388</p><p>思考题··· 390</p><p>第十六章 中国总需求管理政策概要···· 391</p><p>第一节 收入—支出模型··· 391</p><p>一、45°线与总支出模型··· 391</p><p>二、ZF如何调整总支出水平··· 393</p><p>三、支出收入乘数与支出限制··· 393</p><p>第二节 IS-LM模型··· 395</p><p>一、投资函数及R的意义··· 395</p><p>二、货币需求··· 396</p><p>三、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初步··· 397</p><p>四、IS-LM模型对经济自动实现均衡的解释··· 399</p><p>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什么条件下是有效的?··· 400</p><p>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403</p><p>一、总需求曲线及含义··· 403</p><p>二、制度性总需求膨胀与制度性总需求紧缩··· 405</p><p>思考题··· 407</p><p>第十七章 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稳定···· 408</p><p>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消费理论发展··· 408</p><p>一、当期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消费··· 408</p><p>二、前向预期消费理论··· 409</p><p>三、消费理论的新进展··· 411</p><p>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公众消费行为分析··· 414</p><p>一、转型期我国消费变化的一般特征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14</p><p>二、转型期我国公众消费行为变化的研究··· 416</p><p>思考题··· 419</p><p>第十八章 投资行为和投资函数···· 420</p><p>第一节 存货投资、住宅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 420</p><p>一、存货投资及调整机制··· 420</p><p>二、住宅投资及调节机制··· 421</p><p>三、固定资产投资及调节机制··· 421</p><p>第二节 加速原理、时滞效应与投资调整··· 422</p><p>一、合意资本与加速原理··· 422</p><p>二、从实际投资到合意K*的调整··· 423</p><p>第三节 货币、财政税收政策及资本市场对投资调整的影响··· 424</p><p>一、货币政策与投资调整··· 424</p><p>二、财政政策与投资调整··· 424</p><p>三、资产市场与投资调整··· 425</p><p>第四节 转型期中国投资行为与投资调整··· 426</p><p>一、我国转型期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主要特征··· 426</p><p>二、我国资本-产出比例上升趋势的成因··· 427</p><p>思考题··· 430</p><p>第十九章 总供给与总供求均衡···· 431</p><p>第一节 潜在总供给··· 431</p><p>一、潜在总供给在宏观经济均衡分析中的意义··· 431</p><p>二、要素投入和社会最大的产量··· 432</p><p>三、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与潜在总供给··· 432</p><p>四、价格机制与充分就业··· 433</p><p>第二节 潜在总供给变化与长期经济增长··· 434</p><p>第三节 实际总供给的决定··· 436</p><p>一、价格调整机制与实际总供给曲线的变化··· 436</p><p>二、价格粘性的实际总供给曲线及其理论意义··· 436</p><p>三、预期与实际总供给曲线的变化··· 438</p><p>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 440</p><p>一、附加预期的实际总供给曲线与宏观经济动态调整和自动均衡··· 440</p><p>二、宏观经济动态调整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解释。··· 441</p><p>第五节 我国转型期宏观经济特征分析··· 443</p><p>一、“企业只生不死”与我国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 444</p><p>二、转型经济中地方ZF、银行和企业共谋与投资膨胀··· 444</p><p>三、经济转型与高自然失业率··· 445</p><p>思考题··· 446</p><p>第二十章 总供给、总供给结构与总供给政策···· 447</p><p>第一节 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缺陷··· 447</p><p>一、总需求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447</p><p>二、总需求政策难以解决结构缺陷··· 448</p><p>第二节 总供给变动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 449</p><p>一、总供给变化对总供求均衡的影响··· 449</p><p>二、潜在总供给变化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 450</p><p>三、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动态均衡的影响··· 450</p><p>第三节 总供给与结构均衡··· 451</p><p>一、何为宏观经济中的结构问题?··· 451</p><p>二、如何在宏观经济总量分析中引入结构分析?··· 452</p><p>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宏观经济均衡··· 454</p><p>四、总供给政策的微观方面··· 456</p><p>第四节 经济转型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459</p><p>一、以双轨制实现市场经济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替代··· 459</p><p>二、新双轨制与未来改革的方向··· 460</p><p>思考题··· 461</p><p>第二十一章 ZF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462</p><p>第一节 财政制度与财政收支··· 462</p><p>一、我国国家财政收支概览··· 462</p><p>二、我国ZF的实际财政能力··· 465</p><p>第二节 总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工具··· 466</p><p>一、设计良好的累进税收制度对国民经济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466</p><p>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467</p><p>三、转型期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469</p><p>四、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与李嘉图等价··· 470</p><p>五、健康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政策··· 471</p><p>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总供给效应··· 472</p><p>一、拉弗曲线:税收的供给效应··· 473</p><p>二、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 474</p><p>三、我国财政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 476</p><p>四、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477</p><p>思考题··· 478</p><p>第二十二章 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 478</p><p>第一节 货币需求··· 478</p><p>一、货币与货币需求··· 478</p><p>二、我国货币需求概览··· 479</p><p>三、什么是货币数量论?··· 480</p><p>四、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检验··· 481</p><p>第二节 货币供给机制··· 482</p><p>一、现金-存款比率··· 482</p><p>二、准备金—存款比率··· 482</p><p>三、基础货币及其构成··· 483</p><p>四、基础货币供给和货币创造··· 484</p><p>五、货币乘数··· 485</p><p>六、我国货币制度··· 485</p><p>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方法··· 487</p><p>一、货币政策目标··· 487</p><p>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89</p><p>三、货币政策规则··· 492</p><p>四、经济转型期我国货币政策评价与改革方向··· 495</p><p>思考题··· 496</p><p>第二十三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497</p><p>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和利率··· 497</p><p>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 497</p><p>二、汇率与贸易平衡··· 498</p><p>三、利率与资本项目平衡··· 500</p><p>四、国际收支平衡方程与EB曲线··· 501</p><p>五、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502</p><p>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505</p><p>一、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505</p><p>二、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508</p><p>三、国际套利与利率平价··· 510</p><p>第三节 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政策··· 513</p><p>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513</p><p>二、固定汇率与宏观经济均衡··· 515</p><p>三、我国资本流动管制条件下的钉住汇率制度··· 515</p><p>四、浮动汇率与宏观经济均衡··· 518</p><p>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形成机制改革··· 519</p><p>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人民币升值压力··· 519</p><p>二、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523</p><p>思考题··· 526</p><p>参考文献···· 526</p><p>第四篇  经济增长与发展··· 532</p><p>第二十四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 533</p><p>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涵义··· 533</p><p>第二节 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537</p><p>第三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 539</p><p>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道路··· 544</p><p>思考题:··· 549</p><p>第二十五章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 550</p><p>第一节  传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550</p><p>第二节  农业部门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52</p><p>一、农业对二元经济发展的贡献··· 552</p><p>二、农业剩余与二元经济转换··· 555</p><p>第三节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发展··· 559</p><p>一、发展中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 559</p><p>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形式与家庭农场··· 561</p><p>第四节  我国农业发展简史及现状··· 563</p><p>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简史··· 564</p><p>二、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66</p><p>第五节  农村非农业化与城镇化··· 568</p><p>一、农村非农业化与城镇化的理论··· 568</p><p>二、农村非农业化与城镇化的意义··· 569</p><p>三、影响农村非农业化与城镇化的因素。··· 571</p><p>四、中国农村非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 572</p><p>思考题:··· 575</p><p>第二十六章   二元经济中的城市经济与城市化进程···· 576</p><p>第一节  工业化的内涵、过程与测度··· 576</p><p>一、工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576</p><p>二、工业化的过程与测度··· 577</p><p>第二节  中国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581</p><p>一、传统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581</p><p>二、体制转型阶段的工业化进程··· 584</p><p>三、中国新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586</p><p>第三节  城市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88</p><p>一、城市服务业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588</p><p>二、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入世”后面临的挑战··· 591</p><p>第四节  城市化的进程、问题及对策··· 595</p><p>一、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过程及测度··· 595</p><p>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597</p><p>思考题:··· 600</p><p>第二十七章  二元经济中的结构协调与平衡发展···· 601</p><p>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理论··· 601</p><p>一、平衡增长理论··· 601</p><p>二、非平衡增长论··· 604</p><p>第二节  二元经济中两部门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609</p><p>一、两部门平衡发展的基本理论··· 609</p><p>二、中国两部门的平衡发展问题··· 612</p><p>第三节  产业结构理论和三次产业的平衡发展··· 613</p><p>一、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 613</p><p>二、二元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转换··· 613</p><p>三、钱纳里等人对库兹涅茨理论的发展··· 615</p><p>四、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615</p><p>第四节 二元经济中城乡平衡发展··· 617</p><p>一、城乡平衡发展的基本模型··· 617</p><p>二、中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624</p><p>第五节  地区平衡发展与非平衡发展理论··· 625</p><p>一、“发展极”理论与“地理二元”论··· 625</p><p>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628</p><p>思考题:··· 630</p><p>第二十八章 二元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别···· 631</p><p>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631</p><p>一、经济发展中的“有增长无发展”现象··· 631</p><p>二、收入分配的种类及测度指标与方法··· 633</p><p>第二节       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曲线··· 634</p><p>一、传统一元经济中公有制情况下的收入差别变动··· 634</p><p>二、二元经济中公有制情况下的收入差别变动··· 637</p><p>三、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收入差别变动··· 638</p><p>第三节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收入差别倒 U曲线的比较··· 641</p><p>一、私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模型关注的变量··· 641</p><p>二、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模型关注的变量··· 643</p><p>三、“私有经济倒U模型”的局限与“公有经济倒U模型”的发展··· 644</p><p>第四节  中国近期的收入分配差别状况与趋势··· 646</p><p>一、中国城乡及总体收入差别现状··· 646</p><p>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未来趋势··· 649</p><p>思考题:··· 653</p><p>第二十九章  二元经济中的人口、剩余劳动及人力资本···· 654</p><p>第一节  二元经济中的过剩人口与劳动力及其流动··· 654</p><p>一、二元经济国家的人口特点··· 654</p><p>二、二元经济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657</p><p>三、二元经济中的失业与就业扩展··· 658</p><p>四、中国的人口与劳动力供求态势··· 662</p><p>第二节  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流动··· 665</p><p>一、几种劳动力流动模型··· 665</p><p>二、中国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 671</p><p>第三节 二元经济中的人力资本投资··· 673</p><p>一、人力资本的形成··· 673</p><p>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75</p><p>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医疗保健··· 677</p><p>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680</p><p>五、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成就和问题··· 682</p><p>思考题:··· 685</p><p>第三十章  二元经济中的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 686</p><p>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涵义、类型与测算··· 686</p><p>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与类型··· 686</p><p>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测算··· 689</p><p>第二节  二元经济中技术进步的理论与实践··· 692</p><p>二、发展中国家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实例:绿色革命··· 695</p><p>三、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状况:诱致性技术变迁在中国的实例··· 698</p><p>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高科技产业··· 700</p><p>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700</p><p>二、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 703</p><p>第四节  二元经济中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技术进步··· 708</p><p>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内涵··· 709</p><p>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制约因素··· 710</p><p>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技术进步··· 713</p><p>思考题:··· 718</p><p>第三十一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19</p><p>第一节  自然资源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19</p><p>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719</p><p>二、自然资源的特点··· 721</p><p>三、自然资源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22</p><p>第二节  环境与二元经济发展··· 723</p><p>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723</p><p>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724</p><p>三、二元经济条件下环境问题的特殊性··· 731</p><p>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 732</p><p>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733</p><p>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734</p><p>三、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行动——21世纪议程、京都议定书··· 738</p><p>四、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741</p><p>思考题:··· 744</p><p>第三十二章  现代一元经济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745</p><p>第一节  从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过渡··· 745</p><p>一、向现代一元经济过渡的转折点··· 745</p><p>二、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变的可能性··· 748</p><p>三、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变中面临的挑战··· 749</p><p>第二节  中国现代一元经济的发展战略··· 751</p><p>一、中国向现代一元经济发展的条件··· 752</p><p>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长期目标与翻番发展战略··· 754</p><p>思考题:··· 759</p><p>参考文献···· 760</p><p>后记    763</p><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 研究生教材 社会主义 研究生 中国国情 社会主义 经济学 研究生 经典

已有 2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573533988 + 1 + 1 + 1 好资料
qq123yby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sigmund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20 17: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t seems very good book. So support!

使用道具

请问是pdf格式还是word格式

使用道具

板凳
zwmxcz 发表于 2008-12-21 07: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转型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使用道具

报纸
sandy2001 发表于 2008-12-31 07: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书还收费啊
patience in tribulation!

使用道具

地板
sonacy 发表于 2009-1-2 09: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书啊!

太贵了!!!!!!

使用道具

7
ph1230 发表于 2009-2-9 18: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书 WORD版本 780页(比原书还多40页,肯定够全了) 顶

使用道具

8
大人和人大 发表于 2009-2-9 20: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建议免费。

使用道具

9
charliexj 发表于 2009-4-20 21: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书,坚决支持收费阿,付款心甘情愿。

使用道具

10
SYMPL 发表于 2009-12-18 10:13: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本书确实太厚了,略显啰嗦,引用别人的东西太多。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