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h1986
15543 107

[求助]想了一晚都想不通,为什么都不要?(重金悬赏) [推广有奖]

81
jennilu28 发表于 2009-1-18 21: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essymannheim分析的挺不错

使用道具

82
Birch 发表于 2009-1-19 04: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ennilu28在2009-1-16 8:01:00的发言:

10楼说的有点没意思了。

... ...

对不起,无心冒犯,本意乃恭维,词未达意,还请原谅!论坛上的学前班,可能本人是博士,教授;而等级高的,只是加入的时间长点,或者发的帖子多点,无他!

全中国人都赞同改革开放,但很多人认为外资剥削了中国人,带来了“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现在似乎有种声音要遏制外资,对外资所赚的钱“眼红”。唐朝海纳百川式的政策,使中华民族步入鼎盛,而现在改革开放才30年,就开始讨论要不要,要多少的问题。我们真的不需要外资了吗?因为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才跟了贴。内心希望别人投资,但又不想其赚钱,或者说赚过分的钱,这说不过去。

我无法评价世界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后,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多少,我们应该给他们多少回报。但,有一点我知道,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的银行金融服务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这一交易成本的节省,是无法估量的。

至于中金公司的买进,或者说,中国政府买入美国国债等行为都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学根据的。唇亡齿寒,美国崩盘了,中国也得不到好处(当然,中国要是想尽快拿到世界第一,倒是可以在适当时间抛出手上的美元,造成美国高通胀,但中国也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个人认为名次之争还不如慢慢来,老百姓得到实惠更好。)

更何况,中国也是这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制造者(大家要拍砖头了)。没有政治上的统一,就不会有经济上的全流通,全分工。各国因私利而实施的经济政策,必然扭曲国际分工过程中的国际要素流动。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了:国际贸易最终是达到均衡的,且这个均衡点是平滑得到的,同时,关税,补贴等对RS,RD的移动也是平滑的,看不见的手会指挥一切走向均衡。甚至经典教科书告诉我们,关税,补贴等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贸易政治,不会扭曲经济结构。

而我们看到的是:百多年来有一个这样的循环,一国逆差越来越大,另一国顺差越来越大,差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最后发生经济危机,重新洗牌,顺差国和逆差国改成其他国家,又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因为,顺差国沉迷于出口的好处中,而逆差国在享受不劳而获的喜悦中,能够开一张未来的支票去付帐,我想,你我都愿意这么干。以今天的例子来看就是,中国为美国生产商品带来外汇收入,美国用举债和发行美元来购买商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贸易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一个经济体可以利用货币的信用的特性来透支未来的消费,两国的贸易会因为货币而造成贸易差额的不断扩大,而不是缩小走向平衡,这样,导致一国的消费相对过剩,而另一国的生产相对过剩。说到这里,我想,现在我们应该把货币的这一特性在我们的国际贸易模型中加一考虑,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要对内需,外需,生产进行综合考虑。

打字很累,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1,我是扩大开放的支持者,因为我们能从中获利,学费太高,我们也得认;

2,我是自由贸易的担忧者,毕竟,没有政治上的统一,就没有经济上的全流通,全分工,这必然扭曲经济结构;

3,货币信用的透支功能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它导致国际贸易的失衡;而这种货币信用的透支功能所能够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又是因为政治上的不统一造成的。这里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热门词“信用危机”还是有点区别,请大家注意。

4,经济安全应该成为经济学人士考虑的一个问题,这里指的是:经济全球通的前提下,怎样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经济危害,尤其是能扩大国际投资,又能避免经济波动的课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最近两年,很少来人大论坛。

要是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开新帖来讨论,这里页数太多了,翻得我眼睛都累了。

最后,再一次向那些因我的言语而冒犯了的认道歉!

站在无边的严寒中,白桦树苦熬着春天的来临.

使用道具

83
Birch 发表于 2009-1-19 05: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GigiNathan在2009-1-16 11:02:00的发言:

个人感觉内容与《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书》有牵连。中国人好面子,当权在位的尤其如此。具体表现为,要是能够和某些大鳄或者政要搭上关系,就会自以为无所不能了。现在讲究论资排辈,留过洋的,受过洗脑的,在中国是永远欢迎的,历史向来如此。在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上,领导人们慎之又慎,这是基于对民生和自身政权的双重考虑。但敲板的毕竟是门外汉,咨询的都是所谓的精英,而这一块儿是有问题的。你看那些鼓吹的厉害的,其老婆、孩子很可能在国外,有没有经济问题不知道,后顾之忧应该没有了;就算一心为公,也有可能招致利用,好心办坏事。总的来说,银行股份化改革是有问题的,本来那些资产都是人民的,贷来贷去不知给了谁,相信有点背景的似乎容易办事。到了坏账一大堆,来个剥离,国家买单,实际是人民买单。思前想后,好像这么回事儿,自己掏的钱被挪了位置,保管人没有负责人,反而又叫自己把亏空补了。到了最后,股份化,引进战略投资者,找个大银行也行,为什么会有投行的影子?个人最担心的就是美国鹦鹉了,只希望猜测是错的。还有,别的国家都躲美国国债,中国明知风险还大肆买进,用意何在????!!!!!!!谁能解释!!!!!!!!!!!!!!!

多到几个国家去看看,就知道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有没有错误了。今天的中国人享受到的银行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了。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等问题,是事实,但而不能全盘否定。人性是自私的,好的改革,在其执行过程中,有人寻租这是必然的,由于改革是在瞎子摸象的过程中进行,监管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或者说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理解。我们要看的是,如果没有这个银行的改革,今天会怎么样?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建议看看制度经济学,了解一下交易成本概念,这对我们分析今天的经济现象有帮助。如何减少交易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问题,我当年的毕业论文就是这个,要是能现在来写就好了,多了很多的感性认识。

至于中国买美国国债,有政治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经济原因,因为这场经济危机现在的表象是中国的生产相对过剩,美国的消费相对过剩,中国处于一极,所以,中国必须想办法来解决经济危机。买美国国债,缓解美国经济危机的程度,进而缓解全球的危机,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是出口型经济国家。当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那需要知道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传导过程,这就不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了。

站在无边的严寒中,白桦树苦熬着春天的来临.

使用道具

84
金戈一杰 发表于 2009-1-19 11: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个人认为现在买回来,不亏,总比让外资在6000点的高位抛售好.

外资进入中资银行,也确实帮中资银行理顺了不少事,赢利能力大大提高了.

最新的财经新闻!
最棒的财经评论!!
最深入的思想碰撞!!!
好的话题和评论可能加精哦
http://www.pinggu.org/bbs/b26.html

使用道具

85
hunter_tong 发表于 2009-1-19 15: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essymannheim在2009-1-17 17:3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shh1986在2009-1-17 13: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jennilu28在2009-1-17 11:34:00的发言:

楼主的悬赏可以兑现一部分吗?哈哈。

有人提到“阴谋论”,认为中资机构对次贷的涉足远高于披露数据,所以有了种种揣测。不要把你的结论建立在未经证实的前提上。尽管就我的了解而言你的前提大致是不成立的,但关键不在于你的符合心理预期的假设前提不符合实际(先这么说),而在于这种分析是可怕而不负责任的。“鉴于中资企业一贯不说真话”?多高的比例,数据有可比性吗?我们可以直接揣测它们撒谎了吗?

刚才看书碰巧看到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2000年四大行年度不良资产比率为32.5%,2001年为29.37%(我感觉1998、1999年可能更高,但没有数据)(出处: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186页)


有位仁兄给我发了信息,我对他的观点以及你的解说都比较支持

    你的主要意思是:如果不是当初引进他们做战略投资者,我们的银行业务也不会开展的这么好,还有银行各项经营指标也不会象这么漂亮,所以他们赚一定的议价 是正常的。 这其实跟张维迎的“冰棍理论”(与其让国有资产象冰棍一样流失,不过送给国企老总)以及后来的郎教授的“保姆理论”有类似的地方。这些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到底多严重(谈到银行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存在贱卖,或者我们从美国那里学的,和我们交的学费是否存在严重不对等。。。学费是否太高?是否存在国内权贵资本勾结外国成为买办‘即当初把银行问题说的过于严重贱卖’。。。)

    2月14号我回学校,你需要论坛币下载东西,可以给我说哈。。。。。


LZ对我说的有何意见呢?我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2008年的最新数据上的,而且,本人也是银行金融专业的硕士。2001年的数据是不是太老了,有人会用LZ初中一年级的成绩来判断你的学习成绩么?在2003年的银行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数据,以及中国银行业资产剥离前的数据,还有任何意义么?为什么不看看2007各大银行的年报?1998,1999年不正是亚洲金融危机么,那个阶段的数据在业界是特殊处理,不作为正常参考的,摩根士丹利在给我们的讲座上,是把1997到1999年,及2003年到2005年的数据作为金融危机的范例分析的。就算没有2次银行业危机,10年前的数据在分析中所占的权重也不大了。

所谓"技术性破产"就是资不抵债。如果这样就叫银行危机的话,那么华尔街投行30年来从来都是"技术性破产"。"技术性破产"的褒义解释叫"杠杆经营",说白了就是小鼠博象。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不抵债"本身是双刃剑的,看怎么用了。目前要满足的是巴塞尔协议II的要求。

还有,LZ能不能把那位仁兄的意见也总结一下,公布给大家呢?谢谢!

恕我在这个问题上有点白:如果说技术性破产就是指资不抵债(而没有宣布破产),那么华尔街投行30年来从来都是技术性破产,这个怎么说?

后文说道技术性破产的褒义解释是“杠杆经营”,杠杆经营和前文对技术性破产的(中性)解释是“资不抵债”,这两者能划等号?

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可你们要警惕啊

使用道具

86
Jessymannheim 发表于 2009-1-19 19: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坛友,可能我写的过于简单了,没太说明白意思。

前文中用技术性破产时,是从它的贬意角度分析的,从而得出国资银行的窘境。我想说的是,"技术性破产"仅是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本身用"破产"这个词就会有歧义,因为资不抵债只是说明了资产复制表的借贷方的状况,并不代表企业已经破产而没有对外宣布。资不抵债是破产的充分条件之一,而非必要条件。当银行资不抵债是一个经营的红牌,但不代表银行的业绩,也不一定和破产挂钩,这还要满足其他条件。所以,我觉得前面的分析,如果单从"技术性破产"就得出那么多结论,好像欠妥。何况,几大国有银行本身就是国家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就这一条,就会使帐面上狭义的"资不抵债"的作用大打折扣(具体可以看看资料)。

巴塞尔协议上明确规定了银行可以"杠杆经营"。广义的银行资产是分三个层面的,所要覆盖的不是全部负债,而是风险性负债。在不超过一定界限下,老巴塞尔协议是8倍,是允许银行的杠杆经营的。具体比较复杂,有兴趣请参看巴塞尔协议的有关部分。

华尔街的投行从建立之初就享有了特殊的经营条件,特别是在金融衍生品的经营中。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他们的很多业务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不抵债现象。当然,美国没有执行巴塞尔协议,他们的银行自然不受其管束。

杠杆经营和技术性破产的定义本身是不同的,但就本例而言,两者描述的内容相近,为便于理解,我同时用了这两个概念。

不知道我的说明楼上的是不是满意?

[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9:42:36编辑过]

   冬眠......请在春天来的时候叫醒我.....

使用道具

87
Jessymannheim 发表于 2009-1-19 19: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ennilu28在2009-1-18 21:35:00的发言:
Jessymannheim分析的挺不错

jennilu28过奖了,你分析的深入浅出,让我学了不少东西呢。
   冬眠......请在春天来的时候叫醒我.....

使用道具

88
Jessymannheim 发表于 2009-1-19 19: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Birch在2009-1-19 4:5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jennilu28在2009-1-16 8:01:00的发言:

10楼说的有点没意思了。

... ...

对不起,无心冒犯,本意乃恭维,词未达意,还请原谅!论坛上的学前班,可能本人是博士,教授;而等级高的,只是加入的时间长点,或者发的帖子多点,无他!

全中国人都赞同改革开放,但很多人认为外资剥削了中国人,带来了“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社会生活中,现在似乎有种声音要遏制外资,对外资所赚的钱“眼红”。唐朝海纳百川式的政策,使中华民族步入鼎盛,而现在改革开放才30年,就开始讨论要不要,要多少的问题。我们真的不需要外资了吗?因为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才跟了贴。内心希望别人投资,但又不想其赚钱,或者说赚过分的钱,这说不过去。

我无法评价世界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后,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是多少,我们应该给他们多少回报。但,有一点我知道,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的银行金融服务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这一交易成本的节省,是无法估量的。

至于中金公司的买进,或者说,中国政府买入美国国债等行为都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学根据的。唇亡齿寒,美国崩盘了,中国也得不到好处(当然,中国要是想尽快拿到世界第一,倒是可以在适当时间抛出手上的美元,造成美国高通胀,但中国也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个人认为名次之争还不如慢慢来,老百姓得到实惠更好。)

更何况,中国也是这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制造者(大家要拍砖头了)。没有政治上的统一,就不会有经济上的全流通,全分工。各国因私利而实施的经济政策,必然扭曲国际分工过程中的国际要素流动。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了:国际贸易最终是达到均衡的,且这个均衡点是平滑得到的,同时,关税,补贴等对RS,RD的移动也是平滑的,看不见的手会指挥一切走向均衡。甚至经典教科书告诉我们,关税,补贴等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贸易政治,不会扭曲经济结构。

而我们看到的是:百多年来有一个这样的循环,一国逆差越来越大,另一国顺差越来越大,差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最后发生经济危机,重新洗牌,顺差国和逆差国改成其他国家,又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因为,顺差国沉迷于出口的好处中,而逆差国在享受不劳而获的喜悦中,能够开一张未来的支票去付帐,我想,你我都愿意这么干。以今天的例子来看就是,中国为美国生产商品带来外汇收入,美国用举债和发行美元来购买商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贸易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一个经济体可以利用货币的信用的特性来透支未来的消费,两国的贸易会因为货币而造成贸易差额的不断扩大,而不是缩小走向平衡,这样,导致一国的消费相对过剩,而另一国的生产相对过剩。说到这里,我想,现在我们应该把货币的这一特性在我们的国际贸易模型中加一考虑,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要对内需,外需,生产进行综合考虑。

打字很累,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1,我是扩大开放的支持者,因为我们能从中获利,学费太高,我们也得认;

2,我是自由贸易的担忧者,毕竟,没有政治上的统一,就没有经济上的全流通,全分工,这必然扭曲经济结构;

3,货币信用的透支功能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它导致国际贸易的失衡;而这种货币信用的透支功能所能够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又是因为政治上的不统一造成的。这里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热门词“信用危机”还是有点区别,请大家注意。

4,经济安全应该成为经济学人士考虑的一个问题,这里指的是:经济全球通的前提下,怎样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经济危害,尤其是能扩大国际投资,又能避免经济波动的课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最近两年,很少来人大论坛。

要是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开新帖来讨论,这里页数太多了,翻得我眼睛都累了。

最后,再一次向那些因我的言语而冒犯了的认道歉!

总结中的3,4很精辟啊,学习学习。

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的银行金融服务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不太理解,Birch能不能给解释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9:48:36编辑过]

   冬眠......请在春天来的时候叫醒我.....

使用道具

89
hanceland 发表于 2009-1-19 22: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59707909在2009-1-17 15:43:00的发言:

别人的管理方式先进,自己不一定合适。

你拿坦克的战术来指导骑兵作战,只会使自己死得更惨

根本问题还是在人,在国内的人,在你所面临的真正客户。

这个是正理,理论不在于先进与否,在于是否合适现在的实际。

使用道具

90
hallokitty126 发表于 2009-1-21 20: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像谁也没得到悬赏。原来lz钓完鱼就闪人了。还好看见这个帖子比较晚。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8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