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俊
30410 241

“家电下乡”还不如给农民送现金 [推广有奖]

211
liyz01 发表于 2009-9-20 19:47: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yaoyao23 发表于 2009-2-20 16:47
    我觉得“家电下乡”并不是促使那些没有购买能力和实际需求的农民去买他们并不需要的消费品,而是帮助那些需要但是又缺乏充足资金的农民,达成他们的购买欲望。赠送农民有限的现金,无法起到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因为农民如果缺钱就很有可能存起来,这也是重庆派发购物卷而不是发现金的原因。和您讨论一下。
支持下!把农民的需求变为有效需求。

使用道具

212
wl44944 发表于 2009-9-28 13:55: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家电下乡本人认为毫无作用  首先13%的补贴就是相当于 九折吧  那有什么用呢,平时的话让产商竞争的话,农民享受到的还不是这个价呢现在好国家开口了,不是帮农民就是帮企业提高供给,稳住企业发展,再说了就算有实质的优惠,但产商的都是囤积物,物与其价值可以说是不符合的,要是按平时这样的囤积物放在市场上竞争一定不国家补贴都还更便宜,
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使用道具

213
风云606 发表于 2009-10-3 13:06: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什么是家电,汽车之类资源消耗的产品下乡?农村真正的是缺这些东西吗?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都解决好了吗?中国现在是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还是产业结构本身就需要好好调整一番呢?

使用道具

214
风云606 发表于 2009-10-3 13:16: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李俊在2009-2-20 16:34:00的发言:但是别高兴太早,挤出效应一样起着乘数作用。因为这1000万拿来修路,那么就做无法做别的用途。”

挤出效应还是机会成本

使用道具

215
jamesissad 发表于 2009-10-10 21:3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这个政策很脑残,是的,脑残!
对于大多数已经很贫穷的农民来说,几千元的家电降价20%也买不起(或舍不得买,毕竟还有更需要用钱的地方)

使用道具

216
zjlnapoleon 发表于 2009-11-1 17:12: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
具有专注力的人可以免于一切窘困---尼采

使用道具

217
rightperson 发表于 2009-11-25 20:40: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金好,我支持

使用道具

218
阿塔薇娜 发表于 2009-11-25 21:38: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aoca 发表于 2009-2-21 14:20
    家电下乡 本来是很忽悠的事情,只是楼主更忽悠        为什么要家电下乡?表面上看是拉到内需,其实是只是帮助消化企业因为金融危机出口压缩导致的库存积压,这些破铜烂铁很多是要送到非洲等落后国家的,回过头来只好倒卖给农民!要卖给城里人还真没戏!至于农民买不买帐,现在除了cctv以为应该很多负面报导了!        给农民现金,真以为楼主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了!中国人是不敢消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哪个不是天文数字?要促进消费也发消费券,发现金?要不进银行,要不买私彩赌博真正进入流通领域的有多少?        真正能促进消费的是房地产,呵呵,哪个“经济学家”说了句人话?        能让人放心消费的是国家福利的实施,但是医疗教育养老的改革?能让人放心吗!        穷人要发钱,富人说要减税,折腾吧!        你看cctv说一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复苏了,好了不用再吃药了,哈哈!
这位先生说得好!赞同!
而且就算把现金发到农民手中,试问有几个真的把这笔现在用在内需上?我看多半是用在小孩的学费或者其它急需用钱的方面上了.

使用道具

219
woshizuibangde 发表于 2009-11-25 23:38: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同意 顶

使用道具

220
柳营3 发表于 2009-12-16 11:16: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 sungmoo 讨论下啊。刚才前面那位说“把房子拆了”,你反驳的时候,却说“把房子炸了”,明显是两回事。把房子拆了,要生产资料吧,要人力资源吧...这些都是可以计入GDP的啊。其实前面那位的意思就是“破窗理论”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