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ec66zhangliang
4806 12

读《粮食危机》有感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1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47 点
帖子
23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
最后登录
2018-6-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刚看了那个《粮食危机》...

    总体上觉得有些偏激,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偌大的一个阴谋要是成功的话还不把全世界人都害了!

    书中提到中国坚持重粮政策是对的,这是一种政治和战略上的需要。这让我想到了茅于轼老先生对国家粮食储备的看法--

记得茅老在他的《微观经济学十讲》和《身边的经济学》书中多次提到我国的粮食政策,老人认为那么重视粮食其实没必要,

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用来买粮食那是绰绰有余的...当然,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正确的,因为在一个均衡的市场中不

会有买不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只有买卖之间互相满足才会有市场均衡出现。但是鄙人拙见以为,只要有国家的存在,一些

东西就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为这些东西除了作为商品的效用以外还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除了粮食以外还有很多,比如武器,

比如公路等等。

    在茅老的《微观经济学十讲》中还谈到一个道路使用与收费的问题。说是造成道路拥挤的原因是因为道路是国家补贴的,这种

补贴扭曲了真实的市场;另外,这种用税收补贴公路的举措实际上是花没车的穷人的钱为有车的富人做事;另外,公路收费改革

始终无法顺利实施的原因是因为有车的人一般都有钱有势,动摇他们的利益相当的困难...总之,对以上的观点,鄙人严重同意。

但是,有一点俺还是想说一下...茅老说咱们应该实行公路收费制度,即谁有汽车谁出钱修路,这样的话把政府的宏观调控放到一边

之后便可以是公路市场恢复良性循环,使价格杠杆作用充分发挥作用...对这一点的理论基础俺也没啥要说的,问题还是出在刚才说

的点子上--公路除了是一种商品外也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假如公路真的放入自由市场的话,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引起

汽车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动荡那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到现在我国的情况,很明显,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实在太大...另外,即使我

国已经发展到了一种可以承受这种动荡的水平,也还是不会把公路私有化的,因为首先,这是违反社会主义国家根本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公有化程度的不同;其次,在战略上这也是不允许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独立

大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其他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的确,新加坡等地实行公路私有化之后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我要说的是,

公路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岛国和对于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来说意义是很大不同的。

    还有,前几天茅老在武汉做演讲,说到了经济适用房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的确,国家出钱补贴做大事的时候是最容易腐败的时候,

对于茅老的观点俺十分支持。对于经济适用房问题有不少大牛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说,俺是菜鸟,但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次经济危机源自房地产业,政府本着“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原则医治房地产业本无可后非,但大家的评论确实是各有千秋,有的喊好,

说这项政策利民;有的说孬,因为见效慢,当然还有茅老所说的观点...其实,对于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来说那个更重要,国家

心里比谁都明白。从房地产入手,从基础设施大项目入手的确没有很好的促进消费,就因此好多人就说还不如发钱,这样整的话国家将

会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投资导向型的另一种亚健康状态等等...其实,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国家又为什么坚持这样做呢?问题还是回到了

那个原点--即国家要全方位的考虑,单纯的站在消费者或者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是不行的。鄙人认为,国家这样做是很对的,首先消费

是最健康的引擎毋庸置疑,但是刺激消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家会花心思去做这些,但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政策作为平稳的砝码。

其次,搞这些“硬件”从长远来说是 非常有益的,试想,还有比现在更好的大搞基础建设的机会吗?

    上面说道消费,我想说一下作为80后的我(们)的看法,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其实,现在老说刺激消费刺激消费,但是俺觉得这

消费不是单靠政策就能刺激起来的,关键在于人们的消费观念,这涉及到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以及人生阅历等。就拿我和我爸

相比吧,我们的消费观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崇尚物美价廉,而我们要一分价钱一分货就够了,另外加一些时尚元素。我买的一些东西老爸经

常嫌贵嫌多,在他那一代人的眼里,储蓄观念是非常重的,当然这和他们所处的想多不稳定安全的大环境是相关的。而现在的我们则不同,

从一出生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知道赚钱不易却仍旧坚持超消费...总之呢,我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和上一代人完全不同,但是我们还不是

完全的新一代,最多只能说是承上启下而又偏下的一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或多或少的我们受到了父辈的影响,此谓之承上;接受了新

的消费观念并“由奢入俭难”,此谓之启下。或许会有人怀疑80后的消费观,理由是我国太多太多的农村80后没有接受城市消费观的影响...

呵呵,说到这里的话俺就要说你没想全面了--90%以上的农村80后都有过进城务工的经历,你以为他们除了吃到苦头赚到钱以外就没别的了?

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得到的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观念,一种城市与农村反差的观念,一种可以从根本上缩小城市和农村差距最需要的观念

交流与碰撞!城市何以带动农村发展...靠的不是资金,而是先进的理念的传播!

    再多说一下我读高中时候的事情,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那时我们乡里第一次出现了网吧。大量的初中甚至小学生因此沉迷网络,网吧也

因此成为众矢之的。但我就觉得这不是坏处,反而是一种进步。网吧的到来的确耽误了一些孩子的短期学习,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的信息化

的新概念要远比那个坏处值得。事实也证明我是对的,现在好多村民都有了自己的电脑,信息化时代已经在落后的乡村生根发芽。至于被网吧

耽搁的那些学生,只能说这是新事物发展或历史推进的必然结果吧...

    好像扯了好远好远...严重跑题了,呵呵,写不动了,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改天继续...

    欢迎板砖,不欢迎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粮食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身边的经济学 2000年前 粮食危机

声明:文中多次提到茅老,但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对于这位人民学者,俺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使用道具

藤椅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4: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鄙人对茅老的观点不是很苟同啊!记得别人都叫茅老叫“砖家”啊!!!

使用道具

板凳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4: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茅于轼的经济学就两个字“市场”。判断社会现象政治形态的标准也是“ 市场”,看它是否市场化,若是,则是正确的。解决一切问题也是“市场”。把所有问题交给市场,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自然而然地替他解决了,经济学家甚
 至不用装神弄鬼地再念其他咒语,这样当明星做经济学家实在是太轻松了。



茅于轼的博文中有几篇谈自由主义,自己也标榜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不
 管是什么主义,以一个人、一本书、一个观点为人生所有的价值判断,这就愚不可及。以一个德国人的一本书为标准,规定和指导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以此为国家
 的立国根本,确实很愚蠢。但以另一个苏格兰人的一本书为标准来反对,难道就聪明了吗?奉马姓德国人为真理的,取的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民主自由、工人阶级的
 领导地位、社会福利,对自己不利就放弃。标榜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也一样,只取有利于自己的“市场”,而根本不去理会祖师爷斯密还有一本《道德情操论》,
 讲得是人性的另一面“利他性”。中国人总爱在外国人的书本中,寻找政治制度的依据和经济生活的方式。并非它山之石不可攻玉,但把任何一种理论当成教条,非
 得它山之石方可攻玉,则无疑是错误的。没有一种理论和学说可以适应任何时期和任何方面。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与马教的信徒犯的是一个毛病,僵
 化、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4 4:59:21编辑过]

使用道具

报纸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5: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书中提到中国坚持重粮政策是对的,这是一种政治和战略上的需要。这让我想到了茅于轼老先生对国家粮食储备的看法--

记得茅老在他的《微观经济学十讲》和《身边的经济学》书中多次提到我国的粮食政策,老人认为那么重视粮食其实没必要,

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用来买粮食那是绰绰有余的...当然,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正确的,因为在一个均衡的市场中不

会有买不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只有买卖之间互相满足才会有市场均衡出现。但是鄙人拙见以为,只要有国家的存在,一些

东西就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为这些东西除了作为商品的效用以外还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除了粮食以外还有很多,比如武器,

比如公路等等。


还是“市场”,茅老的粮食观点,其实是很有问题的,有些问题是不能仅仅通过money就能解决的,中国现在是有很多美金啊,可是中国现在急需的设备和技术能买来吗,人家不卖给你,就是这样,粮食也是这样,完全的市场?存在吗?

使用道具

地板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5: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茅于轼其实没有什么学术地位的,有的只是“江湖地位”!

使用道具

7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5: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开在西方,香在拉美和中国,是不是茅于轼的经济学理论反其道 行之,墙内开花,自家院里香。很有可能,张维迎曾经评价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说:“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著述奠定了 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地位”,并说前苏联人因为这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言外之意茅于轼也行。在所有介绍茅于轼的学术生平时,都说茅于轼是单独研究,用数学公 式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我看很可疑。早在1939年,康托洛维奇就写过《经济管理的最优化》一书,论述线性约束条件下的线性目标达到最优,也因此获得了 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茅于轼的研究成果与康氏暗合?但我知道茅于轼懂俄语。算是我小人之见,确实是茅于轼没参考、抄袭前苏联人的成果,自己坐在 家里想出来的,可张维迎的评价仍然使人肉麻。先进性和开创性都谈不上的一项“成果”,别说是奠定什么地位,连成果都不是,况且别人完成于近半个世纪以前。 线性优化也不是张维迎说的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学,它是基于计划经济的优化。康托洛维奇一生都在计划经济环境下生活,是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民经济管理 研究所经济问题研究主任,1965年,前苏联为表彰他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成绩,授予他列宁奖金。那个成绩就是“线性优化”。张维迎无逻 辑地谄媚,就是他们那个帮派互相吹捧、抬轿子的游戏。

会不会冤枉张维迎,其实他不是在无耻地谄媚,茅于轼的《择优分配原理——经 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确实如张维迎所言,是“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著述”呢。看看当今主流经济学家在大学教授微观经济学选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大致可 以明白。教材和参考书有:“曼昆《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国内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 林等所变的教材、哈耶克的、莫瑞斯的《管理经济学》、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曼斯非尔特《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高级阶段有:平新乔《微观经济学18讲》、张定胜《高级微观经济学》、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但没有张维迎 说的“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著述”的、茅于轼写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仅此说明,张维迎很下流,以及茅于轼在国内经济学 界也没学术地位。茅于轼有的是帮派中的江湖地位

使用道具

8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5: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术地位有学界认同,也有民间认可。在国际上,民间同样不认同茅于轼的经济学家 身份。Atlas基金会,1999年因《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颁奖给茅于轼,该奖项的7位评委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代表民间组织评定的奖项仍然看不 上茅于轼的经济学,而让茅以社会学著述获奖。在中国民间,茅于轼经济学家的名头则响彻云霄。这是因为,茅于轼将自己卖给资本后,资本方出于自身的需要,必 须树立茅于轼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喜欢披“自由主义”外衣而不知“自由主义”为何物的愤青数量庞大,他们有个简单的认同标准,就是对暗号,说一句“ 自由主义”、回一声“反政府”,暗号就对上了,那么就不管是什么样的脏毒、僵毒和圈圈都引为同好而一起流,也不怕会不会污了“自由主义”这件外衣。由于茅 于轼在某个文件中是第一批签署者,所以“自由主义”愤青们也将茅于轼当作一面旗帜,誓死捍卫茅于轼“经济学家”的江湖地位,为他放的每一个屁做“不臭”的 辩解。从而稳定了茅于轼在国内的江湖地位。

使用道具

9
mqs8668 发表于 2009-4-4 05: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02年,茅于轼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暨项目投资洽谈会”上说,北京一年由于堵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六十亿元人民币左右, 平均一个北京人一天损失一元一角钱,一年损失四百元。现在中等城市都有堵车问题存在,而公路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堵车问题也由此成为中 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茅于轼说,市场化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中国应该收费上路,只有实行收费,才能解决堵车,以达到社会的“择优分配”。

从现实逻辑上看,茅于轼的解决方案是荒唐的,因为全世界十四万公里的收费公路,有十万公里在中国,收得不能说是少。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不收费还不堵 车。显然,堵车与与收费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一定要联系,应该得出收费过多导致堵车的结论。我不与茅于轼讨论堵车的原因,只分析根据茅于轼的理论能不能 导出茅于轼的“收费”结果。

要解决堵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规定驾车违法,或者一把火将车辆付之一炬,显然这个方法不可取,解决 堵车问题不是最终追求的目的,是要寻找合理的途径达到最佳平衡。茅于轼是通过“价格”增加成本的方式,拟制车辆消费和减少车辆出行。根据茅于轼“择优分配 ”的原理,个人从利己的立场出发,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显然会选择成本低的方式,减少对汽车的消费,路自然就通了。同样,按照“择优分配”所说的继续延 伸,由于个体的利己行为,会使整体也就是社会得到最大利益。然而,在这个个案中,社会成本却增加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车辆使用者,成本都上涨。由于减少 了汽车消费,汽车生产企业以及与汽车消费相关的企业利益均将受损,受损的利益也是社会成本。而因为“堵车”造成的损失只不过是简单地转移到其他行业。如果 有量的分析,转移后社会所承担的成本相信超过了“堵车”的损失。根本得不出茅于轼的“最大利益”的理论结论。也就是说茅于轼的理论与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推论 是相悖的。

茅于轼给“堵车”开的药方,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就如庸医治驼背,两块木板一夹,压上巨石,背直了,人死了。你能说茅于 轼不会治驼背?同时,车辆上路收费的法律依据何在,政府本应提供公众服务,在收了养路费后,凭什么还要收取上路费。公义和公理,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 顾虑的。

茅于轼对经济学的一知半解,以及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使他顶着一个硕大的“经济学家”的帽子,显得异常滑稽。

使用道具

---嗯说的很在理...
---读茅老先生的书后,也是深有同感,老人的确是太自由,太市场了...
---貌似又回到了凯恩斯提出干预经济之前的状态...
---茅老的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完全正确的...所一鄙人也多次在文中提到”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或者”对于这一点俺是支持“等等类似的话...其实,牛人不是圣人,看问题都有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角度也就难免会有失偏颇...要是真有那样一位经济学家能全面看待的话,也就不会出现经济学百家争鸣的现象了~况且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学,这是一门时刻处在最前沿的科学,因为它研究的东西恰恰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没有人敢说另外一个人是绝对错误的,毕竟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要是强要预测的话就必然存在风险,有了风险也就有了利润...
---俺是学工科的,茅老师通俗易懂的著作带俺步入了经济学的殿堂,所以俺对老人是万分的崇敬...以至于文章中写的不太鲜明,呵呵

---谢谢您的留言,在下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