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inpf
2725 12

[灌水]经济学的童话之十四——钻石、水与苹果 余斌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粉丝

光明使者

硕士生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78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599 点
帖子
185
精华
0
在线时间
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3
最后登录
2021-2-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br/>         经济学鼻祖斯密提出了两个关于价值的理念,其一是使用价值,其二是交换价值。他还举例说,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交换价值(市价)很低;钻石的交换价值很高,但使用价值很低。但张五常却认为这个有名的“水与钻石反论”,错了三点[1]:<br/>      其一,不能以钻石与水相比,因为一克钻石与一克水完全是两回事。<br/>      其二,从选择的角度看,一个女人自愿地出十万港元(换值)买一粒钻石,对她来说其用值必定不低于十万港元。除非一个人做了错误的选择,用值是不会低于换值的。<br/>      其三,水的用值的确很高;水的换值的确很低。但在边际上,水的用值是很低的。我们今天在家里多喝一杯水(边际之量),其水费(交换价值)不到一分钱,而这杯水的用值也不到一分钱——与在沙漠的情况不同,我们在家里喝水是喝到不想再多喝一点的。钻石呢?女人所好,风光所在,且物以稀为贵,其边际用值是很高的。<br/>      张五常的“天才逻辑”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他先说钻石与水不能相比,然后又比较它们的边际“用值”。他先说“用值”是不会低于“换值”的,然后又说,水的“用值”的确很高而水的“换值”的确很低。他先说物品对人的“用值”,然后又强调物品的供给限制,并拿物以稀为贵说明其边际“用值”。于是,水的边际“用值”和“换值”之所以偏低的原因就在于香港的具有垄断性的自来水公司没有人为地使水的供给稀少,把香港变成一片沙漠。另外,女人在家里也会把钻石项链戴到不想再多戴一会儿,以至于不时地或睡觉前要摘下来,难道钻石项链也因此不值一分钱?而人们认为已经绝迹了的野生华南虎,其粪便比钻石还稀少。要是物是稀为贵,难道野生华南虎的粪便的市价比钻石还贵吗?<br/>      在这里,张五常把“用值”和“换值”都视为“代价”,称前者是人们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后者是交换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上就是市价。<br/>      而马克思在谈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的来源时,明确指出,“在十七世纪,我们还常常看到英国著作家用《worth》表示使用价值,用《value》表示交换价值;这完全符合英语的精神,英语喜欢用日耳曼语源的词表示直接的东西,用罗马语源的词表示被反射的东西。”[2]<br/>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3]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4]<br/>      这表明,张五常关于“用值”和“换值”的定义,与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传统定义是不同的。斯密或许没有谈过恋爱,不懂女人的品味。但他知道,若让一个女人在十天内不进一滴水,与十天内不配带钻石项链之间进行选择,女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才是让他感叹水的使用价值之高的真正原因。<br/>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撇开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经典定义,直接按照张五常定义的用值和换值概念来对他的论述进行分析。<br/>      在市场上,十万港元的水与十万港元的一粒钻石的市价相同,按张五常的另一种说法,市价就是“边际用值”[5],那么,首先,他刚刚举例说边际上一杯水的用值不到一分钱,与十万港元的市价如何匹配?其次,为何我们通常只看到一个香港女人出十万港元买一粒钻石而不是买市价相同从而能够带来同样的“边际用值”的水呢?<br/>      实际上,钻石对于女人的用值与它的换值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在丢失了借来的不知其为假的便宜(低换值)项链后,赔偿了一条货真价实的贵重(高换值)项链。而借出项链的妇人也一直以为还来的还是原来那条低换值的项链。<br/>      按照张五常的定义,用值纯粹是个人的感受,而换值则代表市场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们看重商品的换值将远胜于其用值。因为她们知道,一件低用值而高换值的商品总可以换来高用值而低换值的商品,反之则不然。<br/>      接下来,张五常将用值与换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盈余[6]。<br/>      他以苹果的买卖举例:“假若一个苹果的市价(换值)是港币二元,你买五个。第五个(边际)的最高用值当然也是二元,否则你会多买一点或少买一点。这第五个的消费者盈余是零。然而,第一个苹果你愿意出十元之价(你的最高用值),第二个是八元,第三个是六元,第四个是四元,第五个才是二元。你每个需付之价只是二元。这样,你的消费者盈余是八元、六元、四元、二元、零,加起来是二十元。”[7]<br/>      在这里,张五常没有说明为何边际用值是递减的?上述事例在西方经济学中通常是通过边际效用递减来说明的,而张五常却是强调“需求定律是可以完全没有效用的内容的。我们只要假设边沁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8]因此,张五常在这里的分析要想成立,必须增加边际用值递减的这个假设。但是即便如此,张五常也不能断定这第五个苹果的边际最高用值也是二元,以便消费者盈余为零。这是因为,如果这个消费者只剩下十元钱,即便第五个苹果的所谓边际最高用值为三元,他也无法再多买一个。于是,张五常还必须假设消费者有足够多的钱,可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从而,他的经济学至多只是有钱人的经济学。<br/>      现在,张五常要卖苹果了。“我是卖苹果的人。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同行的每个卖二元,我只能跟大市要价。但如果我是唯一的出售者,而我又知道五个苹果你最高愿意付三十元,其中二十元的盈余我当然希望可以赚得。那怎么办?我有三种办法。<br/>      第一种办法是最困难的。你买第一个苹果我收你十元之价,第二个收八元,第三个六元……这样,你买五个的总付价是三十元而不是十元了。你的消费者盈余(二十元)就给我榨取了。困难是你会骗我,说一个小时前跟我买了四个苹果,现在买的是第五个。<br/>      你骗我?我还有两个办法可以榨取你的盈余。其一大方得很。每个苹果收价二元,买多买少随君便(我知道二元一个你会买五个),但你要先给我二十元入场费。这入场费就是你的消费者盈余了。<br/>      最后一个办法是不收入场费的。我说每个苹果收价六元(你五个苹果的最高平均用值),但你一定要一起买五个,不然就一个我也不卖。你一起买五个,付我三十元,其中二十元的盈余就给我榨取了。”[9]<br/>      张五常自认,“要是香港ZF求教于我,要我替他们预测加烟、酒税后的库房收入增加多少,我的本领也只能如担瓜卖菜之辈矣!”[10]但从这里的苹果买卖来看,他还远不如担瓜卖菜之辈。<br/>      这是因为,他既然是唯一的出售者,为什么只将苹果卖给同一个人,以至于即使能够采用第一种方法,第五个苹果也只能卖二元?他完全可以用十元一个的价钱将五个苹果分别卖给五个人,每人一个,共收入五十元,多赚二十元。可见,如张五常之流的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r/>      或许有人会说,别人买不起两元一个的苹果。如果这样,那么这里的苹果边际用值,是指出得起的代价,还是指出不起的代价?如果是后者,那么张五常仅仅只知道买苹果者第一个苹果的使用价值是十元,并不意味着他能以十元之价卖掉第一个苹果,因为对方可能买不起。如果是前者,那么张五常就必须掌握比一般担瓜卖菜之辈所知多得多的买主信息,才能做买卖。<br/>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称心如意。这是因为,固然他是唯一的出售者,对方也是唯一的买者。除非对方是白痴,否则他会利用他的唯一买者的身份与张五常讨价还价。<br/>      按照张五常在这里阐述的经济学理论,买者可以从张五常的报价中了解这五个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是多少。既然张五常肯以二元一个的价钱卖掉第五个苹果,那么,按照边际效用或边际用值递减的“原则”,这第五个被卖掉的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不会超过二元。而前面最早卖掉的四个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更是小于这最后出售的第五个苹果的边际用值,从而更不会超过二元。<br/>      那么,作为唯一买者的他,以二元一个购买五个苹果就已经给了张五常大量的出售者盈余,他不将第一个苹果的买价压到二元以下就已经够让着张五常了,又如何肯轻易地将价格抬到每个二元以上呢?<br/>      更何况,买者不吃苹果还可以买别人的梨吃或者改为喝水,但是张五常的苹果要是买不出去将会烂掉,从而失去用值和换值。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以收入场费或打包销售的方式强买强卖吗?<br/>      实际上,把用值与换值视为可以直接比较的代价,是再典型不过的经济学童话了。<br/>      难道说,一万吨既不能吃喝又不能拿回家使用的钢水对于钢厂老板有什么用值吗?但是,这个老板为何不拿这一万吨钢水去换一顿美食呢?这是因为他知道,尽管对他来说,一顿美食的用值高于一万吨钢水的用值,但是前者的换值远远小于后者的换值。<br/>      但是,他是怎么知道一顿美食的换值远远低于一万吨钢水的换值的呢?显然,无论他是怎么知道的,都不会是根据他个人对它们的(边际)用值的判断得知的。<br/>      回到使用价值的概念上,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11]“虽然例如皮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决的进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绝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质,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12]<br/>      由此看来,如果不卖假货,西方经济学的确无法教人做生意。</p><p></p><p><br/>      [1]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48页至第150页。<br/>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脚注。<br/>      [3] 1夸特等于12.7公斤。<br/>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至第50页。<br/>      [5]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51页。<br/>      [6] 同上,第159页。<br/>      [7]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60页。<br/>      [8] 同上,第148页。<br/>      [9]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60页至第161页。<br/>      [10] 同上,第167页至第168页。<br/>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4页。<br/>      [12] 同上,第211页。</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边际效用递减 科学说需求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 张五常 苹果 童话 钻石

沙发
linshuails 发表于 2009-4-13 19: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反对而反对的文章

无趣

使用道具

藤椅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4-13 20: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由此看来,如果不卖假货,西方经济学的确无法教人做生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42913-1-1.html

===========================================

余斌对西方经济学的许多判断,和张五常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许多判断一样,令人莫名其妙,近乎胡说八道。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板凳
霜霂 发表于 2009-4-13 2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市价就是“边际用值”?

回到使用价值的概念上,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

好混乱!!

使用道具

报纸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4-14 09: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效用论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前进一小步,就可以完全融合劳动论。而劳动论则需要作很大的调整(从必要劳动论到个别劳动论),才能真正地解释实际。

    余斌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些观点和我理解的不一致,不妨提出来讨论一下。

 

经济学鼻祖斯密提出了两个关于价值的理念,其一是使用价值,其二是交换价值。他还举例说,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交换价值(市价)很低;钻石的交换价值很高,但使用价值很低。但张五常却认为这个有名的水与钻石反论,错了三点[1]
     
其一,不能以钻石与水相比,因为一克钻石与一克水完全是两回事。(张爱作惊人之论,效用论本身存在一个量化的问题,等边际时,到底是多少量的钻石和多少量的水的边际效用相等呢?张不能回答。)
     
其二,从选择的角度看,一个女人自愿地出十万港元(换值)买一粒钻石,对她来说其用值必定不低于十万港元。除非一个人做了错误的选择,用值是不会低于换值的。(这点张未错,也是效用论的观点。依劳动论应如何解释?)
     
其三,水的用值的确很高;水的换值的确很低。但在边际上,水的用值是很低的。我们今天在家里多喝一杯水(边际之量),其水费(交换价值)不到一分钱,而这杯水的用值也不到一分钱——与在沙漠的情况不同,我们在家里喝水是喝到不想再多喝一点的。钻石呢?女人所好,风光所在,且物以稀为贵,其边际用值是很高的。(效用是不能泛谈的,即效用首先只能以一个主体为基础进行比较。很多女人没有钻石,则不在此例。)
     
张五常的天才逻辑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他先说钻石与水不能相比,然后又比较它们的边际用值。他先说用值是不会低于换值的,然后又说,水的用值的确很高而水的换值的确很低。他先说物品对人的用值,然后又强调物品的供给限制,并拿物以稀为贵说明其边际用值。于是,水的边际用值换值之所以偏低的原因就在于香港的具有垄断性的自来水公司没有人为地使水的供给稀少,把香港变成一片沙漠。另外,女人在家里也会把钻石项链戴到不想再多戴一会儿,以至于不时地或睡觉前要摘下来,难道钻石项链也因此不值一分钱?而人们认为已经绝迹了的野生华南虎,其粪便比钻石还稀少。要是物是稀为贵,难道野生华南虎的粪便的市价比钻石还贵吗?(这段话不独说明张逻辑不清,也说明余先生对效用论存在误解。可以说,张对效用论本身就不完全清楚。)
     
在这里,张五常把用值换值都视为代价,称前者是人们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后者是交换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上就是市价。
     
而马克思在谈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的来源时,明确指出,在十七世纪,我们还常常看到英国著作家用《worth》表示使用价值,用《value》表示交换价值;这完全符合英语的精神,英语喜欢用日耳曼语源的词表示直接的东西,用罗马语源的词表示被反射的东西。”[2]
      “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3]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这是想当然的东西,整个劳动论就这样让马克思搞坏了。想一想,这些交换可以反向进行吗?)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4]
     
这表明,张五常关于用值换值的定义,与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传统定义是不同的。斯密或许没有谈过恋爱,不懂女人的品味。但他知道,若让一个女人在十天内不进一滴水,与十天内不配带钻石项链之间进行选择,女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才是让他感叹水的使用价值之高的真正原因。(钻石于大部分女人用值太低,因此这部分女人不会佩戴钻石)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撇开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经典定义,直接按照张五常定义的用值和换值概念来对他的论述进行分析。
     
在市场上,十万港元的水与十万港元的一粒钻石的市价相同,按张五常的另一种说法,市价就是边际用值”[5],那么,首先,他刚刚举例说边际上一杯水的用值不到一分钱,与十万港元的市价如何匹配?其次,为何我们通常只看到一个香港女人出十万港元买一粒钻石而不是买市价相同从而能够带来同样的边际用值的水呢?(没搞清等边际的概念
     
实际上,钻石对于女人的用值与它的换值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在丢失了借来的不知其为假的便宜(低换值)项链后,赔偿了一条货真价实的贵重(高换值)项链。而借出项链的妇人也一直以为还来的还是原来那条低换值的项链。(此例除了说明用值和换值没有直接关系外,并不能说明两者没有间接关系。
     
按照张五常的定义,用值纯粹是个人的感受,而换值则代表市场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们看重商品的换值将远胜于其用值。因为她们知道,一件低用值而高换值的商品总可以换来高用值而低换值的商品,反之则不然。(建议把交换看作取得效用的一个过程,则此过程和生产并没有本质区别。)
     
接下来,张五常将用值与换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盈余[6]
     
他以苹果的买卖举例:假若一个苹果的市价(换值)是港币二元,你买五个。第五个(边际)的最高用值当然也是二元,否则你会多买一点或少买一点。这第五个的消费者盈余是零。然而,第一个苹果你愿意出十元之价(你的最高用值),第二个是八元,第三个是六元,第四个是四元,第五个才是二元。你每个需付之价只是二元。这样,你的消费者盈余是八元、六元、四元、二元、零,加起来是二十元。”[7]
     
在这里,张五常没有说明为何边际用值是递减的?上述事例在西方经济学中通常是通过边际效用递减来说明的,而张五常却是强调需求定律是可以完全没有效用的内容的。我们只要假设边沁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8]因此,张五常在这里的分析要想成立,必须增加边际用值递减的这个假设。但是即便如此,张五常也不能断定这第五个苹果的边际最高用值也是二元,以便消费者盈余为零。这是因为,如果这个消费者只剩下十元钱,即便第五个苹果的所谓边际最高用值为三元,他也无法再多买一个。(还是等边际的问题)。于是,张五常还必须假设消费者有足够多的钱,可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此假设无必要)。从而,他的经济学至多只是有钱人的经济学。
     
现在,张五常要卖苹果了。我是卖苹果的人。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同行的每个卖二元,我只能跟大市要价。但如果我是唯一的出售者,而我又知道五个苹果你最高愿意付三十元,其中二十元的盈余我当然希望可以赚得。那怎么办?我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最困难的。你买第一个苹果我收你十元之价,第二个收八元,第三个六元……这样,你买五个的总付价是三十元而不是十元了。你的消费者盈余(二十元)就给我榨取了。困难是你会骗我,说一个小时前跟我买了四个苹果,现在买的是第五个。
     
你骗我?我还有两个办法可以榨取你的盈余。其一大方得很。每个苹果收价二元,买多买少随君便(我知道二元一个你会买五个),但你要先给我二十元入场费。这入场费就是你的消费者盈余了。
     
最后一个办法是不收入场费的。我说每个苹果收价六元(你五个苹果的最高平均用值),但你一定要一起买五个,不然就一个我也不卖。你一起买五个,付我三十元,其中二十元的盈余就给我榨取了。”[9]
     
张五常自认,要是香港政府求教于我,要我替他们预测加烟、酒税后的库房收入增加多少,我的本领也只能如担瓜卖菜之辈矣!”[10]但从这里的苹果买卖来看,他还远不如担瓜卖菜之辈。
     
这是因为,他既然是唯一的出售者,为什么只将苹果卖给同一个人,以至于即使能够采用第一种方法,第五个苹果也只能卖二元?他完全可以用十元一个的价钱将五个苹果分别卖给五个人,每人一个,共收入五十元,多赚二十元。可见,如张五常之流的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讨论问题不要违反其他条件不变原则
     
或许有人会说,别人买不起两元一个的苹果。如果这样,那么这里的苹果边际用值,是指出得起的代价,还是指出不起的代价?如果是后者,那么张五常仅仅只知道买苹果者第一个苹果的使用价值是十元,并不意味着他能以十元之价卖掉第一个苹果,因为对方可能买不起。如果是前者,那么张五常就必须掌握比一般担瓜卖菜之辈所知多得多的买主信息,才能做买卖。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称心如意。这是因为,固然他是唯一的出售者,对方也是唯一的买者。除非对方是白痴,否则他会利用他的唯一买者的身份与张五常讨价还价。
     
按照张五常在这里阐述的经济学理论,买者可以从张五常的报价中了解这五个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是多少。既然张五常肯以二元一个的价钱卖掉第五个苹果,那么,按照边际效用或边际用值递减的原则,这第五个被卖掉的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不会超过二元。而前面最早卖掉的四个苹果对张五常的边际用值更是小于这最后出售的第五个苹果的边际用值,从而更不会超过二元。
     
那么,作为唯一买者的他,以二元一个购买五个苹果就已经给了张五常大量的出售者盈余,他不将第一个苹果的买价压到二元以下就已经够让着张五常了,又如何肯轻易地将价格抬到每个二元以上呢?(这段反驳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2元的价格并不是不变的。)
     
更何况,买者不吃苹果还可以买别人的梨吃或者改为喝水,但是张五常的苹果要是买不出去将会烂掉,从而失去用值和换值。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以收入场费或打包销售的方式强买强卖吗?
     
实际上,把用值与换值视为可以直接比较的代价,是再典型不过的经济学童话了。
     
难道说,一万吨既不能吃喝又不能拿回家使用的钢水对于钢厂老板有什么用值吗?但是,这个老板为何不拿这一万吨钢水去换一顿美食呢?这是因为他知道,尽管对他来说,一顿美食的用值高于一万吨钢水的用值,但是前者的换值远远小于后者的换值。(还是过程和目的的问题)
     
但是,他是怎么知道一顿美食的换值远远低于一万吨钢水的换值的呢?显然,无论他是怎么知道的,都不会是根据他个人对它们的(边际)用值的判断得知的。(请考虑一下,米的用值该如何判断?米和钢水有何区别?)
     
回到使用价值的概念上,马克思早就指出过,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11]“虽然例如皮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决的进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绝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质,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12](短视)
     
由此看来,如果不卖假货,西方经济学的确无法教人做生意。(唉,自省啊)

不要教猪唱歌,否则烦恼的是你自己。

使用道具

地板
莱茵河畔 发表于 2009-4-21 12: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上来就看

使用道具

7
据理力争 发表于 2009-4-21 19: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是不知所云.

使用道具

8
jinpf 发表于 2009-4-22 13: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据理力争在2009-4-21 19:05:00的发言:
真是不知所云.

那就建议你多读几年书吧

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 量,那是真爱永在。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 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使用道具

9
tclki99 发表于 2009-4-22 14: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实际上,钻石对于女人的用值与它的换值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在丢失了借来的不知其为假的便宜(低换值)项链后,赔偿了一条货真价实的贵重(高换值)项链。而借出项链的妇人也一直以为还来的还是原来那条低换值的项链。
      按照张五常的定义,用值纯粹是个人的感受,而换值则代表市场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们看重商品的换值将远胜于其用值。因为她们知道,一件低用值而高换值的商品总可以换来高用值而低换值的商品,反之则不然。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42913-1-1.html

以个别的非正常情况偷换一般的正常情况来反对张五常的这个观点,不是水平问题,就是道德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4:37:38编辑过]

使用道具

10
据理力争 发表于 2009-4-22 18: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inpf在2009-4-22 13: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据理力争在2009-4-21 19:05:00的发言:
真是不知所云.

那就建议你多读几年书吧

书虫看的书最多,一无所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