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们从这两个矛盾入手,以两种观点能否融合代替对抗的思想 进行问题的提出,分析,写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某些市场经济现象的解释》,《中国马克思经济理论对经济基础概念的扩展》,《商品概念的思考与价值、交换价值的理解》,得出这样的结论: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但交换价值不是由价值唯一决定。
交换价值由价值决定的交换,我们称之等价交换;另外的部分就是非等价交换或说不等价交换了。不等价交换产生与供求关系有关,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交换者要付出大于或小于等价交换时候的价值来进行交换。付出更多的价值是为了能够交换成功。
b,这样,就产生一种观念,交换的时候,供求关系改变的是价格,同时也是交换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进行了分离,价值不是决定交换价值的唯一因素,需求与供给同样改变着交换价值。这种交换价值是交换者提升了能够交换来的价值。即得到更多或少于商品中含有的抽象劳动即价值。
d价值的概念,交换价值不是由价值唯一决定,同样,价值能够脱离交换价值而存在。价值是对抽象劳动的衡量,那么没有交换,这种抽象劳动依然存在,这样得出商品价值的劳动定义就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产品价值,脱离交换,即不是商品依然存在,这样价值的存在与是否是商品无关。
e商品价值归结为劳动产品价值后,价值可以从两方面衡量。劳动产品是人类付出劳动获得使用价值,从付出方面可以用劳动衡量价值;从收获方面可以用获得的使用价值衡量价值。
这样就对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进行更好的理解了。
由此对剩余价值做出修补 ,剩余价值是利润,但资本家没有占有全部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分的部分剩余价值,而得到的剩余价值少于应该得到,所以剥削存在。
f,剩余价值的认识改变,产生对生产力关系式的改变,发现存在第二个生产力关系式,即生产力=劳动力×生产工具对劳动力的扩大作用(相当于一个系数)。由此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进行理论支持,得出科学技术就相当于起到扩大系数作用,对劳动力扩大,对生产工具作用扩大,得出科学技术本身就相当于生产工具。
科学技术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具有价值,能够交换。在劳动中,能够成为生产工具,对生产力起扩大作用。见《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工人工资》,《如何使资产阶级相信共产主义》。
这样,我通过思想的转变,类比普朗克对热体辐射公式的合成,尝试把东西方对商品价值的观念融合,而不是己对彼错的观念。对交换价值的认识,什么决定交换价值,把两种观念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组合观念。
思考得出结论以后,就要与原来的观念进行比较,看看对现象的解释能否更好。
政治经济学认为交换价值是有价值唯一决定的,融合观念认为交换价值由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融合观念认为,价值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包含政治经济学对价值概念的定义,同时由于价值是劳动产品价值,这样,价值就能够脱离交换而存在。政治经济学对价值的定义属于对劳动产品价值的付出角度的定义,同时,价值还可以从收获方面定义。收获的是使用价值,这样可以通过使用价值衡量价值。就把使用价值与价值联系起来,明确了劳动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确定价值观念后,再思考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是等价交换,而通常的交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交换价值会高于或低于等价交换,这种交换或许可以称之为不等价交换。
当然观念正确与否,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正确的观念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验证。以上属于个人观点,你可以辩证分析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