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upil
2177 3

全貌展现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并回相应争论(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较真儿者

副教授

4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58 个
通用积分
1.0640
学术水平
42 点
热心指数
40 点
信用等级
25 点
经验
7501 点
帖子
146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30
最后登录
2022-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文以我能想象到的最难要求来展现“价值理论”――把劳动价值论下的“商品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地租理论”同时用一个框架串起,以此来回答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争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形成的;机器是否创造价值;土地的价格,跟劳动耗费是什么关系……等等
先做一个概括介绍:起点,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里只讨论,可以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生产条件也是可以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不能生产出来的,留在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引入资本,讨论行业内生产条件的差异与资本的力量(肯定资本的力量,可能会让按传统思路解读马克思的人意外,然而,可能这才是马克思的原意)讨论行业间的竞争;最后,分析那些不能用劳动再生产出来的生产条件,即土地的价格――这三部分理论,尤其不能把对商品的分析应用于土地――这些,不能用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东西,并不能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来讨论,所以,“商品价值理论”的东西,不应用于它,解释它需要用“地租理论”。
一、从“等量劳动相交换”开始

       这里要从简单劳动开始,复杂劳动,行业间的技术差别和生产条件,都在后面逐一引入,并进行解释。在简单劳动的前提条件下,相互交换的商品,所耗费的简单劳动量,应该是一样的,否则,交换的一方会“吃亏”――而只要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吃亏,那么,交换必然要符合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相应的产品的交换比率也在这个条件下被决定:一只羊能换多少米,就看多少米耗费的简单劳动,与一只羊的简单劳动耗费量相等――显然,这里没有预设的“前提假设”――如果有,那也只是,承认了现实当中必然存在的谁都不会允许自己“吃亏”,让别人“赚到便宜”,这也正是现实的市场竞争压力――它是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也是本文唯一的前提假设--这对于某此人来说,这可能会让他们吃惊,在他们看来必须先假设所有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才能算是“劳动价值论”。

        等量劳动相交换,现实中,并不绝对出现,但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或者作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指定的方向。是什么推动经济向“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方向运行呢?还是市场竞争:如果在某种产品上耗费少量劳动,可以换得在其他产品上耗费更多劳动才能换得的东西,那么,人们会“转行”――最终要求,各行业间耗费等量的简单劳动,换得的产品一样多――相应的,“等量劳动相交换”。

  当然,“转行”有障碍,这会使得,有些行业之间一定程度上会“稳定”的“赚到便宜”――虽然有些行业的劳动可以用少量劳动换得对方更多其他行业的劳动,但是,其他行业的人,要“转行”进入这个“赚便宜”的“好行业”,则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显然,“转行”的障碍越大,以少量劳动换得对方多量劳动的“稳定”的“便宜”就会越大。当一个行业持续能赚到这种“便宜”,其他行业劳动者的“转行”努力已经放弃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认为,转到这个行业来,难度太大,这个行业的劳动太复杂――这也就是市场竞争做出的回答,这个行业的劳动,应该是“复杂劳动”――而它到底相当于多少简单劳动,则取决于它的难度,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确定下了他所能折算成的简单劳动的数量――这里有个前提至关重要,那就是:“转行”的障碍,必须仅仅是,劳动的复杂程度差别,而不是“垄断”――如果某个行业,依靠垄断(土地所有权的、行政的等等)持续赚得这样的“便宜”,那么,这们将不承认他们付出了“更复杂”的劳动。

  其实,如果行业间是自由竞争的,想怎么“转行”都行,那么,那些可以用一单位劳动,换得别人更多的“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也必然是在生产之前,就已经固定的付出了更多的简单劳动,如受教育的劳动耗费――也就是说,复杂劳动,往往也是简单劳动的付出积累而成的――有一些像受教育和受训练的简单劳动,在“迂回”地发挥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时,所节约的那部部简单劳动量,也取决于,在社会竞争中形成的,获得这种复杂劳动的“生产条件”需要付出多少简单劳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复杂劳动,不过是“迂回投入”的简单劳动而已,如果某个行业的复杂劳动在市场上折算中所节约的“简单劳动”量,用于“迂回投入”的简单劳动量要多,那么,人们会通过“迂回投入”的方式,向这种复杂劳动“进军”――直到,这样的“便宜”不再有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个行业的复杂劳动所折算成的简单劳动的量,如果已经非常稳定且长期存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复杂劳动,所折算而成的简单劳动数量,是符合“迂回投入”之后的总量计算要求的。

  另一个比“复杂劳动”更明显的“迂回投入”,是物质生产条件“迂回投入”问题――使用某些器械,会节约劳动,显得在以少量劳动换取别人的更多劳动――其实不然,这些器械同样最终也要由简单劳动生产出来的(我再提醒一遍,无法用劳动再生产出来的物质生产条件――土地,要在第三部分讨论),同样可以视为“迂回投入”的简单劳动――如果某种器械在生产中为使用者所节约下的劳动量,超过了,迂回投入到这个器械上的所需的劳动量,那么,大家将都会选择“迂回投入”的方式,先生产完器械,再去生产产品――因为这样的“迂回生产”更合算――最终,在我们所讲的这种 “迂回投入”的竞争压力下,这个器械所能节约的劳动量,只能限于生产这个器械所耗费的劳动量――正如,复杂劳动在折算中所节约下的简单劳动量,只相当于我们迂回投入于复杂劳动上的简单劳动量一样。

  这一部分,简单,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它回答了,劳动量是一个衡量标准,技术和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而相应的物质生产条件,即通常所说的资本,也以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量――这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有些显得多余,而在经济学领域,只有这样处理,才可以解决,罗宾逊夫人在“两个剑桥之争”中所提出的“资本定价”难题。――一个统一的价值计量标准,这正是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的方法论作用。
后面的内容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价值理论 马克思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理论 社会必要劳动 创造价值 马克思 价值论 剩余价值 起点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道生一 + 1 + 1 + 1 对论坛有贡献,清晰简明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cloundsky 发表于 2009-8-29 16:38: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等待中……哈哈

使用道具

藤椅
道生一 发表于 2009-8-29 17:12: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篇文章虽然有几个错字,但无伤大雅,谁也不能否认此文章的出现改变了人大论坛无学术的局面(不是客套话)。
    不过我有一个好奇的方面,即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劳动和使用技术的劳动在交换中不可能达到 以少换多 的论证时,采用了叙述的方式,这一点需要作者实证支持,或者需要使用统计学证明:社会大部分的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实际换算出来的简单劳动量的期望接近于交换到的等量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作者需要证明: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交换到的简单劳动量在统计学上可以证明是相等的,否则存在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是否可以还原为等量简单劳动的疑问。
      同时在应用还原法时,是否考虑了复杂劳动中创新收益?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板凳
pupil 发表于 2009-8-29 17:50: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道生一 发表于 2009-8-29 17:12
这篇文章虽然有几个错字,但无伤大雅,谁也不能否认此文章的出现改变了人大论坛无学术的局面(不是客套话)。
    不过我有一个好奇的方面,即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劳动和使用技术的劳动在交换中不可能达到 以少换多 的论证时,采用了叙述的方式,这一点需要作者实证支持,或者需要使用统计学证明:社会大部分的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实际换算出来的简单劳动量的期望接近于交换到的等量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作者需要证明: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交换到的简单劳动量在统计学上可以证明是相等的,否则存在复杂劳动和技术劳动是否可以还原为等量简单劳动的疑问。
      同时在应用还原法时,是否考虑了复杂劳动中创新收益?
先回答:只要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的“换算”符合这里分析的“迂回相等”原则,就不存在“创新收益”--也就是说,创新收益是在没有达到这个相等的条件下出现的一个“非均衡”结果。

至于现实的核算,结果会很明确: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的换算,不可能符合这里的“迂回相等”。

这里所说的相等,是一个“思想实验”意义上的抽象,是一种逻辑上的极限和最终均衡,现实经济不可能达到这个均衡,只能处于趋向这个均衡的“中间状态”--本文在此之后具体分析和解释了“中间状态”和“动态分析”以及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解析。

这种分析的意义不是认定现实肯定处于这样一个均衡,而是从逻辑和分析和介绍这样一个趋势,这个趋势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类似,简单粘贴一下我曾对“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解释,思想是一样的:

=================================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不是一个理论,也不是一个假定,也不是一个猜想,而是一个基本趋势。
这个基本趋势所指的不是所有的资本获得的利润都是相等的,而是指,那个资本也不会甘心自己的利润比别人的少,所以竞争会导致不同资本的利润率“趋于一致”。
所以,从动态上说,总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指的是,所有的资本在争取更高利润,使得高利润领域不会持续下去起来越高,低利润领域不会一直低下去。
用完全竞争解释他不妥,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结果,是一种极限思维下的均衡,所有企业都一样。而这种趋势性的观念,则只是一个总体趋势的表述,它允许企业之间的利润有实际的差别。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281678&page=1&from^^uid=90847
呼唤中国经济学大家的出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