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m_lv1
13182 13

[创新发展] 剩余价值公式的现实应用 [推广有奖]

  • 1关注
  • 47粉丝

院士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3132 个
通用积分
105.5839
学术水平
602 点
热心指数
475 点
信用等级
479 点
经验
54652 点
帖子
1077
精华
21
在线时间
7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24
最后登录
2024-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剩余价值公式的现实应用

                         于德浩

                        2017.3.29

马克思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公式,W=c+v+m;乍一看,与普通的会计恒等式一样,商品的价格=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利润。其实大大不一样,马克思写为,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是有原因的。

马克思在此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商品雇佣生产的基础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二是剩余价值来源于活劳动,只与工人工资v有关,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无关。马克思一再强调,原材料及生产资料只会等价转移到新商品的价值,而只有工人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

马克思的进步性在于他认识到了“生产资料”代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剩余价值只用劳动力价值表示即可。但是,马克思的局限性是他没有搞清楚“生产资料”具体的含义,马克思把生产资料认为成是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等其实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核心关键技术”,是企业家通过整合当前的人力资源,一种更优化的统筹方法或思想。那些机器设备等等只不过是企业家“点子”的客观载体,一种具体表现而已。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就算我失去现在所有的财富,只要我活着,10年后还会再成为百万富翁。”

  就是说,生产资料c是一种研发或生产性耗费,而厂房、机器、原材料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公式里。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写,o+c+v+m=o+W;“o”表示旧商品等价转移到新商品的价值。也就是,W+o=X=(o+c1)+(c2+v)+m,才是那个会计学里的恒等式。

  举例,传统制造类企业800万购买厂房设备,200万作为流动资金。每年的原材料费200万元;每年支付200万生产工人工资,支付100万后勤、销售、接待等其他人员的工资;每年的广告及机器维修耗损100万元;每年商品的销售额是800万元。假设没有利息和其他税费。

  按照传统的会计学,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就是“总投资成本”800+200=1000万元。广告和机器耗损属于“间接成本”100万元;原材料及各类人员工资是“直接成本”200+200+100=500万元;年销售额是“商品价格”800万元;每年的净利润就是800-500-100=200万元。所以,年利润率就是200/1000=20%。

  按照剩余价值公式来理解,“生产资料”c是指与直接生产无关的费用,广告、机器耗损与非生产工人的工资,c=100+100=200万元。劳动力价值v,是指直接生产商品的工人工资,v=200万元;商品价值W,就是指年销售额减去原材料价值,W=800-200=600万元;剩余价值m,m=W-c-v=600-200-200=200万元。商品的剩余价值率就是m/v=200/200=100%。

  显然,后面剩余价值公式的表述具有经济学普适性。在一个市场平衡态,W=c+v+m,按照等概率假设,必然有c=v=m=W/3,即m/v=1。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发现m/v=100%,在《资本论》里,马克思一直假设剩余价值率是100%,即m=v。但是他的局限性是,他没有看到另外一个事实,就是m/c也是100%。所以,马克思一直困惑,为什么市场中有的企业利润率要比其他企业高。他只能通过修正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剩余价值在各部门重新分配,来解释这一“非常”现象。

  其实,有些企业的利润率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一点都不奇怪。比如,一个高科技企业,租一个办公室开发计算机软件,只需要200万元的流动资金即可。每年的间接成本是100万元;其中广告费90万元,房租、耗材等10万元。原材料成本几乎是0;程序员的工资是200万元,其他勤杂人员是100万元,所以直接成本就是300万元。每年的软件销售额是600万元。显然,年利润还是600-300-100=200万元;但年利润率是200/200=100%。显然,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公司,高科技企业的利润率是传统企业的5倍。

再从剩余价值方面来看,“生产资料”是广告费、房租、耗材及勤杂人员工资,c=90+10+100=200万元;“劳动力价值”是生产工人程序员的工资v=200万元;“商品价值”是年销售额减去原材料,W=600-0=600万元;从而剩余价值,m=W-c-v=600-200-200=200万元。所以,剩余价值率还是m/v=100%。所以,从剩余价值理论来看,这俩公司没啥本质区别,都是剩余价值率为100%的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高级工人受到的剥削和普通工人是一样的。”

从商业运营的角度看,显然资本家更喜欢“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但是这样的公司是有技术壁垒的。就是说,资本家可以很轻松以200万元找到40个普通工人;但以200万元找到4个高技术的程序员却很难,难道大约也应该是5倍。

剩余价值公式W=c+v+m;在市场平衡态,c=v=m。这是一个市场经济规律表述,其中工人的工资v、经营耗费c及利润m和商品的价值W都是被市场严格卡死的,不是哪个资本家或工人想改就改的。就是说,如果企业家想提高利润,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商品的销量,当一个W增加为100W,那么v就增加为100v,利润也就从m增加为100m。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大智慧。简单的讲,你得多做广告、多做研发,这方面别舍不得花钱;多招工人、招薪水更高的高素质工人,你的总利润才会越多。

而如果只根据传统的会计学恒等式X=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利润,一个人就会耍“小聪明”。“咱减少各种消耗,给工人少开工资,压低原材料的价格,抬高咱商品的售价;这利润率不就越大吗?”因为现实的市场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所以价格还是有回旋的余地,一个奸商确实可以做到这些。但后果就是,他的买卖永远做不大,他只是一个小人物。

全球市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即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工人工资水平大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市场v=m;而美国的工资水平是中国的5倍,即v=5v0;所以,如果企业在中国生产,那么m=v=5v0,剩余价值率m/v0=500%,就会提升为5倍。这就是跨国公司都把工厂设在贫穷落后国家的主要原因。

再考虑利息及税费的影响。显然,剩余价值天然归属于生产的组织者,那个“出点子”的人。而利息和国家的税费,就是来“分一杯羹”的。剩余价值m=v,也就是息税前利润;而对于企业家来言,只有“剩余价值的剩余”才是最后净利润,个人实际所得。

所以,各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招商引资,都大力降低各种税费。比如,香港就是从当年的小渔村发展而来,现在深圳的蓬勃发展也是这个原因。还有,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注册地都是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我们现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如果各项税费一直降不下来,那这就只是一句空话。

最后,说一下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大商人的思维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想增加剩余价值m,就得大力增加劳动力价值v。马云的淘宝模式,是专心做平台,让更多的小商家入驻,各个小贩再去招揽客户和商品。马云这个总体思路是对的,小商贩的成本低、灵活,而且淘宝平台无需插手具体的商品交易,很省力。现在的缺点是商品的品质低,而且各自发货的物流速度慢,客户的消费层次也相对较低。

而刘强东的京东模式,则更注重当前实际形势,自己采购、自己销售、审查合作商家、自己仓储物流。显然,京东的品牌更好,但是为此的花费也高,一个重大缺点就是太耗精力,无暇顾及其他。在中国当前税费较高的情形下,京东自己的物流也会大大减少相关费用。

当然,马云也想树立品牌效应,于是创建天猫,但铁定不搞自己的物流。从长远的社会发展来看,社会分工细作、各种税费降低、市场更成熟是必然趋势。所以说,最终的商业模式,还应该是淘宝模式,但可能需要10年或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家 马克思 经济学 原材料 剩余价值

回帖推荐

曹新 发表于7楼  查看完整内容

政治经济学里面有。前四部分就是社会税收等,重点是五点、六点。一部分用于社会化扩大再生产,在我看来这就是归属于投资者的部分;一部分分配给劳动者,在我看来就是剩余价值应该给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你说的要素分配,当然也有道理。我提醒你一点,参与劳动生产的要求净利润分配的实际只有投资者与劳动者。土地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这些要素背后都是要素所有人。这些要素分配是企业毛利润分配,而不是净利润分配。剩余价值 ...

qi509 发表于3楼  查看完整内容

虽然不想说。看到没人跟帖,但还是忍不住来说两句。 1、“马克思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公式,W=c+v+m”————-这个公式不是剩余价值公式。是商品公式。式中的:W是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楼主的这句与开头上面的那句显然矛盾了。看来楼主还没弄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概念。 3、“马克思把生产资料认为成是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等其实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的正确理解 ...

曹新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作者有点歪楼了。从人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确实很正确。当然,这种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劳动价值论正确不代表剩余价值论正确。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净利润看做剩余价值,但是不代表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就必须劳动者全部享有分配权。因为生产资料虽然不能创造新价值,但是没有生产资料参与劳动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就是无水之源,所以生产资料虽然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但是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市场参与者,生产资料需要市 ...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8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8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曹新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31 10:49: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作者有点歪楼了。从人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确实很正确。当然,这种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劳动价值论正确不代表剩余价值论正确。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净利润看做剩余价值,但是不代表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就必须劳动者全部享有分配权。因为生产资料虽然不能创造新价值,但是没有生产资料参与劳动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就是无水之源,所以生产资料虽然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但是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市场参与者,生产资料需要市场的要素回报。我们需要对生产资料所有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生产资料所有人,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是也是一个抽象的人,无论生产劳动如何组合,投资人与劳动者都是一种身份的认定,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这 两种身份可以是同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对立的人,还可以是有所交叉的人。当投资人与劳动者是同一个人,这就是一种公有制,但在具体的经济生活中,投资人与劳动者完全是同一个人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对立或者是有交叉的。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生产资料所有人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但是生产资料所有人是市场的参与者,所以剩余价值的分配不是简单的剩余价值全部归于劳动者,而是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剩余价值的分配。
     是不是按照市场的分配,剩余价值就不正确了呢?是不是市场剩余价值就是完全属于投资者呢?我认为不是。投资者用工资购买的什么?购买的劳动力,更准确的说是购买的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使用权。为什么不购买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单单的劳动力使用权?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不仅仅是有劳动力使用权,还有完全的所有权。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劳动力得到解放,现代雇佣劳动更是只能得到有各种法律限制与保障下的劳动力的使用权。这种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及其法律的限制与保障,就是社会的进化与发展。在这种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发展了关于财产的产权制度。一个清晰的产权制度是当今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产权制度还有很多不足,最为明显得就是对劳动过程产权状态认识的不足,对剩余价值分配没有可以清晰的法律认知。或者说是现代产权制度缺乏对马克思理论的支持。在经济实践中,产权制度所有权中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已经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与法律实践,但是劳动过程中,产权制度缺乏清晰动态的认知。在劳动过程中,生产资料投资人虽然有所有权,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使用权,因为只有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才有劳动生产加工,才有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的结果,剩余价值的市场分配也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的实际掌控人,而不是简单的投资人。投资人购买了劳动力的使用权,也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是投资人从来不是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权的实际掌控人,更不能享有生产资料使用权带来的收益。工资购买劳动力是一种等价的市场交易,但不是说这种交易干完活付完钱就完事了。因为剩余价值的分配不是劳资双方交易的协议内容,剩余价值的分配由劳资双方的力量博弈决定,由劳资双方博弈下制定的法律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尊重市场,但是资本主义并不尊重剩余价值真正的市场分配。同样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也是缺乏对市场分配的实际认知。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但是马克思又批驳剩余价值劳动者分光吃光的观点,提出了剩余价值六分法。这其实是马克思尊重市场分配、尊重市场规律、遵循经济客观规律的态度。唯一遗憾的就是马克思没有思考清楚市场分配到底以应该遵循怎样公式。我认为真正合理的市场分配时投资人获得劳动力使用权带来的剩余价值收益权,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使用权带来的剩余价值收益权,而工资是一种等价的市场交易,工资转化可变资本,资本又是一种等价转型的价值从资本变为成本再通过市场流通转化为资本。
      至于科技因素,科技的价值在于科技推动产业的发展,科技是脑力劳动创造的,但是并不是科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全部归享于科技的创造者,就像我们的基础科研工作者很难获得实际的物质财富一样。经济市场遵循的是经济规律,为什么资本重要,因为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切核心,科技重要但是科技也需要资本来推动发展。商人致富是应为商人是资本的掌控着,是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的发展给于来资本家最好的市场回报。我们可以说剩余价值,可以说剩余价值分配需要合理,但是我们不能说资本家就是完全的剥削者。资本家只不过是在经济发展中制定了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制度而已。任何社会统治者都是制定有利于自身阶级发展的社会制度。奴隶主制定奴隶社会,地主制定封建社会,资本家制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呢?社会主义制定剩余价值有劳动人民主导的分配制度,制定真正客观合理的市场分配制度,制定没有剥削的剩余价值分配制度。何以形成椭圆形社会结构?答案就是合理的分配制度?不管是用再分配还是用初次分配,只有分配制度的公平才有椭圆社会结构的形成。就像人类跑步一样,结果应该是椭圆状态,总是极少人出色、极少人垫底、多数人在中间。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自然平衡。三大剥削社会形态的特点是总是在初次分配造就社会对立分层,然后依靠各种制约强制社会从金字塔形状向椭圆形发展。金字塔过于陡了就是社会崩溃,金字塔有点椭圆社会就比较稳固发展比较迅速。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剥削社会的就是在起初就建立社会椭圆结构的初次分配制度,就是剩余价值的真正市场分配。只有这样才称得上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北欧成为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用福利制度平衡资本主义初次分配做的相当的好,整个社会结构椭圆形做的比较好。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tom_lv1 + 5 + 4 + 4 + 4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4  热心指数 + 4  信用等级 + 4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qi509 发表于 2017-3-31 19:16: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不想说。看到没人跟帖,但还是忍不住来说两句。

1、“马克思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公式,W=c+v+m”————-这个公式不是剩余价值公式。是商品公式。式中的:W是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楼主的这句与开头上面的那句显然矛盾了。看来楼主还没弄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概念。


3、“马克思把生产资料认为成是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等其实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核心关键技术”,是企业家通过整合当前的人力资源,一种更优化的统筹方法或思想。那些机器设备等等只不过是企业家“点子”的客观载体,一种具体表现而已。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就算我失去现在所有的财富,只要我活着,10年后还会再成为百万富翁。”————————楼主的这两句话互相矛盾。洛克菲勒的话还是证明的马克思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4、“就是说,生产资料c是一种研发或生产性耗费,而厂房、机器、原材料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公式里。”——————在马克思那里这些都属于:不变资本。都属于过去时资本投入。这跟机器一样,投入研发与投入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的资本性质相同。


5、“必然有c=v=m=W/3,即m/v=1。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发现m/v=100%,”——————不是他发现,而是,如果不是100%就不好解释了。就不好立论了。所以他才紧跟着写了《相对剩余价值》一篇。但是,在《资本论》里他无法用《相对剩余价值》的论述来做例子。这是因为根本就无法做例子。


6、“ 其实,有些企业的利润率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切记:利润是利润。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利润与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那马克思就不会使用或创造出:剩余价值这个名称了。


7、“就是说,如果企业家想提高利润,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商品的销量,”——————你又错了。这说明你根本就没弄懂马克思的商品公式是怎么回事。无论是马克思的商品公式,还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的商品公式与剩余价值论都与生产率无关。无论资本家怎么提高生产率,V不变,M不变。即:生产率:1--N/V,商品的总价值仍然是:V。也就说,无论生产率是从:1到100还是100000,还是到N,它的总价值永远=V。剩余价值永远=V。

你前面不是已经说了吗:“必然有c=v=m=W/3,即m/v=1。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发现m/v=100%,”。活劳动:V无论生产多少商品,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M永远=V。所以,资本家想提高利润,增加商品的销量是不可能的。资本家要想提高利润,只能多多的雇佣活劳动:V。

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里,1个V创造一个M;100个V创造100个M。以此类推。所以,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最多的企业。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tom_lv1 + 5 + 4 + 4 + 4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4  热心指数 + 4  信用等级 + 4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tom_lv1 发表于 2017-4-1 08:09: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7-3-31 19:16
虽然不想说。看到没人跟帖,但还是忍不住来说两句。

1、“马克思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公式,W=c+v+m”——— ...
感谢评论。 有两个问题,还请指明,
1  W=c+v+m  这个不是剩余价值公式?  那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怎么写呢?
2  m/v=100%,就是说,工人必要劳动4小时,剩余劳动4小时;一般马克思是这么举例的。 为什么不是必要劳动2小时,剩余劳动6小时,300%的剩余价值率? 或者,必要劳动6小时,剩余劳动2小时,33%的剩余价值率?

使用道具

报纸
tom_lv1 发表于 2017-4-1 08: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新 发表于 2017-3-31 10:49
作者有点歪楼了。从人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确实很正确。当然,这种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劳 ...
感谢评论。 我认可你的观点,不过,你好像说的是另外一回事。
实际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社会剩余的分配,这是一个伟大进步。但是,他认为这属于“剥削”,我是不认同的。 现代的社会剩余索取理论认为,各个生产要素都索取了部分剩余价值,只不过资本家索取的多一些而已。
举例,原来独立劳动之和价值是10,现在的总价值是60。其中工人工资20,他比原来的10元多索取了10元的剩余价值;而资本所得利润40,是剩余价值的剩余。但是,马克思是这样等效看的,工人的价值是20,没有索取任何剩余,而资本家利润40是纯粹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比较基点不一样。

使用道具

地板
tom_lv1 发表于 2017-4-1 08:58: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新 发表于 2017-3-31 10:49
作者有点歪楼了。从人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确实很正确。当然,这种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劳 ...
请问,马克思提到的剩余价值六分法 , 具体是什么意思?

使用道具

7
曹新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4-1 09:19: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治经济学里面有。前四部分就是社会税收等,重点是五点、六点。一部分用于社会化扩大再生产,在我看来这就是归属于投资者的部分;一部分分配给劳动者,在我看来就是剩余价值应该给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你说的要素分配,当然也有道理。我提醒你一点,参与劳动生产的要求净利润分配的实际只有投资者与劳动者。土地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这些要素背后都是要素所有人。这些要素分配是企业毛利润分配,而不是净利润分配。剩余价值恰恰应该指企业的净利润分配,指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剩余价值争夺权。在分配制度上,我们应该分清等价交易、价值转型、价值增值这三种模式。在现代要素分配中,资本要素分配是认为利息,而不是企业净利润。企业的净利润被认为是企业家才能。我认为这是用企业家才能概括了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投资者之所以只能获得劳动能力使用权带来的收益分配,我认为恰恰是资本要素分配是利息的表现。我不懂现代市场经济学与高级数学工具,只是直觉感觉如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个数学分析,看是否投资者获得劳动力使用权的收益与资本要素回报的利息有怎样的数学关系。

使用道具

8
曹新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4-1 09:56: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企业投资人中我们其实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间接投资人,或者说是金融投资人,只参与投资不参与管理;另一种是直接投资人,或者说是投资管理人,不仅是投资人还是可以代表所有投资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第一类人,只能是获得资本要素回报;而第二类人才是剩余价值的获得者。第一类人是可以从企业净利润中获得分红,但是如何分红是由第二类人决定的。我认为,企业净利润给于第一类人分红后才可以成的上剩余价值。就像承包责任制一样,实际是第二类承包的企业,第一类人也只能拿一个承包费。农村土地承包,以前国家不是还收承包费么?为什么要给于投资人回报,国家都可以有土地承包费,投资人也因该遵循同样的道理有投资回报。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中对这一点没有给于正视承认,但是在剩余价值六分法中变相承认了。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剥削但是也走入另一个误区,认为剩余价值应该全部归属于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人不应该有投资回报。为什么马克思批驳将剩余价值分光吃光的观点,就是应为剩余价值全部给投资者,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么,投资难以持续追加么!马克思变相承认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仍然难以改变剩余价值论给劳动者的印象,总认为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应该全部得到的,包括我们一些马克思理论学者都一直这么认为。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失败了,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承认投资者应该从剩余价值里获得合理的回报,就是因为我们只能在公有制企业里无法把剩余价值合理的分配给劳动者与公有制的国家投资人。公有制企业里的劳动者都难以直接拿到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如何体现?
      马克思哲学里面有一个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里面也是有一些自我矛盾的地方的,马克思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他的思想也是在矛盾中进行辩证思考的,也是不断在思考中推倒重建的,理论中有些自我矛盾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某些人把马克思神话,死盯着马克思的条文不放,吃不透马克思的主体思想,只会机械化死握条文不放。公有制建设难以发展就是头脑僵化的结果。公有制企业都难以实现剩余价值给于劳动者的分配,何以体现公有制?何以体现公有制的制度优越性?

使用道具

9
qi509 发表于 2017-4-1 16:19: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om_lv1 发表于 2017-4-1 08:09
感谢评论。 有两个问题,还请指明,
1  W=c+v+m  这个不是剩余价值公式?  那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怎么写呢? ...
“1  W=c+v+m  这个不是剩余价值公式?  那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怎么写呢?”——————剩余价值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注:剩余价值是在剩余的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要理解和弄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必须弄懂马克思在《资本论》所论述的:三个劳动时间。


“2  m/v=100%,就是说,工人必要劳动4小时,剩余劳动4小时;一般马克思是这么举例的。”——————这个问题正是我提醒你要弄清的。你可知:马克思的:劳动者只需半日劳动?

要弄清这个问题请认真读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篇?

使用道具

10
qi509 发表于 2017-4-1 16:19: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om_lv1 发表于 2017-4-1 08:09
感谢评论。 有两个问题,还请指明,
1  W=c+v+m  这个不是剩余价值公式?  那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怎么写呢? ...
“1  W=c+v+m  这个不是剩余价值公式?  那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怎么写呢?”——————剩余价值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注:剩余价值是在剩余的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要理解和弄清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必须弄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论述的:三个劳动时间。


“2  m/v=100%,就是说,工人必要劳动4小时,剩余劳动4小时;一般马克思是这么举例的。”——————这个问题正是我提醒你要弄清的。你可知:马克思的:劳动者只需半日劳动?

要弄清这个问题请认真读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