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uxiang
6264 89

收入分配对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大师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88 个
通用积分
129.9383
学术水平
444 点
热心指数
435 点
信用等级
362 点
经验
273774 点
帖子
10025
精华
1
在线时间
9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10
最后登录
2023-5-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收入分配对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从支出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货币收入中必然有一部分会用于消费,也就是说用来购买消费资料。消费支出与这个总收入的比例就是消费率。在扣除消费之后,社会总收入中的

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储蓄与社会总收入的比例就是储蓄率。社会总收入包括消费和储蓄这两个部分,因此当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消费率较大时,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储蓄率必然较小,反之,消费率较小时,储蓄率就较大。例如当消费率为70%时,储蓄率必然为30%,而当消费率为80%时,储蓄率必然为20%。消费率为100%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全部都用于消费,这时储蓄率必然为0。消费率为110%意味着不仅一定时期的社会总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还需动用以前的储蓄或借入货币用于消费,这时储蓄率为-10%。储蓄是投资或资本积累的来源。如果社会总收入都用于消费,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储蓄,从而也就没有投资或资本积累。当社会总收入确定下来后,一个社会的消费率越低,那么这个社会的储蓄率就越高,从而可以用于进行投资或资本积累的货币收入就越多。例如社会总收入为100万亿人民币。如果消费率为80%,那么储蓄率则为20%。这就意味着社会总收入中的80万亿人民币用于消费,20万亿人民币被储蓄起来,整个社会就有20万亿人民币可以用于投资或资本积累。如果消费率为70%,那么储蓄率为30%。这就意味着社会总收入中的70万亿人民币用于消费,30万亿人民币被储蓄起来,整个社会就有30万亿人民币可以用于投资或资本积累。


                   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对其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当社会总收入确定下来之后,消费率或储蓄率取决于社会总消费支出。而一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凯恩斯说:“一个社会的消费量,显然取决下列三种因素:1收入量。2客观环境。3该社会居民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个人习惯以及收入的分配原则(当产量增加时,分配原则也会随之而表)。”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凯恩斯意识到了收入分配会对社会消费量产生影响,从而也会对消费率即凯恩斯说的消费倾向产生影响。凯恩斯研究了很多影响消费率即消费倾向的因素。但是他在具体分析这些因素时却没有将收入分配列入其中。在研究了影响消费率即消费倾向的各种因素之后,凯恩斯得出了关于消费倾向的结论:“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当整个社会的实际收入增加或减少时,社会的消费也会增加或减少,但后者增加或减少不会像前者那么快。”根据这个结论凯恩斯以数学的形式给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在实际运用这个概念时,我们发现影响社会消费量,从而影响消费倾向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的其他因素都似乎消失了:只有社会收入决定社会消费量,从而决定消费倾向即消费率。因此,凯恩斯虽然知道收入分配会影响消费率即消费倾向,但在对消费倾向的运用中,这一因素却没有体现出来。

   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的运用中,社会消费量好像是依据社会收入作出的决策。但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社会收入首先要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每一个社会成员依据自己的收入和需求来作出个人消费量的决策。社会消费量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消费量的总和,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消费量是他们分别作出相对独立决策的结果。每一社会成员对自己消费量的决策都绝不会把社会收入当做依据,而只是把自己获得的收入当做依据。

   

               

     每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对自己消费量的决策的依据虽然有很多,但是它们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来说,收入都是他们进行消费规模决策的重要界限。当消费小于收入时,消费率小于100%,储蓄从而储蓄率都是正值。当消费等于收入时,消费率等于100%,储蓄为0。当消费大于收入时,消费率大于100%,储蓄从而储蓄率都是负值。这时,全部货币收入都用来购买消费资料。除此之外,社会成员或家庭还需要为购买一部分消费资料寻找货币来源。获得这些消费资料所需的货币可以来源于三个方面:1为购买消费资料而储蓄的货币。2出售已经转化为某种资本的储蓄。3借入货币。在消费小于或等于收入,这三个方面的货币来源对于社会成员或家庭来说,显得不是很重要,但是当消费大于收入时,这三个方面的货币来源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每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储蓄都是他们的获得的收入在进行了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但是对于很多社会成员和家庭来说,有些储蓄并不符合他们的意志。例如有些社会成员或家庭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份公司每年一定份额的利润就是他们的收入。我们知道股份公司每年获得的利润并不全部发放给股东,它会把一定比例的利润留存在公司中,以用来投资。每一个股东在股份公司实际获得的可以由自己支配的货币收入只是分红。留存在股份公司的利润则构成全体股东的储蓄。股份公司到底留下全体股东多少储蓄,这不是由单个股东所决定的,而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有些股东宁愿多分红,少储蓄,有些股东宁愿少分红,多储蓄。但是每个股东都必须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来分配他们的利润。这种决策的结果就必然会出现这样:股东大会决定的分红的比例比某些股东希望的要少,那么对于这些股东来说,他们的一部分利润收入就构成了强制储蓄,这些利润被强制储蓄在特定的股份公司中,并用来投资在这些公司中。这些股东无法把这部分利润收入拿来消费,也无法把这部分利润收入投资到其他的领域中。现在很多企业发放给雇员的货币并不是他们获得的全部工资收入,雇员的一部分工资收入实际上,按照国家的规定被强制储蓄起来,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虽然雇员的一部分工资收入是被扣除下来用于加入保险,总体来说对他们是有利的。但是这种加入到保险中的工资收入毕竟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这些工资收入被储蓄起来,并不是雇员自己决策的结果。因此分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并不是全部都由他们自由地支配,而是有一部分以不符合他们意志的方式被强制储蓄起来。


归属于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中的一部分并不由他们自己来支配,并不影响我们前面的结论:每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进行消费规模的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他们的收入,整个社会的消费规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消费的总和。虽然社会总收入中,有一部分被强制性的储蓄下来,但是这些储蓄在很多时候是必要的。比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即使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不是被强制的储蓄起来,他们自己也会为养老和医疗进行一定的储蓄。比如股份公司的留存利润对于一些股东来说是强制储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股东即使不将自己的这些利润收入储蓄在股份公司中并用于投资,他们也会采取其他的方式储蓄起来。



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越多,他们的消费就会越多。虽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比另一个社会成员收入低,这个社会成员的消费却比另一社会成员要高。但这种情况毕竟较少,甚至可以说是例外。有很多人往往根据一个社会成员的消费规模来判断他们的收入,虽然这种判断不一定可靠,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却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误。同样,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收入越多,他们的储蓄就会越多。


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越多,他们用于消费的货币收入就越多,而且他们用于储蓄的货币收入就越多。这是就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消费和储蓄所用货币收入的绝对数量而言的。但是具有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成员或家庭,并不会把相同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社会成员或家庭收入的差距会对消费率和储蓄率造成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越低,他们的消费率就越高,也就是说他们的储蓄率就越低。反之一个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越高,他们的消费率就越低,也就是说他们的储蓄率就会越高。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差距大于他们的消费规模的差距。例如如果一般来说,一个社会成员A的年收入10万元,他一年把自己收入中的9万元用于消费,这样他一年就能储蓄1万元,那么他的消费率就是90%,储蓄率就是10%,另一个社会成员B的年收入为15万元,那么他往往会把12万用于消费,这样他一年就能储蓄3万元。那么他的消费率就是80%,储蓄率就是20%A的收入低于B,所以不论是消费还是储蓄,A都比B少:A一年消费9万元,B一年消费12万元;A一年储蓄1万元,B一年储蓄3万元。A由于收入比B低,所以A的消费率90%要高于B的消费率80%,而A的储蓄率10%要低于B的储蓄率20%AB的收入差距为5万元,但是他们的消费差距就只有3万元。如果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差距非常大,这些规律就会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例如在年收入分别为10万元和1000万元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如果一个年收入为10万元的社会成员通常需要用9万元进行消费,那么一个年收入为1000万元的社会成员,通常会把300万用于消费。前者的消费率为90%,而后者的消费率为30%。前者的储蓄率为10%,而后者的储蓄率为70%。即便是收入差距不是太大的社会成员之间比如我们在前面所举得例子中,这些规律也会表现出来。


对于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他们的消费率或储蓄率的影响,凯恩斯显然是意识到了。他说:“在通常情况下,收入的绝对量越大,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也就越大。因此,一个要满足他个人及家庭的基本需要的愿望比他积累财富的愿望更为强烈,除非他的生活已达到相当舒适的程度,并有余力才有可能积聚钱财。”在这里,凯恩斯的表达有点问题。也许这样说更为合适:一个社会成员只有在用自己的货币收入满足自己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即消费需求之后,才可能储蓄自己的货币收入。当社会成员的货币收入只能用来满足自己和家庭的消费需求时,他是不能把自己的货币收入储蓄起来的。只有他们的货币收入超过他们的基本消费需求所花费的货币时,他们才能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一个社会成员的货币收入越高,他用来满足自己和家庭的基本消费需要所花费的收入在他获得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越低。凯恩斯接着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实际收入增加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将随之增加。”这个规律无疑适用于一个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在短期内增加这种情况。在社会没有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个社会成员在短期内基本消费需求标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一个社会成员实际收入在短期内增加,那么他可用于储蓄的货币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有的比例就会增加。但是如果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是指所有的社会成员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的实际收入的增加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的储蓄在社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比如现在英国的实际收入比凯恩斯写《通论》时的英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整个社会的储蓄在社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整个社会的实际收入的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成员的基本消费需求也随之得到相应的提高。固然,富裕的社会成员和贫穷的社会成员的基本消费标准是不同的,在基本消费需求随着整个社会的实际收入的提高而得到提高这一点上,他们却没有差别。因此,即便整个社会实际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社会中仍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很多社会成员的货币收入仅仅只能应付消费需求,而不能让其中的一部分形成储蓄。


因此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那么他的消费率往往越低,而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低,那么他的消费率往往就越高。虽然收入高的社会成员的消费率通常低于收入低的社会成员的消费率,但是收入高的社会成员的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往往要大于收入低的社会成员的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一般来说,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低,那么他的消费率就越高,从而他的储蓄率就越低,甚至可能是负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不敷出。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越高,那么他的消费率就越低,从而他的储蓄率就越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4:59: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工资和利润具有不同的消费率和储蓄率

在凯恩斯分析社会收入的消费倾向即消费率时,他意识到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规模是由所有的社会成员分别进行个人消费规模决策的结果,这从他对消费倾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从个人依据自己的收入以及其它因素的进行消费决策的角度来分析消费倾向的。但是这一点凯恩斯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凯恩斯虽然总是从社会成员个人及其家庭的角度来分析消费倾向,但是他的观点却是:“消费倾向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取决于总收入量。”从这个观点来看,似乎消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取决于社会总收入。凯恩斯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其他的因素之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往往是从一般形式上来研究货币收入,而很少研究货币收入的各种具体形式。

  在斯密看来,货币收入有三种基本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任何其它形式的收入比如利息、税收从这三种基本的货币收入形式中派生出来的。斯密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结底都是来自这三种收入中的一个。”当社会成员获得了货币收入之后,不可能把所有的货币都保留在手中。这些货币的全部或一部分必然会被支付出去。如果说货币收入有三种基本形式的话,那么货币支出有两种基本形式:消费和投资。作为货币支出的消费是指用货币购买消费资料并用来满足购买者的消费需求。作为货币支出的投资是指为了获得利润、利息或地租而把支出货币。消费和投资虽然都需要支出货币,但是这两种货币支出的目的却完全不同: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凯恩斯认为社会总收入等于消费和投资(在没有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这其实就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会把获得的货币收入都支付出去,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投资。不管这种观点是否符合事实,但是这种观点对当今的经济学以及在它的指导下的对经济活动的统计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在现在对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只是从货币支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只会统计消费和投资,而没有从货币收入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没有统计工资、利润和地租。由于没有统计三种基本的收入形式,因此我们就难以了解工资、利润和地租在社会总收入所占的比例。显然,货币收入是货币支出的基础:因为只有首先获得货币收入,才能支出货币。不论工资,还是利润和地租都可以采取消费这种货币支出形式,也可以采取投资这种货币支出形式。但是工资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和利润和地租用于消费的比例却不同的。

即便没有统计数据,仅仅是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我们就便能形成这样的印象:工资和利润这两种货币收入的消费率是不同的,而且这两种收入的消费率的差别时非常大的。工资这种收入的消费率非常高,往往能够到达100%,而利润的消费率则远远低于工资的消费率。

为什么利润的消费率会远远低于工资的消费率呢?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只能获得工资这种收入,则意味着他获得的货币收入是较低的,甚至是非常低的。相反,一个社会成员如果能够获得利润这种收入,那么这意味着,他获得货币收入是较高的,甚至是非常高的。由于只能获得工资的社会成员收入水平偏低,因而他们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工资收入必须用于消费需求。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如果能够获得利润,那么他获得的货币收入一般来说应当较高。这些拥有利润的社会成员则只须动用自己较低比例收入来购买消费资料,就能获得较高的消费水平。因此工资具有较高的消费率,而利润具有较低的消费率,对这两种货币收入的消费率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工资的消费率远远高于利润的消费率。由于储蓄是货币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之后的剩余,因此工资就具有较低的储蓄率,而利润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利润的储蓄率远远高于工资的储蓄率。

马克思在研究中没有明确地指出工资具有较高的消费率,利润具有较低的消费率,但他在研究总资本的再生产时,却通过假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马克思在研究简单再生产时,作出了工资和利润全部都用于消费的假设。而在研究扩大再生产时,他却对工资和利润的消费率作出了不同的假设。在这里,他假设工资全部用于消费,也就是说他假设工资的消费率为100%,这样工资的储蓄率就是0%;而假设利润只有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形成储蓄并全部转化为投资。例如马克思就扩大在生产列出的第一个例子时,就假设利润并没有全部用于资本家的消费。马克思扩大在生产的第一例子的开端公式是:

1 .4000c+1000v+1000m=6000

2.1500c+750v+750m=3000

随后马克思说:为了积累的目的而改变的组合,现在表述如下

   1.4400c+1100v+500消费基金=6000

   2.1600c+800v+600消费基金=3000

                    总计同上=9000

   马克思把社会总资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类,第二部类。因此社会总利润就分为第一部类的利润和第二部类的利润。在这个例子中,马克思假设第一部类的利润为1000m,其中500用于消费,500用于积累。这就是说第一部类的利润的消费率为50%,储蓄率为50%,并且储蓄全部转化为本部类的投资即第一部类利润的积累率为50%。马克思假设第二部类的利润为750m,其中600用于消费,150用于积累。这就是说第二部类的利润的消费率为80%,储蓄率为20%,并且储蓄全部转化为本部类的投资即第二部类的利润的积累率为20%

   因此通过这些假设,马克思其实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工资具有较高的消费率,利润具有较低的消费率;从而工资具有较低的储蓄率,利润具有较高的储蓄率。

  斯密认为社会总收入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但是在凯恩斯对社会总收入所下的定义中,并没有区分收入的不同形式,也就是说没有区分社会总收入的构成。凯恩斯对社会总收入给出的公式是A-U-V。其中A是销售收入,U是使用成本,V是补充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定义不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以这种不区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社会总收入的定义为基础,研究社会消费规模,就使得他很难考虑不同的收入形式具有的不同的消费率。也许是出于他对经济生活观察的敏锐性,凯恩斯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不同收入形式具有不同的消费率。凯恩斯偶尔也会说:“而企业家边际消费倾向也许小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企业家的消费倾向显然要以企业家的收入为基础,而什么是企业家的收入呢?它应当相当于利润。而企业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会小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呢?这其实就是说企业家收入即利润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工资的消费倾向较低。但是这样的观点在凯恩斯的结论中却没有体现出来,也许应当这样说,它很难体现出来。而在凯恩斯的追随者哪里,这样的观点则完全被忽略了。


使用道具

藤椅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5:0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4:59
二   工资和利润具有不同的消费率和储蓄率 在凯恩斯分析社会收入的消费倾向即消费率时,他意识到了整个社会 ...

           收入分配的几种变化对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由于工资的消费率远远高于利润的消费率,因此在地租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发生变化时,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和储蓄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时,利润必然占有相对较小的比例,由于工资和利润的消费率的差别,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较高,从而储蓄率就会较低。相反,如果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较低,利润占有的比例较高时,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较低,它的储蓄率就较高。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社会总收入有两种收入形式组成:工资和利润。工资的消费率为90%,储蓄率为10%;利润的消费率为40%,储蓄率为60%。如果工资和利润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有比例都是50%,那么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是65%,储蓄率就是35%。如果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60%,利润在社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40%,那么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是70%,储蓄率就是30%。如果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40%,利润在社会总收入所占比例为60%,那么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是60%,储蓄率就是40%、由于在工资在社会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60%50%40%,社会总收入消费率分别为70%65%60%,因此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越大,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越高,从而社会总收入的储蓄率就越低。工资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利润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因此利润在社会总收入中占的比例越小,社会总收入的消费率就越高,从而储蓄率就越低。

   我们在前面研究工资和利润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对消费率和储蓄率时,假定工资和利润的消费率是不变的。但是不论是工资的消费率,还是利润的消费率都是可变的。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时,总是假设工资的消费率是100%,也就是说工资全部用于消费。工资的所有者即工人则不能存在储蓄,因而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投资。这种假设应当反映了当时工人的工资只有很低的水平,所以他们就不可以进行储蓄和投资。但是当今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提高了很多,有很多劳动者都能进行储蓄和投资。由于当今不同的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他们收入的消费率和储蓄率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工资较低,那么他的工资的消费率高,储蓄率低。在这里,消费率和储蓄率的高低遵循我们前面所说的规律:货币收入高,则消费率低,反之,则消费率高。

     同工资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利润都具有相同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利润的消费率和储蓄率,主要取决于资本所有者即资本家或股东拥有的利润量。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越多,他的消费率就越低,储蓄率就越高。反之,他的消费率就越高,储蓄率就越低。

    简单地说,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资本量,这些资本的利润率。如果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率是相同的,那么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利润量就只取决于他们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不变的情况下,拥有资本的所有者越多,那么每个资本所有者拥有资本量就越小,从而每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就越少,因而利润的消费率就越高,储蓄率就越低。反之,拥有资本的所有者越少,那么每个资本所有者拥有的资本量就越大,从而每一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因而利润的消费率就越低,储蓄率就越高。因此资本的分配是决定利润的消费率和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有较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资本的分配中时,利润的消费率相对较低;当有较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资本分配中是,利润的消费率相对较高。

   


使用道具

板凳
军旗飞扬 发表于 2017-8-26 15:24: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报纸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8:3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可以这样来解释经济危机:它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收入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引起的。

   消费率过低则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储蓄率过高则投资过度,从而资本量过度,从而生产量超过消费量,最后导致生产过剩。

使用道具

地板
qi509 发表于 2017-8-26 18:40: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得不提醒楼主注意:收入(工资不变)与生产率及商品的价格的关系。

使用道具

7
xuguw 发表于 2017-8-26 18:48: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收入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这么个特征应该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特征。

使用道具

8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8:52: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7-8-26 18:40
我不得不提醒楼主注意:收入(工资不变)与生产率及商品的价格的关系。
     商品价格其实是由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相对关系决定的,当生产量小于消费量时,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

   在这里确实没有考虑到生产率的问题,但是你不要忘记自从第一次发生经济危机,到现在生产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生产率的不足和较高并非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使用道具

9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8:55: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guw 发表于 2017-8-26 18:48
社会收入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这么个特征应该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特征。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而投资就是资本的积累或新增资本。

使用道具

10
xuguw 发表于 2017-8-26 19:12: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huxiang 发表于 2017-8-26 18:55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而投资就是资本的积累或新增资本。
这种现象的圈圈,说明了消费和积累的相互绑定。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