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振伟
2564 4

转 《经济学社会场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学科带头人

5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330 个
通用积分
2.3758
学术水平
161 点
热心指数
212 点
信用等级
128 点
经验
24407 点
帖子
1993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24
最后登录
2024-4-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从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结盟二重统一的角度,去研究经济活动、探索经济运动规律,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必备条件。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结盟的现状来看,《经济学社会场论》是迄今为止鲜为人见的样本。具体地说来,这理个论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令人给人启迪。  

一、 经济活动是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交错运动,它为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经济学社会场论》的创造者孟氧教授看来,马克思主义分析体系已经表明,经济活动内含着自然与社会二重属性:一方面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变换时所内涵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和人之间进行社会利益分配交换时所表现的社会属性。劳动二重性学就是马克思对以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为特征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理论概括。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的二重性,使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物质财富的生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的二重统一。例如,商品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二重统一;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二重统一,它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从自然与社会的交错运动的角度,马克思强调在考察经济活动的变革的时候就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掉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孟氧强调,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意味着,他本人已经把从自然与社会的交错运动中引申出自然科学与经济科学的结盟。这种结盟表明,经济科学家可以从自然科学那里得到方法上的借鉴,同样自然科学家也可以把经济科学提供的方法运用到自然科学中去。因此,在《场论》的开篇导论中,孟氧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介绍了《资本论》的方法,如何被自然科学家广泛地加以利用。根据这些事实,孟氧提出,既然在自然科学家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那里已经成为事实,那么经济学家就完全可以按照相反的途径,把自然科学引进经济科学、改造经济科学、创新经济科学。  

我认为孟氧的这种尝试是极为有意义的但也是极为艰难的。因为当代资本主义是用高新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经济形态,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而且成为制约它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要想科学地揭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不走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之路,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分析就不免是主观臆想或空发议论。然而,要把研究高新技术的方法引进经济学,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呀!从这个意义上来评价,孟氧付出的努力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呀!  

二、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本质,它为创造《经济学社会场论》提供了理论中介。  

孟氧在为《经济学社会场论》一书所作的序中说:按照量子理论或严格的经济科学,每一个物理作用体或经济实体,都同样要由两个概念来表达同一些属性,(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对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互补性、劳动二重性、生产过程二重性、经济复合体等等,进行理论抽象,我引进二重态概念,探索事物各个侧面的统一性,同时揭示各个过程的耦合以及它们运行的内在机制和机理。他还说,经济哲学,就其本性说来,它就是经济运动辨证过程的理论抽象;它的基础是现实经济生活本身;同一条经济规律由于它内在的二重性所以既可以由自然科学来揭示,也可以由经济科学来揭示。于是,孟氧以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哲学作为转换的中介,从量子物理学中取出介子场论,用它来处理劳动实体传递的微观机制和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学社会场论。  

孟氧非常富于理论联想,他把经济学固有的,即表示某种经济空间,例如工场、农场、市场等都与根据物理中的场联系起来,并赋于经济学固有的场以全新的含义。物理学中的场即磁场。场是一种物理实在,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它与粒子一起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但场与粒子有所不同,它本身不是实物。但是,另一方面,离开了实物,场也就无法存在。因为场是物质、物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说,场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就象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一样没有可以严格区分的界面。在各种物理场论中,介子场是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他的同事武谷三男,利用《资本沦》的经济哲学提出来的。介子场是一种关于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理论。介子场论表明,质子和中子不是两种不同的粒子,而是同一种基本粒子(核子)的二重态;它们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换介子而相互转化。这里的转换就是一种场行为,而介子就是这种传递中的实体。武谷公开说明,他们的介子场论、特别是关于实体的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  

把物理场论改造成经济学社会场论,就等于在物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绝不是一件容易作到的事情。这不仅取决于构架者对物理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经济学中场的发展。本书的孟氧以常人难以具备的胆识和毅力,坚持从现代物理学中取出场论,特别是其中的介子场论并把它转化为经济学社会场论。应当说,这是经济学界中发生的一个重大实践和事件。相信随着自然科学介入社会科学领域,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介子场论对于扭转长期以来忽略在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中间环节、直接从现象跳跃到本质或者从本质跳跃到现象的认知错误,能够提供思维上的武器。  

所谓经济学社会场是一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变换场,它的核心在于表达了经济关系与经济实体的不可分性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社会场中,经济实体的传递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而离开了实体的传递,关系本身就变得不可捉摸,经济关系的变损正是通过经济实体的传递得到实现的。价值向剩余价值转化,就是因为经济实体在传递着,从而形成资本与雇拥劳动之间的生产关系。社会场本身与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但就其概念的内涵而言,无疑它比生产关系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引进了经济实体并由此阐发了经济实体传递的机制和机理。由于孟氧的社会场论注重通过实体来研究经济关系,而经济实体与经济结构和功能、经济运行机制等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在己有的基础上极大地扩展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突破了传统认识的狭隘性,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在彻底的难物主义基础之上。由于经济实体、经济结构等都是可以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来加以描述和研究的东西,所以,经济学社会场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途经。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学社会场论的孟氧创立代表了《资本论》研究的一个新水平。需要指出,经济学社会场论包括对微观社会场及其机制和机理的研究,统一社会场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以及国际间社会场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正确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以及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提供了崭新的科学依据。  

三。《经济学社会场论》中的两个重要发现:劳动时间二重性与劳动守恒定律。  

1.劳动时间具有二重性的发现,为正确认识描述价值量的社会性提供了科学的尺度。在经济学社会场论中,孟氧着意展开他对时间的总观念哈特别强调他对时间的引入。在孟氧看来,时间也是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自然史的一部分过程。 孟氧从自然与社会的交错运动的基点出发,借助现代自然科学关于时间概念的新观点,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别开生面的研究,明确地提出了与劳动二重性相应的劳动时间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又一个自然科学的证明。  

孟氧认为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统一的物质世界被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由因果决定论支配的必然性的世界和一个由偶然性支配的、由统计几率表征的非决定论世界。而未来自然科学划时代的进步,却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学家能在什么限度内,把物质世界的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与自然科学的两种自然观相适应的是两种不同的时空观:绝对的、可逆和对称的时空观与相对的、可归结为连续的场的时空观。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派还提出另一种时间观,即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不可逆性,时间之矢正是这种时间单向性的表征,力学定律对时间的反弹(t→<br>一t)是对称的,而布鲁塞尔学派的化学钟则导致了时间对称性的破缺。可见,自然科学的时间概念还在发展着。<br>然而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60年代,已经把这两个世界统一起来了。年轻的马克思强调偶然性的作用,50—60年代则强调必然性,以后他强调却是它们的统一。当然这其中还包含有恩格斯的创造性劳动。  

在《资本论》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得到辩证的处理。其实,早在他的博士论文对中,马克思已经对物质和运动、内容和形式、时间和空间也作了统一的理解。这种理解之深刻以至于当代的日本物理学家把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当作现代科学思想源泉的原因。  

孟氧把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时间范畴与作现代自然科学所提出的两种时间观联系起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孟氧指出,应当说,这种研究是真正科学家才去探讨的问题。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与此相适应劳动时间也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是一种技术性劳动,度量它的是自然时间,抽象劳动是一种经济劳动,度量它的是经济时间(它不同于经济控制论中的经济时间)。严格地说,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已经物化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再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这里,时间是单向的,不可逆。自然时间与经济时间不可分割,自然时间是经济时间的物质载体,正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一样。但经济时间与自然时间是有区别的,自然时间是外在的、天文学时间、动力学时间,属于轨道世界的物理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用物理钟进行计量(现在有更精确的电子钟来计时),而经济时间则是经济过程内在的时间,类似化学热力学的时间,在某种限度内,可以用布鲁塞尔学派的化学钟来描述。孟氧还进一步区分了经济时间与社会时间这两个概念。经济时间是相对于自然时间而言的,而社会时间则是相对于个别时间而言的。个别时间和社会时间都是经济时间,个别时间在社会场中可以转化为社会时间,而经济时间则不可能转化为自然时间。如果用OZ表示经济时间,用NZ表示自然时间,那么,对应于不同的经济时代,它们之间存在三种可能的数量关系:  

奴隶制条件下:OZ<NZ  

农奴制条件下:OZ≈NZ  

资本主义条件下:OZ>NZ。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二重性 社会必要劳动 经济学 社会 场论

经济理论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严谨,才称得上科学。[/img]
沙发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1 11:03: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劳动守恒定律的发现,为正确理解价值形成过程的社会性质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思路。  

孟氧在微观社会场与统一社会场的理论创造中发现了劳动守恒定律。从理论上所说,劳动守恒定律应该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补充。<br>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解决了古典劳动价值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如何创造以及劳动为什么采取价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论是持赞成意见还是持反对意见,人们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超出上述范围。孟氧则不然,他在马克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形成价值的自发的社会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它的具体机制和机理是什么?孟氧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试图解决问题。他采用类比和模拟的方法,把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基元,应用现代物理学介子场论,把价值形成的自发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场行为和过程来处理,从而揭示了劳动实体传递形成价值的微观机制,提出了劳动守恒定律。  

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力学发现,原子核内部的质子(p)和中子(n),是同一类基本粒子(核于)的二重态,它们在介子场中通过传递一个介子(n)成对交换、互相转化。在介子场中,中子n失去负电转变为带正电的质子p,质子p得到负电,转变为不带电的中子n。ππ介子在亿分之二秒时间内衰变为μ介子,μ介于又在百分万之二秒内衰变为中微子(v),如果它带上负电,就转变为电子(e[-])。质子与中子之间传递的是虚粒子,因而过程本身也是虚过程。但正是这种虚过程,使质子和中子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形成强力,把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经过研究,孟氧认为,价值的形成是一种类似的场行为。这个场不是介子场而是社会场。在社会场中,通过劳动实体的传递,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在不考虑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的条件下,假定社会需要某种商品Wa,有三类企业A、B、C来生产它,它们的个别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时间,而是经济时间)分别是10、8、6小时。如果B类企业占多数,其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代表本部门生产的平均水平,那么,决定商品Wa价值量的社会劳动就是8小时(在量上与B的个另U劳动相等,但质上却是不同的)。  

A类企业生产每个Wa实际耗费10小时劳动,但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承认,超过平均数的2小时虽有劳动实体,但不形成价值,记为一2;  

B类企业生产每个Wa实际耗费8小时劳动,社会也正好承认它是8小时劳动,在大多数场合,这是一种偶然情况;  

C类企业生产每个Wa实际耗费6小时劳动,但社会承认它为8小时劳动,其中的差额记为十2。  

在社会场中,经济实体(2小时劳动)的传递是通过市场机制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生产者背后自发地实现的。在这里,过程前后的经济劳动时间是守恒的:  

6十8十10=8×3  

当然,这种守恒不是经典守恒,而是统计守恒,劳动守恒定律类似于统计定律,它表征的是个别过程的不守恒与整体的守恒,反映在波动上,它不是水波、声波那样的经典波,而是类似量子力学的几率波。  

在微观社会场中处理的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关系,在此基础上,孟氧提出统一社会场论,利用它来研究社会生产的全部商品总和的价值关系。已经处理的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并带着平均数(单个商品是它的可除部分)进入统一社会场(由微观社会场和宏观社会场组成)。现在要解决的是,作为整体耗费在某种商品上的社会劳动是否可以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或者说在什么限度内成为社会必要劳动。这就需要考察由各种具体形态的产品组成的社会总产品(由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产品构成)和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在统一场中如何分布的问题。孟氧创造了若干个模型来说明统一社会场的行为。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做引用。但是孟氧用自己创造的统一社会场图象,试图证明的是劳动实体在社会场中波动、涨落和变换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自发地进行重组,形成了社会劳动有序的自组织结构的过程。在过程中,劳动可以表现为经济实体也可以表现为社会空壳;但是无论是实体还是空壳它们都是劳动的二重形态,就象质子(p)和中子(n),都是同一类基本粒子(核于)的二重态一样。  

孟氧对劳动守恒定律作了如下表述:在社会场内,私人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由经济时间制约的经济劳动自发地传递,形成(或填补)社会空壳,整个过程的结果劳动守恒。  

四.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盟揭示了国际间城乡对立运动的微观机制和机理。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经济史都总结在城乡对立运动中。孟氧认为,,马克思的这个论题是经济学统一社会场的最完善、最深刻的理论概括。运用马克思的这一命题:既可以研究民族范围内的资本运动规律,也可以研究国际范围的资本运动以及它所造成的各种历史后果。孟氧立足于马克思的这一命题,在经济学社会场论中,研究现代资本运动所造成的国际间的城乡对立运动,探求国际经济宏观现象的微观机制和机理。  

二次大战后,旧的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通过正常的经济联系结合成统一的世界经济。战后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间的城乡对立运动表现得极为尖锐,南北对立本质上就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之间的对立。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己成为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声。那么,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到底是什么呢?更进一步说,产生这种不合理性的深刻原因又是什么呢?  

孟氧根据经济学社会场论以及劳动守恒定律有说服力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孟氧指出,当代世界并不存在李嘉图时代的那种国际分工,因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对于说明现代国际贸易己经成为完全过时的东西。同时由于当代世界是由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同一个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组成的,因而并不存在生产资本在国际上自由流动从而形成国际生产价格的条件,所谓的国际生产价格理论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中,不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是各个国民劳动经过统一社会场的变换转化为世界劳动,从而国民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在国际范围的统一社会场中,发达国家与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即使按正常的经济秩序来进行,也必然会造成这样一个双重的结果: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国民劳动在国际市场上作为较高的劳动支付,即使商品价格比发展中国家的同类商品便宜,但只要高于其国民价值,就仍能获得较高的外贸利润率;相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其国民劳动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较低的劳动,那么,如果它既有商品输出又有商品输入,即使它从发达国家得到的商品比本国生产的同类商品便宜一些,但它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仍多予它所收回的劳动,总的结果是:价值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发生作用,经济实体从发展中国家传递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所获得的不是超额剩余价值,而是超额利润,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换既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用宏观的尺度去说明价值在国际间的转移并不困难,依据统计材料可以近似地反映这个事实,真正的困难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国际间城乡对立运动的微观机制和机理。孟氧认为,现代热大爆炸宇宙学关于宏观宇宙与微观粒子在同一个过程形成的理论,同样适应于国际间宏观的城乡对立运动与经济学社会场传递劳动实体的微观过程。在国际统一社会场内,经过变换,国民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只承认在中等生产条件下支出的劳动为国际社会所必需的劳动,而不承认在劣等生产条件下支出的劳动,其间劳动时间的差额填补了社会空壳。从总体来看,劳动仍然是守恒,因而,即使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部分劳动被发达国家不声不响地占有了,这是国际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本质,它既是国际城乡对立运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这种对立运动由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它还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富裕到如此程度,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孟氧还运用大量的统计材料对自己的国际价值理论进行了统计验证。  

  作者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说道:“按照量子理论或严格的经济科学,每一个物理作用体或经济实体,都同样要由两个概念来表达同一些属性(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对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互补性、劳动二重性、生产过程二重性、经济复合体等等,进行理论抽象,我引进二重态概念,探索事物各个侧面的统一性,同时揭示各个过程的耦合以及它们运行的内在机制和机理”。他还说,“经济哲学,就其本性来说,它就是经
济运动辩证过程的理论抽象”;“它的基础是现实经济生活本身”;同一条经济规律由于它内在的二重性既可以由自然科学来揭示,也可以由经济科学来揭示。于是,作者以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哲学作为转换的中介,从量子物理学中取出介子场论,用它来处理劳动实体传递的微观机制和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学社会场论。   

所谓经济学社会场,是一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变换场,它的核心在于表达了经济关系与经济实体的不可分性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社会场中,经济实体的传递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而离开了实体的传递,关系本身就变得不可捉摸,经济关系的变损正是通过经济实体的传递得到实现的。价值向剩余价值转化,就是因为经济实体在传递着,从而形成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生产关系。  

社会场本身与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但就其概念的内涵而言,无疑它比“生产关系”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引进了经济实体并由此阐发了经济实体传递的机制和机理。所以,经济学社会场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创立的经济学社会场论代表了《资本论》研究的一个新水平。需要指出,经济学社会场论包括对微观社会场及其机制和机理的研究,统一社会场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以及国际间社会场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正确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以及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提供了崭新的科学依据。  

  劳动时间具有二重性的发现,为正确认识描述价值量的社会性提供了科学的尺度。在经济学社会场论中,作者着意展开他对时间的总观念和特别强调他对时间的引入。在作者看来,时间“也是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自然史的一部分过程”。作者从自然与社会的交错运动的基点出发,借助现代自然科学关于时间概念的新观点,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别开生面的研究,明确地提出了与劳动二重性相应的劳动时间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又一个自然科学的证明。   

  劳动守恒定律的发现,则为正确理解价值形成过程的社会性质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思路。作者在微观社会场与统一社会场的理论创造中发现了劳动守恒定律。从理论上说,劳动守恒定律应该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补充。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解决了古典劳动价值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即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如何创造以及劳动为什么采取价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论是持赞成意见还是持反对意见,人们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超出上述范围。作者则不然,他在马克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形成价值的自发的社会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它的具体机制和机理是什么?作者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试图解决问题。他采用类比和模拟的方法,把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基元,应用现代物理学介子场论,把价值形成的自发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场行为和过程来处理,从而揭示了劳动实体传递形成价值的微观机制,提出了劳动守恒定律。   

 
经济理论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严谨,才称得上科学。[/img]

使用道具

藤椅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1 11:03: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这种守恒不是经典守恒,而是统计守恒,劳动守恒定律类似于统计定律,它表征的是个别过程的不守恒与整体的守恒,反映在波动上,它不是水波、声波那样的经典波,而是类似量子力学的几率波。   

  在微观社会场中处理的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关系,在此基础上,孟氧提出统一社会场论,利用它来研究社会生产的全部商品总和的价值关系。已经处理的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并带着平均数(单个商品是它的可除部分)进入统一社会场(由微观社会场和宏观社会场组成)。现在要解决的是,作为整体耗费在某种商品上的社会劳动是否可以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或者说在什么限度内成为社会必要劳动。这就需要考察由各种具体形态的产品组成的社会总产品(由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产品构成)和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在统一场中如何分布的问题。作者创造了若干个模型来说明统一社会场的行为。作者用自己创造的统一社会场图像,试图证明的是劳动实体在社会场中波动、涨落和变换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自发地进行重组,形成了社会劳动有序的自组织结构的过程。在过程中,劳动可以表现为经济实体,也可以表现为“社会空壳”;但是无论是“实体”还是“空壳”,它们都是劳动的二重形态,就像质子(p)和中子(n)都是同一类基本粒子(核子)的二重态一样。作者对劳动守恒定律作了如下表述:在社会场内,私人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由经济时间制约的经济劳动自发地传递,形成(或填补)社会空壳,整个过程的结果劳动守恒。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经济史都总结在城乡对立运动中。作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个论题是经济学统一社会场的最完善、最深刻的理论概括。运用马克思的这一命题:既可以研究民族范围内的资本运动规律,也可以研究国际范围的资本运动以及它所造成的各种历史后果。作者立足于马克思的这一命题,在经济学社会场论中,研究现代资本运动所造成的国际间的城乡对立运动,探求国际经济宏观现象的微观机制和机理。   

用宏观的尺度去说明价值在国际间的转移并不困难,依据统计材料可以近似地反映这个事实,真正的困难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国际间城乡对立运动的微观机制和机理。作者认为,现代热大爆炸宇宙学关于宏观宇宙与微观粒子在同一个过程形成的理论,同样适应于国际间宏观的城乡对立运动与经济学社会场传递劳动实体的微观过程。在国际统一社会场内,经过变换,国民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只承认在中等生产条件下支出的劳动为国际社会所必需的劳动,而不承认在劣等生产条件下支出的劳动,其间劳动时间的差额填补了社会空壳。从总体来看,劳动仍然是守恒,因而,即使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部分劳动被发达国家不声不响地占有了,这是国际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本质,它既是国际城乡对立运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这种对立运动由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它还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富裕到如此程度,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孟氧还运用大量的统计材料对自己的国际价值理论进行了统计验证。   

7.3经济学社会场论  

    就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它与自然科学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例如,马克思经济学中就存在对自然科学概念的改造和运用,“劳动力”、“生产力”就是力学概念的转化,“社会有机体”就是生物学概念的引申。另一方面,《资本论》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又被自然科学家广泛地加以运用。德国化学家肖莱马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贝塔朗菲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源泉之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所使用的方法与《资本论》的基元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理论与《资本论》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物理学家武谷在男则直接运用《资本论》的经济哲学建立了“三阶段论”,推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事实,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的孟氧教授就开始把现代自然部分理论和方法与《资本论》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以《资本论》经济哲学为中介,把量子力学的介子场论引入马克思经济学,创立一套“经济学社会场论”,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新的诠释。  

   

    7.3.1创立经济学社会场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需要和尝试  

    采用类比的方法借用和改造某些自然理论和概念是可能的,但可能性不等于必要性和现实性。自然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经济学借用其中的哪些东西,这不仅取决于自然发展和成熟程度,而且取决于经济学发展的需要。如果经济学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和概念来解决其中的理论难题,就不需要舍近求远、画蛇添足。把物理学的场论改造成经济学社会场论,不仅取决于物理场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取决于经济学的发展需要,而且取决于物理场行为与经济过程的类似性和某些内在的一致性。  

    经济学原有的“场”,一般是指某种经济空间或场年,“工场”、“农场”、“市场”等都是如此。孟氧则根据物理场的概念及其与经济过程的内在关系,赋予经济学“场”概念以全新的含义。  

    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和理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首先由法拉第提出来的。为了解释电磁感就现象,法拉第认为空间不象牛顿理论年说的是“虚空”,而是布满磁力线的“场”,即磁场,经过麦克斯韦的数学处理,“场”这一概念在19世纪末已被物理学家普遍接受,这是牛顿以来物理学基要概念和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它突破了经典力学关于物体相互作用依靠绝对空间来传递的观念。爱因斯坦进一步把“场”与时间、空间、物质有机统一起来,在相对论看来,场由时空的组态决定,物质怎样分布,时空便怎样弯曲(不同物体的引力场本身就是时空的弯曲)。广义相对论建立以后,受因斯坦从20个代开始用了近30年时间致力于建立统一场论,试图把已经发现的几种力统一起来,从而对世界的统一性作出物理学的完美表达。可见,物理学的场论是不断发展的。  

    在各种物理场论中,孟氧特别注意介子场论。介子场论是关于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1993年,海森堡在物理学诺贝尔颁奖会上说:“根椐伽莫夫的理论分析,在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间似乎应当有一些力在起作用,这些力不同于决定原子壳层结构的力。” 不久,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在原子核内部存在着另一个基本粒子“介子”,它的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这是一种把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媒介粒子。后来,他的同事武谷三男利用《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提出了“三阶段论”,为汤川的预言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后来,在宇宙线中先后发现了μ介子和π介子,介子场论得到了证实。  

    武谷三男受到《资本论》理论的巨大启发,提出了“三阶段论”,即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特别是其中的实体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运用三阶段论来说明介子场的行为,他认为质子和中子不是两种不同的粒子,而是同一种基本粒子的二重态,它们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换介子而相互转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力学过程,而是一种场行为,使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并使核子相互转化的是某种实体的传递,介子正是这种在不断传递着的实体。武谷三男公开表示,他的二介子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   

    发现了物理学家对《资本论》理论的利用成果之后,孟氧教授按照相反的途径,把物理学中的二介子理论引入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新研究中,他把介子场论转化为经济学的社会场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本来就有的经济实体论,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论证,并运用它对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经济学社会场论的贡献在于,它进一步突出了经济实体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经济学理论具有更加坚实的唯物主义特性。按孟氧的解释,“经济学社会场”是一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变换场,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表达了经济关系与经济实体的不可分性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场中,经济实体(劳动)的传递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实体的传递中得以实现,离开了经济实体的传递和运动,经济关系本身就变成了不可捉摸的东西。社会场本身与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但是概念上,它的内涵显然比“生产关系”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突出了经济实体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和支配作用。孟氧教授运用经济学社会场概念和理论,深入阐发了经济实体的传递机制和机理,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重新论证马克思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经济理论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严谨,才称得上科学。[/img]

使用道具

板凳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1 11:04: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3.2创立劳动时间二重性理论和提出劳动守恒定理  

    众所周知,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于经济理论的新贡献,它是理解全部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  按照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物化的抽象劳动形成的,因而构成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生产者背后自发地形成的,人们并不能对它进行直接的准确的观察和计量,人们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的怀疑和讨论,多半由此而引起。孟氧利用自然科学关于时间理论成果对劳动时间时行了全新的解释,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劳动时间二重性的理论,创立了经济时间的新概念,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又一个自然证明。  

    孟氧根据现代自然科学提供的两种时间观,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时间范畴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释。孟氧提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相应的,劳动时间也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是一种技术性劳动,度量它的是自然时间,而抽象劳动是一种经济劳动,度量它的只能是经济时间,而不可能是自然时间。严格地说,商品的价值量并不是由已经物化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再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这里,时间同样是单向的、不可逆的。由于存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因而,在相同的自然时间内,经济时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正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自然时间,经济时间也是无法存在的。自然时间是物理时间、天文学时间,它是外在的、动力学的时间,属于轨道的物理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用机械物理钟进行计量,因而也是人们经验可以感觉到的。经济时间是经济过程内在的、即社会场内部的时间,类似化学热力学的时间,在某种限度内可以用布鲁塞尔学派的“化学钟”来描述,它是超越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的客观存在。  

    经济时间不仅在概念上不等于自然时间,而且在数量上它们也不是一一对应的。经济时间与自然时间的不对称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奴隶制条件下,往往是经济时间小于自然时间,因为生产中存在着巨大的劳动浪费;在农奴制条件下,由于农奴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一定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经济时间大体与自然时间相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协作产生了生产的社会结合力,所以经济时间往往会大于自然时间。就资本主义经济内部来说,经济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差别更多地表现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之中,正是在这种背离中,没有劳动时间和实体的东西可以有价格,甚至很高的价格,相反,有劳动时间和实体的东西也可能没有价格。这里存在自然时间向经济时间的转化问题,对于这个转化过程,孟氧用社会场理论和劳动守恒定律来进行描述和解释。  

    孟氧教授认为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也是一种场行为和过程,是一种社会场行为,由于这种场行为是在有如“暗箱”一样性质的商品生产者背后进行的,因而无法实证性描述或复写,而只能运用经济哲学把它制成可观察的模板或模型来处理。在经济学社会场中,通过劳动实体的传递,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自然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转化是在“微观社会场”中进行的。在微观社会场中处理的是一种商品价值形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孟氧运用统一社会场来研究社会生产的商品总和的价值形成问题。经过研究,两大部类超过社会需要的那部分产品在社会场中经过交换转化为没有经济实体的“社会空壳”,它们中的自然劳动时间在统一社会场中传递给了另一些产品,形成了由工农业级差地租的总和所代表的那部分“虚假的社会价值”。孟氧把劳动守恒定律概括为:在社会场内,由经济时间制约的劳动实体自发地传递,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形成或填补社会空壳,整个过程的结果是劳动守恒。  

   

    7.3.3整个社会是由微观经济场和宏观经济场构成的网络  

    社会场存在于整个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只是流程中的一个阶段,运用经济哲学,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  

    1、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两种生产的统一是任何社会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特定关系下的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构组成社会形态。生产是二重的,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由时间与空间形成的连续区制约着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家庭的发展阶段与劳动的发展阶段相照应,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那类家庭组织,在历史上,它既适合于农村公社时代的生产力状况,而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它既容纳了发达的生产力。家庭经济的能量,与它的劳动组织是不成比例的,只要容纳家庭组织的社会场还存在着,那么,这种组织的结构就不可能用人为的方式把它消灭。  

2、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统一在整个宏观社会场中。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受各自固有的经济规律支配;同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支配生产方式的各个方面,支配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又必然同时支配资本主义产品的交换与分配,最后,生产物又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入消费过程。从事各种具体形态劳动的个别工人,在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中,组成统一的阶级;各个资本家在利润平均化过程中,组成与之对立的另一个统一的阶级。科技作为竞争的强有力的手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在生产方式中。在它的矛盾运动中,同样是科技力量,将会为这个生产方式准备好制造坟墓的物质资料,只等待工人阶级作为它的掘墓人。  

3、由农场、工场、市场形成的统一社会场。如果从生产或流通过程进行考察,无论是实际经济生活过程,或在理论上反映它们的经济范畴,都有现成的场论。生产领域的农场和工场,流通领域的市场,它们形成统一社会场,形成各种联系、关系、作用的总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农场、工场和市场,表示各种经济力综错复杂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由它们组成的统一社会场是弯曲的,因而才有碰撞和冲突、结合和凝聚,联系着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正是它们之间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运动。农场和工场作为经济的实体,市场则是它们的纽带,这就是存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宏观社会场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是由价值规律自发地构造起来的。  

4、全部社会经济史总结在城乡对立中。马克思所确立的这个命题,是经济学社会场的最完善、最深刻的理论概括。人类最终从动物世界脱离出来,自发形成一个社会场,利用血缘关系组成氏族社会。文明的曙光伴随着野蛮的奴隶制到来,对立运动着的两种经济力处于激烈的冲突中。在古代世界,城市统治着农村;在中世纪,农村统治着城市;在近代社会,按照全新的方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城市统治着辽阔的农村地区,资本运动的规律不仅支配着工业生产,同样支配农业生产,并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正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逼迫着资本家跑遍全世界,从而造成国际间深刻的城乡对立运动。  

   转自  乌有之乡
经济理论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严谨,才称得上科学。[/img]

使用道具

报纸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3-11 13:15: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孟氧教授囫囵吞枣,《经济学社会场论》不知所云。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6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