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3520 13

[学术治理与讨论] 教授抄袭占30%博士70% 大学被称为“抄袭大本营”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60 个
通用积分
307.0937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0年05月27日 10: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字体:↑大 ↓小】
  “水有问题了”
  “抄袭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王宁举例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进行的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本科生几乎100%。”
  一些高校负责人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抄袭行为,现在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状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更是站出来批评各种学术不端:有的大学甚至被称为“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有国人抄国人的,也有国人抄“洋人”的;有学生抄老师的,还有老师抄学生的。
  “抄袭已经是比较原始的做法,现在学术不端正在升级,并且非常隐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正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学术不端正从过去的单纯“抄袭”“剽窃”,发展到“翻译海外著作”,并且升级为“伪造数据,捏造成果”,现在已经发展到“海外漂白”。
  “鱼池里所有的鱼都出现翻肚子现象,说明水有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学术不端与中国学术界晚进有关系,独立、自由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中国学术界进入自由研究应该说是从1978年开始的,文革前,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诠释、解读,学术规范基本属于空白。”
  “西方靠制度,而中国靠良知。” 欧阳康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学术规范在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研究迅速扩张,大家都在拼论文,论文的产出数量成为基本评价标准,产出欲望很强烈,而实际上能力却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渗入到学术当中,本来是很高端的学术活动,演变成了市场化的东西,从而产生各种学术腐败。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进也表示认同,“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地进行新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评价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浮躁风气或多或少地会对学术界产生影响。”
  但黄进也承认,从学者个人层面来讲,学界确有极少数学者在为学、为师、为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风不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孙正聿更是疾呼,应该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个人原因是一方面,学术资源以及评审制度配置的不合理才是根本原因。”
  同样,黄进也表示,学术界本身正步入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变革时期。比如,新建立起来的过分量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不好的学风,如只看数量而忽视质量等。
  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
  从2009年3月起,“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开始在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院推广使用。
  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
  王宁表示,不能完全指望一个软件能起多大作用,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学术氛围的改善不仅要靠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还要从体制上动手术。
  5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今后将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近半年来,王宁经常接到一些高校邀请去讲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这种以学术报告形式讲解学术规范,在王宁看来以前几乎没有过。“之前关于学术不端的讨论也只限于专家研讨范围。”
  王宁每次到高校作学术规范报告,都要强调破解学术造假难题,需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扭曲的学术评价制度。
  同王宁一样,受访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科研评价制度急需改变。
  黄进建议,大学要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术共同体行为准则的学术规范。尤其是要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意识,以质量为导向和核心;要科学地把握评价的质量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说,教育部正在起草有关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意见,不日将下发。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抄袭大本营 教授抄袭 大本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政法大学 博士 大学 教授 抄袭大本营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anli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huwuzi5 发表于 2010-5-27 18:30: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唉~~~~~~~~~~~~~~~~~~~~~~~~~~~~~

使用道具

藤椅
saaaaa 发表于 2010-5-27 18:44: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术不端检测只是政策工具,现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工具也无法避免学术扭曲
真正需要把中国学术之风纠正,不要让过多的泡沫充斥,需要让每一个做学术的人都有着一种责任感,而不是让投机、侥幸与抄袭侵蚀学术论文的血肉

使用道具

板凳
halfsweetism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5-27 18:45: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大学的悲哀~~~~还是老老实实写论文吧!

使用道具

报纸
mzl79 发表于 2010-5-27 19:03: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记得在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剪刀+浆糊=教材,论文,如今更是盛行

使用道具

地板
黑名单 发表于 2010-5-27 20:54: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7
黑名单 发表于 2010-5-27 20:55: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是好玩啊,搞学术变成了垃圾制造者

使用道具

8
Leokeeper 发表于 2010-5-28 12:59: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还不准确
应该是  抄袭+造价+堆彻=大学研究
哈哈
http://www.soudoc.com/bbs/?u=135811

使用道具

9
guomonkey 发表于 2010-5-28 13:20: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存在即合理。

先抄袭,后自己写,然后创新,那有生下来就会自己写的。

使用道具

10
yanli 发表于 2010-5-28 13:27: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点意见,创新和质量不仅要用于对论文,也应当用于对奖励和课题立项。并且,对“创新”的重要性个人认为无论用何言词都不足以加以形容,只有如此,或可解决当前科研问题。

关于对课题的建议引用如下: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11560-2-1.html

[建议一]

基本观点:文科科研项目的申请必须要强调研究中的“创新”在哪里,并通过与其他相比较的方式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1、现在很多能够立项的申请课题往往只是申请书写得好而已但并没有创新。
个人认为,评委在评审课题时不能仅看申请书写得好不好,因为写得怎么样更多反映和透露出的是申报者文字运用上的一种能力,但是文字运用的能力是否等同于“科学研究”的能力呢?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所谓科研,对其实质的判定应当是最重要的,科研必备的头一个重要元素就必须是“创新”,创新是判断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科研”的充要条件。所以,我建议,在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国家级重要研究项目的申请上应当要对此更加关注,即无论是立项前的评审和立项后的管理上都应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把它摆在极为重要和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的。目前,我们的文科的研究更多的是搞重复建设的研究,不管你是申请书的文字写得好还是发表文章的文字写得好,但是如果也没有什么创新,还不一样的是搞重复建设,那么,对这样的所谓“科研”的支持又有何意义呢?这反而是不是一种误导?个人认为,重复建设搞学问搞得再好但最多也只是反映你对现有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能力,但是相信具备这种专业能力的绝不在少数,这样看能否上就完全是个运气问题或只是因为“申请书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具备对现有知识进行改造创新能力的人却绝对是在少数,这才是真正应当提倡的方向,但是对于这些具有独创思想的人才,现在的科研评审和管理体制对此却激励不足。

2、申请书写得好但并没有创新的课题项目并不是真正的科研。
如果科研只是玩文字游戏,搞重复建设,本质上没有对现有的研究现状做较大推进,能谈什么“科研”,那种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还不就是“教学”吗,却被假以“科研”的名义获得经费支持。即使这样能被学界内部人欣赏,但又岂足向外界人道哉,只有故做高深状。科研必须要有创新,要对研究现状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这应该作为判断某项成果是否是“科研”的一个必备要件。

3、鼓励那种虚伪的科研研究的课题项目是不可取的,说厉害一点长期下去其后果将误国误民。
当前,为各种学术期刊和课题立项的评委们所青睐的“优秀科研成果”一般是那些文献综述式的所谓“科研”,摘抄各种观点一大堆,而后小小地提出自己一点所谓的“创新”,或以数理模型进行简单的检验实证一下其但却在本质思想和技术水平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突破,那么这种“创新”认真来看也是虚伪的或根本换汤不换药或是华而不实的,这样的“科研”能力强又有何意义呢?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科研能力”强者便属此类而已。搞科学研究而不以“创新”为本,空谈创新但却不建立在与他人研究相比较的扎实基础之上而进行“伪创新”、“口号式创新”、“自己封自己的创新”,类似这些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可说是构成目前研究状况的主流,其实反而会压制真正的科研水平的进步,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建议二]

现在项目立项的消息还没正式下来,但肯定一旦正式下来,肯定会有很多人会议论评审公平不公平,而往往大家都会基于自身利益而各有各的立场,从而导致说法不一,这应是一种主要的情形。因而,个人认为,考虑此种情形,那么公平不公平但看自说自话是说不清的,你的课题质量和研究能力如何要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才知道。所谓“不比较便没有鉴别”。只要成功立项者不公布自己的申报书和前期成果,在此前提下,别人说公平或不公平,都有很大主观性。另外,即使是立项者系属重点学校,也未必一定说明就是近水楼台,不了解的人只能瞎猜了,仅仅是为表达一下羡慕或不满或维持下内心平衡而已。因而我建议:

今后应该让那些课题中标者必须要公开自己的申报书信息。其好处是:
1、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信息公开是实现公平的一个前提,大家都应该要有一个知情权。
2、把所有的立项项目的申报书公开,对引导和促进各学科的进步也是有好处的。即便会有对某些立项成果是否真属本学科领先而产生争议,但这对已经立项者重新审视他的研究构思、查漏补缺进而把课题做得更加完善也是有利于学术进步的一件好事情。另外可能有人要说了,如果我刚立项就公布自己的课题设计构思,那么我的研究思路会不会被别人便学了去马上抄去用,抢先发表呢,个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果立项成果真属学科内全国领先的话,又岂会担心仅仅公布课题的有关资料便会被同行抢先呢?

[建议三]

关于对申请人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论文当作者是多人时,是否要写全的建议是:

可以写上,但必须要注明自己是论文的第几作者,课题和奖励等其他科研成果类似,也应注明自己的排序位次。否则可视为向他人隐瞒信息,使人误以为该文章、课题或奖励为你自己独立所作或主持获得,从而影响对你申报课题及你个人的评判,导致对他人的不公平。

从当前的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申报来看,对此的规定则不细,容易产生问题,即使自觉标明位序的申请者吃亏,而含糊填写的申请者则占便宜,导致不公平。建议在以后加以改进。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提升传统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职位激励手段的效果,欢迎交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9-16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