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isher2001
10769 146

[其它] 加薪30%,能阻止富士康“跳楼门”事件继续发生吗? [推广有奖]

141
guyuejinchen 发表于 2010-6-4 23:11: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问题很难说啊

使用道具

142
lishengji 发表于 2010-6-4 23:24: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谁知道呢。。。。

使用道具

整个团队的心态还是重点

使用道具

144
liuzhengming 发表于 2010-6-5 17:26: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在富士康工作过半年,真的感觉有比管理更严重的问题,对人的尊重,更确切的说是对大陆员工的尊重,侮辱员工对富士康的管理人员来说再平常不过的啦,跳楼事件不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那么简单,对很多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种绝望,对生活的绝望,对自己的否定。很多人会说承受不了可以离开啊,你以为跳楼的员工想不到啊,他们也想离开啊,而且是早想离开了,富士康同意吗?进厂的第一天就是签合同,不然宿舍都不让进,只能拿着行李,在烈日下等待。长长的几页合同,还是繁体字,我相信没有几人能看完,更别说看明白合同内容了,我把合同从2005年一直保存到现在,经专业人士的指点才算搞明白,基本内容都是乙方(员工)有责任干什么干什么,不干什么就算违约,遭到什么处罚,咋一看也没什么不公平的,可甲方呢?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提,连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都没说,其他的就更别说了。在新《劳动法》实行之前,大学毕业生,也就是“新干班”的人要辞职,违约金至少是3000,招聘费用几百、培训费2000以上,就这几项加起来就到5000多块了,作为特殊人才培养的还有特殊合同,违约金就更多了。我是在2005年7月份进厂,11月初离开的,当时的违约金是5500多元,我2006年6月份提档案,赔付违约金的时候实际付的是6600多元,因为还要支付利息,大概每天是千分之几,如果你不付违约金就会一直支付利息,像银行贷款一样,没办法档案他们压着,要档案必须付钱。和我一块辞职的一个女同事现在档案还没赎回呢,估计现在要付违约金20000元了。我在富士康工作5个月总共拿到的工资是1500元的工资,300元的伙食费,1800*5=9000元,减去违约金6600,9000-6600=2400元,每月实际收入2400/5=480元,再减去300元伙食费480-300=180元,180元就是我在富士康工作每月得到的真正收入。按照新劳动法企业不能再收毕业生的违约金了,但培训费、招聘费等还是要交的,富士康总是有办法的让人欲走不能,欲留头疼的。
    我不知道算完这笔账大家是否明白了一些员工宁可跳楼也不逃生的原因。从个人来说,刚进富士康就辞职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违约金付不起,给家人要钱面子上过不去,何况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上大学都有困难,那有钱付违约金,家长也不支持啊(很多纯朴的家长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真的自杀),辞职后还会有很多的后顾之忧,生活费、找新的工作或考研、女(男)朋友等。同时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农村很在乎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回报家里,如果辞职不干了很难得到家人的理解,我从富士康辞职时家人也很不理解,亲戚也反对,说什么的都有,确实不好承受啊。刚毕业,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原意求助学校,可学校也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希望学生表现好,给用人单位留个好印象,带动学校就业,所以学校老师也不会给出出路。遇到问题诉说的对象除了亲人、老师还有同学朋友,比起其他同学也只有后悔,因为联系的同学一般都是工作不错的,要么辛苦挣钱的,如签到华为工作的,要么是轻松挣钱也可以的,如签到中石油或其他国企,还有就是进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即使进了当时自己都不愿去的小企业的那些同学生活的也比自己强,心里感觉怎样可想而知,还要知道这是一个血气方刚刚刚毕业大学生的心理,而非那些已经有所成就年近40的所谓的专家的心理,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员工们的内心感受。再说说富士康为防止员工自杀成立心理辅导中心,2005年的时候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有关于这方面的活动中心,“中心”里并没有什么专业人士,只是做义工的员工罢了,二十几岁,那个员工原意把内心最深的东西往中心诉说,起不了作用。老员工对新员工、管理人员对一般员工挖苦和讽刺是集团的风气,我和我同学第一次到富士康实习,一人带了一个行李箱,接待我们的一个叫王坚(没记错的话)的老员工当面一句就是“拿那么多东西,你们搬家啊!”初来乍到,冷了半截。鸿准事业部经营管理处一个叫程方义协理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对一位姓高的员工呵斥到“妈的,别人给你10万元你也会干出这事(高价采购原料),你就值10万”。富士康内部台干之间“斗争”也很激烈,像台湾的政治一样错综复杂,攻击、谩骂一点都不和谐。
    以上因素是导致员工自杀的真正的原因,媒体报道的只是表面显现,很多判断也只是根据现象的判断,不全面,也没触及根本原因,我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包括官方的调查报告,有失真实,最后又把跳楼的原因归结到死去的员工身上,说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海尔集团等员工不比富士康的少啊,每年有几个自杀的啊?到底谁的问题啊?刚步入社会谁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啊?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会遇到问题,都有不尽人意的时候,为什么其他人不自杀,偏偏富士康接二连三的自杀?郭台铭、专家们、权威媒体等对“跳楼事件”看法、评论态度暧昧,细细琢磨等于什么问题都没说,就是陈述一个问题:又有一个人跳楼了,80末的承受能力太弱了,要坚强。郭台铭是老板立场在那边不用说,专家们看似公平中立,看看他们在的大学就知道了——清华,富士康和清华什么关系啊,一个出钱一个干活,就是为富士康培训,就那么几个老师,一年几百万啊,清华的老师会说谁好啊?当然老板好,跳个学生算什么,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清华的学生,帮老板说说话,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媒体下次在富士康赚钱就不难了。不信问问清华的老师建议自己的学生去富士康吗,清华的学生在富士康实习完基本都是走人了。媒体基本就是为了报道个新闻,了解不了全面的东西,也没有很好的途径,工厂是进不去的,当事人吧也已经跳楼了,深入报道吧富士康早都整过罚款《第一财经日报》2000万的事件,不好惹。
看看这些已经跳楼的员工并没有报复他人和社会,都是悄悄“离开”,他们的内心是善良的、是负责的,在失落绝望的时候哪怕一点点慰藉和美好的希望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不会消失,不要让失恋、贫穷、内向等等这些普遍的东西掩盖了年轻生命离开时竭斯底里呼唤的声音和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
经济和政治无法分开,富士康10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60万员工的就业,几十亿元的税收贡献,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不对政府的管理产生影响,不会不影响政府的决策,政府也在处理富士康的问题上也是非常为难,其实“为难”就说明了一切问题。不过虽然“民生”的主调下,富士康问题也上升不到国家层面,富士康也不会给政府套近乎,没有政治任务,请他投资的地方多得是,他不会看政府官员的脸色。个人观点认为富士康离开大陆,还真没出路,哪里有那么多的优质廉价的劳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在企业和百姓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点,顾此失彼非长久之计,也要防止其他企业效仿富士康,国人不是“劳奴”。中国要强大人人都要有人格尊严,充满希望和激情。庆幸当时自己果敢辞职,考上了研究生,如今进了一个不错的单位。以自己的经历奉劝在富士康辛苦工作遇到困难的同事,绝望的时候也不要走向绝路,退一步海阔天空。
刘政明

使用道具

145
princekarate 发表于 2010-6-8 09:56: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产业结构不改变的前提下,加薪之后从短期来看普通员工日子好过了,但长期来看,资本都流到越南这种人力资本更便宜的地方去了,未必是好事

使用道具

其实,加工资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更多的是要愉悦人的内心。

使用道具

147
princekarate 发表于 2010-6-9 11:48: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