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11223 41

政府未必真心想彻底调控房价(+30)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5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7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政府未必真心想彻底调控房价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房价,又再向新的高度“冲刺”了。去年政府曾出台了组合拳式的调控措施,力图“稳定房价”。但现在看来显然没有根本性作用。首先我们来拘一下字眼,什么叫“稳定房价”?稳定房价就是要将房价稳定在“当前”水平,而不是降价,降价与升价一样,都不是稳定房价的意思。为什么政府会得出这样意义呢?因为不稳定房价,房价上涨过快,就会使老百姓所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难以容忍,相反,房价下降,则会使金融体系出现危机,特别是在投机炒作成分已经很重的这个领域,一旦出现房价下跌的波动,造成投机者恐慌,就会将手中房源大量释放出来,从而造成房价雪崩性下降,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将是巨大的。而我们知道,相对于金融体系危机,老百姓的难以忍受的负担却只是“小事情”,况且中国老百姓历来具有“牺牲精神”,因此在不能“两全其美”的情况下,只能取重于金融体系的安危了。
因此,“稳定房价”就具有这样的含义:无论“当前”的房价处于什么价位,都是“稳定”所需要维护的,当“当前”房价上升到10万元/M时,“稳定房价”也必须将其包含在内,因为无论什么价位,都包含着金融体系的大量资金,如果这个价位不能确保,那么这些资金的安全就成问题了。“存在即合理”,资金已经存在于其中了,你不能将其看成非合理的因素而排除掉。
最近此次房价反跌而升(上海是个典型),重要原因就是如此,即原先的金融调控因忍受不了房价的下跌,而渐渐解除,目的是要“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下跌,从而避免金融风险的累积。政府与金融部门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做;虽然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从高位回落到合理位置,但这是“不现实”的!――黄焕金】

专家:房价飙升已对普通百姓形成“挤出”效应
2006年04月24日 09:08

建设部:今年宏观调控将直指房价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新华网消息,尽管住房原本具有生活必需品和投资产品的双重属性,但今年以来全国楼市在观望中等来“涨声一片”的事实,让一些地区的普通百姓明显感觉到商品房价格已越来越使人“望尘莫及”。

  提起普通百姓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提出一个概念:“房价收入比”,也就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这个数据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尽管各国房价千差万别,但在住房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国家,房价和家庭年收入之比基本都在6倍-8倍之间。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大大超标,房地产商开发的商品房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等偏上收入家庭。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分析认为,2005年中国城市家庭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其房价与收入之比可能达到13倍。

  据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市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北京、大连、呼和浩特、深圳等城市不断飞涨的房价显然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范围。面对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的强劲增长态势,老百姓难以掩饰自己失望的心情。

  正四处筹款买房准备结婚的北京市民陈毅宏说:“我苦等了一年,以为2006年的房价会降低一点,但现在看来,早买、晚买都是难以承受,估计开发商们真的只是‘专为少数人盖房子’。”

  楼市难道真是“房在江湖,价不由己”吗?最近以来,一个关于“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定价机制”的话题,成为了官员、专家、企业家和网民讨论的热点。

  专家认为,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依据,必须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一个量化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应当体现出一个地区房价涨幅与收入涨幅的关系、房价涨幅与物价涨幅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关系。对于房价的判断,自然也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

  长期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广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坚说,眼下的商品房市场正由“消费意愿为价格起落的核心”向“以投资意愿为价格起落的核心”转移,“我个人认为,不排除有人人为地炒高了房地产价格。”

  眼下,过快增长的房价已对普通百姓形成“挤出”效应,正成为国内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这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部住宅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正在从2005年的“全面开花”向2006年的“精确导向”过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6年中国将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强化房地产价格管理。其中包括改善征地、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等土地价格管理工作;规范住房销售、房地产中介与物业收费行为;规范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探索开展住房成本调查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稳定住房价格。(李嘉 王英诚 董素玉)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16 15:41: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调控房价 人均可支配收入 北京师范大学 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价格 政府 房价 真心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沙发
ccggqq 发表于 2006-4-24 19: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去年中样的几大抑制房价的措施,其中只有一条是能稳定房价的,这条是增加经济房的建筑量,其它的都是骗人的。不仅如此还有两条是涨房价的(当然用经典理论得出的降低房价,有文章这么解释过——工人买不起房活该!),我记得的一条是货币增值(也有可能是提高贷款利息和手续费)。

中央的真真实意图还是在于先保亲儿子——银行和房产商。

使用道具

藤椅
hhj 发表于 2006-4-24 22: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一贯的观点是:政府之力难敌供求力量,如果你不想办法增强有效供给,那么你就不能从根本上平抑房价。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板凳
ccggqq 发表于 2006-4-24 22: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6-4-24 22:10:00的发言:

我一贯的观点是:政府之力难敌供求力量,如果你不想办法增强有效供给,那么你就不能从根本上平抑房价。

这观点没错,表扬一下!

使用道具

报纸
laudon 发表于 2006-4-27 15: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文章观点。

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从高位回落到与自己收入的相当的合理位置,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不可能的。

使用道具

地板
hhj 发表于 2006-4-29 07: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回复至均衡水平,但这很有可能使金融以至整个经济陷于危机。因此,是老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维持了经济不至于陷于危机。

不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所以还有对城市住房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政府对这个领域的调控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是不断增大供给程度,以满足需求。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7
shineboy2006 发表于 2006-4-29 10: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世界上没有一种价格是可以飞上天的

如果飞得太高,摔得就会越狠!!

现在的房价和政府本身的政策关系很大啊

其实抑制房价的政策反而增加了开发商的成本

故而房价势必不跌反升啊

呵呵,也许某个灾难性日子来临的时候1000/m的价格都不会有人买房子拉

当然,那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悲哀啊,

使用道具

8
sixiangzhe 发表于 2006-4-29 16: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000\M还叫便宜?社会主义国家可都是住房免费的!

使用道具

9
laudon 发表于 2006-4-30 08: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一次调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个思想是针对房地产业的。

但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甚至是垄断(土地)的房地产市场,采取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效果很有限,还会带来许多问题。若再不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

使用道具

10
shineboy2006 发表于 2006-5-3 08: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有道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