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蒋豪
2565 4

经济危机之根源及人类货币制度二 [推广有奖]

  • 3关注
  • 2粉丝

讲师

6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 个
通用积分
3.00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85104 点
帖子
182
精华
0
在线时间
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6
最后登录
2021-10-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二、诚实货币与不诚实货币的300年较量
人类开始是选择商品作为货币,后来逐渐尝试控制、设计货币。
人类交换商品的方式经历了以物易物、商品货币、信用货币(本文认为不兑现货币是信用货币的一种情况)3个阶段。几种交易方式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并非截然的:比如:(1)商品货币本身即是物,从而使用其交易事实上也是以物易物;(2)100%准备金纸币实质上代替的是100%商品货币,只是为便于使用采取了信用货币的形式;不足值铸币采用“金属铸币”这种商品货币的形式,却“不足值”,含有信用的内容。
信用货币又经历了不足值铸币、部分准备金纸币(和不足值铸币一样属不完全金属本位)、指数本位纸币、指数本位磁介凭证……等形式。因物价指数(通胀指数)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从另一角度看,指数本位本质上是一篮子商品本位。因此,信用货币基本可分为不完全金属本位与一篮子商品本位两大类。也就是说,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手段的货币,人类在设计它时,始终注意使其与实物、实际价值有着某种联系。当然,恶性通货膨胀并非出于理性设计。
不诚实货币早已有之,但是数量一般不大。当人类从商品货币进入信用货币阶段,尤其是部分准备金纸币阶段,随意增加货币数量在技术上变得轻而易举。与起源于交换过程的诚实货币相比,不诚实货币产生于以下两个方面:
非100%的发行准备金。发行银行发行货币没有对应100%金银或者其他商品、服务作为准备金,凭空产生货币。当前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将国债(未来的税收,实际上是人类未来生产的产品的一部分)抵押发行货币;将商业票据(实际上是尚未被社会承认的产品)抵押发行货币。说这些情况下完全凭空产生货币多少有些冤枉。但是,这种情况如不加控制、不善于控制很容易接近凭空产生的地步。
非100%的存款准备金。存款银行对于客户的存款不准备100%的准备金,将客户存款挪用贷出。当客户根据合同取款时,银行欺骗性地依然将纸质的或者账面的“存款”付给客户。
两种行为都很恶劣,相当于对全体人民的偷窃。这样,银行不停地生产大量不诚实货币,公民的财产就被银行不停地稀释、重新分配。实际上,这不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银行这样做不仅是道德不良,更是直接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1698年,英国可以兑换纸币(含纸币、票据、符木等)的价值超过了金属铸币的价值 。这是一个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没有实际商品与服务相对应的不诚实货币大量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从此,人类围绕诚实货币与非诚实货币展开了至今没有终止的300多年大论战、大斗争。
(一)金本位论战
金本位论战是指在1797—1821年间英国发生的一系列关于货币理论与政策的争论,在这段时期,英格兰银行的纸币暂停兑换金银。
到18世纪后期,人们已经经历了很多不可兑换纸币带来的痛苦。许多思想家研究货币供给量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在任何国家能够容易流通的各种纸币总额,决不能超过……在没有纸币时应该流通的金银币的价值。” 这代表了人们的普遍认识:信用货币不能超过它所代表的真实货币,如果超过则存在欺诈。
1793年英法开战后,银行系统的金银储备不断流出,英格兰银行只好紧缩纸币发行,造成了流通手段不足。这种危机由于政府发行国库券而有所缓和。为缓和金属货币的极度缺乏,银行发行了一些小面额钞票。到1797年2月份谣传法国即将进攻英国,引发了全国性的银行挤兑风潮。为避免银行系统陷于危机,英国议会命令暂停英格兰银行纸币对金银的兑换权。停兑期间,英国物价上涨,英格兰银行纸币相对于金银贬值。面对这一现象,英国议会任命“金块委员会”研究货币问题。委员会提交了《1810年金本位报告》,认为纸币贬值、金价上涨的原因是纸币发行过量,而停止纸币兑现黄金,切断了纸币与黄金的联系,助长了这种过量发行。他们认为防止纸币发行过量、恢复货币均衡的有效措施是恢复纸币兑现黄金。持这种观点者被称为“金本位主义者”,以李嘉图为代表。与之对立的是反金本位主义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斯密的“真实票据学说”。 反金本位主义者认为,英格兰银行只限于发放以高质量商业票据为抵押的贷款,用以支付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货款,这种符合公众需要的纸币不能被认为发行过量。大部分议员持这种观点,因此,议会否决了金块委员会的报告。1821年英国恢复了英格兰银行纸币与黄金的完全兑换,标志着金本位争论的结束。但是,抵押票据发行纸币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票据贴现时,无法确定融通资金产生的商品或服务是否最终被社会承认,所谓“真实票据”与“虚拟票据”的区别实是似是而非的。这样,数量超过实际金属货币的信用纸币,也就是不诚实货币得以继续合法存在。
英国在1825年爆发世界上首次周期性经济危机,1836-1839年间再次发生危机。这是在1821-1860年间大约以10年为周期的经济危机的一部分。人们普遍担心信用体系崩溃导致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各种思潮纷纷解释这种现象,表现为通货与银行学派之争。  
(二)“通货—银行”论战
这场争论是金本位论战的延续,即作为1810年金块报告继承人的通货学派(Currency School)、作为1810年金块报告反对派的继承人的银行学派(Banking School)之间的争论,1844年,英国首相皮尔向议会提交了改进银行管理的《银行特许状法案》,法案规定了银行券的100%准备金要求。围绕此法案,两个学派进行了激烈争论。  
1、通货学派的主要观点或通货原理
通货学派认为,狂热的兴奋和极度的沮丧轮流交替的情况源于对通货原理的忽视。一个国家的理想货币应该是完全金属货币。英国实际的货币是由黄金和可兑换的银行纸币构成,由于银行倾向于过度发行纸币,货币问题源于货币供给(即铸币和纸币)相对于可用的铸币储备基础增长过快。发行纸币构成创造货币的现代形式,属于国家职权范围。因此需要法律强制规定纸币的发行与铸币基础同步调整,即纸币必须有100%的金银准备金。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通货原理”。但是,除了纸币发行外,他们没有看到调节银行存款活动的必要性。他们建议,英格兰银行应分为发行部和营业部,发行部仅仅依法律调节纸币发行和兑换,营业部可以象那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一样经营。  
2、银行学派的主要观点或银行原理  
通货原理遭到了银行学派的强烈反对。虽然银行学派也主张维持银行纸币与黄金的可兑现性,但是他们认为,仅仅维持纸币的可兑现,就足以确保货币稳定,100%黄金准备没有必要。即使情况不是那样,也没有理由单独管制纸币,因为存款也会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化。他们坚持回流法则和交换需要学说。这就是所谓的“银行原理”。 
交换需要学说。银行学派认为,纸币流通量应该由需求决定——不论季节性原因还是周期性原因,当商业下降时缩减,当商业扩张时增加。银行券的预付并不“增加”货币供应量,而只是改变了货币的“构成”。银行学派强调货币当局不应任意增加流通中的银行券数量,而只能随非银行公众的需求相应增加。纸币的数量是需求的结果,而不是需求的原因。  
回流法则。银行学派继承了真实票据学说,并将它发展为“回流法则”。按照这个规律,纸币的过度发行只是暂时的,会以偿还贷款的方式很快回到发行者手里。回流法则认为,自由兑换不仅依靠银行券同铸币兑换的法定权利来保证,而且通过保持预付贷款的银行券与到期返回银行的银行券之间的平衡来保证。如果,贷款发放对应于代表现实或(在一定时限内)潜在价值量的商业票据,那么,在长期内,回流和发行将总是互相平衡的。  
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对货币的认识有分歧,影响了各自的政策主张。论战期间,英国流通媒介是由金银铸币、英格兰银行纸币和国家(指伦敦以外地区)银行纸币组成,而汇票和银行存款在批发交易中是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通货学派(包括金本位主义者)将“通货” 定义为金银铸币及其替代——纸币(银行券)。银行学派对货币理解比较宽广,认为“货币”必须被理解为不仅是金银铸币和纸币(银行券),还包括支票、汇票、结算单据以及任何形式的可以作为流通媒介组成部分的、在日常交易中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票据。银行学派看到了可用支票的银行存款取代纸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因此,认为纸币发行与黄金准备的关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调节银行业的活动。通货学派的支持者虽然也意识到银行存款能被用来作为购买力,但他们认为英格兰银行纸币发行的数量决定银行存款的数量。  
1844年议会通过《银行特许状法》。此后新设立的银行将没有纸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获准1400万英镑的以替代商业票据或者国家债券的纸币发行量,超过部分要以100%黄金或者白银做后盾。其他72家银行的纸币发行额不得超过法令通过前12周内的平均流通量。英格兰银行被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发行纸币,资产主要是黄金储备。银行部的资产主要由贴现的汇票和政府证券构成。
该法表面上标志着诚实货币制度取得了胜利,但是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为不诚实货币留了两个口子。首先,1400万英镑的信用发行实质上是超过金属货币的部分。这种以商业票据或者国债为抵押发行的纸币,实质上是不诚实货币。原因在于,当时是金属本位,票据、一般债务和纸币是不同性质的信用。票据作为信用,时期上具有短期性,地域上具有地区性,使用对象具有特定性。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是暂时的,从对象上看是有限的。当票据被创造时,货币总量没有变化,因此对物价基本没有影响。但是纸币不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性,时间上、地域上、使用对象上均没有限制。当商业票据转化为货币时,货币量增加了,因此对物价就有了直接的影响。这样转化后,如果票据代表的经济活动、商品被社会承认,不会产生大的经济波动,只相当于对除票据的受益者外的人们普遍征税。如果票据代表的经济活动没有被社会承认,那就会酿成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从而对经济产生大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对银行存款进行规范,为通货膨胀留下大的漏洞。如果对银行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银行的自我约束程度不会很高,实际的存款准备金率则不会高。这样,银行系统创造出来的存款货币量将会很大。比如20%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可以产生4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对经济活动产生冲击简直是必然的。1850年,英国的银行存款开始超过流通的银行券 。
由于1844年法案本身的漏洞和缺乏对存款的规范,因此不能成功防范货币危机。3年后,一场货币危机就出现了,1848年引起了一场全面的商业危机。政府被迫终止该法。这样,名义上可以自由兑换,而纸币发行量实际大大超过黄金准备的“注了水”的金本位一直实行到1914年。
一战前,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一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制崩溃。从1924年到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制。这是A国发行的银行券在A国内不能直接兑换黄金,B国拥有的A国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的制度。经过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脆弱的金汇兑本位瓦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制度 经济危机 currency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 经济危机 人类 根源 货币制度

沙发
Rio2011 发表于 2011-4-30 16:58: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由于复习,在看李嘉图,于是就查查资料,就看到这里来了……
怎么说也留下个痕迹

使用道具

藤椅
insane1986 发表于 2011-5-1 20:4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该部分的意思是由于一些类似信用货币的不诚实货币使得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

使用道具

很有意思,等待中。。

使用道具

报纸
蒋豪 发表于 2011-5-10 08:59: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诚实货币扰乱了实体经济的运转。。。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