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蒋豪
1323 0

经济危机之根源及人类货币制度四 [推广有奖]

  • 3关注
  • 2粉丝

讲师

6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 个
通用积分
3.00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85104 点
帖子
182
精华
0
在线时间
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6
最后登录
2021-10-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三、此次经济危机的路径
格林斯潘在描述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曾说:
当商业活动在美国出现轻度震荡时……美联储印制了更多的票据储备,以预防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银行储备短缺问题。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它也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美联储在经济体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吸收,从而刺激了投机行为,并产生了一次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最终成功地压制投机带来的繁荣,但太迟了……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此次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着多层次的原因,就根本层次而言,美联储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次贷危机爆发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断言美国经济健康良好,次贷不会产生问题。而自次贷危机开始后,又是格氏本人放言此次危机还远没有尽头。前后自相矛盾,判若两人。足以证明他和他代表的美联储失职。
在作者看来,格氏的第二次发言确实讲了实话,因为正是格氏本人促成、推动了这次次贷危机的发生。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学家,他自然深知其行为的严重后果。然而,罪魁祸首却不是格氏本人,而是制度使然。让格氏承担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确实冤枉了他。因为他也是制度中人。换了别人,很可能也会这样做。
美国国会确立的美联储的目标是:“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应该保持货币和信用总量的长期增长水平与经济的增加产量的长期潜能相当,以有效的促进最大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当的长期利率这些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说,美联储具有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这样的多重目标,而不是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极易使货币当局制造通货膨胀,危害实体经济经济。格林斯潘1987年8月11日担任美联储主席,2006年1月31日卸任。他从一向将美国货币和金融制度的稳定放在首位的保罗·沃尔克接过此任,因此,前一阶段还比较谨慎。2006年格林斯潘下台后一次谈话,暴露了他从自称的泡沫斗士变成泡沫制造者的心态转变:
我们在1994年努力过,甚至将利率提高了0.75%,这是极具破坏力的手段……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股市泡沫始终处于形成过程中,对紧缩政策毫无反应……如果真要清除泡沫,需将利率提高10%-12%,这将使股市元气大伤,并使整个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我们意识到不能消除泡沫,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应对泡沫导致的后果上,而不是泡沫本身。
1995年7月,美联储降息,格林斯潘接二连三地削减利率,增发货币,为投资狂潮推波助澜。经济繁荣高于一切,股价似乎可以无限制地涨下去。这样,上世纪末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泡沫。由于科技股,尤其是网络股成为投资的宠儿,这个泡沫又称为互联网泡沫。1999年中期才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000年5月16日,美联储将利率提高0.5%,上调至6.5%,最终刺破了泡沫,2000年和2001年股市一泻千里。为了救市,美联储2001年11次降息,从6.5%降到年底的1.75%。《经济学家》杂志2002年9月7日曾就格林斯潘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评论道:
格林斯潘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一个为“新经济”喝彩的啦啦队长的角色。即使生产率真的有所提高,他的热情还是让投资者热血沸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格林斯潘先生就是1996年最早发出泡沫警告的人之一,告诉人们要警惕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但令人痛惜的是,他没有将口头上的美国货币政策付诸实施。
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则使股市泡沫相形见绌。
随着科技股泡沫的破裂,格林斯潘又将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神话的缔造者。从2002到2003年中期,美联储又连降两次利率,降至1%,而且维持了近一年。最直接感受到该利率效果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得益于1%的利率、金融创新的魔力、“把住房当作取款机”的观念,房地产火爆起来,一个更加危险的泡沫也随之形成。2002年10月,当股市创近3年新低时,房地产市场则在炫耀连续几年的增长。2003年末房地产市场已处于一片亢奋之中。
宽松的信贷环境,加之对金融系统放松管制,融资条件放宽到了相当低的水平,以至于任何没有良好信用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借到钱。2005年春天的一次演讲中,格林斯潘对无限制的信用扩张大加赞赏:
金融创新使一系列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像次级抵押贷款、移民信贷项目等等……贷款人已经向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供高效率的信贷服务……如今次级抵押贷款约占全部未清偿抵押贷款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1%~2%上升到10%左右。
这样,2004-2007年,银行和房利美、房地美等抵押担保公司向数百万美国人发放了上万亿美元的条件极为宽松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而这些贷款人在债务到期时几乎、甚至根本就没有还款的可能。当信用紧缩时,房地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为应付房地产贷款海量增发产生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贷款人还贷压力逐步上升,直至被巨大的债务压垮而出现违约率大幅攀升。利率提高的同时,房价下跌,房主止赎率上升,贷款抵押债券、债务抵押凭证无人问津,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突然出现流动性紧缩,引起更多金融衍生品的资金断裂。大家都抛售资产套现还债,于是引爆了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的本质是,在一个未反映实际利率的低利率经济环境中,产生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具体而言,就是产生了次贷,吹起了泡沫;为防止严重通胀,金融当局提高了利率,贷款人资产缩水,负担加重,还不起贷,进而债权人资产恶化倒闭,银行流动性紧张。这样,泡沫破裂,错误配置的资源被重新估价。在目前的货币机制下,政府失职是造成此次危机的根源。也许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不一样,但是,每一次的根本原因却是一致的:信用膨胀导致了带有泡沫的繁荣,而越吹越大的泡沫总会破灭。次贷危机只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已。如果非要说失去监督是危机产生的原因,那么首先是缺乏人民对货币金融当局的监督。本质上,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工具,而工具是中性的。只有在不稳固、不诚实的货币基础上,利用这些工具才产生放大的危害效果。其次,才谈得上金融当局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督。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预见到此次危机,如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希夫、约翰·唐斯、内森·刘易斯、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等。但相对于认为自由市场是此次危机的元凶的人还是少一些。毕竟,这需要更加宏观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考。
从货币的角度,银行在产生次贷的同时,实际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大量不诚实货币。如果贷款能够收回,则其效果仅相当于一次财富转移。如果无法收回,资源错误配置,便会像电击一样经债务链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人类像染上传染病一样不时陷入危机。根本原因在于人为控制的货币数量干扰了实体经济的运行。人类已经实行商品货币本位几千年了。此制度下,本位商品的供应波动会造成实体经济的波动,但还不至于产生危机。不完全的商品本位已含有人为的干扰因素,对实体经济干扰大,极易产生危机。而指数本位下,政府根据通胀指数来实施货币政策,严谨的政府会预设一个温和的通胀指数指标。但由于政府倾向于刺激经济,利率倾向于过低,货币供应倾向于宽松,致使实体经济倾向于产生泡沫。货币当局意识到产生泡沫时往往提高利率以避免通涨。而在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市场对泡沫破裂往往过度惊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有人形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指出了不诚实货币产生的主要途径:将还未产生、未被社会真正承认的商品货币化,并进入流通。
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纸币的宋代、金代、元代以及解放前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均与疯狂制造不诚实货币,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密不可分。世界历史上更不乏其例。在古罗马衰亡的诸多原因中,通货膨胀是常常被人忽略却很重要的一条。最早的时候,罗马银币的成色是十足的,几乎是100%的银。可是,到了公元3世纪的时候,一块“银币”(如果还能这么称呼的话)的含银量,已经不到5%了。公元138-301年,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小麦的价格,上涨了200 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制度 经济危机 吉姆·罗杰斯 美国货币政策 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危机 人类 根源 货币制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