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2718 1

陆善民:为什么马克思经济理论是公理体系而不是循环论证?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为什么马克思经济理论是公理体系而不是循环论证? 陆善民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公理系科学理论,其中劳动力价值等于生活资料价值是一条理论上无法证明的公理,因而不存在循环论证的谬误,剩余价值的计算也不存在两种尺度。最后顺便指出凯恩斯投资乘数公式的逻辑错误。 一.引言 Karl·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属于经济学领域的科学理论。如果某一理论属于科学理论,它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对各种命题进行论证。例如,命题1的真实性是依据命题2的真实性得到证明的,而命题2的真实性又是依据命题3的真实性得到证明的,……如此递推下去,终究有一个或者几个命题的真实性是理论所无法证明的。这个或者这些个为理论所无法证明的命题,就称为公理、原理或者公设。公理是理论演绎的出发点,其真实性不可能由理论本身得到证明,而只能由实践检验来证明。科学理论都是公理系的,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论证。
相反,如果某种理论的所有命题都是可以证明的,那肯定是循环论证:命题1的真实性是依据命题2的真实性得到证明的,而命题2的真实性又是依据命题3的真实性得到证明的,……第n个命题的真实性的依据又回到命题1(或者命题2),如图2所示。“所有命题都是可以证明的”,实际上是所有命题都没有得到证明,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循环论证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既然如此,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里,一定会有公理存在,本文指出,“劳动力价值等于劳动者为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是一条理论无法证明的公理。 二.劳动力价值是公理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称为劳动力。劳动者要能够维持自己的劳动能力,必须每日补充各种生活资料,而这些生活资料,也都是一些劳动产品。所以,很自然地,可以规定:劳动力价值等于劳动者为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种表述不是证明,而是规定为公理。把这条公理说白了,就是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子、……包括繁殖后代。人要是饿急了,很可能“人吃人”。北京周口店为什么有那么多骷髅头?就是人吃人留下的。古人讲“民以食为天”,又说“食色性也”,大概就是一种公理表述形式。“人都要吃饭”这一命题是经济理论所能证明的吗?也许生命科学理论可以证明人为什么要吃喝拉撒。历史上,德国的杜林先生用新陈代谢解释生命,然后又用生命解释新陈代谢,结果陷于循环论证。 一种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有质就有量,有量就有质。商品的价值,从质的方面说,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而从量方面讲,是指所费劳动的多少。一定量某种商品的价值用一定量的另外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这是一种价值表示方法,不是证明什么新的命题,所以也谈不上循环论证。一定量某种商品的价值用一定量的另外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可以称为价值的相对表示法。例如,10米布的价值,可以用50克白银来表示。反过来,50克白银的价值也可以用10米布来表示。如果要写成数学等式,这也不难,可以假设布的单价为p1,白银的单价是p0,于是可得等式:10p1=50p0,或者p1=5p0。现在假定p0=1,即白银的单价是:(克白银/克白银),则可以算得布的单价p1=5(克白银/米),即布的单价是每米5克白银。如果假定白银的单价p0=p(元/克),即每克p元,则可以算得p1=5p(元/米),即每米5p元。从经济史看,商品价值的相对表示法是客观事实。有人认为可以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绝对价值,算我孤陋寡闻,不知道那位高人算出了一斗米里有几分几秒。 至于说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从质方面理解,就是再生产劳动能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其价值量的计算,由于可以根据劳动力价值等于劳动者为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一条原理进行计算,所以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此一来,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相对于所谓货币商品计算价值量,包括劳动力价值的计算,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的计算,都是按同一个标准计算价值。 三.剩余价值计算科学合理 先看投资品价值的计算。考察文字公式:投入品价值=物化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1),公式(1)中的“物化劳动价值”实际就是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生产资料产品的价值;后面的劳动力价值,根据劳动力价值等于生活资料价值原理,实际也是一些劳动产品,所以价值照算。例如,面包厂用作原材料的面粉如何计算价值,劳动者吃的面粉也如何计算价值,不存在双重尺度。再看产出品价值,由文字公式:产出品价值=物化劳动转移价值+追加的劳动价值――(2)。考察“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时,按说应该引入时间概念,也就是要说清楚多少时间转移了多少价值,现在我们就假定一次全部转移完,后面的“追加的劳动价值”也假定是一次中追加的。由公式(2)减去公式(1)得到文字公式:剩余价值=追加的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3)。这里假定“物化劳动转移价值”=“物化劳动价值”。根据劳动力价值原理,公式(3)中的“追加的劳动价值”和“劳动力价值”都可以按物质产品的价值进行计算,科学合理。 由公式(3)人们知道一个简单道理,只有劳动力使用中创造的产品价值大于劳动者自身消费掉的产品价值时,才会有正的剩余价值,社会才有剩余产品供养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的人们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下降。据此,有人马上猜想,将来都叫机器人干活,人类只顾吃喝玩乐。这个问题已超出本文论题,不便深入。 剩余价值和剥削也不是一回事。剥削不剥削是意识形态方面研究的问题,如果经济学研究剥削,人们习惯于称这样的经济学为政治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作为科学理论基础的经济学,也有人称为纯粹经济学、科学经济学,取名“基础经济学”较少刺激性。基础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普遍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些经济规律与“姓社姓资”无关,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无关,与垄断还是竞争也无关。基础经济学中讲的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消费以后的剩余产品价值。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吃光用光,怎么扩大再生产?社会怎么发展?人类如何进步?不管剥削不剥削,剩余价值总归存在,消灭剥削,消灭不了剩余价值。 四.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我不是研究逻辑学方面的专家,不过我觉得,承认“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应该是一种逻辑常识。例如,正命题:如果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命题是真实的。逆命题说:如果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此四边形是正方形,这就不对了,因为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菱形。有时候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也成立。例如,正命题:如果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是四条边相等的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实的。逆命题说:如果四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矩形,则它是正方形,这也成立。所以,正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与否,需要经过证明。而否定一个命题的真实性,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够了。我想,不管搞哪一行,不管你是搞自然科学还是搞社会科学,是搞工程技术还是搞经济学研究,人类应该遵循相同的思维规律。 现在讨论凯恩斯乘数公式的逻辑演绎过程,看这种逻辑成立否。 先说正命题: “由于收入增量等于投资增量与消费增量之和,或者等于储蓄增量与消费增量之和,即 ΔY=ΔI+ΔC,或ΔY=ΔS+ΔC “由此可得:ΔI=ΔY-ΔC,ΔC=ΔY-ΔS “所以上述公式可变为:
“这就是说,乘数K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吴贤忠,1987,第61页)。 以上逻辑论证的结论可以归纳为:如果“收入增量等于投资增量与消费增量之和”,则ΔY/ΔI “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者改写成: ΔY=KΔI 文字表述为:收入增量等于投资增量的K倍,这里的K就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这个命题就算论证完毕。 逆命题这样表述:如果投资增量是ΔI,则将产生K倍于投资增量的收入增量ΔY,即公式ΔY=KΔI仍然成立。J.M.凯恩斯的原话是:“这个乘数告诉我们,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凯恩斯,第99页)。”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将”字。 前面说了,逆命题成立与否需要经过证明,凯恩斯不加证明就认为逆命题肯定成立,这不属于循环论证,大概也差不多。 事实是这个逆命题不成立。可以证明,当然也可以通过实际统计数据获得:投资增加ΔI,将使收入增加ΔY,两者的关系式是:ΔY=uΔI,这里的u称为收入-投资比率,其经济意义是:投资增加1元,收入增加u元。现在,投资增加ΔI,收入增量ΔY自然就等于u和ΔI的乘积。参量u也不完全是我的首创。我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GDP增加1亿元,需要增加投资5到7亿元。把这句话倒过来说就是:投资增加1亿元,GDP只增加0.16亿元。这里,u=0.16,这个数据往往用来解释我国投资效率偏低这样的经济现实。凯恩斯的投资乘数K肯定大于1,投资增加1亿元,GDP增量肯定超过1亿元。对凯恩斯抱有偏好的人才会相信这种理论呢。这里也没有提到所谓连锁效应,已经是经济系统的总投资量的增量,它还能连锁谁呀? 参考资料 [1]John M. Keynes ,198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循环论证 经济理论 陆善民 马克思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马克思 经济理论 公理 循环论证 陆善民

沙发
l李昆华 发表于 2005-1-20 21: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文是个逻辑学家的思维,好象不大像搞政治经济学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