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铁路运输论文(一)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28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铁路运输论文(一)_工商管理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国内外铁路在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差异性。以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主线,以正在大规模兴建的客运专线为主题,围绕今后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的关系问题,提出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一体化管理的问题构想。依据路网完整性和调度指挥集中性原则,从增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造外部环境等目的,分析了实施该战略的必要性,并从客运营销、运输组织、生产力布局三个侧面诊释了其主要涵义及具体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昔日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促使铁路运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使运输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铁路运输业内部,竞争仍然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向铁道部和路局争运输能力和政策,并非属于市场化的竞争;即使是在十分有限的直接竞争中,无序竞争现象十分严重.规范有效的竞争机制亟待建立.为此,一种流行的观点是铁路改革必须引入内部竞争,办法就是对铁路采取各种形式的拆分.该文通过考察中国铁路改革所受到的技术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组织条件的约束,分析了引入行业内部竞争观点的理论缺陷和实践缺陷,认为将引入内部竞争作为铁路重组的依据存在片面性和实现难的问题,铁路改革的依据应该是多维度的,必须考虑综合效率、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通过对铁路规模经济和竞争效果的分析,该文提出以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作为铁路重组的目标导向.文章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角度,论述了铁路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运输市场塑造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完善的竞争格局,内部竞争只是铁路实现有效竞争的一个方面,合理的经济垄断是铁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最后,文章结合铁路运输业的行业特性,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三个方面提出了铁路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并从宏观上给出了实现有效竞争的几点建议,试图为分析研究铁路运输业的产业组织政策提供参考.
该论文主要根据规模经济、密度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世界各国铁路改革的经验,首先得出中国铁路改革必须走分解道路这一基本观点.在对分解模式的选择上,该论文所持观点是:尽管"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的目标模式,从理论上讲最有利于公平展开竞争,但目前中国尚不具备直接实行"网运分离"的成熟条件;为了实现路局制与"网运分离"模式的顺利对接,首先应该采取"区域分割"的过渡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政企分开"之后,再逐步进行"网运分离"从而论文提出了"区域分割"的改革模式.确定采用"区域分割"的过渡方案后,根据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的特点,设计出北南中、北南西和"北京轴心"三个具体方案,并运用GIS系统方法,通过一系列指标比较,显示"北京轴心"方案的优势,最后,对"北京轴心"方案做出了具体实施计划.
自八十年代初,铁路企业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地位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铁道部长期实行的“政企合一”、“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加上铁路自身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带来企业内部的低效率、高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铁路改革的文献资料,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未来铁路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铁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运分离"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提出论文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现状与意义,给出了研究的思路结构和研究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
2.选择当前世界铁路改革模式中比较典型的且被认为较成功的国家:瑞典、日本和美国的铁路加以分析,再结合中国铁路现实情况,总结出中国铁路改革可借鉴之处。
3.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进行的重组模式,运用系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其改革的正确性。
4.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无规模经济性,结合中国实情,借鉴国外铁路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出今后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选择——“网运分离”,并提出了实现该模式的政策建议。目前普遍认为铁路行业存在低效率问题,为此要求引入和强化铁路行业内的市场竞争.铁路目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分析.本文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作用力"分析框架基础上,加上运输需求的波动性和政治压力两种"作用力"来定性分析铁路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时用铁路运输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和铁路货运收入率与运价率的差异变化来定量分析.
我国铁路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在我国,继电信、电力等产业之后,铁路成为改革的又一大焦点。铁路行业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且缺乏投资风险约束的投资体制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铁路运输增长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形成制约经济增长的“门槛”。因此,铁路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首先,本文研究了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基础理论。从垄断的词义辨析入手,再用范围经济理论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分析,该种理论认为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垄断经营能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福利,为下文论述铁路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而具有垄断的天然性作好理论铺垫。同时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特征进行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如固定的网络系统性;资本投资的巨额性和沉淀性;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等等。但是此分析的重点是自然垄断行业内部业务的可竞争性环节与自然垄断性环节的并存状态,基于该特征,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我国铁路产业改革的思路,即铁路行业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桥梁、通信信号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等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环节和运营部门,包括客运、货运、车辆等具有可竞争产品性质的环节应该分开规制,即“网运分离”的改革模式。 在第二章中,为了证实中国铁路体制亟需改革,先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弊端进行阐述,提出了三大弊端:即自然垄断企业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经营者常为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缺乏导致了此类垄断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自然垄断企业内部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环节的分野日益明显。铁路产业作为天然的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也具有类似弊端并在此形势下其内部业务也出现垄断性环节和可竞争性环节并存的局面。所以文章进一步对铁路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铁路产业的混合型调整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着重强调了铁路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准入壁垒高、独家经营、效率低下的诟病。并以铁路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为佐证。指出铁路作为自然垄断行业是自然垄断性与可竞争性并存的,铁路行业作为企业兼有公共性与企业性。通过本章的细致分析,为过渡到中国铁路体制改革设想模式的提出提供事实和理论的支撑。 第三章,在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铁路的改革历程后对这些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进行分析,并以此对中国铁路的改革提供指示灯和警示的借鉴作用:其中政企分开是铁路改革内容的重中之重,此措施是针对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提出来的,因为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使铁路运输企业难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遏制;同时应该在放松铁路管制、引入竞争,运用价格杠杆调节铁路运输的供求系统和通过市场化融资建设发展铁路产业的基础上对铁路行业管制机构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划分,具体地说就是下一章节提出的铁路产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和公共政策职能分别由铁道部、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承担的设想。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