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02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影响,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因素有:财产所有权因素、会计准则因素、外部审计因素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用会计类手段借助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类手段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资产重组、等手段。盈余管理现在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盈余管理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也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盈余管理不仅自身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盈余管理能给公司带来好的一面,增强管理着的信心。过度的会产生财务信息的不正确,影响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研究 作用
一、盈余管理基本理论阐述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C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盈余管理》作者:蔡昌。]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因素
我国的证劵市场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证劵市场依然是不成熟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行政
色彩较浓,许多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监管、惩罚或谋求其他利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方面大做文章。虽然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修订的会计准则颁布之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刻不容缓。
盈余管理是当前上市公司常见的现象,也是会计理论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它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政策等会计手段对财务报表上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控制盒调整,致使企业预期盈利能够超于预定的管理目标,以达到企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还是控制交易时点都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同意,因此,企业管理当局是盈余管理的主角。盈余管理是客体是会计盈余。在资本市场对会计盈余信息的锁定体现为投资者只注意到名义的盈余数字,企业所履行的契约中,大部分会计盈余作为了参考指标。会计盈余被利益关系人锁定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当局以会计盈余作为操作的对象,迎合利益关系方的功能偏好。盈余管理受会计准则约束。会计准则不仅是企业核算的标准,对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均具有约束力。但会计准则作为公认会计原则,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处理都作出详细规定,那么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及时性就会因此下降。由此,会计准则为企业留下了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而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正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利用会计准则留出的选择和未规范的空白地带来进行。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还存在多种问题和建议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两方面。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等。费用与收益的提前或延迟确认。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
(二)建议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产物,具有不完全性,;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可变更性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因此,应当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2、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人员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因此,任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制度安排,来起到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制约,以及任何克服我国上市公司的弊端,对遏制盈余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道德评价标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对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地方官员的教育,提高其素质,使其充分认识不当盈余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危害,从思想上减少盈余操纵的驱动意识。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归纳为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
(一)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
与盈余管理有关的契约主要有管理层报酬和债务契约。
1、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奖金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盈余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这是一种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2、债务约定与盈余管理。债权人通常会规定一些保护性条款,以保证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负债权益比例就是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
(二)资本市场动机
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广泛用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价,这使得管理层产生通过盈余影响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的动机。
1、是股权融资动机。为了达到股市融资的要求,或者是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以便募集更多资金的目的,在进行股市融资之前,企业管理层很可能对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余管理信息进行操控。
2、是扭亏为盈的动机。陆剑桥(1999)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为了避免公司因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3、其他资本市场动机,如内部人交易等。
(三)、基于政治成本的动机
政治环境的改变可能为企业运营带来一定的成本。
1、避税动机。
2、行业监管。一些行业(如银行、保险和公用事业)的监管是直接与会计数据挂钩的。
3、其他监管。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根据美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政府有权对由于进口冲击(如倾销)而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国内企业进行救济(增加关税和削减进口配额)。
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会计类手段:借助资产减值准备。
在20世纪颁布资产减值准则以来,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提及转回一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着针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案例:赵春光(2006)以2002-2004年上市公司数据证实:减值前盈利的公司有1.28%在减值后变为亏损,而减值前亏损的公司有37.76%在减值后变为盈利。
张然(2007)以2001-200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2006年新会计准则发布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在准则颁布以后实施以前,并没有由于会计准则变迁而集中转回大量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的颁布对亏损公司使用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的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王虹《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97页。
]
(二)、管理类手段: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
1、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置。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所指的资产重组一般都是指广义的资产重组。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了操作的空间,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合法规则”。
案例: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1999年进行了五项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1639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49%。
2、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的产生,最初在于支持上市公司,它能有效的满足企业潜在的经济需要,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Chang和Hong(2000)对1985-1996年317个韩国集团的内部交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剧团子公司能够通过集团成员之间共享无形资产(如技术和广告)和金融资源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获得协同效益。另外,集团成员之间还可以使用多种内部交易形成,如债务担保、股权投资、商品购销等来进行交叉补贴。
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意义
在过去20年间,有一大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发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金为王”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界非常普遍。
2、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3、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自身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110页、第97页。
2、高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16页。
注释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