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5532 100

回复张建平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三点以及价值论的发展出路 [推广有奖]

21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2-11 22:16:4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18:50
请问,如果把“它”换成“你”,结果又如何?
我误解了中国古代哲学有无?我这个贴这里没有涉及到古代哲学 ...
你愿意用文学家的“拟人化”思维来研究哲学,就把它换成他吧

使用道具

22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2-11 22:18:4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1:30
不知你看过我十年前写的《道德经与价值论》和《阴符经今译》没有?
我许多思想是与道家逻辑一致,关于“道 ...
道家源于老子,但后来的道家思想并不是老子思想,尤其是现在的道教,已经相去老子甚远了

使用道具

23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2-11 22:24:0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1:43
老子哪里有说天理(客观事实)和情理(价值判断)的?能引下原文吗?
道就是理,老子讲的天道,天即自然,就是讲自然之理
老子讲道法自然就是说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老子认为人是后天存在,也就是说自然界本不存在人类社会的“情理”。

使用道具

2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44:5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22:24
道就是理,老子讲的天道,天即自然,就是讲自然之理
老子讲道法自然就是说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老 ...
按你的理解,老子只谈天道不谈社会之道与身心之道?这三者又是什么关系?

使用道具

2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59:5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22:16
你愿意用文学家的“拟人化”思维来研究哲学,就把它换成他吧
你还是没理解我把它换成“你”的意思,这不是拟人化而是相对性的问题,你说只有主体的心动而客体不动,那么,换成“你”这个人时,相对于“我”这个主体,“你”就是“客体”,我们互为主客时,难道“我”心动就不承认“你”不动了?这与万物有灵何事?相对性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通篇都充满这种思想,这是道家的特点,当然,本源上还可追逆到易经阴阳的相对性,实际易才是源头,我另一个价值相似性原理也是易学以及道家甚至儒等国学都有的。中国国学的总源是易的阴阳论。阴符经有天地人三才互盗,以主客分可为“人~天地”,道理相通。

使用道具

2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3:04:4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22:24
道就是理,老子讲的天道,天即自然,就是讲自然之理
老子讲道法自然就是说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老 ...
老子认为人是后天存在,也就是说自然界本不存在人类社会的“情理”?
一一一一一
什么是后天存在?老子怎么会认为自然界本不存在人类社会的“情理”?这个“情理”又是什么?

使用道具

2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3:07:2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17:55
进化论当中是纯粹的生物学思维,连人也是被放在不具有价值判断的、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物”位置上来看待的 ...
意识是如何从自组织的应激反应进化到如今的人类大脑意识的?

使用道具

2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08:00:5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20:59
天理(客观事实)和情理(价值判断)两分的思想直至老子身后的大唐依然广为流传。唐朝诗人李贺《金 ...
《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中的“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能解释下吗?这里的“天动”按你说不也是万物有灵?女浊又是什么?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不也有拟人化的“选择”?按你认为的只有人才“动”的逻辑,另,人类从猿突变进化为人时才“动”,未进化为人类之前是“不动”的没有意识的?这个界定又如何区分?不错,自然有突变,但更多是渐进,有偶然,但往往是必然的偶然,休谟把偶然的黑天鹅事件的偶然或进化的突变拿来否定进化的逐进和必然,这是夸大了一面。

使用道具

2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2 08:02:1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2-11 20:59
天理(客观事实)和情理(价值判断)两分的思想直至老子身后的大唐依然广为流传。唐朝诗人李贺《金 ...
《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中的“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能解释下吗?这里的“天动”按你说不也是万物有灵?女浊又是什么?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不也有拟人化的“选择”?按你认为的只有人才“动”的逻辑,另,人类从猿突变进化为人时才“动”,未进化为人类之前是“不动”的没有意识的?这个界定又如何区分?不错,自然有突变,但更多是渐进,有偶然,但往往是必然的偶然,休谟把偶然的黑天鹅事件的偶然或进化的突变拿来否定进化的逐进和必然,这是过度夸大了一方面。其实,突变也好,偶然也好,甚至不确定性也好,都不过是认识主体的信息对性问题,即主体对客体信息对称的奇点或阈值出现,倾向于不可控性,这才出现了所谓的偶然、不确定性,而所谓的必然与确定性也是如此,由于信息对称更多,于是可控性加强,就化偶然为必然,不确定为确定了。

使用道具

3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2-12 08:52: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2-11 22:44
按你的理解,老子只谈天道不谈社会之道与身心之道?这三者又是什么关系?
老子当然谈天地也谈社会。
但老子对于社会,持无为而治的观点。他想极力淡化民智,要“弱其智,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也就是以对待自然物的态度对待民众,不考虑民智问题。
这种无为不治的思想,不是把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的身心之道,而是淡化精神唯道是从。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