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论文致辞
  •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要素浅析_论文范文​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要素浅析_论文范文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要素,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三个要素:整体协调性要素、地域文化要素和人的心理感受要素,并从这三个要素展开阐述,简要分析其对城市公共设计色彩设计的要求。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政府逐年加大对公共设施修建的投资,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公共设施具体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一,交通系统:城市示意图、路牌、街灯、交通信号、道路护栏、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其二,商业系统:电话亭、邮筒、书报亭、售货亭等;其三,休闲系统:厕所、休憩座凳、垃圾箱、花坛、阅报栏、街头钟、健身设施、游乐设施、公共艺术等[1]。 公共设施犹如城市的家具,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而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作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重点,影响到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同时公共设施色彩对公共设施功能性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强调的是内容传达性、视觉舒适性、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色彩设计应通过对色彩的创新设计和灵活应用来满足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目前中国色彩设计并不规范,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着色彩污染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过分追求自身色彩的标新立异造成整个城市色彩环境的混乱。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必然是在色彩关系的组织中良好地贯彻、体现了色彩设计的要素。 具体阐述,可分为如下三个要素: 一、整体性协调要素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在色彩设计中要遵循整体城市空间的整体色彩设计规划。通常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背景色为自然环境色彩及人工环境色彩,自然环境色彩多指天空的颜色,是城市色彩的背景色;作为背景色的人工环境色彩指主要建筑色彩,道路色彩及大面积的绿化色彩等。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数量及位置按照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排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色彩与整体不相匹配,或是杂乱无章,势必会造成色彩污染。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其作为城市色彩的辅助色,色彩要强调有序复杂性,并非指单一、统一和单调,而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公共设施色彩新的内涵,既起到点缀城市的作用,又要与整体城市背景色相协调。如果城市背景色颜色丰富,城市公共设施颜色在设计中就要简单、含蓄,多以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为主;反之,色彩运用中可以丰富、艳丽。如图1所示,为彩色座椅,背景色为蓝天绿地,背景色彩简单,在设计座椅是选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橙色、红色、黄色等色彩,与周围背景色搭配和谐,并在此空间内起到了点缀作用。 二、地域文化要素 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城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形成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与其民族性文化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色彩图谱。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更要考虑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包括逐渐形成的传统用色习惯"

  • "现代化幼儿管理理念和方式阐述_论文范文​

    "现代化幼儿管理理念和方式阐述_论文范文 一、管理应当预见未来根据现代管理的计划职能来确立幼儿园的目标定位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情况的变化使计划工作成为必需,尽管所有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一个运行的系统,但是,计划工作在为全部的集合活动确立必要的目标方面,仍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在主管人员知道为完成集体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和人选,按照什么方针来指导和领导下级,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之前,必须把实现目标的计划制定出来。所以说计划是对未来的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关键即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如何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目标和计划的政策性与延续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未来五年内,国家将继续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地方各级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基于此,从战略的高度看,我们将幼儿园的目标定位为: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南,坚持以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和衷共济,卧薪尝胆,将幼儿园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管理先进、队伍整齐、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托幼园所。 志当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教育局幼儿园优良的传统,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系统举办的幼儿园在行业中始终处于示范和领先的地位。 2.目标与计划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要求,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在认真分析了当前幼儿改革的发展趋势后,制定了依托本部,稳打稳扎,逐步扩大规模和向三岁前教育延伸的发展规划,并自筹资金近百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托儿部,专门收托2~3岁的幼儿,既满足了社会和家长的需要,又适时地抢占了教育的先机,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2005年,我们又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河西新建了一所12个班规模上午幼儿园,形成河东河西三处办园的发展格局。 3.目标与计划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根据管理理论中有关论述,我们将幼儿园的总目标分解具体到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再结合年度和学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保证了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步步为营。同时,为使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使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而进行,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4.目标与计划的普遍性与适用性。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在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之下,我们还要求各部门、各班组配套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防止了工作的随意和松散。 二、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根据现代管理的组织职能来建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指在一个有正式组织的集体中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他明确谁要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且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还要提供反映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和沟通网络等。因此,在幼儿园组织机构的建设方面,要尽量做到: 1.明确领导职能 ,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幼儿园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凡有关幼儿园规划、发展、决策的大事,由园长负责,经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讨论后定夺。相对集中的权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领导的责任心和决策意识。 2.构建管理网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 根据事业单位党政齐抓共管的特点,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力量,幼儿园经园务会讨论,建立健全的幼儿园组织机构,正确处理好了党务与政务的关系,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做到党政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真正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齐心协力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园务委员会,建立由教研室教职工代表大会园务委员会办公室班组岗位后勤组的层次管理体系,形成上通下达,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即: 3.合理分工授权,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使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对各部门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如:人事、财务和事业发展由园长负责、行政后勤和党务由书记负责、教育教学和家长工作由业务副园长负责,每个部门之下又相应地设立办公室、教研室、托儿部等中层机构,机构的负责人都享有一定的财务开支权和人事调度权等。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幼儿园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4.加强沟通联络,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为加强幼儿园管理层面的沟通与联络,我们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每月一次工作总结会,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遇到重大问题临时召集行政碰头会等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络,使幼儿园真正做到信息畅通,民主宽松。 三、人的因素是至为关键的根据现代管理的人事职能来优化幼儿园的人力资源配置 人事职能包括对员工的选择、雇佣、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员工的工作等。具体到幼儿园,人事职能指对幼儿教师、保育员、工勤人员的选拔、聘用,对各部门人员的优化组合,对教师保育员及管理人员的考评、培养及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的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领域的整合要求教师和保育员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幼儿师范教育课程门类设置的局限性不能顺应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毕业生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就是在教育观念方面也难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因此,在人力资源的优化方面,幼儿园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用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标准选拔人。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在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面,幼儿园突出强调的是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素养。每有人员应聘,幼儿园首先考虑的是职业道德,通过担保人的介绍、调阅应聘人员的档案、考评小组的问答等全面考核应聘者的师德标准,再通过专业技能的考核决定应聘者最后的去留。 2.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政策激励人。 为体现幼儿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我们将月奖和年终奖与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德、能、勤、绩的考核确定每个人的奖金标准。另外,为鼓励员工争先创优,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幼儿园明星教师、明星保育员、服务明星的评比活动,每年五、四七、一组织优秀团员和优秀党员的评比活动,同时,结合每年度的考核,开展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班组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3.用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锻炼人。 为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一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如:选送骨干教师外出观摩、聘请专家教授进来讲座、推举老教师老保育带徒弟、选拔业务尖子开展课题研究、奖励先进和模范学习进修等形式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集体的智慧加之个体的感悟使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经历了专业成长的过程后逐渐成长为专家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幼儿园的人力资源也因此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档次。 4.用温馨快乐的幼儿园文化留住人。 "" 1"

  •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求_论文范文​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求_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的架构。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本身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实践性培养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 多年来,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一直沿用本科的课程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缩减和增补,并未根据高职教育和会计专业本身的特点制定适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这样设置课程的后果是毕业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缺乏会计职业技术技能,不能独立地完成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完全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脱节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课程都考虑的一个原则。但目前大多数具体的做法是每学期前面十几周的理论教学,后面几周为专业课程实训周。理论和实践的分离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脱节,做不到理论和相关实践知识的有机地融合,一遇到跟实际工作相关的问题,学生就不能独立地完成。 3.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教学 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高职会计主干课程之间存在重复教学。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税收》与《税务会计》之间都存在知识重复交叉现象,这浪费了教学时间。 4.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都是采取模拟实训。一般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学习后,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实训。实训的内容都是配套的实训教材上的,着重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模拟实际运用,缺乏实际工作中各种职业岗位能力、知识的培养,也缺乏各种能力综合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1.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税收》《经济法》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认为这三门课程还是应该保留而且在会计岗位设置课程之前开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专业基础概念、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有一个总的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为后面的岗位设置课程起到一个前导作用,能更好地保证后面的教学。 2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构架 (1)《出纳工作》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点钞、现金、银行存款等相关业务原始凭证的识别和填制,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现金收支管理,银行存款结算业务,印章的使用和保管等。 (2)《存货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各种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实际成本发下存货收、发的核算,计划成本下存货收、发的核算,存货清查,存货的期末计价以及各种与存货相关的原始凭证的识别和填制、各种存货明细账的登记等。 (3)《往来业务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的核算,各种坏账的计提、确认的核算,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应付款项的核算,以及往来业务中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与核对,收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4)《工资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计时、计价工资的计算,应付工资总额及工资附加费的计算,代扣款项及实发工资的计算,编制工资结算单及工资结算汇总表,工资业务的会计处理等。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分类及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期末计价掌握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簿的登记等。 (6)《成本费用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下成本的计算,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成本分析等。 (7)《财务成果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各种方式产品销售的核算、各种费用的核算、各种税金的核算、损益类账户的结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的核算等。 (8)《总账报表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会计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对账和结账,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 (9)《税务会计岗位》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各种税的会计核算和综合计算、纳税申报的时间、纳税申报的程序、税款缴纳、以及纳税筹划等。 综上,按照会计岗位具体工作职责构架新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融合,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教导学生,缩小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实际工作,以此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史晓江基于工作岗位的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消费导刊.2008(12). [2]张小红,吴平萍.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3]林冬梅.会计岗位实训.教材.2007(6)。

  •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现代化拓延_论文范文​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现代化拓延_论文范文 一、现代科技革命历史沿革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但在古代,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才真正开始系统而全面的发展。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此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开端。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发于18世纪中叶,以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骨干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开创了一个科学的世纪。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以电力技术为先趋,迅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人类活动更加依靠科学来指导,从而诱发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的产生。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遗传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外层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科学的发展,不但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产生推动作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等,又盘根错节、争芳斗艳,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拓延 古人的管理思想大多散落在古代的史籍和各种著作中,没有相应的专著或出版物。如《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希伯来人领袖摩西的岳父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古希伯来人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原则的论述至今仍吸引者大量的读者,其中关于战争中的节制和谨慎、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战略的运用等思想是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息息相通的。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虽然是经典经济学说,但他也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管理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个明确将管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到了20世纪初期,呈现了管理理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应用数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都与同一研究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效率至上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为当时的管理理论填补了空白。他的追随者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并更关心工人利益。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辟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为其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或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并构建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组织结构,直到现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仍然在沿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理论又被称为官僚制。这种组织设计适合了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学家梅奥,他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此后,一大批学者开始以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问题。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来刺激工人进行工作,起不同的作用。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凡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管理者必须善于提高目标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齐放的局面。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享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济角色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或称为案例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等。到了20世纪末期,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管理理论,如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波尔的战略管理,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还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它们始终都要阐明管理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服务的,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服务的。 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化管理方法,但它是以金钱为诱饵进行的。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为我们在企业宏观方面提供了指导。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并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决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研究中引入的数学科学等定量方法。 "" 1"

  • 浅谈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科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理念 实施途径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意义和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加强创新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普遍关注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胡锦涛同志也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施有利于走出单一化、分裂式的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化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公共管理类学科已演变成以行政管理为重点,经管法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无疑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种。[1]它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 1.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探索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授为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刻板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一切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服务,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球化市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入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公共管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设置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大大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教学资源的多元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分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 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 2.课程内容的多元立体化。 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实践、科研体系。第一,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将理论和实务、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突出教学的实务性、针对性、前沿性,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和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第二,实践课程体系由校内、校外实践构成,通过开放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第三,科研体系由学术探讨、研究报告及其他各类学术活动组成,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研究和实习、论文阶段开展公共管理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 3.实践教学的多元立体化。 依据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通常包括课程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2]其中课程实践平台体现为各种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践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管理技能,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应用能力。专业实习平台则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中各种专业性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一般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借助实习单位场地完成。社会实践平台,则体现为在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活动等。 4.教学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使公共管理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的多元立体化。 (1)多媒体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选择和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学科网站教学。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网站,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等等。 (3)公共管理教学软件。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可以借助公共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增强对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公共管理讲座。可以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和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6.师资队伍的多元立体化。 一方面,要从制度着手,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级党政机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7.教学考评的多元立体化。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质量评价应该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可以成立专家组,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并设定量化评定指标,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使该体系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参考文献: [1]黄开国.学科教学论课程主体创新实践模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李四聪,李坚.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22).

  • 浅谈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教学设计_论文范文​

    浅谈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教学设计_论文范文 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成了和田地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师也都在加大力度的加强汉语教学。近几年来,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学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在双语教学中创造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我们的汉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组词、造句、说话、交流、写文章时出现的用词不当的问题。这是大多数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教材的练习设置有问题,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练习训练目的不全面所造成的。 在中学的汉语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词语练习,使学生加强对词义的理解,逐步掌握运用词语的规律,得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所以教材的练习设计和教师的训练设置要围绕理解与运用两个方面的要求来考虑。而下,笔者就同义词的练习形式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意义不大 汉语的词汇中同义词极为丰富,但真正的同义词是不多的。所以单纯找同义词反复练习意义不大。同义词之间的具体含义常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实际运用时不能等同,不能相互代替。以安静列,如果让学生找同义词,学生可以找出宁静平静肃静幽静沉静恬静…….。这些同义词都包含了静的意思,但其内在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沉静常形容表情,肃静寂静安静宁静虽然都是描写环境的,但又有严格的区别。如: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考试,考场里十分安静,就不能说十分宁静或十分幽静。所以,即使找出了一大堆同义词,如果未能辨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说运用了。词语教学应该由一个低年级的到高年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级来说由于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做一些找同义词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量,但到了高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确切的理解词义,恰当的运用词语。所以教材的练习设置和教师的训练目的应该以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为目的。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不尽不能达到上述目的,相反还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紊乱。所以这种练习形式不应广泛采用。 2、词语搭配练习是培养运用能力的基础训练 词语搭配连线练习形式简单方便,对于训练学生准确运用同义词大有好处。如: 1、生活 简明 2、丰富的 海洋 屋子 简陋富饶的 祖国 陈设 简朴富裕的 矿藏 答案 简单富强的 生活 学生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掌握了词语的搭配规律,分清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从而可以增强对同义词的辨别能力,提高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 词语搭配稍加改动,可以变为填空的形式。例如: 宽广()改正() 宽敞的()改进() 宽阔的()改善() 宽大的()改良() 辽阔的()纠正() 这种练习设置,学生就必须经过思考,从处自己积累的词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要求就比前项练习要高,难度也有所增加。 3、换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同义词 换词练习形式是让学生更换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含义与原来的词语相一致。就是说,必须选择可以相互替换的同义词。通过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积累真正的同义词。例如: 1、无论上什么课,古丽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讲。…..:聚精会神可以换成(全神贯注) 2、买买提工作有计划,做起事来(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可以换成(井井有条) 3、看完文艺演出,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说着今天的收获。……..兴高采烈可以换成(兴致勃勃) 对于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而言,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是较难掌握。我们的大多数汉语教师也存在听、说、交流、写作文章时对同义词理解不准确,用词不当的问题。这在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学中是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造成此为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材的练习设置中油层有体现以上训练目的的习题,有的只是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因而汉语老师在教学中,也跟着教材的设计思路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训练。长期以往,造成了和田地区乃全疆的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对同义词理解不深刻,不会准确运用的问题。 高考的汉语试题,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以3000多个生字,7000多个词语教学任务为基础,真正体现了考教分离的教学目的。高考的汉语试题可以说涵盖了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同时题型又驾驭着全疆的汉语课堂教学。但唯一的是汉语教材内容极少设置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而高考汉语试题却设计了20分的,以考察学生对同义的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考题。这20分的考题学生丢分丢的最厉害,问题就在于教材设置练习题时,极少考虑到了考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型的练习,而汉语教师也忽视了这一点。 为了提高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遣词造句、写文章、交流时,用词不当的问题,编写材料时应注意设计一些考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练习,而汉语教师也应该有意设计一些此类练习来训练学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复杂网络理论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_论文范文​

    复杂网络理论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_论文范文 1、复杂网络理论 1.1表现 通俗的说复杂网络就是表现出高度复杂性的网络,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结构复杂,这是复杂网络最明显的一个表现,主要是因为复杂网络的节点数目巨大,同时网络结构差异性较强,相互之间都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二是连接的多样性,这表现在节点之间的连接上,节点之间的连接权重有所不同,在这个差异之外,还存在一个不同,那就是连接还存在方向性。三是节点多样性,这主要是指复杂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代表任何事物。四是动力学复杂性,它的节点集属于非线性动力系统,表现在节点状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社会中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使用计算机。五是网络进化,主要是说它的节点产生与消失是随时变化的。六是多重复杂性融合,也就是它的多重复杂性相互影响后,导致更难预料的结果。 1.2特性 首先是小世界,它作为复杂网络的基本单元,将两个原件之间的任意一点相连,形成的公用通道是作为数据传输的网络纹线。复杂网络中有无数个小世界,把它们都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网络纹线。其次是以小世界为基本元件形成的集团性交互连接态势更加明显,作为众多小世界的集合体,复杂网络也包含了各个资源件的集团性,这些内部的交互性也使得复杂网络整体架构的兼容性与再塑性得以进行多元化拓展。最后是幂律的度值涵盖的视域趋向多元,度值是节点以及相关联的单位数量。 2、复杂网络理论应用 2.1网络同步行为的研究 各节点同步化行为普遍存在于复杂网络之中,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拓扑的动力学性质和单个节点自身的特点,而非某个单独因素可以决定,这种现象会给网络运行环境带来危害。比如在网络中,不同的网络节点发送信息,这些信息会有两个结果,一是同时发布,二是都不发布,第一种情况会造成网络信息的拥堵,第二种会造成信息无法传播。不管哪一种都是具备危害性的,尽管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一些降低危害的方法,但却始终无法完全杜绝这一现象。 2.2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演化模型 一直到现在,针对计算机网络拓扑主要是依据自治域和路由器这两种不同层次来对计算机拓扑结构进行描述的,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层次形成了BA模型和局部演化模型。从自治域来说,若干个自治域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自治域间存在对等连接,那就成为了其中的一条边。路由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将路由器放在整体中,它就是一个节点,但是在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存在的物理连接,却相当于边。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却发现二者所实现的都仅仅是简单网络情况下的的拓扑演化规律,面对复杂的网络结构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还需要对此进行长远的探究,从而使拓扑结构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 2.3网络病毒扩散模型及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中网络和计算机已经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却悄然爆发,那就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完善,很多应用程序的操作都越来越自动化、傻瓜化,自动化较高的程序,既可以帮助不懂的人自动完成某些复杂的操作,但也有可能在程序中添加恶意代码,通过应用在网络中传播,加上自动化程度高了,很多人就省去手动操作的习惯,慢慢地就降低了对恶意程序的防范,使其在网络中肆虐。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求用户注意防范,还应该在网络中加以阻止。但是基于目前的现状,对网络病毒的传播,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让人们头疼的问题,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完全解决的策略,对于网络病毒的危害,也只是停留在预防的策略上,还有降低病毒在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和效率,降低其对网络的危害,阻断病毒传播链。防范网络病毒,减少网络病毒的危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过去,预防病毒,主要方法是基于规则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上,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病毒感染强度的阀值,基于病毒大于一个固定阀值的情况下将会在网络中长期存在,否则感染的节点会衰减。而提出的方法是随机免疫的方法,在进行免疫时平等对待这些节点,随机地选择节点,也没有优先顺序。但是这种方法很明显存在一个问题,网络上的节点太多,随机选择节点也无法兼顾全局,无法阻止病毒的大规模爆发。而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病毒的防范有了新的认识,渐渐意识到网络拓扑的结构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具备小世界和无标度双重特征,同规则的网络环境相比,小世界的网络病毒更易于传播,同时在无标度的网络上病毒的传播没有正传播阀值,尽管只感染很少的节点,但却可以在网络上长期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有其他节点被感染,就有爆发大规模病毒的可能。面对这一认识,人们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完整地病毒传播模型,而这个模型中必须具备病毒的传播原理、网络的拓扑结构,还有就是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改变以往的观念,防范病毒不仅仅是降低病毒的传播,更重要的是针对病毒传播的手段,通过改变网络拓扑结构,从而达到控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2.4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和鲁棒性 脆弱性是因为即便是少量的网络节点被破坏掉也会对整个网络运行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导致其奔溃、瘫痪,这个特点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节点一旦遭到破坏很容易就会对整个网络的运行起到毁灭性的打击。一般来说,但整个计算机网络的节点有5%-10%的中心节点被摧毁就会导致整个网络的溃散或者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进一步导致整个系统的溃散。鲁棒性是为了应对计算机的脆弱性而设计的,在设计时考虑到计算机网络中某些节点和线路的脆弱性,容易遭到他人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将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进而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不会因此瘫痪。这个想法最初是被运用在军队信息的传递上,一般情况下,无标度性的拓扑网络结构使得计算机网络即便是在局部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工作,同时保持节点的稳定性。经过研究发现,随意选择80%的的节点进行摧毁,剩余的网络依然可以保持两点间的顺利连接。 3、结论 未来可以针对复杂网络的某些统计特性,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的构建、拓扑发现、用户的动态更新、资源管理、服务发现、服务部署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研究,针对某种具体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或应用,构造出性能高、可扩展性好、有利于管理的具有小世界或无标度特性的网络结构,必须在理论上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网络理论,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演化机制,不同节点对于整个网拓扑演化行为的影响,同时阐述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量,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探究出其性质与特征以及相关应用,寻求能够真实反映拓扑结构的复杂网络的构造机制。

  • 中职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学_论文范文​

    中职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学_论文范文 一、挖掘文本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的核心 (一)主题引领 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语文教师要从文本中发现真、善、美的因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去影响学生,学生就会摒弃心理上一些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表现出毛主席宽广的胸怀、乐观的情绪以及伟大的抱负,这种情绪的传染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鸿门宴》中的刘邦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又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风范以柔克刚,弱中求强,以至于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都会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 (二)生命教育 积极进取,充实生活是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教师就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热爱生命。如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贝尔门冒着狂风暴雨画的永不掉落的最后一片叶子,却给了生命垂危的琼西带来了战胜病魔的最后希望,从而唤起了琼西对生活的向往。贝尔门用生命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下了一幅不朽的杰作,这种生命的传递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藏羚羊跪拜》一文中,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为人和动物的和睦相处提供了范列;《石缝间的生命》中借石缝间顽强生长的草木生命,让学生明白: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法是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石的。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对于新的社会行为的形成比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更有效。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中外古今的群英谱,他们可以说是榜样人物,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用优秀的人物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医治学生的心理疾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中塑造了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不停的奋斗,终于改变生活状况的母子三人;《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中的时传祥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人的名字,却以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行动,被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英模录上。 (四)情感渗透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情感色彩鲜明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温度,把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条线串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如《背影》中抒发的浓浓的父子深情;老舍的《我的母亲》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陈情表》全文表达出的孝心。这种至情至性之文,是陶冶学生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的范文。总之语文教材中到处渗透着心灵的光芒,只要善于挖掘,学生自然能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二、在课外阅读中提升人生修养,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法叫阅读疗法。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疏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的一种方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还具有治病的作用。根据这个原理,在语文学科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阅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的心灵一个充满阳光的窗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思想情感升华了,综合素养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接受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如阅读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了解到正是由于海伦?凯勒的老师教她学习了词语,才打通了她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从而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的健全人格。学生不仅认识到阅读对于认识世界的作用,更吸收了其中的精神力量作为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三、结合写作教学,为心理健康筑起防御线,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阔空间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写作是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组织文章的结构、运用修辞等,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投射在表达自我,剖析自身上,为自己的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设置的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如作文训练中出这样的题目《我是这样一个人》,这样可以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口语训练自我介绍,笔者让每个学生用我开头连说五句话,但是不准自报家门,要说出其个性来。长时间以来由于忽视了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很多学生说不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或者羞于说出自己的个性。但经过艰难的启发和练习,他们能够正视和面对自己,不仅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正确认识了自我。这之后,他们在公共场合开口表达自己并不困难。 四、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寻找契机,释放学生的心理空间,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是现代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公正、诚实、信用和自律等优秀品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进行名言警句的收集与整理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不仅让学生收集,还让学生就某条名言警句讲其含义与喜爱的理由,每一条警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地懂得了一些做人、学习的道理。 五、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表达的得体和规范。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大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来阐释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感悟,无疑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相反如果教师运用了冷嘲热讽的语言,学生随之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其心理状态只能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无形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所以重视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理论的指导下,检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标准应包括是否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这是每一个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上下求索的教学目标。 "" 1"

  •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探讨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探讨 摘 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 键 词:贾平凹 小说 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2] 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比如,80年代的《浮躁》及其以前的创作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实录;从80年代末的《太白山记》到《废都》、《白夜》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写意式想象;而新世纪的《秦腔》则融会贯通,虚实结合,大有红楼笔法的风采。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也就是既有尊重现实的实录精神,又有隐晦的曲笔、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还可能有在写实、写意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如《秦腔》融写实、写意于一炉,既有实录精神,又有曲笔隐喻,展现了复杂丰富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作者积累多年创作经验而获得的自由圆熟状态。 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对现实生活的实录 以《浮躁》为界,贾平凹早期的作品无论怎么虚构,都基本上沿着现实生活的轨迹,或者说是本着对现实生活实录的精神去虚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基本上是反映改革意识的小说,比较写实。中篇《天狗》表现了民间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约束,也展示了商州民间美好的人性人情。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腻传神,文笔典雅凝练,曾受到台湾作家三毛的高度评价,堪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中篇《古堡》主要反映了民间普遍的嫉妒心理,村里人不能看到别人碗里的粥比自己的稠,而是希望别人碗里的粥和自己的一样稀。于是,一幕因嫉妒引发的悲剧上演。小说中略显突兀的是,作者借道士之口大段引用了古奥的《道德经》及《史记·商鞅列传》,使通俗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明显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大概源于作者强烈的文人趣味。 《浮躁》是贾平凹80年代具有恢弘气势和总结意味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金狗是一个新式农民,他正直善良、勇于开拓、头脑灵活,有参军经历,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文学才华。他身上有一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正直勇敢气质。他嫉恶如仇,为了搬倒官僚腐败势力,不顾个人得失与安危,与小水、石华、雷大空等人联合演绎了一场民告官的当代传奇。金狗经历的遭遇和生活的环境,几乎是80年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金狗身上闪烁的理想主义光芒或许只有80年代的小说中才常见,到九十年代以后,类似的当代英雄就大大减少了。而雷大空的形象则为后来很多小说塑造类似形象(如《高老庄》中的蔡老黑、《四十一炮》中的兰老大、《兄弟》中的李光头等)开了先河。《浮躁》集当代社会的风云变化、商州民间的丰富文化及金狗与小水、英英、石华等人的感情纠葛于一体,还不时穿插测字看相、阴阳八卦、祭文民谣及佛道思想等,是一部内涵丰富、充满民间精神与文人趣味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但在写完这部作品之后,贾平凹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对现实主义表现真实可能性的怀疑:这种流行的似乎严格的写实方法(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我来讲将有些不那么适宜,甚至大有了那么一种束缚。[3] 于是,80年代末《太白山记》的发表就实践了这种怀疑。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探讨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写意式的民间想像 八十年代末,贾平凹发表的《太白山记》又是一部新笔记小说,但这一部小说与早期新笔记小说商州三录的纪实精神不同,是一部具有聊斋意味的文人小说。如果说《浮躁》是贾平凹早期写实精神的总结,那么《太白山记》似乎可以看作贾平凹写意精神的开端。随后,《白朗》、《五魁》、《美穴地》等一系列远离现实、纯属虚构的小说问世。这一类写虚或者说写意式小说的成功,为《废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就是作者把对历史的虚构推演到对现实的虚构。 笔者认为,《废都》基本上是一部写意式小说,也就是它不是现实的写实,而是本质的写实,是在表面写实的包装下写人的欲望,既包括形而下的性欲,也包括名利欲及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等。尽管小说大量涉及了性事,但作者以此处删去多少字的写法避免了直接的性描写,并没有造成小说淫秽不堪的感觉。《废都》的性描写到底该怎么定性,我们且抛开,这里主要谈谈《废都》的虚妄性和写意性,也就是《废都》浓厚的狂欢式的民间想像色彩。《废都》中出现的四大名人、四大恶少及那个唱着民谣的拾垃圾老汉,还有那些对庄之蝶极端崇拜的女性(唐婉儿、柳月、阿灿等),都透着一种虚幻性和主观想象色彩。试以唐婉儿为例,她抛夫弃子与周敏私奔,可谓少见的不受传统观念约束的现代新派女性,或者说唐婉儿有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但等见了庄之蝶,唐婉儿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我主体意识尽失,把周敏抛到九霄云外,很快与庄之蝶进入热恋状态。等柳月发现了她与庄之蝶的奸情,她竟然暗示庄之蝶用性占有去堵柳月的嘴,还与柳月称姐道妹,组成一个战壕里的盟友,真成了只知肉欲的稀有动物!但小说中又把她对庄之蝶的爱描写得似乎很纯洁高尚,不免有牵强之感。恐怕只有发挥女性妄想症的男作家才会写出这么符合男性口味的女性!贾平凹一贯的特长是写理想女性。早期写的女性美丽善良传统,多为男性的依附品,如小月、师娘、小水等,这些女性固然美好,但缺少尖锐的个性。到《废都》,贾平凹突转笔锋,一下子写出唐婉儿、柳月等那么多虚荣放浪的现代女性,真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如果说柳月身上还有那么一些真实生活的参照,那么唐婉儿身上赋予了太多的男性想像和人为的虚幻色彩。如果说唐婉儿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她怎么能舍得不管不问自己的骨肉,又怎么那么快把周敏置之不理?如果说唐婉儿是一个水性杨花、不负责任的荡妇,作为知名作家、有着深厚学养的庄之蝶又怎么能把她深爱而没有丝毫忏悔?如果说好色贪欲是男人的本性,唐婉儿其实就是满足男人本性的尤物。另外,阿灿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男性作家的虚妄想象。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妄想象并不包含太多的贬义,主要是指一种狂欢式虚构。 《废都》的民间想像不光体现在对庄之蝶极端崇拜的那些女性身上,还体现在对庄之蝶本人的虚幻性塑造上。庄之蝶不是贾平凹,也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作家。庄之蝶的名字本身就源于一个充满虚幻色彩的哲理典故,也许作者的寓意就是要制造一个进入幻境的人物。也许,庄之蝶只是无数男人的一个欲望之梦,一个关于名利女色的美梦。但美梦醒来是噩梦,庄之蝶的结局是死亡,也暗示了这种美梦的悲剧性和虚妄性。作家暂时放弃现实生活的逻辑,大胆进行想像和虚构,只要本质真实,细节失真或经不住推敲也在所不惜。试想,作为知名作家的庄之蝶,在女色面前一次次失去起码的理性自控能力,真不知道这样毅力薄弱的男人怎么能成为知名作家?也许,作者只是想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放纵自我、胆大妄为的庄之蝶,来表现失落文人的颓废,来喻指人心的欲望膨胀。王富仁教授曾说过,贾平凹是一个会以心灵感受人生的人,他常常能够感受到人们尚感受不清或根本感受不到的东西。在前些年,我在小书摊上看到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就曾使我心里一愣。在那时,我刚刚感到中国社会空气中似乎有一种不太对劲的东西,一种埋伏着悲剧的东西,而他却把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写成并出版了,小说的题名一下便照亮了我内心的那点模模糊糊的感受。这一次(指《废都》笔者注),我也不敢太小觑了贾平凹。我觉得贾平凹并非随随便便地为他的小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4] 贾平凹为他的小说起这个名字确实有深意存焉。文中多次出现的拾垃圾老头唱的那些讽刺社会现实的民谣,就是废都的形象标注。在这样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废都里,只要人性的野马脱缰,出现庄之蝶这样颓废的文人也是顺理成章。陈晓明教授在评《废都》时说,这真是一个阅读的盛会,一个关于阅读的狂欢节。当然,它首先是书写的狂欢节,一种狂欢式的写作。[5] 《废都》其实也是写人在形而上的追求失意时的形而下的放纵。 《废都》的叙事模式既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模式,也是一男多女模式,是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套路,其中受《金瓶梅》、《红楼梦》的影响也很明显。小说中穿插出现的一些字画古董、测字算命、讲禅布道等也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虚实结合的红楼笔法 所谓红楼笔法,是对《红楼梦》在艺术上多种成熟技巧的总称和泛称,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它的叙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人物形象复杂多面,结构多线并进、虚实结合,语言雅俗共赏,修辞手法多样等。具体地说,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像鲁迅先生所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底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6] 这种由过去的好人、坏人一元思维模式向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二元思维模式的拓展,是红楼笔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主要标志。在语言上,红楼笔法主要体现在语言雅俗共赏,叙述语言书面化,人物语言口语化。在结构上,红楼笔法体现在多线并进和虚实结合等手法。 贾平凹随着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丰富,红楼笔法的运用也日益娴熟。首先,在他笔下,出现了一大批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很难用好人、坏人的一元思维模式去判断。比如夏天义,文革时也欺男霸女,但他刚硬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又如夏天智,既传统正直,讲究礼仪,乐善好施,但也有虚荣的毛病。有人把夏风、引生与作者贾平凹联系起来分析,认为,夏风和引生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就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整体。这是一个经受着分裂之痛的心灵,理智的一面要脱离乡土投向城市,根性的情感却丝丝缕缕牵扯不断,理智明白这种情感是无望的,但无望中却本能的怀着希望,情不能断,也无法断,肉体的根断了,精神的根还在,于是只能扭曲异变。说白了,贾平凹是要活画出一幅身心分裂、情理对峙的自我精神图谱。这是他心灵的复调状态,一种纷乱如麻、痛苦不堪的复调状态。[7] 如果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作家把自我劈成几份,分配到他的小说的一些角色中去[8]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引生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爱的疯子,夏风是一个矛盾率真又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家。

  • 我国土地行政管理的理念变革_论文范文​

    我国土地行政管理的理念变革_论文范文 第一,土地行政价值取向的效益化原则。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的价值导向往往不是出于土地的资源最优化效益的考虑,而是由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奔形成的,且不论其隐含的种种可能诱发的矛盾,这种博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和严重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央与地方对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理解不同,造成两者的行为存在冲突性。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是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了本辖区内的土地。这势必引起土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如在分块的土地管理体制下。作为委托人的中央政府期望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作为代理^的地方政府,主要目的可能是追求本届政府任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和城市形象的迅速改变。两者目标的差异性导致地方政府可能损害中央政府的利益。委托代理链条越长,土地的产权关系越模糊,代理^的这种动机就越强烈,导致中央为激励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对土地的管理而安排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效果非常有限。 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效益至上的原则,应在我国现行的整个土地行政管理制度安排的框架下,形成对土地资源效益价值的统一认同,这也是我国土地行政管理的最大效益。这种对土地资源效益价值的认同,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当前各地方政府只重视土地出让的经济效益的层面上,还应该将中央政府对土地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考虑体现出来。这种效益价值观的建立和施行,才是土地行政管理最终的目标。 第二,将市场的元素引入土地行政中。 中国许多土地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都是因为在传统的土地行政理念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政府本位的观念。政府享有对土地的一切权力,并且这种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土地的配置本身会在发展中遵循市场规律,违背这一规律,必然会产生大量制度失灵的现象。新公共管理强调把市场竞争引入政府管理中,这一点正与土地行政的需要相契合。 比如,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征地过程中,一方面,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对土地的用途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更没有市场交易的平等主体权,使其在土地的使用中往往处于被侵害的地位,而这也正是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土地市场化不充分的状况下,农地非农化是通过征地完成的,一个征字,充分表现了计划经济的特色,意味着指令,意味着国家权力。所以市场价不如市长价,开发商可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是权钱得以勾结的基础,因此产生腐败、分配不公等众多土地利益纠纷问题。这种政府单方主导的土地管理模式,使政府拥有轻易的征地权,征地获得的好处大于违规可能承担的风险。 可见,土地缺乏市场因素的介入,已成为现今土地行政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拐点,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向良性循环发展。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新设计应该明确。政府的角色是市场的监管者,而不是市场直接的参与主体。这就要求政府退出对土地的直接经营,而将此责任交由具有企业性质的机构负责。 以征地为例,将市场的元素引入土地行政中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依法征用,采用市场价格。修改《土地管理法》,废除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的条款,改按土地资源一级市场的基准价格给予农民补偿,或按地方政府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价格给予补偿。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征用农民依法承包的土地,应在土地资源一级市场以市场化方式购买取得。与普通投资者的区别是,政府征用优先,价格范围基本固定,免除随行就市义务。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土地(或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条例,规范土地的商业性交易和公共部门的征用行为。新的条例要保证土地开发商按照竞争性价格获得土地使用权。 (2)要将征地制度依目的不同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耕地一旦为耕者所有,其他人或组织(即使是政府)要拥有之,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去购买。从操作层面上看,征地补偿的标准基本上是政府说了算,农民哪怕明知被剥夺也只有服从。而购地则是按市场规则办事,这只看不见的手会作出公正的裁决。对于公共利益目标的耕地用途转换,可采用征购的方式,它与征地的不同在于:耕地征购应该让农民有知情权、谈判权,耕地征购的补偿标准应该服从市场规则。 (3)设立土地法庭作为土地交易纠纷尤其是交易价格纠纷的最后裁决机构,使市场失灵现象在司法的体制内进行解决,比直接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具有更多的保障性和公正性。 第三,土地行政评价指标以顾客为本。 我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评价主要以地方完成的总产值和GDP等为指标,往往需要依靠企业的税收才得以实现,因此,以损害土地所有者收益为成本,换取城市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成为地方政府的选择。虽然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冒风险,但是由于中央的监督成本极高,地方政府面临的风险其实并不高。受制于自身的精力有限和土地管理中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不可能有效监督所有的土地管理活动,因此地方政府敢于随意变更土地的用途,敢于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敢于违法征用土地。在这种状况下,中央政府为了有效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相应地成立了统一管理城乡土地的机构,但这些机构人员的人事安排权却属于地方政府,导致中央政府对这些部门的实际影响非常小。同样,中央政府还期望通过土地价格来监督地方政府行为。但对这类土地价格的评估一般都由地方政府委托土地评估机构进行。而这些评估机构在改制前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改制后和政府依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地评估价格往往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利益。所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是相当有限的。 造成中央政府如此无力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央在用人方面的价值导向出了问题,以GDP为评价指标必然会导致对土地的监督不善。在新公共管理的启发下,政府应改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评制度,以顾客满意为标准。政府官员的考评指标不能单纯靠这些硬性指标,还应当纳入一些软性的标准。可以加入对土地的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土地管理不力的官员给予一定的惩处,而对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将土地管理绩效纳入其中;对土地的征购是否满足民意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政府官员考评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财税制度进行改革,如减少生产领域的税收,代之以消费税和财产税等,这一方面能够降低政府低地价吸引企业定位的激励,维护土地价格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政府官员考评制度的改革,能够减少以牺牲土地换取地方经济增长的诱因。 第四,提高土地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 坚持对土地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影响其行为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完善立法和制定土地管理工作程序,约束组织成员产生与组织目标不致的行为。 引入政府管理人才竞争机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人才,根据本人在土地管理目标上的政绩和业绩来决定晋升或降职,管理组织成员职位不固定化,竞争上岗,将使管理者在实践中具备专业的管理素质,提高土地管理效能。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