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oungsun259
18338 601

[创新发展] 概念中蕴含的辩证逻辑分析及其经济学应用 [推广有奖]

71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0:52: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0:46
这句话不是终极真理,只是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更真的真理。

中科院《科学理念的宣言》里有一句话非常 ...
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

哪句永远对?

使用道具

7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1:14:0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0:52
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

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这句话更对。

使用道具

73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1:17: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1:14
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这句话更对。
我这两句已经构成了大全集,形式逻辑中答案选择,属于非此即彼型,但是很可惜形式逻辑解决不了这问题。
所以并非终极真理在逻辑上站不住脚,而是涉及终极真理的问题(包括是否存在),根本就不是一个逻辑问题。

使用道具

74
youngsun259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8-16 11:30: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0:33
形而上与形而下,这是一对概念论术语。形而下指可名状概念,很好定义的概念;形而上指难以名状的概念,不 ...
(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习惯用法)这段话引自百度:“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出自于《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
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汉唐以来的哲学家展开了长期的争论。王弼派玄学家和宋明时期的理学家都认为形而上的东西先于并决定形而下的东西。
清代学者戴震说:"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以未成形为形而上,已成形为形而下。《易传》提出这一对概念后,在中国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畴。
朱熹说:"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朱子语类》卷一)相反,唯物主义者认为,形而上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而下的东西存在。王夫之认为,"先有形而下后有形而上",反对玄学和理学对"形而上"、"形而下"的唯心主义解释。”
(二、形而上学的习惯用法)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三、形而上与形而上学的比较)
      如果说形而上谓之道,我的理解是在存在形式之前的起源就是道。存在形式之后的延伸就是器物。
当我们用《形而上学》来作为意译,大概的意思是讲,上文亚里士多德将他第一哲学称为基础部分的那个比喻:树根。根是树的基础和起源。就这点上理解,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互通的概念,就是研究事物起源的学问。形而上,通俗理解就是在这个形状形成之前,它究竟是什么呢?自然是形成这个形状所必要的规律和基础条件。
(四、为什么形而上学会与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这个词义相联系?)
首先将形而上学作为辩证法的对立面的,据说是黑格尔。具体原因不明。这里我有个猜测,大概就是从形而上学本身的词义来看,它是存在形式本身去追溯事物的起源和本质的学说,而存在形式本身是作为事物的现象,或者是表象存在的,这个表象由于本身是是具体的,所以对它的分析,就必然只是从它自身的种种表现去展开,依照存在即合理的公理,它的探索就仅仅是事物的现实状态所展现的种种特质去固化,而较少分析这种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必然因果联系。因此,它就将事物本身作为此时间点的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状态,承认为此事物所具有的永恒的性质,并且容易将之推广到与此事物在外在形式上类同的所有种,而不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因此,黑格尔就将这种只是根据个别事物的表现形式而对其所属的种作全称判断的逻辑形式,称为形而上学,并作为辩证法的对立面。我没有看过形而上学一书,但我想,依那个时代人的水平,应当是只能孤立地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也就只能按照事物的表象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进而定义。

使用道具

75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1:34:4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1:17
我这两句已经构成了大全集,形式逻辑中答案选择,属于非此即彼型,但是很可惜形式逻辑解决不了这问题。
...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与两千多年后的卡尔波普都在讲同一句话: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

他们说得没错,人类的确不是神,也没有能力通神。

使用道具

76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1:42: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1:34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与两千多年后的卡尔波普都在讲同一句话: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

他们说得没错,人 ...
既然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
终极真理是否存在的问题,人类也是没有能力终极
只能说终极真理是否存在我们不能知道
不然会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

使用道具

77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2:01:2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1:42
既然人类没有能力终极“真理”
终极真理是否存在的问题,人类也是没有能力终极
只能说终极真理是否存在 ...
宗教自诩真理到此终极,并以此为据去订立恒古不变的教条。神学家要为宗教辩护,他们试图拿出能够终极真理的方法来。辩证法是一法,宿命论也是一法,马哲里两法都有。

使用道具

78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2:38: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2:01
宗教自诩真理到此终极,并以此为据去订立恒古不变的教条。神学家要为宗教辩护,他们试图拿出能够终极真理 ...
人类从古至今都在试图接近真理,是否真正终极了真理我们不知
既然不知,是否真正终极了真理问题本身便为不能说需保持沉默一类
只要不与现实产生矛盾便可

使用道具

79
youngsun259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8-16 12:53: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3 10:16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终极真理。终极真理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要想自圆其说就只能颠覆逻辑。辩证唯心 ...
把心或者物作为最终之理,认为它们本身没有可再追问之处么?而事实上,对于精神之形成,对于物质之形成,事实仍是不断在探索之中的,怎么能认为现时对精神或者物质的认识已然全面而且终极了呢?您说的终极不过是字面的终极罢了,而不是解释的终极。解释的终极,才是终极真理。字面的终极,也只是语义的有限终极罢了,唯心之学,对于何为心,有各自不同的判断,唯物之学,对于何为物,也有不同的说法,五行之说可为物否?以太是此一唯物之终极,还是彼一唯物之终极。都是没有定论的。以宏大之概念,以包罗万象之语言为终极,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定义。世界既存,即是 有,即是物,看似哲理,其实却是什么也没有说明。
     细思阁下之逻辑,可肯定为共同之处,在于阁下对定义所说之“孤立、静止、片面”作为定义规则之要义。除去定义内部包含之辩证法,就其作为语言逻辑的相对静止形式来说,此一定义规则并无不妥。
   辩证法在定义中所揭示,并非颠覆形式逻辑之定义规则,而在揭示一形式逻辑之定义包含彼数形式逻辑之内容。为何?因相异之形式逻辑必不等同。而同一形式逻辑不能定义其自身,故而就此一形式逻辑下定义,必定要以其它二三之形式逻辑来进行判断。此二三之形式逻辑既然相异,必然有矛盾之处。故而一形式逻辑之定义,必包含有对立之其它形式逻辑。此一对立,也仍具相对之静止性与片面性。
      事实而言,形而上学之“孤立、静止、片面”,与形式逻辑之“孤立、静止、片面”,其义不同,前者所论,乃以片面之定义看待事物之本体,因一事物之本体为数定义之集合。后者所论,则仅止于定义,其为概念,不涉物之本体。其所论者,本就事物片面之质。

使用道具

8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8-16 14:57: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esusman 发表于 2021-8-16 12:38
人类从古至今都在试图接近真理,是否真正终极了真理我们不知
既然不知,是否真正终极了真理问题本身便为 ...
神学家们至今也没能拿出能够终极真理的方法来,否则就无需把诡辩法也搬出来了。辩证法不是用来理解的,而是用来诡辩的。请记住黑格尔的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不,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