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15474 84

[转帖]效用最大化是不可证明的 [推广有奖]

31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5 08: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4 21:00:00的发言:

利润最终来源与效用。

利润来源于效用,正确。但是不等于利润大小和效用大小有关。

你不要忘记,效用论是自称主观价值论的,这意味着效用的大小是没有客观计量标准的。而利润是可以“客观”(以被设定的货币价值标准)地被计量的。利润大小还取决于销售量,而效用大的东西不见得就有市场。

树上掉下的果子和用钱买来的果子具有相同的效用。

使用道具

32
ruoyan 发表于 2007-1-15 09: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5 8:02:00的发言:

你说得对啊,没有交换之前就有消费——一种自给自足行为。这不恰恰说明效用和价格没有必然联系吗?

请先承认消费可以发生在交换之前。

再回答你转移了的话题。

这涉及到对价格的理解。以下就暂以你理解的交换价格(我理解的价格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价格的唯一形式)为例。

当消费者拥有多种物品,而这些物品对于他不能均衡满足,即使得他对于某种欲望有更为强烈的满足需要时,就意味着边际效用的不均衡,这就有了交换的必要。此时,若另有一消费者,那种物品对其边际效用反倒低于其它物品,就是说两个消费者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大小正好相反,这就有了交换的可能。可能加必要就是交换的必然。可见,交换的起因是边际效用的不均衡。交换怎么与效用无关?进而,交换比例怎么与效用无关?

把消费狭隘地理解为“交换后的消费”,把价格狭隘地理解为交换比例,才看不到价格是效用变动的表现形式。

使用道具

33
ruoyan 发表于 2007-1-15 09: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5 8:09:00的发言:

你不要忘记,效用论是自称主观价值论的,这意味着效用的大小是没有客观计量标准的。而利润是可以“客观”(以被设定的货币价值标准)地被计量的。利润大小还取决于销售量,而效用大的东西不见得就有市场。

树上掉下的果子和用钱买来的果子具有相同的效用。

效用论是主观价值论,我不这样认为,已经另外帖子说明了。我认为消费主体对效用的评估离不开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些需要都不能完全说是主观的,也离不开待消费物品的多少。而这个数量是客观的。正因为效用的这种主客观的联系,使得消费者那不可以观察的需要可以通过可以观察的物品数量及其变动来体现。利润不过是效用增量的复杂形式。理论就是揭示从现象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在的实际逻辑关联。

“树上掉下的果子和用钱买来的果子具有相同的效用。”——想说明或批评什么观点?

使用道具

34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5 09: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9:31:00的发言:

效用论是主观价值论,我不这样认为,已经另外帖子说明了。我认为消费主体对效用的评估离不开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些需要都不能完全说是主观的,也离不开待消费物品的多少。而这个数量是客观的。正因为效用的这种主客观的联系,使得消费者那不可以观察的需要可以通过可以观察的物品数量及其变动来体现。利润不过是效用增量的复杂形式。理论就是揭示从现象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在的实际逻辑关联。

“树上掉下的果子和用钱买来的果子具有相同的效用。”——想说明或批评什么观点?

第一,效用论是自称主观价值论,不是我强加给它的,你看看经济学史就知道了,效用论是在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较量中形成的。

第二,事实上,效用论只能是主观价值论,因为效用强调的是个人的消费感觉。消费者对效用评价当然离不开待消费物品的多少,但是每一个消费者的这个“多少”都不同,某人吃2两,某人吃半斤。

你在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这个问题上还有困惑。举个例子:一个物品体积是多少——客观;这个体积算是大还是小——主观。按照你的观点,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做出评价,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所以这种评价也是客观的。那什么才算是在“主观”?我好像曾经要求你举出一个“主观”的例子,你举一个试试吧。

树上掉下和买来的果子效用相同,说明效用和价格没有关系。

使用道具

35
ruoyan 发表于 2007-1-15 12: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5 9:42:00的发言:

第一,效用论是自称主观价值论,不是我强加给它的,你看看经济学史就知道了,效用论是在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较量中形成的。

第二,事实上,效用论只能是主观价值论,因为效用强调的是个人的消费感觉。消费者对效用评价当然离不开待消费物品的多少,但是每一个消费者的这个“多少”都不同,某人吃2两,某人吃半斤。

你在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这个问题上还有困惑。举个例子:一个物品体积是多少——客观;这个体积算是大还是小——主观。按照你的观点,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做出评价,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所以这种评价也是客观的。那什么才算是在“主观”?我好像曾经要求你举出一个“主观”的例子,你举一个试试吧。

树上掉下和买来的果子效用相同,说明效用和价格没有关系。

瓦尔拉斯认为价值就是稀缺性,稀缺性完全由主观决定?

牛奶对婴儿的价值不可以由母亲评估么?评估者与消费者合一时,效用是消费者的感觉;消费者与评估者不合一时,效用是评估者根据经验对物品作用于消费者的有用程度的预期。此时就不是消费感觉。而这个预期是受真实的作用结果约束的不能“想当然”,这个意义上,价值就不具有主观性。

小孩床的尺寸是客观,你认为大或小是主观,可是对于特定的小孩这个尺寸是大还是小就是客观存在。不同的人的主观评价离不开这个客观事实。这里没有什么困惑。

主观的例子:只凭借以前的感觉印象,不顾已经变化了的事实,仍然通过想象得出的判断就是主观。北京下雪,于是担扰美国是否交通阻塞,就是主观。

是因为果子有效用才买还是买来才有效用?如果天天有果子从树上掉下,需要得到满足,还会买果子么?不买果子,价格从何而来?天不下雨,果子掉不下来,于是要花钱买果子,于是有了价格,已经得到的效用越少,购买预期越多,价格越高,效用与价格怎么无关?

使用道具

36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12:04:00的发言:

瓦尔拉斯认为价值就是稀缺性,稀缺性完全由主观决定?


关于“稀缺”的问题,你看我其它的帖子吧。

我的观点,在“物以稀为贵”中,“稀”是供给速度相对需求速度较小的意思。一个服装厂每天生产1000件服装,对于一个小买主来说,这个速度足够了,对于大买主来说,就可能还供不应求。

就交换当中的价值判断来说,《终结》中给出一个办法:交换价值=有用性×获取难度。难以获取,也可以用“稀缺”表示吧。但是,难不难是对不同的人来说的,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因人而异,是为主观。

使用道具

3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0: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9:18:00的发言:

请先承认消费可以发生在交换之前。

再回答你转移了的话题。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我上面不是说了人类学会交换之前就在消费嘛。其它生物都在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消费资源。既然如此,不正说明消费体现出来的效用和交换比例(价格)无必然关系吗?

使用道具

3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0: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12:04:00的发言:

牛奶对婴儿的价值不可以由母亲评估么?

母亲可以评估。不同的母亲的评估结果不见得一样。对没有母乳的婴儿,牛奶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对母乳丰沛的婴儿,牛奶可能无关紧要;还有的婴儿不适宜以牛奶喂养。

人类是一个“类”,类就有共性,但是共性不能否定主观性的存在,共性是由一个个个性体现出来的。多数不等于客观!即便是多数母亲都对牛奶于婴儿的价值得出一致的结论,也是人类主体对事物的一种主观认识。牛不是为了给人类养育婴儿才产奶的。

使用道具

3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0: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12:04:00的发言:

小孩床的尺寸是客观,你认为大或小是主观,可是对于特定的小孩这个尺寸是大还是小就是客观存在。不同的人的主观评价离不开这个客观事实。这里没有什么困惑。

哲学对“价值”的理解是,这个概念是描述人-物关系的,是人对物的一种认知,因此,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因此价值是主观的。

作为“人-物”关系,本来就离不开“物”。价值就是“人的主观评价”的表述。

“特定小孩”?这不恰恰说明不同小孩就有不同的大小结论吗?

使用道具

4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0: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12:04:00的发言:

主观的例子:只凭借以前的感觉印象,不顾已经变化了的事实,仍然通过想象得出的判断就是主观。北京下雪,于是担扰美国是否交通阻塞,就是主观。

你把“担忧”当作主观?把不沾边的事儿扯在一起叫做主观?

北京下雪和美国交通状况有没有关系,气象学家或许会去研究它,结论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但是最终会有一个结论,不会有不同的气象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符合事实)这种事情,即两者是否有关系不会因人而异,这恰恰是一种对客观规律(“无关”也是一种事实描述)的探究,不是主观问题。

看来按照你的论点(只要和客观事物有关系就是客观),你是找不到任何一个“主观”的例子了,因为我们生活在客观环境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