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tevenbear
18774 181

[创新发展] 需求定律中的價與量 [推广有奖]

141
stevenbear 发表于 2007-3-13 19: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3-13 15:24:00的发言:
这说的只是边际相等原理,与戈森的边际效用均等定理一致,也是戈森最先发现的。但是问题是,如果市场价格与收入不变时,不是由于偏好改变还能有什么使得“你願意為這行為最多付多少「其他物品」或「其他行為帶來的感受」”有所改变?

非市價價格。如果真實世界是只有一個競爭制度,例如市場的話,價格就是市價組成的。如果你什麼都不親自做,做什麼有人代勞,你用市價租他們的服務,那你做什麼事的價格都可以由市價算。我想恐怕不行。你吃東西拉東西,睡覺與做愛都要親自做。

使用道具

142
ruoyan 发表于 2007-3-13 2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13 19:16:00的发言:

非市價價格。如果真實世界是只有一個競爭制度,例如市場的話,價格就是市價組成的。如果你什麼都不親自做,做什麼有人代勞,你用市價租他們的服務,那你做什麼事的價格都可以由市價算。我想恐怕不行。你吃東西拉東西,睡覺與做愛都要親自做。

市场价格与个别行为价格在我给出的那个公式中都有体现。市场价格影响一定货币额之下折算的实物收入(还欠缺一个实物到感觉的换算,以统一量纲。这是你的理论不可能解决的),是由一般均衡所确定;个别行为价格在一定收入下只由偏好决定。两个价格有各自的作用,你没有弄清。没有弄清需求定律的真正含义,坚持就显得盲目。

使用道具

143
stevenbear 发表于 2007-3-14 09: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說市價與個價格有別,是在說一個行為面對的市價與格價有別,不是在說許多行為面對的市價與一個行為的價格有別。

價格就預期是所支付的,管它是哪一種物品,用不著分成什麼貨幣與實物。

一個行為的價格決不準由偏好決定。一個行為面對的市價是它的價格的一部分。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你去買書,買書付了10元,花了10分鐘。這10分鐘+10元就是你買你的價格。10元是買書的市價。市價是市場上平均的買書價格,是平均的,不是個別的,是每個不同的人去買書這個行為的價格的總合的平均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真實世界,市場往往不是唯一的競爭規則,排隊也是一個,它的原則是先到先得,不是市價高者得。如果你能出一價不排隊立即買到書,那這個價加上你買書的市價就是你買書的價格。

我們喜歡將所有非金錢價格換算成金錢價格以方便計算。例如這10分鐘你拿作它用最多能有10元收入,那你買書的價格就是20元。

使用道具

144
ruoyan 发表于 2007-3-14 10: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14 9:17:00的发言:

我說市價與個價格有別,是在說一個行為面對的市價與格價有別,不是在說許多行為面對的市價與一個行為的價格有別。

價格就預期是所支付的,管它是哪一種物品,用不著分成什麼貨幣與實物。

一個行為的價格決不準由偏好決定。一個行為面對的市價是它的價格的一部分。

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你去買書,買書付了10元,花了10分鐘。這10分鐘+10元就是你買你的價格。10元是買書的市價。市價是市場上平均的買書價格,是平均的,不是個別的,是每個不同的人去買書這個行為的價格的總合的平均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真實世界,市場往往不是唯一的競爭規則,排隊也是一個,它的原則是先到先得,不是市價高者得。如果你能出一價不排隊立即買到書,那這個價加上你買書的市價就是你買書的價格。

我們喜歡將所有非金錢價格換算成金錢價格以方便計算。例如這10分鐘你拿作它用最多能有10元收入,那你買書的價格就是20元。

10分钟之所以是价格,在于这10分钟本可以它用。比如睡觉。但对于睡觉与看书偏好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这10分钟的价,也就是放弃的睡觉的收入是不同的,所以10分钟只是放弃收入的一种形式代表不了放弃的收入到底是多少。而决定多少的正是偏好,如果更偏好睡觉,10分钟的价就高一些,反之就低一些。所以不许由偏好决定行为价格等于否定了价格的本义。

书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这个价格的多少决定了你一定的货币收入下,购买书以后将剩余多少在其它“enjoyment”上面。于是决定了你的各种“enjoyment”的总量。而这个总量就是你所说的总成本。你选择的享受总量不可能超出这个总成本(总收入)。这不过是预算约束的道理。你行为的次数与每个行为的价格(放弃的其它收入)的乘积不能超过这个总成本。若假定总成本一定,行为次数与行为价格成反向变化;或假定行为价格一定,市场价格与行为次数反向变化,这就是所谓“需求定律”,你举的所有例子,都可以用这个公式说明。

你先举出个反例,驳倒这个公式。再谈其它。

价格组合说明不了什么,只须抽象为一个价格向量就可以了。

使用道具

145
stevenbear 发表于 2007-3-14 16: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對,你說的沒錯,對不同的人這10分鐘拿作它用的最大潛在收入不盡相同,所以成本是主觀的,不可觀察的。我知道對不同人這10分鐘做其他事收入不同,我只是用例子說明,我們喜歡將這些收入計算,用貨幣量度而已。偏好看不到,不可量。成本也看不到,但邊際上等於價格。價格可以觀察,我們能看到一個人買不買書,看到他排不排隊。只有不準偏好對行為起作用,價格才能用。正如中國象棋中,只有在一定位置上,才算有絆馬腳的效果。這是規則,不能輕易動。在這裡的人,包括我,沒有一個有本事動得了它,否則我們就不會在這裡,準備去拿與斯密齊名的盛譽了。

你先用你的公式用在我的其中例子上先。我看看你是怎麼用的。

使用道具

146
ruoyan 发表于 2007-3-14 17: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生,需求定律自认为可以解释的是“行为变化”而不是说明这个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不排队只能说明这个10分钟对于这个人做其它事情有更多收入。但如果第二天这个人又排队了,书价未变,这个你还可以解释这样花费的10分钟他的收入最大;可是你的解释都只不过是说这两次行为都符合“最大利益追求本性”;但你需要解释的是由于什么因素的变化使得第一天不花费这10分钟而第二天又花费了,这个你能解释吗?这个原因可观察吗?如果必须要求“其它因素不变”,你找到的这个原因能变化吗?解释这个问题,才是解释“行为变化”,才能让“需求定律”自圆其说。

观察到一个价格可不能当作观察到价格的变化。

使用道具

147
stevenbear 发表于 2007-3-14 17: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從來沒有人想到過判斷什麼叫「最好的行為」。對每個行動者,他們的行動計劃在他們行動前看起來都是最好的。

你認為第一天的行為與第二天都在同一條曲線上,我無話可說。一般我們的處理是分成兩條曲線。如果你認為在情人節買玫瑰給老婆與在愚人節買是一回事,我就無法說下去了。

這是對需求定律的使用方法啊。思維是要以它不錯為出發點。用價格解釋行為的改變。沒有錯,遇到需求改變時它不能用,這是它的使用局限。學到這裡,你就知道什麼時允許用它什麼時候不允許。沒學過現在學。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工具萬能,在任何時候都能用。每個理論都有其邊界。當其他因素改變,就用另一條曲線。說偏好不準改,就是說一改就要換條曲線。

舉個例子,有笨人說,買真鑽不買假鑽,是愈貴愈買,需求定律錯了。這是不懂經濟學思維。如果我們允許需求曲線向上,那還有什麼因素肯定會決定我們行為的改變?你能給出一個可以觀察到的東西來嗎?能夠的話你真的很了不起。使需求曲線必定向下,目的就是要使價格成為決定行為改變的唯一因素。價格可以觀察,所以理論可能錯。因為需求定律不錯,所以用它打造的解釋行為的理論才可能錯。這可能錯,就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回過頭來說,那笨人說錯在什麼地方呢?錯在真鑽與假鐮根本是不同物品。不同物品不同曲線。告訴你取得真鑽的價格下降了,你會買多一點。這才是需求定律的應用。這物品區別很明顯。有的不那麼明顯。例如股票。你認為今天的個股票是明天那個嗎?是同一個物品嗎?這好比問,你認為今天這公司,是明天的那個公司嗎?今天的市場,是明天那個嗎?今天公佈的消息,是明天公佈的消息嗎?

使用道具

148
stevenbear 发表于 2007-3-14 17: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價格能被觀察,它的改變就能被觀察。

使用道具

149
林汉扬 发表于 2007-3-14 22: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13 12:40:00的发言:

當然。供過於求時價會跌,那是需求比供應增加小的情況。我的意思是需求增加的傾向是使價格上升,不管它有沒有被另一個傾向抵消。

你不是说从一角度可以解决问题吗?如果一角度可以解决问题就不会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争了,如果一角度可以解决问题中国人学术史上就不会有的善恶说之争了;如果一角度可以解决问题就不会有中西学说之争了。

性和諧失調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形成家庭的其中一個困難嗎?

性和諧失調就是夫妻性生活关系的失調,可以说這是导致家庭危机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导致第三者介入或其中一方寻找第三者的诱因之一。

我的意思是,一篇文章能有多少空間?除非你發表的是一本書,從經濟學所有角度去看。風險可以從價格的角度看,你會多交保險費。你知道,在危險行業,例如消防員,其人身保險費用是比較高的。

一组公式就有许多种可能,或一个(概念)答案有许多个解(比如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不一定要發表一本書,風險可以從價格的角度看,你将会得到无数种可能。因为不管是嫖还是妓都是不同时不同人对自身風險的價格估计或定位不同。

第一個詞是說,問的問題都是些「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這類問題。應該,就是從道德或價值觀出發來問了。一個對戰爭起因與過程什麼都不懂的人,也同樣能從戰爭對自己的好壞來做出應該怎麼做的的指點。屁股決定立場,根本不關學術的事。應該不升火車票價,應該有最低工資,應該加入世貿,都屬於這類問題。科學的問題是:為何火車票會升,為何工資那樣低,為何成立世貿?不是研究動機,而是研究現象發生的條件。換個問法是,它只問現象發生的條件是什麼?

你了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说吗,不知你是否认为它们不是科学?

第二個詞的意思我用一個例子說明。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當公務員,年入30000,一是當老師,年入50000。不算非金錢收入。你當老師與當公務員是用同樣的技能與知識。你一定會當老師。當老師收入的其中30000元是transfer earning。它的意思是使你不去當公務員,使你的生產要素----技能與知識不用在另一個選擇上,要給你的最小的代價,以補償你不能將這些生產要素拿做他用的損失。那20000是你當老師的租值。你不當老師而去當公務員的成本,就是這個租值的失去。租值一日不為0,不論它怎麼改,你依然不改變對當老師的生產要素的供應。

成本最小化与效用(或功用)最大化永远是人们选择与行为的依据,违反这一法则就不可能存在(或生存)下去。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150
ruoyan 发表于 2007-3-14 22: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14 17:57:00的发言:

從來沒有人想到過判斷什麼叫「最好的行為」。對每個行動者,他們的行動計劃在他們行動前看起來都是最好的。

你認為第一天的行為與第二天都在同一條曲線上,我無話可說。一般我們的處理是分成兩條曲線。如果你認為在情人節買玫瑰給老婆與在愚人節買是一回事,我就無法說下去了。

這是對需求定律的使用方法啊。思維是要以它不錯為出發點。用價格解釋行為的改變。沒有錯,遇到需求改變時它不能用,這是它的使用局限。學到這裡,你就知道什麼時允許用它什麼時候不允許。沒學過現在學。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工具萬能,在任何時候都能用。每個理論都有其邊界。當其他因素改變,就用另一條曲線。說偏好不準改,就是說一改就要換條曲線。

要知道,你的曲线上任何两点间的变动都是其它因素变化的结果。禁止其它因素变动就没有那条曲线。而允许其它因素变动曲线又未必是你所认为的那样。这就是你的矛盾之处。你只看到了一个复杂曲面的某个局部在价格需求量平面上某个区间的投影,就当作全部的经济学图象,名副其实的一孔之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