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三木一林
6272 1

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3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2 点
帖子
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22
最后登录
2007-4-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内容提要:人类历史的发展、价值构成及社会财富的形成过程,说明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展现的。人类社会要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充分相关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个人和社会价值,才会创造出最大的社会财富。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实现个人价值。一般说来,个人并不会注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社会价值是多少。但是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相关时,他所增进的社会价值最大,个人价值也最大。

关键词:知识 社会财富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通过对《经济思想史》和《发展经济学》等相关著作中经济思想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索络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罗默模式把技术进步视为知识积累的结果,而卢卡斯模式则强调只有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从现代增长理论的要素实证分析方法出发,强调了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意义。受上述思想的启发,笔者试从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出发,来探讨知识在社会财富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认为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社会财富是知识作用于不同时空的结果。知识在社会财富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劳动即生产过程来实现的。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价值的转化来完成的。个人价值只有与社会价值相一致时才会得到最大化。个人价值的充分发展,才是时代经济发展的永恒的动力。

一、价值构成证明了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与货币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一种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商品。当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时,货币便转化为了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构成的,即由c+v构成的。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即可变资本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渊泉。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社会财富是由可变资本所创造的,也就是说可变资本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渊泉。下面从价值构成上对社会财富的形成作一分析。

1、可变资本 马克思认为可变资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渊泉。可变资本由三部分构成: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是劳动者得到一定程度的知识所支出的费用。我们不妨称之为知识价值,用k表示。

(1)、(2)我们不妨称之为生存价值,用l表示。生存价值的基本特征是消耗多少便需要补充多少。这时,可变资本便转化为生存价值和知识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v=l+k

通过生产过程,生存价值便转化到新产品中的价值中,也不会创造出新的价值。

既然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而生存价值是消耗多少便需要补充多少,是不会创造出新价值的,所以剩余价值便只能由可变资本中的知识价值所创造出来。

也就是说可变资本中的知识价值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从而也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这也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得到证明。

二、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知识是人类对社会劳动的总结。

1、人类知识的诞生 当古猿开始创造工具,进行集体劳动的时候,诞生了人类社会。可以这样说,工具的创造是人类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应用自身智慧对劳动的总结。

工具的创造,人类社会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知识的诞生,从此人类便开始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2、人类知识的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不断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自身的知识。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早期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原始生产活动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并使人类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弓箭的发明是人类知识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是由于弓箭的发明,使狩猎迅速发展,人类的社会财富得以较大地增加。金属工具的创造,包括青铜器和铁器的应用,使人类早期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总之,每当人类知识有大的发展时,人类经济便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欧洲的工业革命中,纺纱与织布的相互促进;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相互拉动。纵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类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闪现着耀眼的光芒。

正是人类自身知识的应用,才创造出人类的社会财富。知识为什么能为人类创造社会财富呢?这需要对知识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知识

1、知识的两种属性 由上可知,知识就是人类对社会劳动的总结,他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知识一旦被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便具有了商品所具有的两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就是说知识如果作为一种商品,他同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知识的使用价值是知识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知识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知识的价值就是凝结在知识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知识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形成的,知识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决定的。

知识的价值量是由凝结在知识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即由凝结在知识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知识中包含的劳动量越多,其价值量就越大。知识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成正成比的。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知识的价值量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也就可以用知识的价值量来衡量。商品中包含的知识的价值量越多,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就比科技含量低的产品的价格就高。

因为社会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知识含量的多少,所以知识含量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知识含量越少,商品的价值就越小。由此可知,人的价值取决于其对知识的掌握及利用程度,而不是取决于社会个体自身的大小,老幼及个体自身的健全度。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意义上说,是人类知识发展的结果。人类知识的更新、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知识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推动着经济发展的变动,即知识的周期性推动着社会产品的周期性,推动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单一知识的周期推动着单一社会产品的周期;局部知识的周期推动着某一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

人类知识的急剧变动就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性变化,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动。

由知识的价值属性可以得出,除贷币外,知识价值也可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商品价值也可以用知识价值来度量。

2、社会财富 知识的价值借助于劳动者,通过在生产过程的应用,便会创造出社会财富。

知识通过劳动转化为社会财富时,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这在知识的特性中将作详细说明。

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有时空性的,是有形的,而精神财富则是无时空性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知识,就是一种精神价值。它可以激发一个人,也可以激发一大批人;它可以激励一代人,还可以激励几代人。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对知识价值的应用效率有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精神财富对知识价值的应用效率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影响的社会个体更多,影响的时间更长远。精神财富,精神价值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具体地体现在价值应用的效率e上,也就是说,精神财富对e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健康、乐观、积极、向上性的精神财富将会极大地提高价值效率e,庸俗、悲观、消极、低下性的精神财富将会极大地阻碍价值效率e的提高。这从知识的特性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3、知识的获取 知识按获得的方式可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间接知识就是指社会个体从书籍、网络、电视、报道等载体中以及他人那里获得的知识;直接知识是指社会个体从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知识的获取与社会个体的健全度无必然联系。社会个体自身的某些缺陷应该不会成为影响知识获取的主要因素。有某种缺陷的社会个体同样也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样也可以为社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自身应有的价值。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享有接受知识的权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享有接受知识的机会。为每个社会个体提供接受知识的平台和机会是社会应尽的职责,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只有让尽可能多的社会个体获得和增加知识,社会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发展,社会财富才有可能较快的增加。

四、知识的特性

1、知识的时间性

(1)正切 当知识的价值k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呈增长趋势时,为正切,即知识的成长期。如果把k与t的相关度称为b,则tgb=k/t。

(2)余切——知识的贬值 当知识的价值k随着时间

t的推移而呈下降趋势时,为余切,即知识的衰退期,这一过程可称为知识的贬值。如果把k与t的相关度称为b,则ctgb=k/t。

知识的贬值有相对贬值和绝对贬值。一个衰退期的知识与一个成长期的知识相比,就是相对贬值;由于知识的更新导致旧知识的放弃与新的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绝对贬值。

有多大的正切,就有多大的余切。即某一知识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也就有可能汲取多大的价值。

某一知识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社会财富,将来它也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损害。这是知识期所必然的规律。

(3)知识的时间性 任何一种知识在一定的空间内都有其生命周期,即产生--发展--衰落。由于知识具有时间性,所以不论哪一个生命个体,还是以众多生命个体为基础的社会总体,都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以发掘新的创造社会财富的增长点。一个缺乏知识更新的个体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个体,一个缺乏知识创新的社会总体是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总体。没有生命力的个体,没有生机的总体,不仅不会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有时还会消耗已有的社会财富。

一知识在衰变,同时会有其他知识在生长,反过来,一知识在生长,同时会有其他知识在衰变。这可称为知识的生命构成。

正是由于知识的时间性,决定了以某一知识为主的商品的时间性。所以,对社会个体和社会总体来说,知识的不断更新是极具重要的。知识的更新决定了社会个体和社会总体的生命力。简言之,知识决定了社会个体和社会总体的价值。

2、知识的空间性 知识的空间性是指掌握某一知识的社会个体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个体,可以是部分,也可以是全体。

3、知识的创造性 知识的创造性是指通过知识的应用,借助于社会生产,可为社会增加社会财富。这一作用在价值的转化中可得到证明。火的应用,弓箭的使用,人类社会早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及近代的工业革命,当今的信息革命,无一不体现着知识所具有的强大的创造力。

4、知识的爆发性

(1)临界点—爆发点 当知识增长或衰变达到某一程度,即在某一个点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超过这一时刻时,会发生急剧性的突变。即知识能的爆发。这一时刻称为知识的临界点。

(2)知识的爆发性—链式效应 某一时期总会有某一知识起着主导作用。当某一时期某一居主导作用的知识在其临界点剧变时,通常会引起多个知识在其临界点发生剧变。如此类推下去。这种现象可称之为知识爆炸。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就象原子弹的爆发一样会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如近代欧洲的产业革命。这一特性也是社会形态的变更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原因。

一旦某一知识的创造性被挖掘出来,便有可能产生一系例的连锁反应。由某一知识点出发所催发的众多知识点的催发就象原子反应一样便会迅速蔓延开来,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将不可估量。知识的这种爆发性,可以说是知识本身所具有的链式效应的结果,即知识效应的结果。如工业革命时期纺纱与织布的相互推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交通运输等的巨大变革。又如现代社会中电子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相互拉动。

5、知识的弹性 知识受到的压力越大,它所具有的爆发力就越大。如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对科学知识的压制不仅不能阻止人类知识的发展,相反使得知识更具生命力。这是因为,正确的知识要突破旧体制的束缚,没有顽强的生命力便不能生存。为突破旧的束缚,它必须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行。并且一旦挣脱束缚,得以释放,便会显现出强大的创造力。

6、知识的稳定性 某一知识一旦得到承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它便会强化这一地位。这是由于接受它的社会个体和社会总体的个性所决定的。因为社会个体和社会总体对某一知识总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一旦接受后,还会有一个维护的过程,由维护的程度还会生出一个偏护的过程。知识就像一个大圈套小圈,更大的圈再套大圈一样,圈圈套圈圈,永无止境。社会个体或社会总体突破了小圈,还会有大圈,突破了大圈,还会有更大的圈。每突破一个知识圈,人类社会的知识便会有一个飞跃,人类社会的经济便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财富便会有一个大的进展。

7、知识的排他性 由于知识具有稳定性,社会个体或社会总体一旦接受某一知识点,对与此知识点相左的知识点便会产生本能的排斥。要突破原有的知识点,对新的知识点的认识就必须得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旧知识圈的突破需新的知识要达到一定的量。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具备突破旧知识圈的能力。新的知识要有所发展必须要突破旧有的知识圈。

8、知识能 突破旧有的知识圈需要有一定量的知识的积累,知识量的积累过程就是知识能的积聚。一旦积聚起一定能量的知识,便会创造出一定量的社会财富。但是这一知识能可能是创造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关键是人类社会对其如何掌控制。

9、知识的破坏性 一般说来,知识价值有多大的创造性,就会有多大的破坏性。某一知识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其潜在的破坏性也就越大。知识的这一特性在时刻提醒人们:在看到某一知识为社会所创造的巨大财富时,也要时刻注意其潜在的巨大的破坏力,尽量防止其破坏性特征的出现。

五、价值转化

人类历史的发展,价值的构成及社会财富的形成,都说明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展现出来的。知识的价值与他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一定的,即知识的价值与他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一数值可用a表示,a不妨称之为知识的“含金量”。不同的知识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创造出的社会财富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知识的“含金量”不同的缘故。如用w表示社会财富,知识价值与他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则可表述为如下公式。

(一)公式一:w=ak w 表示某一知识的应用所创造出的社会财富。

k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一个社会个体即一名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的价值。

a表示知识价值k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数量比,ak表示创造价值,即某一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数量。

由公式一可知:

1、社会财富与知识的价值相关。

2、知识的价值越高,创造的社会财越多;反之,知识的价值越低,创造的社会财越少。社会财富与知识的价值成正比。

3、不同的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量是不同的。即知识的“含金量”不同。

因此要创造社会财富,必须做到:

1、增加劳动者的知识。通过劳动者知识的增加,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2、知识的提高不是盲目的,要选择价值量大的知识去学习,而不是去泛泛地学习。因为不同的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不同的。事实上,人们也总是选择知识价值量多的知识去学习和利用的。

正是由于知识的“含金量”各不相同,才使得贸易得以进行。也就是说贸易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基础便是知识的“含金量”的不同。因为在同等条件下,人们总是选择“含金量”多的知识。

由于知识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对某一社会个体或社会集团来说是“含金量”少的知识,对另一社会个体或社会集团来说则是“含金量”多的知识。这就是贸易能够开展的原因。

公式一的前提条件是知识的转化率为百分之百,即e=1。

但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知识的应用都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只能是比较接近。因此知识的价值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还受到知识转化率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公式一便变为公式二。

(二)w=ake e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一个社会个体即一名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的创造价值的使用效率。

由公式二可知:知识价值的使用效率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反之,知识价值的使用效率越低,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少。社会财富与知识价值的使用效率成正比。

提高价值效率有物质法和精神法。

现代社会生产中专业化分工,便是提高知识价值效率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生产过程中采用流水线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种行将有效的方法。不过这两种方法都还是物质方法。最为效的方法是精神方法。精神法的实质在于使工作中的社会个体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样其工作的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使价值效率在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到最佳。这便是每个社会集团和社会个体所追求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不懈探索,社会学家对其信念的执着追求。

因此要增加社会财富,一般说来,可采取如下措施: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使社会个体把他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样他工作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劳动者对其所拥有的知识的使用效率提高的一种具体表现。

现实生活中公式二的应用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为一个社会个体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由于知识的掌握是不受社会个体限制的,一知识可以为多个社会个体所掌握和应用。当考虑到多个社会个体,即知识的空间性时,公式二便由公式三代替。

(三)公式三:w=aken n表示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应用某一知识价值的社会个体的数量。

这一公式表明:在知识价值及其使用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利用这一知识的人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反之,利用这一知识的人越少,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少。社会财富与利用知识的社会个体的数量成正比。

 因此,为了增加社会财富,除了增加劳动者的知识,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外,还要广泛普及知识,使更多的劳动者都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每个社会个体都应该享有得到知识的权利,给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同等的接受知识的机会,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公式三所假设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创造的社会财富。当考虑到知识应用的历史时期即知识的时间性时,公式三便转化为公式四。

(四)公式四: w=akent

t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某一地区应用的时间。

公式四说明这样一种现象:

1、社会财富的多少取决与知识的使用期。

2、当处于知识的成长期时,社会财富随着知识利用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利用的时间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反之,利用的时间越少,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少。这时,社会财富与知识的利用时间成正比。

3、当处于知识的衰退期时,社会财富随着知识利用的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利用的时间越多,耗损的社会财富越多;反之,利用的时间越少,耗损的社会财富越少。这时,社会财富与知识的利用时间成反比。

使用此间知识减少的社会财富,不仅表现在绝对值的减少上,还表现在相对值的减少上。这是因为应用衰退期的知识创造的社会财富,明显要比应用成长期的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要少的多。

所以说,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要认真分辨某一知识所处的时间段。当某一知识在一定地区正处于成长期时,要适时抓住机会,不能错过;当某一知识在一定地区已处于衰败期时,要适时退出,决不可犹豫,否则便很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提前预见其衰败期,在这一知识的衰败期到来前,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上述公式在探讨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时,都是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进行的,即个人价值完全符合社会价值。实际情况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时与社会价值并不完全相符,二者之间有一个相关的程度,可能相关,也可能不相关。因此,在充分考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时,公式四就需用公式五来表示。用公式五来说明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才是较为合理的。

(五)公式五: w = rakent

1、价值相关 价值相关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用r表示。它包括三种情况:正相关.零相关和负相关。

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正相关时,创造社会财富。相关程度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相关度越小,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少。

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零相关时,它不会从社会索取财富,但也不会为社会创造社会财富。

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负相关时,它向社会索取财富,即消耗社会财富。负相关度越大,消耗的社会财富越多,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社会总是要采取措施来控制价值的负相关,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

如小偷偷窃,贪污受贿等。实施这些行为的个体,其个人价值明显违背了社会价值,它发挥得越充分,施展的越淋漓尽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社会财富遭受的损失就越多。对这种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是不会由其发展的,自然是要控制和惩治的。

如,从巧克力最初问世到今天这600多年间,欧美一些国家的制造商们为了获取生产各种巧克力的技术秘密,一直在进行着间谍战和贸易战,为防止泄密,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为了严守巧克力生产秘密,瑞士法律明文规定:凡是出卖巧克力的经济情报与生产技术,便是泄露国家绝对机密,将以叛国罪论处。

所以说,个人价值的追求不能违背社会价值。反之就会受到社会的惩处。

公式五表明:

(1)社会财富的增加与减少取决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

(2)个人价值符合社会价值,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正相关时,创造社会财富。相关程度越高,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相关度越小,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少。这时,社会财富与价值相关度成正比。

(3)个人价值违背社会价值,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负相关时,索取社会财富。相关程度越高,索取的社会财富越多。相关度越小,索取的社会财富越少。这时,社会财富与价值相关度成反比。

六、价值相度

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展现出来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与社会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相关度上。

1、价值相度是指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相关的前提下,通过劳动转化为社会财会的程度。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实现个人价值。一般说来,个人并不会注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社会价值是多少。但是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相关时,他所增进的社会价值最大,个人价值也最大。单就个人本身而言,在市场机制下,就是在与社会价值相一致的前提下,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不过是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方面。

总之,价值相度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取决于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由于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展现出来的。一般说来,个人价值体现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通过众多个体的个人价值来展现的。

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悖时,个人价值实现的时间和空间便很有限,且不会长久。

尤其是当社会价值所体现的价值与人类历史发展相背时,他对个人价值的绞杀便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其相伴的便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变相掠夺。如晚清时期的中国,在教会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特别是中世纪欧洲教会对布鲁若等科学家的迫害,更是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变相掠夺。

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有机地相度时,即相互转化时,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最强。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相关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全不相关时,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少。

个人价值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还体现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上。由于知识的价值所具有的催化性,其创造精神财富时,所体现的“链式效应”更不可小视。

某一个体催化的精神财富将随时空的延伸而增加。如布鲁若为“太阳中心说献身方志敏等为理想捐躯,居里夫人为物理事业奉献,神农氏为众生而尝百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象他们一样众多先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价值将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起到催化作用,由此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将不可估量。

因此,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必须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价值要充分体现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要在充分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价值的尺度内发挥。这样,知识价值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潜能才能充分挖掘出来。

至此,知识在社会财富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便可以完整的表述为:

w = rakent

其中:w 表示某一知识的应用所创造出的社会财富。

k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一个社会个体即一名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的价值。

a表示知识价值k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数量比,ak表示创造价值,即某一知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数量。

e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一个社会个体即一名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的创造价值的使用效率。

n表示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应用某一知识价值的社会个体的数量。

t表示某一知识的价值在某一地区应用的时间。

r表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社会财富不仅与知识的价值有关,还取决于知识的应用效率、社会个体的数量及知识利用的时间,此外还取决于个人价值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关程度。所有这些因素中,知识的价值是决定性因素。

社会财富创造的多与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知识的利用程度。如效率e。在其他因素一定时,效率e的提高对社会财富的影响便是巨大的。如徐庶进曹营。徐庶在三国时是个重量级人物,其才能可与诸葛亮媲美。赤壁大战时,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一概都瞒不过他。可他就是不跟曹操说明。也就是说其价值在当时的利用率为零。最直接的结果是曹操八十万大军毁于一旦。

再如知识价值k。当存在相排斥的两方或多方时,某一社会个体在其中一方的发挥,便是他方价值的双倍损失。如三国时刘备怂恿曹操杀掉吕布便是明显的例证。

还有钱学森教授。当初美国一位将军不是曾说过,宁可把他杀掉也不能让他回中国。这一例证可以说是ke的一个很好的实证。

德国一家公司对靛青技术的垄断使得其在三十多的时间内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可口可乐配方技术的垄断,使得其一直在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些都是raket的有利的例证。

Rakent例证。对专利、知识产权等所制定的相关法规便是最好的例子。通过对专利、知识产权等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一方面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保护了最初拥有者的拥有权,保证其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在保护期满后,又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最初拥有者向全社会公开其知识,从而使更多的社会个体拥有这一知识,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十九世纪英国化学家威谦·亨利·柏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紫色染料,并在1857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人工染料工厂。这项专利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并由此掀起了发明合成染料的高潮。1859年法国的巴津发明了红色染料制法。1863年前后,阿尼林红、阿尼林青、阿尼林黄等都被发明出来。到贝夏和布林马亚二人发明了染料必须的阿尼林制取法后,合成染料的生产快速发展起来。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便是rakent的一个例证。

从这些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财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区域经济发展 财富 知识 社会 源泉

沙发
jmxycxg 发表于 2007-5-26 17: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改版发行了,应该是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知识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手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13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