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hinky
14194 45

关于日本农业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9袋长老

博士生

8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7149 个
通用积分
2.2274
学术水平
7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6220 点
帖子
261
精华
0
在线时间
3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5
最后登录
2022-11-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变基本的面貌,也可以强化其现代化的各种基础设施,但是对于其自生能力如何建设,如何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在WTO的环境下,确保新农村的农民有着较高的收益,和城市里进行工业生产的城市居民收入没有太大的差别?

假设:单纯农业的收入,不管是粮食还是其他农业类经济作物相对与工业,服务业所得到的收益相比要低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自己很模糊,希望有高手指点.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即使改变了现在的农村面貌,有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但是因为这个假设,农村的收入依然没有城镇收入高,那样依然会存在收入差距,而且,如果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那么这个贫富差距将会扩大,长期还是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能够超过其他产业,那么目前的贫困差距就可以得到解决,当然如果长期,第一产业的收入总增长超过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那么大量的资源(资金,人,土地)就会涌向农村,同样会造成不均衡.

通过上面的分析,无论假设是否成立,总无法达到均衡,要么农村的农民富裕,要么城镇的居民富裕,依然有着贫富差距存在.

昨天在看一篇农业多功能的文章时,里面谈上,日本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农民的收入曾一度超过城镇居民,但是后来大多数的农民迁移到城镇,农村地区的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出现,国内的粮食大多靠进口,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自己看完这篇文章对为什么,农村的农民收入会一度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是什么情况造成的?不知道有哪位对这个情况比较熟悉,希望也指教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第一产业 贫富差距 第三产业 城市居民 日本 农业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inlin0379 + 9

总评分: 论坛币 + 9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和大家交流,寻求帮助
沙发
xuehe 发表于 2007-5-30 09: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农民少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就提高了,收入就提高了。发达国都是这样。注意,日本农业的补贴几乎和它的产值差不多,这也是一个原因。

使用道具

藤椅
thinky 发表于 2007-5-31 20: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国家不补贴呢,农业是不是还具有自生能力,特别是在中国进一步的融入全球开放的环境下。难道农业注定了是一个落后产业,必须国家支持的产业,农民通过自身劳动,通过市场注定了所获得的收益将少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他们的差距会永远拉大?

和大家交流,寻求帮助

使用道具

板凳
xuehe 发表于 2007-5-31 2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出现生物技术革命的话,农业可能有变化.......

使用道具

报纸
dongdongdou 发表于 2007-6-2 17: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hinky在2007-5-29 19:13:00的发言:

假设:单纯农业的收入,不管是粮食还是其他农业类经济作物相对与工业,服务业所得到的收益相比要低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即使改变了现在的农村面貌,有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但是因为这个假设,农村的收入依然没有城镇收入高,那样依然会存在收入差距,而且,如果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那么这个贫富差距将会扩大,长期还是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能够超过其他产业,那么目前的贫困差距就可以得到解决,当然如果长期,第一产业的收入总增长超过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那么大量的资源(资金,人,土地)就会涌向农村,同样会造成不均衡.

通过上面的分析,无论假设是否成立,总无法达到均衡,要么农村的农民富裕,要么城镇的居民富裕,依然有着贫富差距存在

.

先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假设是对的。而且也已经被先进国家的实际经验所证明。我想就舒尔茨的学说和观点进行一番解释。

在舒尔茨(除了他有关粮食贸易和关税的著作之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Agriculture in an unstable economy》(即不安定经济中的农业)之中,他详述了农业在一个膨胀的成长着的经济之中的成长原理,农产品的根本性质是供需不平等(长期内需求将会钝化)的,而且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是慢性过剩的(因为伴随着农业的低效率的是低收入)。而且贯穿舒尔茨近60年学术生涯,农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就像刚才这本书的标题一样,“不安定经济”指的是在一个有经济增长而且还有景气循环的经济中,如何保持农业的收入和从事农业人员的工资与其他行业平衡。

所以我个人以为国内学术界对于农业的观点有一些偏颇,就是说,经济发展和农业这二者本来就是一个处于矛盾关系的,在经济的发展中从内在性质上来说农业就不可能追得上其他产业,不管政府部门或决策部门是否大力改善,因为这是蕴藏在农业这一产业基因中的。但是反过来并不能说就因此放弃农业,而是应在知道这一原理并考虑如何改善农业根本问题的前提下来制定发展策略。

舒尔茨获得诺贝尔奖主要有两个贡献,一个是提出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策略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提出了human capital的问题,他认为在教育和医疗上投资,尤其是在教育上投资是提高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的根本方法,也是提高农业在经济发展产业不平衡中地位的根本原因。

使用道具

地板
thinky 发表于 2007-6-3 09: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难道真的"在经济的发展中从内在性质上来说农业就不可能追得上其他产业",为什么?

考察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投入状况,相对来说,第一产业投入的资金,技术(大量的高科技,如信息,电子等)少,劳动力投入的多.而第二三产业刚好相反,就这种状况来说,农业是不可能追得上其他产业的.但是如果农业也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减少劳动的投入呢,把农业真正做为一个经济性质的产业来看待(而不是养活人口),是否农业也可以追得上其他产业.

即使劳动力不大规模的转移,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以此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避免多收三五斗的尴尬境地,是不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质量上,而不是从数量上下功夫.当前的农业研究很多仍然是集中在产量上的实验室研究,可是提高产量并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比如海南省的绿色农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博鏊论坛,整体上已经从各个方面带动了海南的经济.

补充: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果的大小,口感,颜色,更重要的是绿色(低成分的有害元素以及高成分的营养元素)等等.

和大家交流,寻求帮助

使用道具

7
dongdongdou 发表于 2007-6-3 11: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hinky在2007-6-3 9:17:00的发言:

难道真的"在经济的发展中从内在性质上来说农业就不可能追得上其他产业",为什么?

请先允许我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农业从本质上说就不可能追得上其他产业。因为

1、请先想想看,农民生产农作物和工人生产工业品还有银行股票生产金融产品的区别(这些则是你所提到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代表)。农产品的投入品是原材料(种子、化肥、农药——后两者为工业投入品)、土地、机械和劳动力(农民)等,生产周期一般是一年或半年(总而言之比起工业产品和金融产品来说时间周期很长而且不可、或基本不可人为控制——除了一些大棚等高科技农产品),而且与工业和金融产品比较起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农业的风险是最大的)。所以同样一个农民、一个工人和一个银行职员在一年中生产的产品,比如说农民生产了1吨粮食,工人1000双鞋子,银行职员处理了100件贷款等业务,可是如果粮食(农产品)、鞋子(工业产品)和业务(金融产品)之间的单价差距很大的话,这三个产业之间的劳动力的收入必然会差距悬殊。这是第一点。

2、刚才说的是静态的分析,现在再说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的问题。当农业中各种农产品多投入一单位时,产品不一定会增加一单位,即农产品的收益是边际效益递减的。请想想看如果在同样一块土地上(假设土地投入不变)投入两倍的原材料(种子、化肥、农药)和劳动力,经过相同的生产周期(请注意农业的生产周期不能缩短!这非常重要,因为工业产品和金融产品的可控性非常强所以可以人为的缩短生产周期,这样就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不一定稻谷或果树会结出两倍的果实,也就是说农业边际效益是递减的。——林毅夫在他的成名作《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中证实1979-1984期间,农业产出增长的32。2%来自化肥的增加投入(另外制度的变化贡献更大,见下文)。

3、还有一点就是在上一次我提到的(舒尔茨的观点),农产品的需求从长期来看是钝化的。请想想看,在经济发展(就是大家越来越有钱)的过程中,先是衣食足——这是用于食品的支出占的比重较大,即恩格尔系数较大,然后随着收入越来越多,用于食品的支出会越来越少(想想看,人的胃的容量有限),即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这也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越有钱,用于食品的支出就越少,——这就是舒尔茨所说的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小的问题,农产品是劣等品(不要误解,劣等品指的仅仅是收入弹性小于1的产品不包含贬褒色彩)。

4、越说越多。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刚才这三点都是从农业内生的特点来看。另外还有一点感想,就是您所说的几种解决方法(发展高科技、绿色农业)等都是从农业内部出发的办法(顺便说一句,国内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我觉得有所偏颇,就是说农业的问题,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它的根源都不在农业本身)。想要从农业内部入手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这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说第一农业与工业发展本身不协调的内在原因是根本问题之一,就是上述三点。还有中国特殊的国情,就是制度问题。第二点提到的林毅夫的研究结果,生产体制的转变——从人民公社向HRS转变这一项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46。89%。虽然他的这个研究剔除了许多动态的因素,但是我还是认为其基本结论是很有说服力的。就是说在农业部门,尤其是体制的变更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这个体制,也就是制度变迁问题,鄙人称之为经济组织的变迁问题是问题的关键之二。

5、农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仰赖其他部门、第二或第三产业,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说更廉价的工业投入品,和强有力的吸收劳动力的力量。另外产业政策的制定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失,就是在权衡产业协调发展上不应该以产出为基础来衡量,而应该以人为基础来衡量。具体说就是,你必须考虑个人承担的教育经费与他的收入是不是合适,各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平均收入不应该差距太大。等等。这一点中国应该好好向日本学习。他们的基尼系数(好像是2000年的,记不太清楚了)是0。29,中国是多少众说纷纭,但是最低也应该超过警戒线0。4了吧。——简言之,不应该以行业产品来定行业人员的收入,而应该以行业人员的收入来定行业产品价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说的太多了,好像还是有些没有说到。想到了再补充。多谢!

[em09][em09][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 11:42:00编辑过]

使用道具

8
thinky 发表于 2007-6-3 22: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首先感谢dongdongdou对这个问题的精彩讨论!

当然仅仅局限农业内部是解决不了目前三农的根本问题,一定要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综合的考虑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道。这个帖子的先前之意本是从农业内部这个角度来考虑。以下分别回答您的5点讨论。

1、您所谈到的农业投入和所举的例子(1吨粮食)都是传统农业,投入的是最基本的种子,劳动,机械,化肥等等。鄙人在6楼中所重点关注的是现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不单纯的是传统农业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现代科技的投入。比如,如何降低食品的有害元素,降低食物的有害辐射,增强食物的健康程度(比如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等等,从这些细微的层次研究)等等。这也需要引入一系列的监测系统(科技的投入)以及实验所研究出来的高质量品种农业作物(不单是提高产量,更是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也是更高水平的科技投入)。而一旦这些高科技含量、高质量的农业产品投入市场,是不是可以有效的提高价格,突破“多收三五斗”的困境。另外,大棚的使用目前在农村也是占居了很重要的位置,市场上很多食品是从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而且正如您所说,可控性强,那是否可以更加广泛的推广,在分析农业经济中把其做为重要的变量来综合考虑农村经济,而不是在讨论中把其作为微小变量,忽略其影响。至于周期,的确,农业的周期相对其他产业是低了些,但这只是农业经济不利的一个方面,比如金融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其风险太高。

2、边际效用递减问题。经济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是广泛存在的,不只是农业经济,在工业服务业中也是一样。如果以此来说明农业经济不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是站不稳脚的。既然边际效用递减如其他产业中一样,确实存在农业经济中,如何来解决呢?您谈到的增加劳动力,种子,化肥,机械的投入,不会带来更多的果实,甚至过量的化肥还是有害的。但是否可以增加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上面谈到的科技投入,质量提升方面的要素投入,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刘宗超博士主要研究的生态型肥料。这在传统农业投入上是没有的,那么现阶段的投入也会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增的阶段。当然这也只是现代科技投入的一个例子。

3、恩格尔定律是广泛被认可,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上,随着收入的继续增加对于食品的支出是递减的。世界人口还是很多,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食品也可以发展其多元性,生产出不同的食品满足人们的口味,扩大需求量。但不可否认,这也是农业经济不同于其他产业要发展的瓶颈之一。

4、如开头所说,单纯的从农业内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制度的变迁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从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每个五年计划对农业的逐步放开,也是能明显感受到其影响。但是不是现在家庭责任制的效力已经发挥完全,应该立足于家庭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其他方面,比如现在火热的基层村组织管理研究上。目前我在关注中国小城镇的作用及其发展这块。鄙人认为小城镇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一环,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经济,也可以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您的第五点也是站在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农业的作用,农业即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也同样支持其他产业。强烈的认同!

呵呵,谈的也不少,希望和您继续的交流,谢谢!

[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 22:08:27编辑过]

和大家交流,寻求帮助

使用道具

9
dongdongdou 发表于 2007-6-5 17: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hinky在2007-5-29 19:13:00的发言:

昨天在看一篇农业多功能的文章时,里面谈上,日本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农民的收入曾一度超过城镇居民,但是后来大多数的农民迁移到城镇,农村地区的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出现,国内的粮食大多靠进口,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自己看完这篇文章对为什么,农村的农民收入会一度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是什么情况造成的?不知道有哪位对这个情况比较熟悉,希望也指教一二.

谢谢thinky的详细回答! 再来回答这个帖子的中心问题。日本农业。

想先请大家了解一下,如果在一个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25分之一)的小国家、山地占了百分之六十、经年处于火山、地震、台风、暴雨威胁中、自然资源极其贫乏,这个国家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中国总是自诩为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凭良心说,鄙人都为这种大言不惭脸红)。读上个世纪初写的《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使用的词是“蕞尔小国”。可是一个世纪后,不管喜欢不喜欢中国都不得不承认这个“蕞尔小国”是他重要的邻居。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日本从美国那里得到大量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援助。(我一直非常感到中国应该学习的就是日本人没有对美国人怀有一丝恨意和埋怨)。日本社会的重建、或者说是新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国的——虽然日本是很崇洋媚“美欧”,但是它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美国也允许天皇继续保留),这使这个社会经历了一种“和平转型”。(传统价值观虽然由于西风盛行也渐渐衰微,但是整个社会相对来说——尤其是掌握了日本社会话语权和思考权的人们仍保留了相当朴素的传统)。不像中国这样满目疮痍,尤其是道德层面。

就不扯远了。聚焦日本农业。日本是相当重视农业的,因为他们的农业及其脆弱,他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几,剩下的都靠进口泰国或其他国家的廉价农产品。日本却有一样非常强,就是大米品种,他们费了大力气开发出大米的新品种,国内卖得好多都是国产米。他们的大米价格大概是中国的十倍。所以他们在研究中国农业时候也以同样的思维来研究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得出的结论是大概95%,因为中国需要空出5%来进口换换口味。此外,日本的生鲜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多数从中国进口,价格也大约是国内的10倍。在日本生鲜蔬菜水果卖得要比罐头等农业加工品稍微贵一些。

现在中国的农业或半农业人口大约有8-9亿人左右,近70%的人口的国内生产总值约15%。而日本大约是4。5%的农业人口创造了12-13%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是大约2。4%的农业人口,占GDP的比值不记得了。日本在战后大约有40-50%的农业人口,75年到15%左右,98年5-6%。是农业人口下降的最成功的一个典型。

鄙人认为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日本人非常重视农业,他们有一种先天的危机感,因为自然资源匮乏耕地面积又少,所以他们一方面重视农业,在国会里有约25%的议员是农业出身或者是为农业说话的(远远超过农业人口的百分比),他们的农协的成功运作模式在世界上都是数得出的。第二,日本人非常重视制造业,他们发达的制造业和技术人员使得工业制造业方面能够创造出很高的产出,不仅是吸收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舞台使得优秀人才的创造才能、组织才能贡献社会,(其实吸收劳动力并不是关键,因为“将相无种”,在人群中可能有天才也可能有庸才,重要的是下面一点:教育)。在中国这一点被曲解得很厉害,好像只要有钱有资本有技术,所谓的“剩余劳动力”就可能被“吸收”。其实没有谁是“剩余”的。只要被公平的提供教育和参与社会的机会。第三,日本的教育水平非常高,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在50-60%左右。而且人的基本素质比较高。所谓的基本素质比如说在公共场合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撞到别人了双方都会道歉、非常守红绿灯等等,这种基本素质在企业经营上是千金难买的,比如说日本企业很重视人之间的长期合作,过去是年功序列,终身雇用等等,而且日本企业几乎没有欺诈行为,因为在一个规范的行业中如果有过一次欺诈行为,你就砸了自己的脚,顾客会把你的恶行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潜在的顾客,你就别想再在这行混下去了。

说了半天好像离了主题。如果在上世纪日本农业收入曾一度超过其他产业的话,这也只会是暂时的,因为工业设备需要在某一时期进行高投资,就是固定资本的投资,而在这一期间有没有产出,所有农业收入高于工业是极有可能的。在1979-84年期间中国不也是同样么,由于制度恢复而高速增长的农业收入不也相对于工业很高么?

顺便加一句,鄙人总是觉得中国农业问题的症结不仅仅停留在农业上,农业工业服务业所谓的三种产业因为边际收益的差距,在社会上好像一说农业就是落后的代名词,一说农民就是素质低的代言人,这都是社会给这些行业和从业人员硬戴上去的有色眼镜。一个社会要富强,是要社会中每个人能够被给与机会参与社会,就是年轻人给与受教育的权利(这个教育不仅仅指单纯知识的,还包括人文的和道德的),成年人能力一般的能够自食其力,能力出色的能够将其贡献给社会——即在公司里做的就做做CEO,在大学里的就当当教授稍微淡泊一点名利把社会的真实理论化、给社会指引方向,等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再顺便加第二句,鄙人觉得中国近多少年内还是不可能出现诺贝尔经济奖,因为要想让人家赞赏你的学问做得好,你先得人品好才行,经世济民的经济学本来是有道德指向的,决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能够达到的,中国13亿人里面四分之三的人都还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置他们于不顾这实在是有违道德和良知。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什么学问,你只有清晰的解释现实,说明、分析现实才能够有深度,不是单凭拿来主义就可以解决的。印度有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和阿马蒂亚·森,前者对于大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洞见和平和的睿智,后者对于印度的贫困、饥荒和灾难有着深刻的同情心和怜悯,提出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这种生长联结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还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超越一切物质和财富的。就不要说人家日本已经获诺贝尔奖十n多个了,就说那个中国老是帮忙人家饥荒的孟加拉还有一个“穷人银行”的创办者,获诺贝尔和平奖呢。想想13亿人的泱泱大国,居然仍然还。。。 。。。是可忍孰不可忍?

谢谢各位不辞辛劳看到这里,太长了,不好意思啦!

[em04][em04][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8 17:57:31编辑过]

使用道具

10
thinky 发表于 2007-6-7 18: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dongdongdou对日本农业以及社会层面其他问题的独到精辟的讨论.

关于现在城市有部分人口,如今富裕了,就带有色眼睛去看农民,觉得农民素质差,本人也绝对的深恶痛绝.就象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用自己的体温把蛇救活了,可恶的蛇还反咬一口.在解放后,农民用自己的粮食产出,自己的积累资金给了城市发展,如今的城市是富裕了,可这一切首先都要归功于中国的农民,没有他们,哪来的城市发展,哪来的城市居民腰包鼓鼓的,开始奢侈的享受.看看现在的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怎么样?家里留下老的,小的,跑到城市住在最低级,最破乱的地方,受着某些高贵城市人口的白眼,只为挣取那微薄的900块,1000块钱养家糊口.看看日本,台湾,韩国等等,周边哪一个不是农民大量的参与了城市建设,大部分的农民转为城市居民,随着富裕,少量的人留在农村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只有中国,中国的二元城乡制度,这些年来严重的抑制农村的发展,支持着城市.所以城市人有什么可骄傲的?正如李昌平说的,农村真危险,如果不迅速的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社会的动荡难免.而且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如斑竹发布的<中国农民调查>里面就是详细的谈到这种情况,看到农村的问题,让人难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7 18:05:44编辑过]

和大家交流,寻求帮助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