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ysh01
4202 17

[新手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融合的第一个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讲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3 个
通用积分
7.350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205 点
帖子
572
精华
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6
最后登录
2023-12-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二帖]

        昨夜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猛然醒悟:马克思的问题不是出在是否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根本问题出在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论断!

       第53页第一段末,马克思引用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第6页上的一句话:“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这说明马克思早已认识到“劳动时间”是商品(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可比性的基础。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至少在潜意识里,马克思已经认为价值与劳动时间是等价的,或者就是一个东西。

      劳动时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什么是“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抽象劳动”人们能感知吗?“抽象劳动”不过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思维概念。时间也是抽象的,但时间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生产衬衣耗费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水泥耗费的劳动时间,从时间角度来说是同质的,不需要去抽象。而生产衬衣耗费的个别劳动和生产水泥耗费的个别劳动,要经过抽象,才能在劳动的角度上同质。

       从可感知性、易理解性、便于使用的角度来看,“劳动时间”远比“抽象劳动”更适合作商品交换的可比性基础。

      再来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论断。首先声明,本人的专业不是经济学,更不是政治经济学,本人对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也没有进行过广泛地阅读。我只能通过所阅读的《资本论》结合本人的思考来推测马克思的思路。

      马克思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为的是解决“懒人生产的商品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一问题。

      第52页第二段,“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人们在思考商品(使用价值)的相互交换时,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对于这个根深蒂固的印象,看来马克思也概莫能外。的确,在现实中,懒人生产的商品与勤快人生产的同样商品相比,勤快人生产的商品更容易实现交换。在“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的前提下,懒人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肯定不能超过勤快人生产的同样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因此,为了使“劳动量大的商品价值大”的论断不致被懒人生产的商品推翻,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有了这个论断,懒人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就不可能超过勤快人生产的同样的商品(使用价值)了,懒人生产的商品并不因为其耗费的劳动时间长而价值就多。

       但是,事实上,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追求的并不是那些价值大的商品,而是相反,即“在使用价值相同时,价值越低越好”!很明显,目标使用价值(即商品)的价值越低,可以换得的目标使用价值越多。设想一下,我们有10个馒头,想要交换衬衣。刚好有两个人有衬衣要交换馒头。这两个人拥有的衬衣,不论用料,还是款式、做工完全一样(即使用价值相同),只是一个人的衬衣是手工缝制的,另一个人的衬衣是用工厂机器缝制的。如果那个用手工缝制衬衣的人愿意用一件衬衣交换10个馒头,那个用工厂机器缝制衬衣的人最少愿意用两件衬衣换这10个馒头,因为他生产一件衬衣耗费的劳动时间比手工缝制衬衣的那个人短。我们用10个馒头交换那个人的衬衣就不言自明了。

       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机器缝制的衬衣的价值肯定要低于手工缝制的衬衣。按照人们通常认为的“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思维定式,我们应该用10个馒头交换手工缝制的衬衣,但是,事实上,我们用10个馒头交换了价值低的机器缝制的衬衣。从总的价值来看,我们10个馒头所包含的价值在可见的时间内是不变的,因而我们交换来的衬衣的价值也就是不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交换手工缝制的衬衣还是交换机器缝制的衬衣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交换数量的差别,我们最终会在总价值不变的约束下选择数量多的,即价值低的机器缝制的衬衣。也就是说:

    “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对于相同的使用价值,人们会选择价值低的商品;对于相同的价值总量,人们会选择使用价值数量更多的商品。”

      由于对于相同的使用价值,人们在商品交换时会选择价值低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即根本不需要为懒人生产的商品价值高而烦恼。对于生产同样的商品,懒人生产的商品价值就是比勤快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高,因为他耗费的劳动时间更长。但是,价值高的商品并不意味着更容易实现商品交换。

    总结一下:
   
    1.“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概念,如果一定要用,就请记住“价值”就是“劳动时间”的代名词,二者是一回事。

    2.劳动时间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交换过程中,商品(使用价值)可比性的基础。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最大的错误。


   
    回复第一帖中的几个问题:

    1. 当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庸俗经济学”)已经注意到了“效用”的问题,一些学者也在呼吁抛弃“效用”的概念(比如张五常)。现在西方经济学还保留“效用”概念,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用来说明商品交换基础的东西。如果用“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来代替“效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商品交换又有哪些错误呢?

    2. 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就像枪就是枪一样,并没有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只有使用它的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枪在反动派的手中就是镇压革命的武器,在革命者的手中就是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保证。经济学(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掌握在真正为普通人民服务的人的手中,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掌握在那些所谓的“精英”手中,就是为剥削者服务的。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可能而且应该与西方经济学融合,解决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精华。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真正成为主流经济学,真正为无产阶级服务。

    4. 数理化并不是经济学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经济学是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管理学才是研究对策、提供方案的科学。管理学需要数理化,而经济学的数理化绝对是歧途。当然,用数学工具辅助说明经济现象是有益的。但是,将社会经济现象强行贴附到数学公式上,绝对是经济学人的悲哀!


[第一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的经济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商品经济部分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

是完全一致。但,二者为什么形成了如此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呢?

       我认为主要是对两个问题的解释,产生了二者的差别:

       第一,商品交换数量的基础是什么?

       第二,企业利润分配规则是什么?

       只要在这两个问题上双方取得了一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就会融合在一起。这里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马克思认为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价值,而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没有解决。

       实际上,商品的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完全是一个没用的概念。决定商品交换数量关系的是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

       你生产一件衬衣用10小时,如果你知道别人生产一斤大米用5小时,你肯定会要求用一件衬衣换两件大米,即使生产一件衬衣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是5小时。当然,这个比例关系只是你的要求,交换能否实现还要看大米生产者是否愿意。而大米生产者是否愿意交换,一个是看他

生产大米耗费的劳动时间,一个看是否有出价更高的衬衣生产者。如果有人愿意用一件衬衣换一斤大米,甚至用两件衬衣换一斤大米,那你想

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就是痴心妄想了。

      当然,你也可能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那是因为大米生产者中有用2个半小时生产一斤大米的。

      所有商品的同质的属性不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为人类劳动都是有差别,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能出现在想象中,就像西方经济学主张

的“效用”。所有商品的同质的属性是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你生产衬衣耗费的1小时,与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在时间上是没有任何差

别的。你生产衬衣耗费的1小时,既不会比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长,也不会比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短。时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是同质的,是可比的。

       劳动时间长,劳动的量就多,商品的价值就大,这有意义吗?商品价值比来比去,比的不还是劳动时间吗?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下,即在地球上的低速运动环境下,是均匀流逝的,是不变的。不变的时间长度,提供了

我们比较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5 14:20: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 经济学 经济学 讨论 马克思主义 新手

沙发
mq1027 发表于 2008-4-23 15: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理解的不对

使用道具

藤椅
小强 发表于 2008-4-23 15: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问题需要探讨!
世界上本有很多路,走的人多了就跟没有一样了。

使用道具

板凳
wangwenyun 发表于 2008-4-23 21: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需要从理论上讨论。

使用道具

报纸
wei8qi8 发表于 2008-4-24 09: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只看得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却看不到商品的“价值”,这一点注定了“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所谓主流经济学”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学流派,这种庸俗的经济学沉浸在竞争的假象中看待一切经济问题,它是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低一个层次的经济学,何谈融合?

当然“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所谓主流经济学”现在换了“马甲”,穿起了很多数学外衣,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但是实际上透过数学工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这种庸俗经济学的低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善于利用数学工具将其本质揭穿。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地板
wei8qi8 发表于 2008-4-24 10: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的经济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商品经济部分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是完全一致。但,二者为什么形成了如此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呢?
A. 不否认两者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形成了如此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是在于两者分别代表和服务着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我认为主要是对两个问题的解释,产生了二者的差别:

       第一,商品交换数量的基础是什么?

       第二,企业利润分配规则是什么?
A. 你说到点子上了,正因为这两点决定了两者永远不能融合,水火不相融!


       只要在这两个问题上双方取得了一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就会融合在一起。这里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
       马克思认为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价值,而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没有解决。
A. 认为“马克思没有解决”,说明你对资本论还没有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一定历史时期的、以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决定。

       实际上,商品的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完全是一个没用的概念。决定商品交换数量关系的是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
A. 恰好相反!决定商品交换数量关系的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竞争市场的供求关系。某种商品的不同个别劳动时间及其所占社会商品量的不同份额,按照加权平均数的形式计算出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你生产一件衬衣用10小时,如果你知道别人生产一斤大米用5小时,你肯定会要求用一件衬衣换两件大米,即使生产一件衬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5小时。当然,这个比例关系只是你的要求,交换能否实现还要看大米生产者是否愿意。而大米生产者是否愿意交换,一个是看他生产大米耗费的劳动时间,一个看是否有出价更高的衬衣生产者。如果有人愿意用一件衬衣换一斤大米,甚至用两件衬衣换一斤大米,那你想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就是痴心妄想了。
A. “生产一件衬衣用10小时”是个别劳动时间,“生产一件衬衣用5小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竞争将强迫“用10小时生产的一件衬衣”按“用5小时生产的一件衬衣”来出售,当然“想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就是痴心妄想了”。

      当然,你也可能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那是因为大米生产者中有用2个半小时生产一斤大米的。
A. 不知是你的键盘出了错,还是你的逻辑上出了错。如果大米生产者用2个半小时的个别劳动时间生产一斤大米,那么他还是将按生产一斤大米5个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这样他除了实现自己的一斤大米2个半小时的个别价值外,还获得2个半小时的超额价值。“用10小时生产一件衬衣”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用2个半小时生产一斤大米”的个别劳动时间根本不可能在竞争市场上见面!在竞争市场上拼刺刀的是“用5小时生产一件衬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用5小时生产一斤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你还认为“可能用一件衬衣换两斤大米”吗?

      所有商品的同质的属性不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为人类劳动都是有差别,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能出现在想象中,就像西方经济学主张的“效用”。所有商品的同质的属性是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你生产衬衣耗费的1小时,与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在时间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你生产衬衣耗费的1小时,既不会比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长,也不会比我生产水泥耗费的1小时短。时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同质的,是可比的。
A. 西方经济学主张的“效用”是想像的,而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却不是想像的!时间作为表征生命和物质运动的尺度确实是没有差别,但是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有差别的,比如:小生产者制作手工生产的玩具所花时间与机械大工业制作的同类玩具所花时间是有差别的。

       劳动时间长,劳动的量就多,商品的价值就大,这有意义吗?商品价值比来比去,比的不还是劳动时间吗?
A. 小生产者制作手工玩具所花时间可能会很长,“劳动”的量会很大,但是小生产者生产玩具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必须按加权平均计算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小生产者的商品个别价值不会因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而以高价出售。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下,即在地球上的低速运动环境下,是均匀流逝的,是不变的。不变的时间长度,提供了我们比较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A. 本人终于明白了!原来你认为不管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与“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下,即在地球上的低速运动环境下,是均匀流逝的”时间一样,是不变的,不仅如此,还认为这种不变时间还“提供了我们比较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恰好相反,不管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奔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这两种劳动时间也会随着不断变化!这两种劳动时间还继续在“物与物”的掩盖下不断反映“人与人”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A. 你只谈了第一点,第二点“企业利润分配规则”也请谈一谈吧!因为这更能表明资产阶级经济学“社会公平正义”的态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4 19:29:31编辑过]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7
wei8qi8 发表于 2008-4-24 14: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ysh01请快来谈一谈第二点“企业利润分配规则”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8
山成功 发表于 2008-4-24 18: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ei8qi8,学术水平高。

使用道具

9
wysh01 发表于 2008-4-25 14: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企业利润分配规则”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认为与风险的最终承担有关。

使用道具

10
wei8qi8 发表于 2008-4-25 16: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夜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猛然醒悟:马克思的问题不是出在是否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根本问题出在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论断!

       第53页第一段末,马克思引用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第6页上的一句话:“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这说明马克思早已认识到“劳动时间”是商品(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可比性的基础。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至少在潜意识里,马克思已经认为价值与劳动时间是等价的,或者就是一个东西。

      劳动时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是人们用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什么是“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抽象劳动”人们能感知吗?“抽象劳动”不过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思维概念。时间也是抽象的,但时间却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生产衬衣耗费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水泥耗费的劳动时间,从时间角度来说是同质的,不需要去抽象。而生产衬衣耗费的个别劳动和生产水泥耗费的个别劳动,要经过抽象,才能在劳动的角度上同质。

       从可感知性、易理解性、便于使用的角度来看,“劳动时间”远比“抽象劳动”更适合作商品交换的可比性基础。

      再来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论断。首先声明,本人的专业不是经济学,更不是政治经济学,本人对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也没有进行过广泛地阅读。我只能通过所阅读的《资本论》结合本人的思考来推测马克思的思路。
A. 从专业学术角度,本来不想回答你这位“没有进行过广泛地阅读”的论友,但是鉴于你的坦率和诚实,考虑到你的看法比较有普通群众的代表性,我将继续就你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A. 商品价值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它反映的是人类劳动的社会性,人类劳动的社会性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而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社会性”这个内容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作为社会生产力形式耗费而存在的人类劳动的社会性是内容,商品价值是这个内容的一种历史形式(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pp.420-421)。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劳动的社会性以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它具体的劳动生产方式由一定的社会分工决定。“抽象劳动”也就是“同一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人类社会性劳动的抽象,是从事社会性劳动的人类在生理上的社会性耗费,如果某个人是这个社会性劳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这个人的生命活动属于这个社会性劳动力发挥的一个过程或片断,那么,这个人的生命活动才能被称为“抽象劳动”,这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抽象劳动”的大小由社会规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一般意义上的表征生命和物质运动的时间决定。

      马克思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为的是解决“懒人生产的商品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一问题。

      第52页第二段,“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人们在思考商品(使用价值)的相互交换时,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对于这个根深蒂固的印象,看来马克思也概莫能外。的确,在现实中,懒人生产的商品与勤快人生产的同样商品相比,勤快人生产的商品更容易实现交换。在“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的前提下,懒人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肯定不能超过勤快人生产的同样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因此,为了使“劳动量大的商品价值大”的论断不致被懒人生产的商品推翻,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有了这个论断,懒人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就不可能超过勤快人生产的同样的商品(使用价值)了,懒人生产的商品并不因为其耗费的劳动时间长而价值就多。

       但是,事实上,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追求的并不是那些价值大的商品,而是相反,即“在使用价值相同时,价值越低越好”!很明显,目标使用价值(即商品)的价值越低,可以换得的目标使用价值越多。设想一下,我们有10个馒头,想要交换衬衣。刚好有两个人有衬衣要交换馒头。这两个人拥有的衬衣,不论用料,还是款式、做工完全一样(即使用价值相同),只是一个人的衬衣是手工缝制的,另一个人的衬衣是用工厂机器缝制的。如果那个用手工缝制衬衣的人愿意用一件衬衣交换10个馒头,那个用工厂机器缝制衬衣的人最少愿意用两件衬衣换这10个馒头,因为他生产一件衬衣耗费的劳动时间比手工缝制衬衣的那个人短。我们用10个馒头交换那个人的衬衣就不言自明了。

       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机器缝制的衬衣的价值肯定要低于手工缝制的衬衣。按照人们通常认为的“人们肯定会交换那些价值大的商品”思维定式,我们应该用10个馒头交换手工缝制的衬衣,但是,事实上,我们用10个馒头交换了价值低的机器缝制的衬衣。从总的价值来看,我们10个馒头所包含的价值在可见的时间内是不变的,因而我们交换来的衬衣的价值也就是不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交换手工缝制的衬衣还是交换机器缝制的衬衣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交换数量的差别,我们最终会在总价值不变的约束下选择数量多的,即价值低的机器缝制的衬衣。也就是说:“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对于相同的使用价值,人们会选择价值低的商品;对于相同的价值总量,人们会选择使用价值数量更多的商品。”

      由于对于相同的使用价值,人们在商品交换时会选择价值低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论断,即根本不需要为懒人生产的商品价值高而烦恼。对于生产同样的商品,懒人生产的商品价值就是比勤快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高,因为他耗费的劳动时间更长。但是,价值高的商品并不意味着更容易实现商品交换。
A. 马克思从第52页第二段开始的论述,并不是解决“懒人生产的商品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一问题,而是批判“懒人生产的商品具有更大的价值”这种看法。

    总结一下:
   
    1.“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概念,如果一定要用,就请记住“价值”就是“劳动时间”的代名词,二者是一回事。

    2.劳动时间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交换过程中,商品(使用价值)可比性的基础。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最大的错误。
A. “价值”不是“劳动时间”的代名词,而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或“无差别人类劳动”的代名词,价值量的大小由体现“劳动的社会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马克思的错误,而是马克思伟大的发现!他对人类社会性劳动的认识决定了他的理论高度不仅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也超越了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8 15:14:38编辑过]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6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