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马列光
7008 56

[经济学基础] [原创]据说通天塔只有三层,也许宏观经济学大厦盖上三层也就够了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9粉丝

热力学第五定律

学科带头人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418 个
通用积分
43.8920
学术水平
383 点
热心指数
408 点
信用等级
346 点
经验
47850 点
帖子
39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8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8
最后登录
2023-3-17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宏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公式

         

        第一个公式,收入乘数:

             △Yt=[1/x^i(1-x)]Y0                                       (i=0,1,2,3,,n)

          △Yt代表某期的国民收入增量,下角标t为某期,△Y0本期的最初支出增量,下角标0为期初。x代表边际消费倾向,i是用自然数表示的指数。x^i代表边际消费倾向的乘积,i的取值表示储蓄在国民收入的支出与再支出周转过程中的i种分布。i0,乘数是凯思斯乘数形式。

     第二个公式:国民收入熵
         S=log2Y  

        S代表熵,Y代表国民收入。

      第三个公式是:债务形成原理
              △D=△S   

      △D代表某期没有归还的贷款增量,△S 代表某期居民储蓄增量。

      第一个公式是非线性收入增长模型,公式的变量可以延伸和联系投资、消费、储蓄理论。包括加速-乘数原理,并且还增添了非线性经济原理的内容,涉及储蓄分布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混沌、倍周期原理。

      第二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增长到停滞的必然规律。公式的变量可以延伸到货币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理论,还有与自由经济的微观无序性,以及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理论。

      第三个公式是债务理论,公式的变量可以延伸到基础货币供给,货币乘数、信贷资金运动的规律和利率理论,涉及商业银行运行机制。

      这三个公式的变量不是直接的经验归纳,而是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由数学公式推导求出的,并且都可以量化,三个公式不仅仅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也是可以用数据分析和验证的知识。

      据说通天塔只有三层,也许宏观经济学大厦盖上三层也就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经济学 通天塔 边际消费倾向 经济学 基本律、通天塔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1993110 + 100 精彩帖子
向日葵教授 + 100 + 60 + 1 有思想!
linmengmiki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0  论坛币 + 80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沙发
icyjunjin 发表于 2015-10-27 12:31: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藤椅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2:48: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板凳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2:58: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2:48
谢谢先生,总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我,前两个公式我粗略地介绍了推导过程,对于债务形成的第三个公式的推导估计也没有其他人感兴趣也就省略介绍了。

使用道具

报纸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3:29: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2:58
谢谢先生,总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我,前两个公式我粗略地介绍了推导过程,对于债务形成的第三个公式的 ...
对于债务形成的第三个公式的推导估计也没有其他人感兴趣也就省略介绍了。
请介绍一下吧。

多数人是学习型的。就是说,任意某题目,如何做,如何解答,就正确了。
好比吃快餐。

至于说,粮食如何种,如何加工,如果做成食品,如何分餐,就没有人在乎了。

使用道具

地板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4:10: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3:29
请介绍一下吧。

多数人是学习型的。就是说,任意某题目,如何做,如何解答,就正确了。
对于第三个公式,凭直觉可以感觉两者的联系,然而做为理论又是另一回事了,必须严格论证,论证的文会有点长。

使用道具

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4:13: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居民把收入存在银行里,这叫储蓄,可是银行又把储蓄借出去,这叫贷款,因此形成银行负债,银行将储蓄记为负债,又把借出去的钱记为资产。储蓄就是银行与借款人的共同负债。
    储蓄与债务是不是讲清楚了呢,且慢,若是我问居民的储蓄从何而来,从因果关系来看似乎主要是劳动所得、投资所得和其他收入所得用于支出以后的货币收入余额。对的,但是货币原本来自银行,而银行的钱又都是借出去的,通过贷款形式发放的,银行贷款与这样劳动所得、投资所得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就形成一个循环,负债来自储蓄,储蓄来自负债,那么:居民储蓄究竟是收入还是负债呢,储蓄与负债是什么关系呢?
答案是:储蓄等于负债,更具体讲储蓄等于未还贷款。

使用道具

8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4:14: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4:10
对于第三个公式,凭直觉可以感觉两者的联系,然而做为理论又是另一回事了,必须严格论证,论证的文会有点 ...
请简单介绍一下。好比数学教科书上,任一公式,当初都是长篇大论,源远流长,到了现代教科书上,就三言两语了。

使用道具

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4:19: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以下6个步骤认识居民储蓄与债务积累过程,理论是简单的,应该不难理解。
    1、企业、社会公众在商品经济与金融体系中构成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某期的收入储蓄是当期指企业和社会公众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用下式表示。
         △S=Y-Z   (1)       
上式中△S表示某期新增收入储蓄,Y表示当期货币收入,Z表示当期货币支出。社会公众有强烈的储蓄愿望,统计数据显示,虽然社会公众中有借款发生,总储蓄还是大于借款,因而社会公众的收入储蓄为正数。也有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社会公众收入的增加,社会公众储蓄快于支出增加,社会公众储蓄占收入的比例随社会公众收入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2、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企业收入所得不能满足投资需求,虽然企业的收入储蓄常常为正数,但是从总体上看,企业借款应大于储蓄。
    3、从银行贷款与借款的关系看,贷款(Dd)=借款(Jj),这个关系表示任何时候,贷款资金与借款资金是相等的。银行发放100亿元贷款,等于借款人从银行借入100亿元资金。本文中谈资金量时,确认了借款与贷款的等量关系,下面就不再做说明了。
    4,假如货币资金仅在国内企业、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之间周转。当社会公众收入储蓄增加时,商业银行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发放的贷款与还款之间会出现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应等于收入储蓄。用以下公式表示。
       △S=△Dd-△Hh              (2)
△Dd表示当期银行贷款资金,△Hh表示当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还款变化量。还款指当期的信贷资金还款和收入所得还款。从(1)式和(2)式可以得到下面关系式:
         Y-Z=△Dd-△Hh             (3)
上式表示:当期收入-当期支出=当期银行新增贷款-当期还款变化量
    5,根据等式右边的关系式可知:
    ⑴、若新增贷款等于新增还款,那么当期收入储蓄为零,表示前期存入银行的收入储蓄在当期没有增减变化。
    ⑵、若新增贷款大于新增还款,当期收入储蓄增加,总储蓄也增加了。
    ⑶、若新增贷款小于当期还款,则要减少前期的储蓄资金,例如储户将钱从储蓄账户取出,归还银行贷款。
    尽管⑴、⑵、⑶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但是,等式(3)右边的关系式受到左边关系式的约束。从宏观总量角度分析,由于社会公众收入储蓄为正值,因而,总有一部分银行贷款资金通过收入余额的方式存入了银行,就出现了还款小于贷款的情况。
    在储蓄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与还款之间存在一个缺口,随着储蓄资金积累性的增加,这个缺口就会越来越大,在减去还款以后,当期银行贷款余额与收入储蓄存款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6,为了更好理解两者相等的关系,可设当期还款为最大可能还款(Max△Hh,Max表示最大)。最大可能还款是指,在贷款资金全部用于支出的条件下,借款人从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回收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归还了银行贷款。最大可能还款的另一种表述是:最大可能还款指借款人已经归还的借款再加上借款人可能归还的未还借款。
    当期的银行贷款余额(△D)=当期银行贷款変量(△Dd)-最大可能还款(Max△Hh)=当期新增收入储蓄(△S)。
          △D=△Dd-Max△Hh      (4)
          △D=△S               (5)
证毕

使用道具

1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27 14:25: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27 14:14
请简单介绍一下。好比数学教科书上,任一公式,当初都是长篇大论,源远流长,到了现代教科书上,就三言两 ...
论证文字比较多,没有发出来,需要管理员审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