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戚华建
16030 84

[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交换定律 [推广有奖]

11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1 10: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20 19:56:00的发言:

与马克思的时间决定价格没有区别,没有“劳动时间相等收益相等”这个假设,整个逻辑无法自圆其说。

再:价值定律为何一定是R=P/SC这样?有相应的逻辑陈述吗?

再: R=P/SC中的量纲运算是不自洽的,鄙人初步观察的结果是需求量的量纲是供给量的量纲的倒数——即“件”=“1/件”。

(回复曹先生)

回答1、根据交换定律,价格由需求价值系数R、供求系数S和成本C三因素决定。“劳动时间”只有在“产量/时间”即在生产率中起决定——成本——的作用。显然,在“产量/时间”生产率中,如果“产量”=0,那么劳动时间就毫无意义。再,如果产出的“产量”的需求价值系数R=0(就是说产品报废等),那么价格P=0,显然劳动时间也没有意义。所以,“(劳动)时间决定价格”的命题在我这里不成立。

回答2、价值定律R=P/SC从经济实践中来,由经济实践证明。

回答3、我不清楚先生的量纲是从那些经济基本量导出,怎样运算。(但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今后在使用经济基本量时,注意导出量的单位问题)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2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1 14: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复张先生

“因此,我们的(供应方)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也是一个变量,我把这个变量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

中应更正为“因此,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跟供应方的投资量也是两个变量,我把这两个变量的比例系数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

(感谢张先生的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 14:19:41编辑过]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3
曹国奇 发表于 2009-1-21 22: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R=P/SC是实践中来的,我们就不再讨论了。

R=P/SC的量纲问题是:p与c的量纲一样,都是“元/件”,这样就是有r与S的量纲互为倒数了。如设R的量纲的为“猪/马”,则量纲运算如下:

猪/马=(元/件)/S(元/件)

则C=马/猪

问题是R与S的量纲是不是互为倒数?

使用道具

14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2 00: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21 22:20:00的发言:

如果R=P/SC是实践中来的,我们就不再讨论了。

R=P/SC的量纲问题是:p与c的量纲一样,都是“元/件”,这样就是有r与S的量纲互为倒数了。如设R的量纲的为“猪/马”,则量纲运算如下:

猪/马=(元/件)/S(元/件)

则C=马/猪

问题是R与S的量纲是不是互为倒数?

(回复曹先生)

因为R是系数,无法表示为量纲,所以根据先生的价格与成本的量纲(元/件)来计算,R=P/SC的量纲运算结果是:

R=(元/件)/S(元/件)=1/S。 (得出结果R是S的倒数:R=1/S)

但我们在交换定律的举例中看到,成本C在客观事实上的量纲单位不是(元/件),而是“产量/时间”生产率的倒数,即成本C的准确的量纲单位应该是“时间/产量”,而价格P的量纲单位却是“元/件”,所以,R=P/SC的量纲运算结果就不会是R=1/S,而是,

R=(元/件)/S(时间/产量)。

如果按照先生的价格P和成本C都是量纲单位“元/件”,那么价格P就恒等与成本C,这在实际经济交换中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5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2 00: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生提的这种情况在以物易物的等价交换中是存在的(即R=(时间/产量)/S(时间/产量),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反映为互为倒数)我跟林先生现在一直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6
胡勤丰 发表于 2009-1-22 12: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定定律,要有一个框架。

  如,交换的共性目的是什么?具有交换共性规律的交换“物”,有那些类型?判断交换量的共性依据是什么?而且,要运用空间想象力,而将其目的、依据、效果建立成空间抽象关系式。

  交换的共性目的,也就是生存需求性经济资源的互补;

  具有交换共性规律的交换“物”,有生活必需性经济资源“物”、和可选择性的生活偏好需求性经济资源“物”,这两种基本类型;

  判断交换量的共性依据,有一个线性区间、和一个非线性区间。可选择性的生活偏好需求性经济资源“物”的交换,具有经济性线性规律;而其生活必需性经济资源“物”的交换,则具有非线性规律;

  在线性区间内的判断交换量的共性依据,也是其交换“物”的消费效果效用,和其交换“物”的获取难度、生产难度。

  如果存在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性迭加规律,则其交换定律才存在。

  一切线性规范的定律,都必须是能够描述唯一结果的解析关系式--如力学关系式,和时间、路程、速度关系式。

  没有指出经济状态是什么“顏色”、没有指出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性迭加规律,是不可能指出线性规范的定律的。

  我发现了,所有人“胃痛时都不想吃饭”,是不是发现了“定律”?肯定算是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

  但是,对于学者而言,只能算“经验”,不能算科学。现有的经济学,普遍存在这种将“经验”算科学的“毛病”。

  在没有指出经济状态是什么“顏色”之时,不可能存在任何经济定理、经济定律!

   经济状态“量”的量纲,是不能随意指定的。客观存在的基本“经济状态”是什么,我们才能、才需度量什么。而且,经济状态“量”的量纲,将涉及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量量纲、导出量量纲,具有系统特性。

诚心交流想法,不一定对,仅是我的个人感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12:44:29编辑过]

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济学,也就是在自然环境资源基础上,关于如何运用实有经济资源、和人类实有劳动能力,去“滋润”地“饲养”人类“自己”的“高级动物饲养学”科学。

使用道具

17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2 14: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糊涂真糊涂先生,我在你的文章后跟帖,就是想看看你对这个“交换定律”的看法。先感谢你的赐教!

你的看法也是我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因为经济交换现象不像物理现象那样单纯,它的交换主体是人,并且我们人又搞出了一个货币出来在交换中插一手,所以,寻找经济交换的定律肯定要比寻找物理现象的定律要困难和复杂得多。——但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即经济交换肯定是存在规律的,而这规律也一定是服从自然规律的,并且,描述这种规律的也一定是代数公式。

今天的经济在学术上的复杂之处在于您所提到的如何看待和建立“经济基本量”与“经济导出量”的量纲问题。至于发现的经济规律是否成立,也像物理等学科一样要由实践来证明。

——您的看法,我会仔细思考,并希望您继续提出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14:27:45编辑过]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8
胡勤丰 发表于 2009-1-22 15: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赐教"不敢!仅是交流想法。

  推敲任何想法,首先都要在道理上、逻辑上合理。描述经济规律的理论解析“代数”关系式,也是如此地只能是“复矢量关系式”,而不能是其它的“代数”关系式。其道理是:

  1、1、3、经济学的必须性理论方法
  基于生活常识可知,自然人使用消费任意经济资源之时,都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消费愉快

与否、工作愉快与否的虚拟状态量。自然人的生理体系,所能承受荷载经济资源的相关影响性作

用状态,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消费愉快与否的虚拟状态量。
  而且,无论是社会经济体系的整体系统状态、还是企业经济体系的整体系统状态,也都将只

可能是由自然人使用消费经济资源的各种虚拟状态行为量,所组成的虚拟性抽象系统状态。
  一切经济体系的经济状态,无论是社会经济体系的系统状态、还是企业经济体系的整体系统

状态,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状态。
  所以,我们在线性规范性理论描述经济状态之时,也将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到,与“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拟经济效用状态相符的某种“虚拟”量。
  同时,由于经济资源的真实性迭加作用方式,始终都是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呼吸性空气经济

资源、食用经济资源的呼吸性、食用性充分消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挥其他可选择性经济资源

的偏好消费性个性行为的经济资源的消费效用。
  所以,我们在线性规范性理论描述经济状态之时,也将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到,与经济资源

的经济作用性虚拟效用状态的迭加规律,完全相符的“虚拟”量的迭加运算关系式。
  我们说,我们只有基于自然人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承受荷载多个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

性虚拟迭加荷载方式,去描述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我们才有可能线性规范地理论描述,一切经

济体系所能具有的整体性系统经济状态。
  我们说,对于任意经济学流派而言,如果没有采用,与虚拟经济效用状态相符的某种“虚拟

”量,去描述经济状态。或者,没有遵循经济资源的真实性迭加方式,去迭加运算经济体系所实

际承受荷载的经济状态。
  那么,这种经济学流派,将与经济状态只能是“虚拟状态”的“事实”不符。或与经济资源

的真实性迭加方式不符。而一定无法准确地、线性规范地理论描述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我们说,采用与虚拟经济效用状态相符的“虚拟”数量,理论描述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是

经济学的必须性基本理论方法。无论是“释、道、儒”等等传统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都将

必须如此。

这个道理,仅是个人想法。仅作参考!

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济学,也就是在自然环境资源基础上,关于如何运用实有经济资源、和人类实有劳动能力,去“滋润”地“饲养”人类“自己”的“高级动物饲养学”科学。

使用道具

1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2 16: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戚华建:

如果你认可2+2(两个人甲、乙交换两种物A、B)这个交换模型的话,不妨尝试将你提出的这个交换定律用于这个交换模型,看看它的适应性如何。

使用道具

20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2 20: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22 16:29:00的发言:

戚华建:

如果你认可2+2(两个人甲、乙交换两种物A、B)这个交换模型的话,不妨尝试将你提出的这个交换定律用于这个交换模型,看看它的适应性如何。

张先生,你也像林先生一样举个实际例子出来,看看我这个交换定律还有没有用。你这个“2+2”例子在我主帖的交换定律的举例里已经有过详尽的解答了,为什么你还没看到。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