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戚华建
16031 84

[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交换定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讲师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153 个
通用积分
1.0040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2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5958 点
帖子
54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交换定律
(戚华建)


我们劳动,我们是用智慧(精力)、力气(体力)和技术(劳动)工具与大自然交换;我们需要别人的物品,又要用自己的物品去交换,这是经济交换;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是情谊(礼仪上)的交换;等。我们人的生活,需要每时每刻处于交换之中。交换有规律可循吗,什么样的方式的交换在(自然资源的耗用)经济上最节约有效,这不光是经济学课题,同时也是哲学课题。现在,我们发现了交换定律,交换定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交换定律(在经济学里可称为价格定律) 可由价值定律R=P/SC  推出。

任何物品或劳务一旦交换即产生价格.就是说,交换一方变成了另一方的价格.没有需求,不产生交换.没有物品或劳务的供应也不能交换.物品或劳务的形成需要成本,所以不投入成本也无法交换(投入的体力、精力、感情等也是成本).显然,需求,供应与成本是交换成立所必需的三要素.同一个东西对不同的人产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需求是一个变量,我这里给这个变量起个名词叫"需求系数",用字母"R"表示.我们不知道对方口袋里有多少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购买我们的东西,因此,(供应方)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也是两个变量,我把这两个变量的对比系数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

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

1,利润产生于RS, (因为成本C在每一时刻一旦形成,就不会变,而P>C是利润,所以利润产生于RS)(RS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2,当R趋向1时,S大于1即有利润,S小于1即亏损 (这就是说,当需求在缩小时,若要获得利润就要压缩投入或节约成本)

3,当S趋向1时,R大于1即有利润,R小于1即亏损 (这就是说,当整个行业的总投入逼近于需求方的总的支付能力时,那一家的提供的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系数R越大,那一家就能获得利润)

4,当RS逼近(趋向)1时,C不管取什么值,都不会有利润.(这就是说,当RS逼近(趋向)1时,即使成本C很低,就是工人不要工资,也不会有利润。)

5,当S取值0,那么P=0.(比方说计划经济,没有市场供求关系,供求系数S取值0,那么P=0,所以在计划经济中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交换。如果交换关系反映为P=RC 时,那么当R→1时,也就没有利润)

——交换定律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利润不是由劳动创造的。(任何劳动只能是变成成本C)

(说明,当物品或劳务的提供者自己消费该物品或劳务时,S取值0. 对于供求系数S中的b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消费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需求量;i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投资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供应量。当然,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准确的关于交换定律中反映出的各项社会信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收集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数据,代入交换定律比较;这样就会帮助我们尽可能准确作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例1)

交换定律的应用例题              

引用一个林汉扬先生的例子: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屿上居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做张三一个叫做李四,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生产大米的,每天能够生产大米5公斤;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现在,请问:两人应该怎么样合作生产分配或者交换才能合理?(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接下来分析先生的例子。张三为a,李四为b。

1、求成本:

已知,a生产大米的产量是5公斤/天,因为成本是生产率的倒数,所以是每公斤大米成本,

Ca=天/5 ,所以也是Ca=1/5;

已知,b生产牛肉的产量是3公斤/天,所以每公斤牛肉成本是

Cb=1/3。

因为a只生产大米,b只生产牛肉,所以大米和牛肉成本对两者都适用,所以,

Ca=Cb=1/5;  (大米)

Ca=Cb=1/3.   (牛肉)             

2、求供求系数:

已知社会大米的供应量是5公斤/1天,而a需求2公斤,所以a的供求系数为

Sa=2/5/1=2/5;(大米)

 而b需求1公斤,所以b的供求系数为

Sb=1/5/1=1/5;(大米)

已知社会牛肉的供应量是3公斤/1天,而a需求1公斤,所以a的牛肉的供求系数为

Sa=1/3/1=1/3;  (牛肉)

而b需求2公斤,所以供求系数为

Sb=2/3/1=2/3.  (牛肉)

3、求需求价值系数(在这里可简单理解为效用认知):

因为a一天需求2公斤大米,所以a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2天,因此

a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a=5/2;  (大米)

b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所以b也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1天,因此,

b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b=5/1; (大米)

显然牛肉也一样,a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a=3/1; (牛肉)

b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b=3/2. (牛肉)

4、我们可以用“交换定律“来分析先生例题中的各种关系了。

(1)大米价格。因为交换定律P=RSC,所以,上述数据代入P=RSC得:

Pa=RaSaCa=(5/2)(2/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a的价格是0.2)

Pb=RbSbCb=(5/1)(1/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b的价格也是0.2)

(2)牛肉价格。

Pa=RaSaCa=(3/1)(1/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a的价格是0.33)

Pb=RbSbCb=(3/2)(2/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b的价格也是0.33)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米的价格刚好是等于0.2×5=1,生产5公斤大米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牛肉的价格也刚好是等于0.33×3=1,生产3公斤牛肉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的交换,就是等价交换,显然,等价交换不产生利润。

现在这里有个问题,a与b的大米与牛肉怎样交换才合理。如果a用1公斤大米交换b1公斤牛肉,显然a吃了便宜而b吃亏。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为什么用那么复杂的公式来算,因为在现实经济交换中,“完全信息”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供求系数S我们永远是未知的,(供求系数高估,显然我们看到,价格就高估,反之,价格就低估),并且,对于需求价值系数,我们也是未知的,比如,遇到喜欢吃的菜,就多吃饭,于是对于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再比如,新款的手机出来,老款手机的需求量就减少,等;所以,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若要知道价格、价值系数、供求系数和成本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我们必须要用到“交换定律”。

(例2)

求大米与牛肉平均价的例子

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我们再可以验算一下,解比例:1.325: 0.803=x:1=1.650:1.(x=1.650.)

解上式比例,我们可以得到1.650×3=5这个事实。这就是说,张三要用1.650公斤大米才可以换李四1公斤牛肉,如果张三全部用5公斤大米换李四的牛肉,按实际行情价:0.2:0.33也只能换3公斤牛肉;就是说,张三先把大米按0.2的价格卖出去,得1元钱,然后用1元钱按0.33的价格买回3公斤牛肉——这符合实际市场交换情况,也符合“等价”交换规律。

我们可以看到,用“交换定律”这个公式求出的结果,各项数据都是准确反映客观实际的并直观地揭示出经济交换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例3)如何在实际投资中分析“供求系数S”来求出未来产品的价格

 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个国家电脑生产的投资是100万,1年可以生产电脑1000台,如果投资计划5年收回,那么1台电脑的成本是200元(先不计其他成本);可是这个国家只有100个人,而人均年收入是1000元,假设允许他们消费电脑的钱是人均年100元,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的人消费量是1万。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电脑在这个国家的供求系数是S=1/20.

根据价格定律P=RSC,我们就可以知道电脑在这个国家的销售价应该是

P=R(1/20)200。

如果我们先设R=1,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电脑在这个国家的平均价是10元,如果一年之内要把1000台电脑全部卖出去的话。

那么显然,我们不能在这个国家投资生产电脑。

价格的定义:

——价格由价值系数R、供求系数S、成本C三因素决定。价格在本质上,是各种经济基本量在交换中的比值。

求价格的代数定义式是:

P=RSC。(P=价格;R=价值系数;S=供求系数;C=成本)

在P=RSC中,R与S都是比例系数,C是时间长度与实物(知识)量的比值,是生产率“产量/时间”的倒数。

C=“时间T/产量G”。

C是经济基本量时间长度T与实物(知识)G量的比值;价格P是成本C处于交换中的尺度。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两次交换经济,就是任何Ca首先要与货币单位交换(第一次交换),再货币单位跟Cb交换(第二次交换),所以价格P的单位在经济两次交换中是货币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2 13:42: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交换定律 经济学 市场供求关系 看不见的手 宏观与微观 经济学 定律 原创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沙发
jingjingjimmy 发表于 2009-1-19 18: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就是交换

使用道具

藤椅
sq2007 发表于 2009-1-19 18: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才!

使用道具

板凳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0 08: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7:44:00的发言:
因此,我们的(供应方)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也是一个变量,我把这个变量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

1、一个交换当中有两个需求者和两个供给者,凭什么把“我们”当作供给者?

2、我们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际支付量,这是两个变量吧?怎么你要把它用“这个变量”S表示?

3、价格就是交换比。你是否可以举出任何例外的情况说明这个价格概念的不妥?

使用道具

报纸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0 08: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ingjingjimmy在2009-1-19 18:02:00的发言:

经济就是交换

真知灼见。交换就是两个私有者交换两种私有物的所有权,简称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0 8:36:36编辑过]

使用道具

作者你好,你可以把此文章发到理论原创栏目吗?如果您的文章是原创经济理论的话?陈伟(广州)

使用道具

7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1-20 09: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7:44:00的发言:

交换定律
(戚华建)


我们劳动,我们是用智慧(精力)、力气(体力)和技术(劳动)工具与大自然交换;我们需要别人的物品,又要用自己的物品去交换,这是经济交换;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是情谊(礼仪上)的交换;等。我们人的生活,需要每时每刻处于交换之中。交换有规律可循吗,什么样的方式的交换在(自然资源的耗用)经济上最节约有效,这不光是经济学课题,同时也是哲学课题。现在,我们发现了交换定律,交换定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交换定律(在经济学里可称为价格定律) 可由价值定律R=P/SC  推出。

任何物品或劳务一旦交换即产生价格.就是说,交换一方变成了另一方的价格.没有需求,不产生交换.没有物品或劳务的供应也不能交换.物品或劳务的形成需要成本,所以不投入成本也无法交换(投入的体力、精力、感情等也是成本).显然,需求,供应与成本是交换成立所必需的三要素.同一个东西对不同的人产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需求是一个变量,我这里给这个变量起个名词叫"需求系数",用字母"R"表示.我们不知道对方口袋里有多少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购买我们的东西,因此,我们的(供应方)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也是一个变量,我把这个变量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

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

1,利润产生于RS, (因为成本C在每一时刻一旦形成,就不会变,而P>C是利润,所以利润产生于RS)(RS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2,当R趋向1时,S大于1即有利润,S小于1即亏损 (这就是说,当需求在缩小时,若要获得利润就要压缩投入或节约成本)

3,当S趋向1时,R大于1即有利润,R小于1即亏损 (这就是说,当整个行业的总投入逼近于需求方的总的支付能力时,那一家的提供的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系数R越大,那一家就能获得利润)

4,当RS逼近(趋向)1时,C不管取什么值,都不会有利润.(这就是说,当RS逼近(趋向)1时,即使成本C很低,就是工人不要工资,也不会有利润。)

5,当S取值0,那么P=0.(比方说计划经济,没有市场供求关系,供求系数S取值0,那么P=0,所以在计划经济中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交换。如果交换关系反映为P=RC 时,那么当R→1时,也就没有利润)

——交换定律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利润不是由劳动创造的。(任何劳动只能是变成成本C)

(说明,当物品或劳务的提供者自己消费该物品或劳务时,S取值0. 对于供求系数S中的b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消费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需求量;i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投资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供应量。当然,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准确的关于交换定律中反映出的各项社会信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收集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数据,代入交换定律比较;这样就会帮助我们尽可能准确作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例1)

交换定律的应用例题              

引用一个汉扬先生的例子: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屿上居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做张三一个叫做李四,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生产大米的,每天能够生产大米5公斤;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现在,请问:两人应该怎么样合作生产分配或者交换才能合理?(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接下来分析先生的例子。张三为a,李四为b。

1、求成本:

已知,a生产大米的产量是5公斤/天,因为成本是产量的倒数,所以是每公斤大米成本,

Ca=天/5 ,所以也是Ca=1/5;

已知,b生产牛肉的产量是3公斤/天,所以每公斤牛肉成本是

Cb=1/3。

因为a只生产大米,b只生产牛肉,所以大米和牛肉成本对两者都适用,所以,

Ca=Cb=1/5;  (大米)

Ca=Cb=1/3.   (牛肉)             

2、求供求系数:

已知社会大米的供应量是5公斤/1天,而a需求2公斤,所以a的供求系数为

Sa=2/5/1=2/5;(大米)

 而b需求1公斤,所以b的供求系数为

Sb=1/5/1=1/5;(大米)

已知社会牛肉的供应量是3公斤/1天,而a需求1公斤,所以a的牛肉的供求系数为

Sa=1/3/1=1/3;  (牛肉)

而b需求2公斤,所以供求系数为

Sb=2/3/1=2/3.  (牛肉)

3、求需求价值系数(在这里可简单理解为效用认知):

因为a一天需求2公斤大米,所以a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2天,因此

a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a=5/2;  (大米)

b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所以b也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1天,因此,

b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b=5/1; (大米)

显然牛肉也一样,a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a=3/1; (牛肉)

b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b=3/2. (牛肉)

4、我们可以用“交换定律“来分析先生例题中的各种关系了。

(1)大米价格。因为交换定律P=RSC,所以,上述数据代入P=RSC得:

Pa=RaSaCa=(5/2)(2/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a的价格是0.2)

Pb=RbSbCb=(5/1)(1/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b的价格也是0.2)

(2)牛肉价格。

Pa=RaSaCa=(3/1)(1/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a的价格是0.33)

Pb=RbSbCb=(3/2)(2/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b的价格也是0.33)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米的价格刚好是等于0.2×5=1,生产5公斤大米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牛肉的价格也刚好是等于0.33×3=1,生产3公斤牛肉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的交换,就是等价交换,显然,等价交换不产生利润。

现在这里有个问题,a与b的大米与牛肉怎样交换才合理。如果a用1公斤大米交换b1公斤牛肉,显然a吃了便宜而b吃亏。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为什么用那么复杂的公式来算,因为在现实经济交换中,“完全信息”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供求系数S我们永远是未知的,(供求系数高估,显然我们看到,价格就高估,反之,价格就低估),并且,对于需求价值系数,我们也是未知的,比如,遇到喜欢吃的菜,就多吃饭,于是对于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再比如,新款的手机出来,老款手机的需求量就减少,等;所以,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若要知道价格、价值系数、供求系数和成本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我们必须要用到“交换定律”。

(例2)

求大米与牛肉平均价的例子

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我们再可以验算一下,解比例:1.325: 0.803=x:1=1.650:1.(x=1.650.)

解上式比例,我们可以得到1.650×3=5这个事实。这就是说,张三要用1.650公斤大米才可以换李四1公斤牛肉,如果张三全部用5公斤大米换李四的牛肉,按实际行情价:0.2:0.33也只能换3公斤牛肉;就是说,张三先把大米按0.2的价格卖出去,得1元钱,然后用1元钱按0.33的价格买回3公斤牛肉——这符合实际市场交换情况,也符合“等价”交换规律。

我们可以看到,用“交换定律”这个公式求出的结果,各项数据都是准确反映客观实际的并直观地揭示出经济交换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戚华建先生:我不是叫做汉扬而是叫做林汉扬,你把我的姓名搞错了。

另外,你这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具体内容可以看我的回帖!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06232-1-1.html&star=12#73803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8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0 10: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复林先生,对比起!

“戚华建先生:我不是叫做张汉扬而是叫做林汉扬,你把我的姓名搞错了。”

——我已经在文中把您的名字改过来了,并深表歉意!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9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20 10: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20 8:3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7:44:00的发言:
因此,我们的(供应方)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践的支付量也是一个变量,我把这个变量叫"供求系数",用字母"S"表示.再用字母"C"表示成本,用字母"P"表示价格,那么,价格的代数表达式就可以写成: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上式称为交换(价格)定律.

1、一个交换当中有两个需求者和两个供给者,凭什么把“我们”当作供给者?

2、我们的投资量跟需求方的实际支付量,这是两个变量吧?怎么你要把它用“这个变量”S表示?

3、价格就是交换比。你是否可以举出任何例外的情况说明这个价格概念的不妥?

感谢张先生的赐教,为了表达准确,把“我们”拿掉是对的。其余2点容我琢磨琢磨。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10
曹国奇 发表于 2009-1-20 19: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与马克思的时间决定价格没有区别,没有“劳动时间相等收益相等”这个假设,整个逻辑无法自圆其说。

再:价值定律为何一定是R=P/SC这样?有相应的逻辑陈述吗?

再: R=P/SC中的量纲运算是不自洽的,鄙人初步观察的结果是需求量的量纲是供给量的量纲的倒数——即“件”=“1/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