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戚华建
16029 84

[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交换定律 [推广有奖]

51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5 0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张三工作8小时,而李四工作9小时,这是李四——加班——了1小时。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52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09: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23:5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4 23: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20:5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9-2-4 14:4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13:54:00的发言:

回复ruoyan朋友:

2、价格不是1.325和0.803,价格分别是0.2和0.33;平均价是0.265.价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而1.325和0.803分别是大米和牛肉的“量”,单位是“公斤”。——在平均价上的交换是——公平交换。就是说,大米只有1.325公斤,按0.2的市场价,才能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牛肉只用0.803公斤,按0.33的市场价就可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0.265=0.265,所以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牛肉为公平。

Ca=1/5 , C不是成本吗,怎么又是价格了?P是什么?

因为价格公式是P=RSC,Ca=1/5是成本,但求价格必须要把Ca代入P=RSC的公式求出。当已知RS=1后,价格P就是0.2.

请问在我的这个例子中:R如何表达、S如何表达?你又是如何已知RS=1的?

在现实经济中,成本C都是——已知——的,当交换成交后,价格P也是已知的,接下来,经济学家要做的事就是——分析——R与S这两个系数了。我们虽然不知道R与S,但我们知道P=RSC,这已经够了。我们只要设法知道R与S其中一个系数,那么另一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我既然知道P=RSC,就当然知道用什么方法求R与S其中一个数的方法。

——但在这里讨论求R与S系数的方法,就太累了。

呵呵!先生也太逗了吧!“我既然知道P=RSC”?你是怎么知道P一定=RSC的?P=RSC中你只知道C就能求出P、R、S?如果RS相乘总是等于1的确可以因为知道C所以知道P,但是你又是怎么知道RS相乘总是等于1的呢?你不能总是一出场就说什么什么是已知的呀!关键你是怎么知道的,应该让看的人也明白你是怎么知道的才能证明你这个公式有用,否则谁知道你是不是自己想象的呢。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3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09: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0:07:00的发言: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张三工作8小时,而李四工作9小时,这是李四——加班——了1小时。

今天我再看你说的“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C=[时间(1/8)/产量(5/8)]=0.2。”这段话,又觉得莫名其妙起来了,“C=[时间(1/8)/产量(5/8)]=0.2”这又是属于哪一个公式算出来的呢?你不是说成本C是“小时/产量”吗?这个(1/8)还是时间吗?看来你为了达到使“P=0.2”这个结果,可以任意支配数学文字来达到了?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4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5 09: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先生,我就是告诉你我是怎样知道的,这是没有用的,你要用实践来证明,这个P=RSC公式是不成立的,这才是有用得。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55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5 10: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5 9: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0:07:00的发言: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张三工作8小时,而李四工作9小时,这是李四——加班——了1小时。

今天我再看你说的“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C=[时间(1/8)/产量(5/8)]=0.2。”这段话,又觉得莫名其妙起来了,“C=[时间(1/8)/产量(5/8)]=0.2”这又是属于哪一个公式算出来的呢?你不是说成本C是“小时/产量”吗?这个(1/8)还是时间吗?看来你为了达到使“P=0.2”这个结果,可以任意支配数学文字来达到了?

林先生,你如果去做会记,是绝对不合格的!你的例子的题设不是“张三1天...李四1天...”的——天——吗!我的大米成本0.2是根据你的时间单位“天”算出来的;现在你又把“天”变为“8小时”,那当然就要用天来÷8了;否则你工作8小时,却从我这里拿8天的工钱,我还不亏死!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56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10: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9:57:00的发言:
林先生,我就是告诉你我是怎样知道的,这是没有用的,你要用实践来证明,这个P=RSC公式是不成立的,这才是有用得。

唉。。。。。难道你的关系公式是凭空想象?既然你不告诉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也没有关系的。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个P=RSC公式是否成立。但是从你的答案就可以证伪。不相信先生可以再把你的答案写出来看看。

事实上“成本C=[时间(1/8)/产量(5/8)]=0.2”的推理过程就不符合这个P=RSC公式。按照这个公式P=RSC推出―→C=P/RS,可是P/RS=[时间(1/8)/产量(5/8)]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2:35:04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7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1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10:0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5 9: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0:07:00的发言: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张三工作8小时,而李四工作9小时,这是李四——加班——了1小时。

今天我再看你说的“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C=[时间(1/8)/产量(5/8)]=0.2。”这段话,又觉得莫名其妙起来了,“C=[时间(1/8)/产量(5/8)]=0.2”这又是属于哪一个公式算出来的呢?你不是说成本C是“小时/产量”吗?这个(1/8)还是时间吗?看来你为了达到使“P=0.2”这个结果,可以任意支配数学文字来达到了?

林先生,你如果去做会记,是绝对不合格的!你的例子的题设不是“张三1天...李四1天...”的——天——吗!我的大米成本0.2是根据你的时间单位“天”算出来的;现在你又把“天”变为“8小时”,那当然就要用天来÷8了;否则你工作8小时,却从我这里拿8天的工钱,我还不亏死!

这么说先生很懂得做会记(计?)了?把“天”变为“8小时”,那当然就要用天来÷8了?这是什么逻辑?你懂得数学原理吧,1天÷8(8的单位是什么),你的意思是1/8天?我有说过工作8小时,应该拿8天的工钱?工作8小时如果按照计时工资当然是拿8小时的工钱嘛!但是,如果是计件工资则是不一定的,我甚至可能不止别人拿8天的工钱呢,比如,一个人做业务时有时那一天的销售量就是某位同事一个月销售量。讨论这些好像是离题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1:18:24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8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11: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9:57:00的发言:
林先生,我就是告诉你我是怎样知道的,这是没有用的,你要用实践来证明,这个P=RSC公式是不成立的,这才是有用得。

如果你要用实践来证明,这个P=RSC公式是不成立的,我可以再出一道复杂一点的题目,先生可以试一试。张三的农庄只生产蜂蜜。生产蜂蜜有两种方式:用或不用蜜蜂。制作一桶可以以假乱真的人造蜂蜜,需要1加仑的树汁和1单位的劳动力。如果以传统的方式(使用蜜蜂)制造等量的蜂蜜,则需k单位的劳力(包括养蜂在内)和b只蜜蜂。使用任一种方法,农夫张三都可在自己的农庄里生产H捅蜂蜜。

 

邻家的农庄是李四的,他栽培苹果树。如果农庄里有蜜蜂,他就可以节约劳动力,因为蜜蜂授粉可替人工授粉。所以,在授粉时。c只蜜蜂可取代1个工人。李四的农庄可产A蒲式耳的苹果。

 

假定市场工资率是W,每只蜜蜂的成本是Pb,每加仑树汁花费Pm。如果每个农夫以其最低成本得其最优产量(假定他们所面临的产出价是有利于他们的最大产量的),问所得结果是否是最优的?这个结果和k,b,c,W,Pb,Pm的关系如何?给出一个关于你的结论的直观解释。李四愿意最多出价多少以引诱张三让他使用蜜蜂生产蜂蜜?如果两家农场同属一个主人,最优结论是什么?


现在请先生来证明这个公式的有用。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9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5 13: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么说先生很懂得做会记(计?)了?把“天”变为“8小时”,那当然就要用天来÷8了?这是什么逻辑?你懂得数学原理吧,1天÷8(8的单位是什么),你的意思是1/8天?我有说过工作8小时,应该拿8天的工钱?工作8小时如果按照计时工资当然是拿8小时的工钱嘛!但是,如果是计件工资则是不一定的,我甚至可能不止别人拿8天的工钱呢,比如,一个人做业务时有时那一天的销售量就是某位同事一个月销售量。讨论这些好像是离题了吧?”

上述引用的是林先生说的,我现在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个农民跟地主约好,农民1天给地主生产5公斤大米,每公斤大米的工资报酬是按1/5来求出(等于0.2货币)付给农民,那么会计就按0.2×5=1付给农民一天的工资;但是,这个农民跟地主吵起来了,农民说,你地主按1/5的算法求出的0.2工资报酬是不对的,因为我一天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所以就应该用8/5=1.6再×5公斤大米才对。——就是说,农民要地主付工资8货币。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懂“数学原理”,地主不懂,农民不懂,邻居们也不懂,但他们终于打听到有个林先生懂“数学原理”,于是就拜托我请林先生给他们用“数学原理”算一算,究竟是农民有理呢还是地主有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4:13:53编辑过]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60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5 15: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5 13:59:00的发言:

“这么说先生很懂得做会记(计?)了?把“天”变为“8小时”,那当然就要用天来÷8了?这是什么逻辑?你懂得数学原理吧,1天÷8(8的单位是什么),你的意思是1/8天?我有说过工作8小时,应该拿8天的工钱?工作8小时如果按照计时工资当然是拿8小时的工钱嘛!但是,如果是计件工资则是不一定的,我甚至可能不止别人拿8天的工钱呢,比如,一个人做业务时有时那一天的销售量就是某位同事一个月销售量。讨论这些好像是离题了吧?”

上述引用的是林先生说的,我现在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个农民跟地主约好,农民1天给地主生产5公斤大米,每公斤大米的工资报酬是按1/5来求出(等于0.2货币)付给农民,那么会计就按0.2×5=1付给农民一天的工资;但是,这个农民跟地主吵起来了,农民说,你地主按1/5的算法求出的0.2工资报酬是不对的,因为我一天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所以就应该用8/5=1.6再×5公斤大米才对。——就是说,农民要地主付工资8货币。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懂“数学原理”,地主不懂,农民不懂,邻居们也不懂,但他们终于打听到有个林先生懂“数学原理”,于是就拜托我请林先生给他们用“数学原理”算一算,究竟是农民有理呢还是地主有理。 


呵呵!先生既然给我讲起故事来了!刚好在下也姓林,那么,我就充当这个故事中的林先生来接着讲这个故事吧!林先生听你这个委托人介绍后肯定会问:0.2货币的单位是什么?如果是按天1/5来求出,显然这个单位应该是天/每公斤,但是,这个单位由于是从某个个别的农民1天给地主生产5公斤大米(生产率)中求出来的,而不是从社会中每一个平均求出来的5每公斤/1天,所以,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另一个农民1天给地主生产10公斤大米,难道你这个表面上调和地主与农民,实际上是维护地主利益的的先生要作出地主应该给另一个(农民1天给地主生产10公斤大米)1天/10公斤=0.1单位的货币不成?如果真的这样,那我这个林先生可就要批评你这个维护地主利益的的先生不懂“数学原理”唔!

另外,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定义,一天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它与一天=8小时是两回事,你可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所以,在这方面使你误会了。

另外,你认为“农民会因为他一天的劳动时间是8小时,所以就要地主应该用8/5=1.6再×5公斤大米才对”的担心纯属多余。1.6单位货币与0.2单位货币中,前者的单位货币是小时/每公斤,后者是天/每公斤,这是两回事。表达的也是不同的生产率或者单位产品的时间成本(生产率的倒数),是你自己可能没有搞清楚。

只有当农民平均一天即使用24小时的劳动时间使出全力的生产率都是与8小时的生产率一样时,我们才能说一天的生产率就是8小时的生产率或者一样。

所以,即使是上面所说这样和你认为的那样,把一天看做完全等于8小时,价格1.6单位货币与0.2单位货币也是同等意义的,只不过前者的单位货币是小时/每公斤,后者是天/每公斤而已。可能先生自己没有搞清楚才会有后面为地主抱不平从而来请教林先生的行为。

[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7:12:01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