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戚华建
16033 84

[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交换定律 [推广有奖]

41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3 23: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复林先生,你说,

“按照你的公式:P=RSC,但是,你一出场就说已知大米价格P=0.2,成本C=1/5,“1/5”中的“1”是一天,“5”是5公斤,如果我把一天换算成为8小时,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另外,你说,“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与S互为倒数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1、“一天”换成“8小时”,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C中的分子1是——1个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由我们具体计算确定的,可以是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小时、分...等。

2、一般来说,双方交换的“保本价”,即P=C,那么我们可知P=RSC中的RS=1.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所以,在现实中本来绝对“保本价”的交易就很少,又,即使“保本价”交易,也不一定是RS互为倒数,因此,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S互为倒数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42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4 1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23:30:00的发言:

回复林先生,你说,

“按照你的公式:P=RSC,但是,你一出场就说已知大米价格P=0.2,成本C=1/5,“1/5”中的“1”是一天,“5”是5公斤,如果我把一天换算成为8小时,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另外,你说,“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与S互为倒数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1、“一天”换成“8小时”,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C中的分子1是——1个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由我们具体计算确定的,可以是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小时、分...等。

2、一般来说,双方交换的“保本价”,即P=C,那么我们可知P=RSC中的RS=1.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所以,在现实中本来绝对“保本价”的交易就很少,又,即使“保本价”交易,也不一定是RS互为倒数,因此,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S互为倒数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

1、我说如果“一天”换成“8小时”,你就来个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先生这是什么逻辑?“一天”换成“8小时”,不是“一天”=“8小时”,我上面重点要问你的是“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2、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不错,“RS=1”中R和S不是属于你的公式中:“P=RSC”的关系,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是根据你的公式中的关系:P=RSC,RS相乘=1的两个数不一定是互为倒数的?能否举个例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4 10:30:28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43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4 13: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4 10:2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23:30:00的发言:

回复林先生,你说,

“按照你的公式:P=RSC,但是,你一出场就说已知大米价格P=0.2,成本C=1/5,“1/5”中的“1”是一天,“5”是5公斤,如果我把一天换算成为8小时,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另外,你说,“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与S互为倒数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1、“一天”换成“8小时”,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C中的分子1是——1个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由我们具体计算确定的,可以是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小时、分...等。

2、一般来说,双方交换的“保本价”,即P=C,那么我们可知P=RSC中的RS=1.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所以,在现实中本来绝对“保本价”的交易就很少,又,即使“保本价”交易,也不一定是RS互为倒数,因此,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S互为倒数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

1、我说如果“一天”换成“8小时”,你就来个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先生这是什么逻辑?“一天”换成“8小时”,不是“一天”=“8小时”,我上面重点要问你的是“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2、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不错,“RS=1”中R和S不是属于你的公式中:“P=RSC”的关系,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是根据你的公式中的关系:P=RSC,RS相乘=1的两个数不一定是互为倒数的?能否举个例子?


==================

回复林先生

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

C=[时间(1/8)/产量(5/8)]=0.2。

2、如果设某时期的某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求关系刚好处于平衡,那么供求系数就S=1,如果再已知某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也刚好保本(P=C),那么根据P=RSC就可知R=1。所以,(R=1)×(S=1)=1。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44
ruoyan 发表于 2009-2-4 14: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13:54:00的发言:

回复ruoyan朋友:

2、价格不是1.325和0.803,价格分别是0.2和0.33;平均价是0.265.价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而1.325和0.803分别是大米和牛肉的“量”,单位是“公斤”。——在平均价上的交换是——公平交换。就是说,大米只有1.325公斤,按0.2的市场价,才能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牛肉只用0.803公斤,按0.33的市场价就可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0.265=0.265,所以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牛肉为公平。

Ca=1/5 , C不是成本吗,怎么又是价格了?P是什么?

使用道具

45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4 18: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13:5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4 10:2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23:30:00的发言:

回复林先生,你说,

“按照你的公式:P=RSC,但是,你一出场就说已知大米价格P=0.2,成本C=1/5,“1/5”中的“1”是一天,“5”是5公斤,如果我把一天换算成为8小时,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另外,你说,“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与S互为倒数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1、“一天”换成“8小时”,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C中的分子1是——1个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由我们具体计算确定的,可以是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小时、分...等。

2、一般来说,双方交换的“保本价”,即P=C,那么我们可知P=RSC中的RS=1.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所以,在现实中本来绝对“保本价”的交易就很少,又,即使“保本价”交易,也不一定是RS互为倒数,因此,在现实经济交换中RS互为倒数的出现概率是极低的。

1、我说如果“一天”换成“8小时”,你就来个那么“8小时”就是一天?先生这是什么逻辑?“一天”换成“8小时”,不是“一天”=“8小时”,我上面重点要问你的是“是不是可以说大米价格P=8/5=1.6呢?”

2、但RS=1是不一定R与S一定是互为倒数的?不错,“RS=1”中R和S不是属于你的公式中:“P=RSC”的关系,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是根据你的公式中的关系:P=RSC,RS相乘=1的两个数不一定是互为倒数的?能否举个例子?


==================

回复林先生

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

C=[时间(1/8)/产量(5/8)]=0.2。

2、如果设某时期的某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求关系刚好处于平衡,那么供求系数就S=1,如果再已知某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也刚好保本(P=C),那么根据P=RSC就可知R=1。所以,(R=1)×(S=1)=1。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其实“1、不是的。你这个问题是求“小时/产量”的成本C问题。应该这样算:因为1天=8小时,所以成本

C=[时间(1/8)/产量(5/8)]=0.2。”这段话,我用:“生产率(产量/时间)的倒数”就可以表达,而你却搞的如此复杂!

2、我这个例子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供求关系不是处于平衡的。证据:张三、李四两个人需求率(需求量/1天)一共是大米3公斤、牛肉3公斤;生产率(产量/1天)一共是大米5公斤、牛肉3公斤。这里生产率(5公斤/1天)—需求率(大米3公斤/1天)=剩余率(大米3公斤/1天),因为有剩余所以明显供求关系不是处于平衡。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46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4 20: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9-2-4 14:4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13:54:00的发言:

回复ruoyan朋友:

2、价格不是1.325和0.803,价格分别是0.2和0.33;平均价是0.265.价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而1.325和0.803分别是大米和牛肉的“量”,单位是“公斤”。——在平均价上的交换是——公平交换。就是说,大米只有1.325公斤,按0.2的市场价,才能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牛肉只用0.803公斤,按0.33的市场价就可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0.265=0.265,所以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牛肉为公平。

Ca=1/5 , C不是成本吗,怎么又是价格了?P是什么?

因为价格公式是P=RSC,Ca=1/5是成本,但求价格必须要把Ca代入P=RSC的公式求出。当已知RS=1后,价格P就是0.2.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47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4 21: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答:只要有价格公式P=RSC在这里,难道“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这个成本核算会记师就不会算了。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48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4 23: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21:11:00的发言:

“呵呵!我说戚华建先生,怎么你还是不明白又这样说“1天=8小时”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你也这样说?”

答:只要有价格公式P=RSC在这里,难道“张三生产5公斤大米是8小时;而李四生产3公斤牛肉却是9小时”这个成本核算会记师就不会算了。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好像没有真正回答我上面的问题。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49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2-4 23: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20:5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9-2-4 14:4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13:54:00的发言:

回复ruoyan朋友:

2、价格不是1.325和0.803,价格分别是0.2和0.33;平均价是0.265.价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而1.325和0.803分别是大米和牛肉的“量”,单位是“公斤”。——在平均价上的交换是——公平交换。就是说,大米只有1.325公斤,按0.2的市场价,才能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牛肉只用0.803公斤,按0.33的市场价就可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0.265=0.265,所以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牛肉为公平。

Ca=1/5 , C不是成本吗,怎么又是价格了?P是什么?

因为价格公式是P=RSC,Ca=1/5是成本,但求价格必须要把Ca代入P=RSC的公式求出。当已知RS=1后,价格P就是0.2.

请问在我的这个例子中:R如何表达、S如何表达?你又是如何已知RS=1的?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50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2-4 23: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2-4 23: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4 20:5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9-2-4 14:4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3 13:54:00的发言:

回复ruoyan朋友:

2、价格不是1.325和0.803,价格分别是0.2和0.33;平均价是0.265.价格的单位是“货币单位”。而1.325和0.803分别是大米和牛肉的“量”,单位是“公斤”。——在平均价上的交换是——公平交换。就是说,大米只有1.325公斤,按0.2的市场价,才能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牛肉只用0.803公斤,按0.33的市场价就可交换到0.265单位的“货币”。0.265=0.265,所以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牛肉为公平。

Ca=1/5 , C不是成本吗,怎么又是价格了?P是什么?

因为价格公式是P=RSC,Ca=1/5是成本,但求价格必须要把Ca代入P=RSC的公式求出。当已知RS=1后,价格P就是0.2.

请问在我的这个例子中:R如何表达、S如何表达?你又是如何已知RS=1的?

在现实经济中,成本C都是——已知——的,当交换成交后,价格P也是已知的,接下来,经济学家要做的事就是——分析——R与S这两个系数了。我们虽然不知道R与S,但我们知道P=RSC,这已经够了。我们只要设法知道R与S其中一个系数,那么另一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我既然知道P=RSC,就当然知道用什么方法求R与S其中一个数的方法。

——但在这里讨论求R与S系数的方法,就太累了。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