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inpf
25690 174

[转帖]论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基本问题__余斌 [推广有奖]

51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3:5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借一步 发表于 2009-7-20 13:27 牛顿的古典物理基本上是正确的,他的算法和说法也可以成立,但不是说他的上帝我也得说是正确的吧?利用数学或其他科学的工具没有问题,工具只是个翻译的问题,如果你的话一开始就是谎话,再完美的工具也不会翻译成真话,当然假定这个机器工具真的是客观的,不食人间烟火。算命术,见过那种周易算命的东西吧,算命先生也用数学,而且利用数学的本事都在你我之上。如果某个学派你们还承认是西方经济学的话,那么供给学派的成果还不如算命先生,偶尔的巧合先生也会说中点事情。没有外生的理论,亏你想的出来,我可从未说我的东西都是内生的。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偏好本来就是很牵强的东西,我问你你有任何靠得住的证据证明它存在或外生的合理性吗?
(1)什么叫“基本上正确”?——这可是重要的标准问题。

(2)你说的这些,根本没有回答如何把“算命术”同其他东西区分开来的标准。

(3)我就搞不懂了,你既然说你的理论有“外生的东西”(当然,我姑且在此相信你承认别人的理论也有“外生的东西”),你也把它拉上来瞧一瞧,看看是不是“更牵强”的东西?看看有“多大的合理性”。OK?

(4)你说别人“牵强”,标准又是什么?

(5)如果你去研究一个“既认为A严格优于B,又认为B严格优于A”的人,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使用道具

52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3:57: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借一步 发表于 2009-7-20 13:49 是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东西?无论过去的西方经济学还是现在的西方经济学都不存在你所谓的界限,我的看法是西方经济学一直以来就是一堆稀粥,什么东西都有,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根本就是掩耳盗铃。要是一一筛选下来,经济学恐怕只剩下一具骨架,可惜这个骨架也被某些“经济学家”搞得七零八落。比如贝克尔这个人的所谓经济学,很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倒是和马克思的思想很近,的确资本主义下,家庭和婚姻决定的基础是金钱,这是共产党宣言早已告诉我们的。
确实,如果人们把一堆稀粥已经用“西方经济学”来概括,“西方经济学”只能是一堆稀粥了。

“西方经济学”究竟是谁最先使用的呢?

使用道具

53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4:02: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借一步 发表于 2009-7-20 13:49 比如贝克尔这个人的所谓经济学,很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为什么不符合?

请表述理由。

使用道具

54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4:04: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说与马克思的思想很近,就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这种说法倒是第一次听说。

使用道具

55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4:10: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借一步 发表于 2009-7-20 13:49 是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东西?无论过去的西方经济学还是现在的西方经济学都不存在你所谓的界限,我的看法是西方经济学一直以来就是一堆稀粥,什么东西都有,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根本就是掩耳盗铃。要是一一筛选下来,经济学恐怕只剩下一具骨架,可惜这个骨架也被某些“经济学家”搞得七零八落。比如贝克尔这个人的所谓经济学,很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倒是和马克思的思想很近,的确资本主义下,家庭和婚姻决定的基础是金钱,这是共产党宣言早已告诉我们的。
确实,一旦使用起“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许多人便获得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因为这些人可以用它来表达各种他们想表达的概念,彼此冲突的理论,只要这些人把它们都纳入到“西方经济学”里,这些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说“西方经济学”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不堪一击的。

这就是这些人永远保证胜利的逻辑。

人们其实也可以把论坛上许多相互冲突的说法(这样的说法论坛上太多太多了)概括成“人大论坛经济学”,于是“人大论坛经济学”就是自相矛盾的,不堪一击的。

祭出这个法宝,基本上就已经放弃了讨论。

使用道具

56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4:13: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各种流派的各种理论,当然可能在融合、在发展。但就某一具体理论而言,难道该理论没有界限?

当然,拿出一个“大集合”概念来维护自己的说法,表面上看很妙,再一看很滑稽。

使用道具

57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4:21: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3:14 如果你认为“偏好”是内生的话,请你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说明它是如何内生的,OK?否则,是谁在“胡说八道”呢?
这个问题,借一步,还没有回答吧?

(当然,借一步可以任意把一种东西都算作“西方经济学”,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即使这样,我也想看看“这种东西”是如何说明偏好是内生的)

使用道具

58
ruoyan 发表于 2009-7-20 14:4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涉及方法论问题了吧。
似乎借一步不应质疑“外生”,前面表达有质疑“外生”的意思。质疑外生的经验符合性,个人以为是可以的。
一个理论是一个逻辑链条中的一段。总有起点、终点。终点是理论结论,起点是一些基本的概念或公理(不须证明的东西)。这些起点的内容就是“外生”的。“外”是指不是由这个链条推出,是这个链条赖以存在的前提。自然内生就是这个链条的某个阶段性结果或最终结果了。
我以为判断一个理论的正确性(非波谱意义下的科学性),首先要明确这个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的范围。是一切有关的现象,还是某些条件下的现象。如真空条件下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只能应用于解释真空条件下的降落现象。但对于解释非真空条件的现象就不适用,如果认为真空条件下得出的理论在非真空条件下也可以应用,也能解释各种条件下的降落现象,就是不对的。所以要先明确理论解释的范围。
在范围清楚后,理论正确的标准似是:1)逻辑链条本身无误;2)起点或终点有一个经检验“在规定范围内”与经验相符。另一个或者经检验也与经验相符,或者因观察手段问题尚不足以证明与经验相符。

具体到效用理论(顺便说,余斌批的是效用论,包括序数(偏好)和基数),按我目前的理解,基数效用论逻辑链条尚不完整,而偏好理论的起点范围过于狭窄,终点又与经验的连接不具体,逻辑链条涉及深奥的数学,还在学习,不能评判,先假定正确。总的看,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解释主要的经济现象,比如模拟一个有限品种有限交易主体的市场交易价格(多数市场都是不完全竞争的)及其变化,两者还都不具备正确理论的要求。

使用道具

59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7-20 19:18: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7-20 10:06
jinpf 发表于 2009-4-2 20:52

论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基本问题
余斌
摘要: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证明;其序数效用与基数效用实际上是一回事,从而序数效用不仅具有基数效用所具有的一切问题,还具有基数效用所不具有的问题,如不存在负效用的问题;所谓个人的主观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相对客观的市场价格之比并不必然成立,即使成立也存在是客观取决于主观还是主观取决于客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当效用相等时,商品交换将不会发生,(这并不能反驳效用不等时交换可以发生,事实上,交换不是无休止的,总是在效用相等时停止),从而商品的交换比例无法由效用来决定,(同意,应该是交换比例决定效用比例),这表明效用理论无法解释市场上的商品交换行为,更无法确定或衡量商品的价值。(效用是确定价值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效用函数 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  商品交换

尽管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效用是个别的,而不是普遍的),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仍然把效用作为他们分析市场行为的出发点,并以为基于效用的价值决定论可以对抗马克思从中推导出剩余价值理论的劳动价值理论。但是,尽管西方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工具来包装其效用理论,错误的东西仍然无法由于数学的包装而成为正确的理论的。(效用论诚然需要修正,马克思需要修改得更多)

一、效用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
但是,富人是不会去吃穷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这种汤带给穷人的效用为正,而带给富人的效用为负。从而,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消费集,也就有了不同的单位消费束。那么应当按哪一个消费束来算呢?尤其是对于那些财富的数量每天在变动的人,比如今天还是白领,明天就失业成为穷人的人。(从一般的的角度来解释交换的任何企图都是经不起质疑的)
。。。。。。
但是,西方经济学却以短时间内的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来“证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地,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显然,这个“证明”并不符合上述我们在超市和早市中看到的消费者的需求情形。另一方面,价格下降而需求增加即存在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仅仅是因为这里的需求是买得起的“有效”需求。因为在价格没有下降之前,就已经有了由于收入有限而没能满足的“非有效”需求,所以才会在价格下降从而有能力购买时,表现出增加了的有效需求。
边际效用递减的另一个矛盾是,西方经济学通常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其解释是,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所以,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略去不计。这样,货币的边际效用便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可以通过时间等边际解决)
然而,首先,纸币本身并没有效用,其效用源于它可能交换来的商品的效用。因而购买行为只能算是将各种可能的商品的潜在效用落实在某个具体的商品的效用上。
其次,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量同样是非常小的。为什么对于商品的边际效用的这种微小变化,就不去忽略不计,使得商品的边际效用也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呢?这典型地反映了西方哲学中的双重逻辑标准。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要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是因为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那么根据这一点就会自然地得出西方经济学家庇古曾得出的如下不利于富人的结论:
如果把富人手中的一元钱转移到穷人手中,那么,持有较少货币的穷人的边际效用的增加会大于持有较多货币的富人的边际效用的减少。这样,社会的总效用便会上升,即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换句话说,把富人的钱转移到穷人手中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元钱的效用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显然,这样一个结论是受资本支配的西方经济学所不能接受的。于是,西方经济学一方面用基数效用的序数性质替代基数效用,以序数效用的名义掩耳盗铃地避开效用的度量问题;另一方面则牵强附会地找理由强调货币的边际效用不是递减的,以便这一理论体系能够继续在资本的首肯下生存下去。
此外,边际效用递减还反映出商品的效用是不稳定的。假如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面包和馒头的效用都是5个效用单位,那么,当他吃下一个面包后,固然第二个面包的效用下降了,但是馒头的效用也下降了。同时,由于干吃面包会引起口渴,很难说作为互补品的饮用水的效用没有上升。因此每一个商品的效用都会由于消费者消费了其它商品而不仅仅消费了相同的消费品等原因而每时每刻都不相同。(效用论的关键在于等边际,而不是曲折的过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西方经济学用导数的形式来表达边际效用并进行理论推导时,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他们并没有证明效用函数的可导性。从而,他们的做法在数学上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四、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之比
。。。 。。。
那么,西方经济学的结论将是他所购买的两个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否则该消费者将可以通过多买一点其中一个物品而少卖一点另一个物品而使自己的总基数效用增加。
但是,这一结论成立的前提首先是,消费品必须是无限可分的。而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总可以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使得两个消费品的单位价格相等。例如,假定苹果每500克2元,苹果汁每500毫升4元,那么我们将苹果的一个计量单位设定为1000克,将苹果汁的一个计量单位设定为500毫升,则苹果的单位价格就与苹果汁的单位价格相等。从而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结论,每单位苹果的边际效用就应当等于每单位苹果汁的边际效用,两者可以相互替代。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同样可以调整极端奢侈品和日常饮食和衣服的单位价格,使之相等。于是,按照上述理论,这两者的边际效用相等,工人们完全可以用一单位极端奢侈品来替代一单位衣服或一单位日常饮食而不会减少他们消费的效用。但是,对收入微薄的工人们来说,微量的极端奢侈品根本替代不了那些衣服或日常饮食,尽管它们的价格相等。从而,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之比的等式对他们是无法成立的。(正确。正是价格之比决定了边际效用之比)
这意味着主观的效用与客观的收入有关。当消费者贫穷时,等价的1单位(比如100公斤)劣质食品的效用大于1单位(相比之下,可能只有1公斤)高档食品的效用,这是因为消费者会购买前者。而当消费者富裕后,面对同样的情况,消费者将购买后者。从而效用的比较也具有阶级性。(因此,效用是个别的,只能在某人需求的范围内讨论)
另外,以电视机为参照物,我们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的相对价格直线下降,难道说,随着性能的飞速提高,个人计算机的边际效用也在下降吗?而且这种下降还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所有的人,无论其偏好和效用函数如何,都一样。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客观的因素存在吗?实际上,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恰恰意味着个人的主观的边际效用取决于相对客观的市场价格,而不是相反。这意味着西方经济学要研究个人的偏好和效用必须将个人纳入社会之中去研究才行,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才行。

五、效用与商品交换
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两个相互交换的商品有相等的价值和不同的使用价值。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当两个相互交换的商品的效用相等时,商品交换将没有必要发生。
要使交换必然发生,在西方经济学中,就只能是一个市场交易者拿对其是低效用的商品去交换对其是高效用的商品,而其交易对象对这两个商品的效用的判断则正好相反。然而,这个效用的低和高的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商品的交换比例将无法由效用来决定。比如,假定对一个拥有苹果的交易者来说,两个苹果的效用为4,三个苹果的效用为5,一本圣经的效用为6;而对一个拥有圣经的交易者来说,一本圣经的效用为2,两个苹果的效用为5,三个苹果的效用为6。从而,在交易时,既可能是一本圣经交换两个苹果,也可能是一本圣经交换三个苹果。这表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甚至无法确定或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为了解释效用与价值(价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以个人之主观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市场之客观的价格之比作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但这只不过表明,西方经济学中充其量只有价格(决定)效用论,而不存在效用(决定)价值论。(对,劳动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更为甚者,我们考虑一个生产一万吨铁水的资本家,铁水对他来说并无直接的效用,既不能吃、又不能喝,而一顿美味的晚餐则对他有直接的效用。但是,这个资本家决不肯拿一万吨铁水来换一顿美味的晚餐,尽管对他来说,前者的效用远远小于后者的效用。这是因为,他清楚,前者的价值在数千万元人民币,而后者的价值只有数千元人民币。
于是,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资本家头脑中的价值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他怎么知道一万吨铁水应当能够换回更多的东西?显然,不论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都不会来源于他个人的偏好和效用。从而交换价值并不由效用或边际效用来决定。(你说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后,西方经济学中只有抽象的效用而没有具体的效用。也就是说,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里,商品交换仅仅是因为抽象效用的大小不同,而不是因为存在不同的具体效用。这意味着,一个人之所以要买衣服而不买面包,并不是因为衣服具有不同于面包的使用价值或具体效用,仅仅是因为此时衣服的抽象效用大于面包的抽象效用。但西方经济学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个人不像消费面包那样来消费衣服即吃掉衣服呢?(这种说法很好笑)
。。。。。
如果把富人手中的一元钱转移到穷人手中,那么,持有较少货币的穷人的边际效用的增加会大于持有较多货币的富人的边际效用的减少。这样,社会的总效用便会上升,即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换句话说,把富人的钱转移到穷人手中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元钱的效用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38267&page=2&from^^uid=1058376

余斌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饿了十天的穷人与饿了一天的富人对1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不等的。

使用道具

6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0 19:22: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7-20 19:18 余斌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饿了十天的穷人饿了一天的富人对1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不等的。
这里(无论判断“边际效用是否相等”)的假设是:“效用”是可以进行人际比较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6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