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eyongxia
1745 0

马克思的价值:平均化还是最小化——马克思价值规律批判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9粉丝

学科带头人

6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资料

新国富论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威望
0
论坛币
12560 个
通用积分
3.0802
学术水平
350 点
热心指数
318 点
信用等级
293 点
经验
51624 点
帖子
2869
精华
4
在线时间
1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最后登录
2023-2-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的价值:平均化还是最小化


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在生产领域,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领域,它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要明确价值规律的本质和意义,首先应当明确马克思的价值概念,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而说明价值是“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竞争是通过调节平均价格来实现这种平均化的。……竞争正是通过以下途径来确立一般利润率的:它把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平均价格,在平均价格中,一种商品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到另一种商品上,等等。商品的价值等于商品包含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量。商品的平均价格等于商品包含的有酬劳动(物化劳动或活劳动)量加无酬劳动的平均份额,这个平均份额不取决于它原来是否如数包含在这种商品本身,换句话说,不取决于原来包含在该商品的价值中的无酬劳动是大还是小。”可见,说价值规律远不不如说是平均规律。

同时,马克思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表现着一种必然的、商品形成过程内在的同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随着价值量转化为价格,这种必然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同在它之外存在的货币商品的交换比例。这种交换比例既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以表现比它大或小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就是按这种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11]

无论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与传统和主流的差别有多大,但其概念还是比较明确的。就是一种平均化的社会劳动时间。或者说是一种生产成本概念。我国学者给价值规律总结了三条功能:

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

如果仔细分析上述论述,我国学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一是从供需角度来说的,“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其实,这里显然存在着一种疑惑,为什么价格上涨生产就会扩大,而价值下跌生产就会缩减呢,我国学者下面给予的补充说明,说是价值规律来指挥,但价值规律是如何指挥的呢?他们没有进一步说明,其实就是因为价格上涨,高于价值,商品生产的收益就会较大;反之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商品生产的收益就会减少。其实在此,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犯有同样的错误,不是价值规律调节人们的生产行为,同样是收益最大化规律调节着人们的生产。第二,但如果从生产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讲更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生产者不论什么时候,即使在其生产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他永远都会努力降低其具体劳动时间——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从而获得较高利润;他不会因为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从而放弃改进技术,减少成本;更不会为了适应价值来增加自己的劳动时间。迫使人们挖潜的,不是价值规律,一是最小化成本或最少劳动时间,是收益最大化规律的变种,二是技术改进,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最终结果是加速商品生产者利润或收益的分化。第三,马克思似乎特别强调资本的转移功能——“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入和流出,其实,这同样是马克思根本不明白利润不只是资本自身带来的,说从利润低的行业转入利润高的行业就能转入,那只是一种幻想,如果像马克思想像的那样,优胜劣汰就不存在了,失业更不存在了。

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刺激作用):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其实,从这个论述就可以看出来,起刺激作用的是利益,还是成本,这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了,成本充其量只能是影响获利的一个因素,与利益的获得划不了等号。

3、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筛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价值规律自身就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平均数规律,自身没有淘汰劣者的功能,淘汰劣者的是利润,没有利益,或者说劳而无功,谁还继续劳动,那是傻子。再者,优胜劣汰自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然规律,他远远比价值规律具有更强大的规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价值规律 马克思 平均化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价值量 劳动力 利润率 剩余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