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田间微风
1946 5

[学科前沿] 《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揭示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交换价格等概念成因的分析过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高中生

3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35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972 点
帖子
20
精华
0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4-18
最后登录
2020-12-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揭示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交换价格等概念成因的分析过程


这里的分析对象是商品交换行为,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抽象上升为具体的矛盾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里的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分析过程其实是从解决矛盾行为产生的资源短缺问题开始的逻辑发展过程,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交换价格、货币交换价值及商品价格等概念都是这一逻辑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说明商品交换行为的形成原因,产生商品概念。


“解决矛盾行为产生的行为能量供求矛盾要由改进行为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和提高消费资源供应能力等解决各种短缺类资本要素供应矛盾的经济行为解决。短缺类资本要素供应行为分为生产供应行为与交换供应行为二种。交换供应行为是在生产供应能力不足或生产供应成本太高的情况下产生的用生产供应能力过剩的资本要素换取短缺类资本要素的供应行为,所以,交换供应行为实质是一种生产分工合作的行为。在交换供应行为中,所有生产供应能力过剩的资本要素都是可交换资源,用于交换的可交换资源称为商品。人们互换商品产生的交换矛盾是分工合作的商品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随后对商品交换行为进行定性分析,产生“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果。商品交换既是商品功能的交换,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交换。”的结论。具体推论过程是:


1、“商品交换行为是在解决矛盾行为所需的物质资源、劳动资源或技术资源等消费资源生产供应能力不足情况下产生的用过剩资源换取短缺类资源的行为。过剩的可交换资源用于交换时称为商品。”


2商品既可以是人工生产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非人工生产的野生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既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生产技术或知识,也可以是物质形态的各种物品;既可以是人工创造的能量运动系统如水力发电系统、核能发电系统,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生存环境系统如适宜农耕的土地资源等。这些商品虽然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但它们都要通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来获取。(野生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获取,彩电、汽车等产品的生产,物质运动规律的发现,生产技术的发明,供水系统、发电系统的创造,把自然风景开发成旅游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占有与保卫等等,都要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


3、每种商品的生产都需要特定的生产技术,所以商品交换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分工合作行为。物质商品的生产是人们根据物质运动规律按照生产技术规定的加工程序与加工要求使各种物质资料相互作用以形成符合功能要求标准的物品的行为;非物质商品的生产是人们根据发现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发现知识、根据物质运动规律发明生产技术以及提供技术服务和文艺创造服务的行为;野生动植物及矿产等大自然生产的商品的获取是人们根据物质运动规律在自然界寻找、捕捉(或挖掘、饲养、培植)、加工、保管、运输各种自然产品的行为,所以,商品的生产过程是不同工种劳动的合作过程。同样,商品的流通过程由商品保管、运输、销售等过程组成,商品的保管、运输、销售等过程需要不同的劳动技能,所以,商品的流通过程也是不同工种劳动的合作过程。


分析结论是:商品交换形成的生产分工合作以劳动合作为基础,所有商品都蕴含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果。商品交换既是商品功能的交换,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交换。


然后对商品交换行为进行定量分析,产生商品等价交换的度量方法。


这里的定量分析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寻找对商品交换进行度量的办法。同样,这里的定量分析又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果。商品交换既是商品功能的交换,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交换。”


对商品交换进行度量的目的是为了等价交换,而商品交换既是商品功能的交换,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交换,因此,用商品劳动成本度量商品功能是确定商品等价交换度量标准的唯一途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是对劳动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成果,因此,分析从劳动成果开始,其逻辑过程如下:


其一是对劳动成果分类,产生简单劳动成果与复杂劳动成果的概念。


“简单劳动成果是人纯粹运用劳动力解决矛盾的劳动成果。复杂劳动成果是人运用劳动力和其他劳动成果共同解决矛盾形成的劳动成果。在简单劳动成果基础上生产的复杂劳动成果可称为1级复杂劳动成果,在1级复杂劳动成果基础上生产的复杂劳动成果可称为2级复杂劳动成果,如此类推,在(N-1)级复杂劳动成果基础上生产的复杂劳动成果可称为N级复杂劳动成果。”


“劳动成果量是劳动成果数量与劳动成果达标系数之积,是折算成标准劳动成果的数量。劳动成果量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

劳动成果价值量。

其二是对简单劳动成果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产生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概念。


“生产简单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的总和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成本。生产简单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的总和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


其三是对用生产劳动价值成本度量简单劳动成果的过程分析,产生的计量单位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单位。


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量的比值是用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度量简单劳动成果量的计量单位,可称为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单位。


从度量角度上理解,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是用生产过程消耗的社会劳动量价值量计量的简单劳动成果量,计量单位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单位。


把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与简单劳动成果量的比值定义为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单位。


从度量角度上理解,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是用被劳动成果价值承认的生产劳动价值成本计量的简单劳动成果量,计量单位是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单位。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单位=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简单劳动成果量=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单位×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


其四是对流通成本进行分析,产生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因劳动成果的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同,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要通过运输、保管、交换等过程才能进入待消费状况。劳动成果从产品到消费品的运动称为流通。简单劳动成果在流通过程中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的总和是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成本。


简单劳动成果在流通过程中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的总和是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量。


其五是分析进入待消费状态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


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成本之和是进入待消费状态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


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简单劳动成果生产劳动价值量+简单劳动成果流通劳动价值量。


其六是对一级劳动成果进行分析,产生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工种社会劳动量与工种社会劳动量社会需求系数之积称为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是被承认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生产与流通1级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及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其与1级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


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是被承认的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生产与流通2级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及0~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2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其与2级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2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同理,生产与流通N级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及0~(N-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其与N级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


其七是用社会标准来衡量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产生N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和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单位概念。


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社会需求系数之积称为简单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生产与流通1级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及各简单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1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其与1级劳动成果社会需求系数之积是1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生产与流通N级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价值量及0~(N-1)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之和称为N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N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与N级劳动成果社会需求系数之积称为N级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


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与劳动成果量的比值是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与劳动成果量的比值是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单位。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单位=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劳动成果社会需求系数。

分析到这里的结论是:所有劳动成果的大小都可以用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单位进行计量,表示为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量,计量单位是劳动成果社会劳动价值单位。商品交换是互补所需的生产分工合作行为,获取商品的劳动量都是有价值的。理论上,在劳动成果作为商品交换时,所有商品都可以按照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第二步是在找到度量商品交换的方法后,进一步对商品在交换双方、个人、社会等角度的价值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需求方对商品的看法,产生个人标准商品的概念。


商品需求方对商品的功能、使用寿命、外观尺寸、重量等使用参量有着明确的要求标准。商品质量系数反映商品各种使用参量符合需求者使用要求标准的程度,商品数量与商品质量系数之积是商品在需求者心目中的标准商品数量,可称为个人标准商品数量。对商品需求者而言,不符合使用要求标准的商品是不合格商品。不同人对同一种商品的要求标准往往不同,所以,商品生产者只有根据大多数人的要求标准来生产商品,才能保证商品的销路。


其次是分析生产方对商品的看法,产生商品型号规格的概念。


商品生产者根据大多数人对商品的要求标准来设计产品,并用型号规格来反映产品各种使用参量的要求标准。每种商品的质量达标情况都可以用相近型号规格商品表示的质量要求标准来衡量,商品符合型号规格要求标准的程度表示为标准质量系数,商品数量与商品标准质量系数之积是标准商品数量。


其三是分析个人对商品价值看法,产生商品个人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个人对商品的需求情况与拥有情况都是以个人的要求标准来衡量。商品个人质量系数与商品数量之积可称为商品个人标准数量,商品个人标准数量是以个人标准衡量的商品数量。某时段商品个人预期需求量与商品个人预期拥有量的比值是商品个人需求系数。商品个人标准数量与商品个人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个人价值量。商品个人价值量与商品劳动价值成本单位之积是商品个人劳动价值量。商品个人劳动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个人质量系数×商品个人需求系数=商品个人价值量×商品劳动价值成本单位。


其四是分析商品价值的社会要求标准。产生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商品的社会需求情况与拥有情况是以社会的要求标准来衡量。商品社会标准质量系数与商品数量之积是社会标准商品数量。某时段商品社会预期需求量与商品社会预期拥有量的比值是商品社会需求系数。社会标准商品数量与商品社会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社会价值量。商品社会价值量与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之积是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社会标准质量系数×商品社会需求系数=商品数量×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社会价值系数=商品社会价值量×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单位。


第三步是分析商品等价交换原则。


商品交换的目的是满足消费的需求,因而用于交换的商品都具有价值。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计量单位也往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商品都是劳动成果。由于商品的功能有价值,获取商品的劳动量也具有价值,而商品劳动价值量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商品劳动量价值量的综合,所以,商品在交换时可以商品劳动价值量等价原则进行交换,能够实现商品功能的交换与商品蕴含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交换的统一。具体为:


商品A劳动价值量=商品B劳动价值量=>商品A数量×商品A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A价值系数=商品B数量×商品B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B价值系数=>商品A数量=商品B数量×(商品B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A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B价值系数/商品A价值系数)


后面内容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商品交换 交换价值 野生动植物 商品生产者 商品价值量 矛盾 商品经济 分析法 价值量 成本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100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田间微风 发表于 2016-5-4 07:50: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然后是对商品交换行为进行矛盾分析。这一分析产生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和商品交换价格的概念。分析过程是:

首先分析同一商品对出售者与购买者具有不同价值的矛盾,从而产生商品交换价值与商品交换价值量的概念。

商品交换是人们用自己过剩的商品换取自己短缺商品的行为。待售商品对出售者而言的价值较低,因为出售者暂时不需要这些商品,长期闲置还有可能使这些商品失去各种功能而成为废品。但是,待售商品对购买者而言的价值较高,因为购买者迫切需要这些商品用于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这里存在着同一商品对出售者与购买者具有不同价值的矛盾,由于待售商品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由购买者承认,这一矛盾在交换双方互相用自己的待售商品换取自己所需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解决,因此,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购买方心目中的价值。商品交换价值的大小可直接用商品购买方价值系数表示,称为商品交换价值系数。商品交换价值系数=商品购买方价值系数=商品购买方质量系数×商品购买方需求系数。

商品交换价值系数与商品劳动价值成本之积是商品在交换时被购买方承认的商品劳动价值量,称为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交换双方按照商品交换价值量等价原则进行交换。公式表示为: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系数。单位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系数。

其次是进一步分析不同购买者心目中的商品价值各不相同导致的商品出售者的定价难题,产生以商品社会价值为参照的定价标准和拍卖的销售方式。

“由于不同购买者心目中的商品价值各不相同,所以,商品出售者只能根据商品的社会需求情况和商品质量的社会要求标准来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并以商品社会价值为参照给自己的待售商品定价。商品社会价值的大小可以用商品社会价值系数表示。商品社会价值系数=商品社会质量系数×商品社会需求系数。”

“当然,商品出售者也可以通过商品拍卖的方式由商品需求者的竞争购买来最大限度地承认商品的价值。同样,商品购买者也可以用招标方式由商品出售者的竞争销售来最大限度地承认货币(或一般等价物)的价值。”

其三是分析受到生产力水平、交换地点远近、保管及运输难度、安全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商人供应相同商品的成本差异产生的问题,这一分析产生了购买者与出售者都会以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单位与商品社会价值为标准来预测单位商品交换价值量的结论和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和商品需求系数的估算方式。

其四是分析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点市场的供需情况与供应成本不一致的问题,产生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交换在市场中进行,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点市场的供需情况与供应成本往往不一致。所以,每一地区的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与商品市场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被市场承认的商品社会劳动价值量,这里称为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市场需求系数是某时段商品在市场的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反映商品在市场的供求矛盾存在程度。

其五是分析商品出售者与购买者估算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存在的误差问题,由此产生出售者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和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的概念。

“出售者与购买者一般以占有市场份额最多的品牌商品市场价值为参照估算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出售者只能以估算的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来定价。出售者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是指某时段出售者对自己商品的市场需求预期量与商品供应预期量的比值,是反映该时段出售者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情况的参量。同一品牌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可以有多个出售商,各个出售商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同,尽管各个出售商在每一时段对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预期与供应预期各不相同,但他们会尽量保持供销的平衡,以免因库存过多而积压资金或供应不上而失去市场份额,因而出售者的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是维持供销平衡的商品交换价值修正系数。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与出售者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的积可称为单位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

单位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是商品出售者心目中确定的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实际值。公式表示为:单位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单位商品市场劳动价值量×出售者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社会价值系数×商品市场需求系数×出售者商品个人市场需求系数。

其六是分析商品出售者用待售商品换取所需商品的交换心理欲求问题,由此产生出售者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的概念和商品交换双方彼此都按照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等价原则交换的结论,进而产生商品交换价格的概念。

“商品出售者的目的是用待售商品换取所需的商品,因此,商品出售者实际定价时还要考虑自己需求对方商品的程度。商品出售者对自己待购商品的需求程度可直接用自己的待购商品需求系数表示。”

“待购商品需求系数是购买者某时段待购商品预期需求量与预期拥有量的比值,反映该购买者交换欲求的大小。(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体现购买者满足需求的程度。待售商品数量与(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之积是出售者为满足购买需求而愿意承认的交换量,其与单位待售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之积就是出售者心理预期的商品交换价值量,可称为出售者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公式表示为:出售者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待售商品数量×(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单位待售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

“单位待售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与(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之积是出售者为满足购买需求而在心理上确定的最低单位商品交换价值量,可称为单位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1-(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是商品出售者为实现购买目的而愿意让价的最大比例。在[1-(1/待购商品需求系数)]<0时,商品出售者会因为不需要对方商品而不愿意交换。”

互换商品的甲乙双方为满足各自的购买需求,彼此都按照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等价原则交换,交换等式为:

甲方A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乙方B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 => A商品数量×单位A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B商品甲方购买需求系数=B商品数量×单位B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A商品乙方购买需求系数 =>甲方A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A商品乙方购买需求系数=乙方B商品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B商品甲方购买需求系数 => A商品交换价值量=B商品交换价值量。

说明:由于商品交换价值是被需求方承认的价值,因而商品出售者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与商品购买者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的真实交换价值量。公式表示为: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出售者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购买者需求系数。

商品之间的交换应当按照商品交换价值量等价原则进行。很显然,“甲方A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乙方B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 的等式与 “A商品交换价值量=B商品交换价值量” 的等式相同。由此可得:

商品A→B交换价格=商品B数量/商品A数量=(单位商品A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单位商品B个人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A乙方购买需求系数/商品B甲方购买需求系数)=(单位商品A市场劳动价值量/单位商品B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A甲方个人市场需求系数/商品B乙方个人市场需求系数)×(商品A乙方购买需求系数/商品B甲方购买需求系数)

式中,(单位商品A市场劳动价值量/单位商品B市场劳动价值量)是商品A与商品B交换的市场交换比例,这里可称为商品A→B市场交换价格。商品A→B市场交换价格=单位商品A市场劳动价值量/单位商品B市场劳动价值量=(商品A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B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单位)×(商品A社会价值系数/商品B社会价值系数)×(商品A市场需求系数/商品B市场需求系数)。

商品A→B交换价格=商品A→B市场交换价格×(商品A乙方购买需求系数/商品B甲方购买需求系数)×(商品A甲方个人市场需求系数/商品B乙方个人市场需求系数)。

这个价格公式反映物物交换时的商品交换价格情况。物物交换活动一般在交换双方彼此互相需求对方产品,且交换品种较少的情况下存在。

待续

使用道具

藤椅
qi509 发表于 2016-5-4 09:50: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标点符号都没用好,看着真累。

使用道具

板凳
田间微风 发表于 2016-5-4 15:59: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交换行为是生产分工合作行为的一种表现。商品交换既是商品功能的交换,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交换,因此,交换过程对商品的承认分为对商品价值的承认和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二部分。对商品价值的承认表现为商品交换价值,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表现为商品劳动价值成本。

商品交换价值是最终由商品购买者承认的价值。对商品价值的承认首先表现为社会对商品价值的承认,可称为商品社会价值,其大小等于商品社会质量系数与商品社会需求系数之积,表示为商品社会价值系数。其次是市场对商品价值的承认,可称为商品市场价值,其大小是商品社会价值系数与商品市场需求系数之积,表示为商品市场价值系数。其三是购买者对商品价值的承认,称为商品交换价值,其大小是商品市场价值系数与商品购买者需求系数之积。

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同样分三步:一是根据各工种劳动量的社会价值标准把商品劳动成本折算为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这是社会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二是根据各品牌商品市场份额情况,把商品社会劳动价值成本折算为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这是市场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三是购买者对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的承认,表现为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成本与商品交换价值系数之积,称为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交换价值量是购买者对商品价值的承认和对商品劳动成本的承认的统一。商品交换价值量等价交换原则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双方心理交换价值量的等价交换。

在交换过程中,交换价值较高的商品被承认的程度高于交换价值较低的商品。商品之间交换价值的比例实质是商品劳动价值成本之间的交换比例,因此,交换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劳动资源的按需分配活动。通过商品交换活动,较高交换价值商品的生产活动能够换取更多的劳动资源,较低交换价值商品的生产活动只能换取较少的劳动资源,从而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

交换行为是用过剩的可交换资源换取急需的消费资源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行为,因此,商品交换活动既是生产分工合作的活动,也是一种劳动资源按需分配的活动,还是一种消费资源按需分配的活动。这种按需分配活动与生产(或消费)组织过程中的按需分配完全不同,因为交换过程中的按需分配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行,而生产(或消费)组织过程中的分配是通过管理机构协商进行,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按需分配。人们一般把通过社会管理机构进行的资源分配活动称为社会分配活动,把通过市场交换进行的资源分配活动称为社会交换活动。社会分配活动与社会交换活动是二种不同形式的资源分配活动,不仅如此,分配行为是一种组织行为,而交换行为是一种市场行为,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行为。

使用道具

照搬马克思的理论,你以为你很高?

使用道具

地板
田间微风 发表于 2016-5-5 20:42: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5-5 10:12
照搬马克思的理论,你以为你很高?
你从那儿发现此文照搬了马克思的理论,说说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