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m_lv1
3462 0

[创新发展]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推广有奖]

  • 1关注
  • 47粉丝

院士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3132 个
通用积分
105.5839
学术水平
602 点
热心指数
475 点
信用等级
479 点
经验
54652 点
帖子
1077
精华
21
在线时间
7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24
最后登录
2024-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于德浩

                        2017.4.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整体内容宏大,不是短时间可以领悟并只言片语评论的。本文只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做一些解释或说明。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简单表述如下,商品的新增价值都是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即工人工资;另外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即利润。资本家由于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先说这个理论的进步性。首先,从经济学原理上讲,马克思把“资本产生利润”这个假设向前推进一步。在其他经济学派别中,“资本产生利润”是一个基本假设或基本公理,不要再去追问为什么。但是,马克思提出质疑,“资本增值不是一个天然的过程。比如,把100块钱放在铁盒子里,过几年这100元还是100元。资本要增值,必须要融入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去,否则那只是货币而不是资本。”这就如同,人们都以为苹果落地是天然的,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但是牛顿的见识更高,“如果没有万有引力,那么苹果就不会落地。”

第二,马克思的剥削理论,首先提出了社会剩余价值的概念,而且认为剩余价值归属资本家不是天经地义的,工人是可以通过阶级斗争争取的。这就是现代版的博弈论,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讨论社会剩余的索取问题。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工人只分得工资是不公平的。按照现在的理论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即工人由于自身信息的匮乏,与资本家签订了一份“看似你情我愿”但实质上不公平的“不完全合约”。

第三,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工资是其劳动力价值,仅够维持其必要生活。所以,一个只靠“拿工资”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变成富人的。而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必要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自然会大幅减少,所以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比例必然越来越小,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的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再者,由于“生产资料占有者”才能够占有剩余价值,而穷人天生一无所有,所以,穷人很难翻身,阶层固化是必然现象。

第四,马克思认为利润的根源是工人的剩余价值,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这些“死物”只是价值的等价转移,不可能产生利润;只有工人开动机器,商品生产活动运转起来,利润才会产生。所以,资本家要想得到利润,必须要雇佣工人。按照现在的说法,“要想挣大钱,单干是不行的。必须得找人合作,参与协作的人越多,你的利润才会越大。”

第五,马克思指出,获取超额利润,即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资本家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如,采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方法。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会越做越大,而那些效率低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显然,如果假设“资本必然产生利润”,是无法解释破产企业的。

第六,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活动的动机是榨取剩余价值。当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时,资本家由于私利必然就“抽逃资本”,从而使得社会协作生产中断,引发经济危机。由此马克思断言,经济危机必然始终伴随资本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所以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是不稳定的,必然被其他更高级的生产关系代替。而其他的经济学派别,往往前提假设就是“市场出清”,无法解释经济危机现象。

第七,马克思认为剥削的根本是源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度,不是物剥削人,而是制度剥削人。工人反对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在马克思以前就一直存在。但是,工人们以为是“机器”抢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工人破坏机器、反对科技进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就为工人纠正了方向,“机器是无辜的,你们的斗争矛头应该指向资本家和私有制。”看看最近几年的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他们的认识依然浅薄,把矛头对准了“网约车软件及司机”而不是“运营牌照垄断”。工人斗工人,何苦呢?

第八,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指出,所有的工人阶级都是受剥削的。不仅生活困苦、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人受到剥削压迫;那些生活条件好,但仍然没有生产资料的高级工人也一样受到了剥削。所以,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私有制和剥削。”这就为组建更大规模的工会共同保障工人权利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在20世纪初,世界工人运动和革命提出了“解放全人类”的口号。但是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推行贸易保护及英国的脱欧事件,表明各国工人的共产主义觉悟下降了。英国或美国的工人底层民众联合起来,抵制其他国家的底层民众移民。

再说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局限性。马克思的历史局限性根本在于,150年前的马克思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社会剩余价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源整合,是企业家的“想法”,一种更优化、生产效率更高的统筹方法。至于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等及雇佣工人,都只不过是企业家“想法信息”的客观载体。

企业家的想法,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但可以缩短商品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比如,普通工人的想法一般,1小时仅生产1件纯劳动力商品价值v;而工人应用企业家的想法后,1小时可以生产3件同样的商品,即总价值3v。社会剩余价值就是3v-v=2v。但是,企业家想法的具体客观实践往往是有代价的,这就对应生产资料的耗费c,不妨假设c=v。所以,企业家的最后所得利润是m=2v-c=v。

对于一般的商品新增价值的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如下公式,v+m=k(c)*v-c;其中k就是科技乘数因子,是生产资料耗费c的函数。一般来说,科技因子k越大,那么对应的生产资料c耗费也就越多。更准确的理解,商品的新增价值是k*v;生产资料耗费c就是间接费用,劳动力价值v就是直接生产费用,剩余价值是k*v-v=(m+c);而利润m只是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要是考虑到原材料旧价值的等价转移,那么k*(v+o)-c=k*o+v+m。而我们看到的最后的联合商品的等效价值公式就是k*o+c+v+m=k*(v+o);左边各项就是所谓的生产力要素贡献。

可以这么认为,商品的生产过程是企业家“务虚”统筹和工人“务实”劳动的有效结合,若究其利润的根源,则是企业家的思想。就是说,如果没有资本家的指挥,那么仅有一堆厂房、设备、劳动工人,企业还是无法运转,自然也就没有利润产生。但若仅有一个企业家的思想,企业家可以借钱、找人从而就会带动整个企业的运转。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推动社会运转的根本是“企业家精神”。

所以,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第一个局限性,就是无法解释洛克菲勒、马云这些富一代在当时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创业成功,从穷人跃迁为超级富人。当然,剥削理论在解释“富不过三代”现象也很牵强。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第二个局限性,就是无法解释中产阶层的崛起。中产阶层只拿工资,但是他们占有的财富肯定不能算是“必要的生活资料”。这就说明,中产阶层也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虽然只是出卖劳动力。

剥削理论的第三个局限性,就是无法解释超级明星的巨额收入及职业经理人超高年薪。显然他们的收入比一般工人高得多,也应该是索取部分剩余价值的结果。但是,人们找不到超级明星直接剥削了谁。

剥削理论的第四个局限性,过于夸大工人与资本家的对抗。西方经济学是侧重工人和资本家的协作,而马克思经济学则是侧重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事实上,资本家和工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合作的。比如,马克思的结论是生产率越高,工人受到的剥削越严重。而现实中,人们经常这么说,“我宁愿去外企拿8000元的工资,让资本家残酷剥削我;也不愿在国企拿2000元工资,享受主人翁的待遇。”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第五个局限性,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穷人困苦的根源。显然,西方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但是他们的工人比我们的工人生活条件好很多,就说明私有制不是根本原因。我们现在的看法是资源分布不平衡,各个生产力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是穷人不能翻身的主要原因。就是说,马克思认为一个人因为祖辈没有留下足够的遗产做生产资料,那么他就会世代贫困。而我们现在的看法是,穷人比富人的先天劣势是融资困难。如果,市场各个信息渠道通畅,没有各种特权限制,那么穷人只要聪明勤劳也会翻身。

第六个局限性,从皮克迪的《21世纪资本论》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是一直在拉大。就是说,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例不是一直在减小,而是在趋于一种平衡。这就表面,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分得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上面说的间接费用c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工人的劳动收入,是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 经济学 局限性 劳动力 资本家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