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ykd05130
29552 267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上) [推广有奖]

71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4 12:2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十二、理论联系实践

到现在为止,我基本上解读了分配价值论及经济学原理,也就是《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上半部分。而理论是用于考察实际的,因而,下半部分的许多章节,利用分配价值论及经济学原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考察简单商品生产、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

使用道具

72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7 06:51: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十四、生产资料需求规律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了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只有分配价值论,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这也证明:只有分配价值论是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

生产资料生产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才大规模进行的,因此,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我放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以后进行考察。

前面我们考察的商品需求规律,实际上是消费资料的需求规律,不是生产资料的需求规律。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即商品生产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生产资料价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正是生产关系的结果,这样,生产资料需求,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物。我们就是根据生产资料需求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来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的。

生产资料生产所处的状态不同,生产关系就不同,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关系,考察生产资料需求规律。

使用道具

73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10 22:0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十六、   消费资料再生产流程

在考察简单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以前,我还考察了消费资料再生产流程。
消费资料再生产流程的特点,就是存在一个原始资本积累过程。标准的消费资料再生产流程,其商品价值量形成关系如下:
   ① 24V=24M
   ② 24C+96V+280P=400M
   ③ 400C+200V+212P=812M
其中,1式为原始资本积累过程,2式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3式为消费资料生产过程。从消费资料生产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消费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生产资料生产,只是消费资料生产的手段。
第二,生产资料,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存在,是需要通过人类生产活动来获得的,并且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由人类生产活动来补偿;而劳动者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存在,则是独立于人类生产活动的,消耗掉的劳动力,也不能由人类生产活动来补偿。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力,它的存在与人类自身的发展相联系,而与商品生产过程无关,同时,劳动者的劳动力,成为人类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组成部分,消费资料则成为人类劳动力生产的物质基础——仅仅是物质基础。
第三,在这里,生产资料,首先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力生产的,并且,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生产出其它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资料不仅帮助劳动者生产出其它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且与劳动力一起,参与了产品的分配,形成了资本利润,成为人类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资料被异化了。
生产资料参与产品分配,不仅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生产资料参与产品分配,也使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台阶。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为产品分配的唯一权力,此时,价值是劳动还是产品分配权力,在分析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时,结论是统一的,从而我们不能揭示出劳动价值论的缺陷。
而当生产资料参与产品分配时,劳动不再为产品分配的唯一权力,此时,价值是劳动还是产品分配权力,在分析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时,结论就不是统一的了,并且劳动价值论不能正确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从而我们能揭示出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只有分配价值论,才能正确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即只有分配价值论,才是正确的价值理论。
第四、从第二点我们又可以看出,价值只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是社会产品分配权力。从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说,第五商品生产过程生产的812M,全部是消费资料,不会进入某一商品生产过程中去,成为劳动者与资本家分配的对象。从价值形成来说,在简单再生产情况下,资本利润全部用于资本家消费,这样,劳动形成的总价值量320与资本形成的总价值量492之和为812, 正好为消费资料的总价值量,即劳动者与资本家分配了消费资料,而劳动形成的总价值量之所以为320或资本形成的总价值量之所以为492,是由于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消费资料的关系的结果。同时,价值——分配权力,不仅属于商品生产者,而且由商品来负担。
从商品生产过程的合并来说,①+②+③+④,就是:120V+280P=400M,即400M生产资料的价值量是由劳动力形成的价值量与资本形成的价值量之和。 ①+②+③+④+⑤,就是:320V+492P=812M,即812M消费资料的价值量是由劳动力形成的价值量与资本形成的价值量之和。这里,价值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是一目了然的。
第五,从上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要扩大消费资料的生产,必须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尤其是能源和基础工业的生产。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基本经济规律。
第六,从上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生产资料的进口,会直接提高一国生产消费资料的水平──尽管短期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长期看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七,消费资料的消费,是生产顺利发展的关键。因而扩大公共事业的开支,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的消费,在萧条时期,是比较重要的。
第八,消费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在现实的社会,利润不是用于消费的,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尽管利润的投资,会扩大消费资料消费。但这里就存在扩大商品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扩大再生产本身虽会暂时降低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扩大再生产又会使消费资料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而扩大商品生产毕竟是有限制的,它受到生产资源的制约。从而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逐渐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相反也就降低了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规律是客观的。如果我们不重视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就会引起消费资料相对过剩,产生经济萧条,最终引起经济危机。
第九,在消费资料生产流程中,从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说,上一个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全部进入下一个商品生产过程,成为补偿下一个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或者成为下一个商品生产过程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这就是说,商品生产的正常进行,是以生产资料的不断补偿为前提的。这样,我们就可根据生产资料的生产规模,判断消费资料的生产规模。如某机器生产规模为每年生产100台,年损率为20%,则消费资料最终生产规模为500台机器的生产量。这就是说,一种消费资料的生产,我们不能看目前的生产水平,还是要看它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水平,从而在考察消费资料的供求关系时,在考察目前的消费资料生产时,还必须考察生产该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不要看到当前某消费资料供不应求而盲目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引起供过于求,产生资源浪费。
第十,从第一商品生产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是存在的。不过,这里的劳动价值论,不是指价值是“劳动”,而是指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即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产品分配。但是,当生产资料产生,并且参与产品分配时,劳动价值论就不成立了,此时,不仅劳动能形成价值,生产资料也能形成价值。
    总之,消费资料生产流程,使我们清楚地看出一些经济规律。从而为我们制定一些经济政策,指明了方向。

使用道具

74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12 09:53: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十八、  区域经济与商品流通

我们在前面探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时,是从商品生产过程形成的生产关系——社会产品分配关系进行的。这样,对于商品生产而言,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特点,从而可个别对待,即不同的商品,个别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从而同一商品,只有一个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交换价值量——商品价格。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其商品价格或商品价值量会各不相同,不仅不同国家之间会这样,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也会这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也可能这样,这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结果。

商品交换,是指两种商品互相交换的行为,它是一瞬间的动作。商品交换行为,使商品交换价值量得以实现。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之间唯一的联系。商品交换,使社会产品的分配得以实现,从而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既然商品交换,只是两种商品互相交换的行为,是一瞬间的动作,从而商品交换,可认为是不化人类劳动和资本的,因而商品交换行为中,并无价值的形成。

但是,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实现商品交换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类劳动,还可能需要商业资本。从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到商品实现交换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商品流通过程。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商业劳动和商业资本能否形成价值的问题,商品交换行为中,不化人类劳动和资本,从而无价值的形成。但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仅需要人类劳动,还可能需要商业资本。并且商品流通过程是客观的。商品生产出来以后,肯定不会自动产生商品交换,需要通过一个商品流通过程,商品交换才得以实现,不管这一过程,是由商品生产者本身完成,还是交给商人来完成,商品流通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商品流通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劳动和资本,就成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客观内容,也就是商业劳动和商业资本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客观要素,当然,商业劳动和商业资本也就能形成价值。

使用道具

75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13 06:58: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十、再论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

对于价值转移,也许有人会用生产价格理论中,价值是在“商品”之间转移,并没有脱离“商品”来狡辩,这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前一个“商品”与后一个“商品”,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存在“甲商品”与“丙商品”的区别!

使用道具

76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15 07:03: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十二、分配价值论使经济学不再深奥

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使经济学成为非常深奥的一门科学,成为经济学家们专有的一门科学,这是普通老百姓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
而分配价值论,就使经济学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不再深奥,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学。
价值,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不管是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润,还是土地地租,都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普通老百姓就容易理解了。
价值是什么?当货币产生以后,就是钱的本质是什么?我经常问身边的老百姓:你手中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答是用来买东西的,即是他的商品购买力,这就是价值的定义,深入一步,价值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了。
当然,研究这些分配权力形成的规律,是经济学家的事,而当研究成果出来以后,普通老百姓也是容易理解的

使用道具

77
worsolhoo 发表于 2011-5-18 13:0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78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18 15: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十四、物质财富分配是权力问题不是报酬问题

这一帖子,是我与北京大学教授探讨工资、利润与地租的性质时产生的。我认为:工资、利润与地租,是分配权力的表现。而北大教授认为:工资、利润与地租,是报酬,不存在分配权力,并且认为“报酬”的含义已经非常明确,不需要分配权力来解释。

我认为:报酬的定义是不明确的,报酬,顾名思义,就是对付出或产出的回报,那么,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三大生产要素的付出或产出是多少?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回答,要素报酬的涵义能明确吗?

现代商品生产,三大生产要素的付出,是难以计量的,也不必计量,总体来说,三大生产要素的报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三大生产要素的报酬,就表现为各种要素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表现为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能力,从而,三大要素的“报酬”本身,是分配权力的表现。

关于报酬与付出的关系,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用边际理论来讨论的,即边际产出等于报酬。这里,一方面,报酬或边际产出,是多少或由什么决定,并没有解释,也不能解释。另一方面,为什么边际产出是报酬?产出大于边际产出的劳动者,为什么只能拿边际产出的报酬?因此,报酬不是产出的回报,而是分配权力问题,即是生产关系问题。

同时,对于报酬概念,还必须明确报酬的本质!即报酬是什么东西?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报酬表现为多少货币,但“货币”决不是报酬的本质!!人们需要的是物质财富,或者说人们需要的是货币所代表的东西,而在货币与物质财富之间是如何联系的?或者说货币所代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价值的定义,也就回到价值理论中来了。

总之,我认为:物质财富的分配是权力问题,不是报酬问题。

使用道具

79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23 07:08: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与北大教授的讨论(一)

我现在的最大烦恼,就是没有人评价或否定分配价值论,一些经济学家都保持沉默。自2010年9月上传《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上》到人大经济学论坛与2011年2月17日开通新浪、网易与搜狐博客以来,还没有经济学家上网来评论或否定分配价值论,真是遗憾。
沉默是金,可是沉默也是抹杀!是否是分配价值论将使我国许多经济学家变成一文不值而遭到他们一致的扼杀!
还是由于分配价值论是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经济学家们不能否定,只有用沉默来扼杀?也可能由于我仅仅是一个小医生(浙江省龙游县一小药房的医生),而经济学的基础——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被我创立,经济学家们感到脸红(国家用那么多的钱供他们搞经济学研究而无果)而不愿意来讨论?当然,更有可能是:这些经济学家是假圣人用钱赡养起来的,他们也要维护假圣人的利益,但又不能否定分配价值论,只有用沉默来扼杀了。看来,有必要写一封《告全国经济学家的书》,向全国所谓的经济学家们挑战了。
不过,幸喜的是,最近,北京大学一教授用邮件与我探讨了一些问题。为了引导经济学家们或经济学人上网来评论或否定分配价值论,我特分贴上传这些信件。不管这一教授怎么评论,我都特别尊敬他,由于没有征求到他的同意,我也特不写出姓名。

我的去信:

教授:


你好。我是余樟芝,《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作者,也是分配价值论的创立者。从网上得知了您的邮箱,就冒名给您写信,想请您评阅《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这本书,不胜感谢。
当然,我首先要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化了20多年时间写成《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全书100多万字(word计数是85万字)。这本书以我创立的分配价值论为理论基础,重写了整个经济学。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巨大的,将使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尽管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不同,却是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我希望不会因为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不同,而影响您的选择。

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只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能形成价值。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几乎成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除土地外),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不仅生产资料成为商品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与劳动一样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样,不仅劳动能形成价值,生产资料——资本也能形成价值。

我于1985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就开始研究《资本论》,并于1990年提出分配价值论,但此时没有解决价值的计量问题。直到1999年解决了价值的计量问题,即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含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此时,分配价值论完善了,也就能科学考察商品供给规律。

在市场上,生产商品的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了商品交换价值量,而在一般生产关系下,生产商品的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了商品价值量。这里,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成为我们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性东西。

同时,我区分了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用于考察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

但是,此时,由于没有明白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始终不能定量分析商品需求规律,直到2009年,明白了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整个经济学理论就完善了。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到用货币计量商品效用了,但这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数量可以说是相同的,但对于不同消费者,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可能是不同的。这也就证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

不过,对于同一消费者,正因为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是相同的,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也是相同的,这样,单位货币的意义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货币——分配权力,购买一个单位货币商品效用,消费者正是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分配权力到各种商品中去,形成了各种商品购买力。

也正是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对于不同消费者是相同的,从而货币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这里,是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相同而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而不是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

这样,生产者获得的分配权力就转化为消费者的收入,而不同消费者的收入不同,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不同消费者的商品效用不同,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同一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这里,边际效用价值论考察商品需求递减规律,仅仅是由于同一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

当然,我也区分了商品需求曲线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曲线。

根据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我们就可以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了。这里,商品价格,就是边际供给的边际商品购买力。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了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只有分配价值论,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

前面我们考察的商品需求规律,实际上是消费资料的需求规律,不是生产资料的需求规律。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生产资料价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正是生产关系的结果,这样,生产资料需求,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物。我们就是根据生产资料需求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来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的。

总之,只有分配价值论是正确的价值理论,当然,只有建立在分配价值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研究才能得到最大的科学成果。

噢,在新浪、网易与搜狐网站,有我(余樟芝)的博客,宣传分配价值论,其中“微观经济学”(分类)上传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而“分配价值论”(分类)则对这本书进行了解读。另外,在人大经济论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传下载专区,也有《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上》与《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下》二个主题,专门宣传分配价值论。

随信附上《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

最后,不管您同意不同意评阅这本书,您看了这封信,我就要表示不胜感谢。

                                            余樟芝

                                       2011年5月12日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0
lykd05130 发表于 2011-5-23 07:09: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与北大教授的讨论(二)

教授回信:

抱歉,樟芝先生,我读了你的信,有一些感受。首先,一个人分配产品的权力,当然是有价值的,但你不妨浏览西方学术思想史,可以见到,小密尔,被认为是天才的那位,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将分配原理列在第二部分,也就是说,生产,分配,……。可见分配之重要。但是,分配权,落实在什么上面呢?任何权力,最终的价值总要与权力者的例如幸福感的增加有关系吧?仍引述小密尔的看法,他说,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小密尔少年时期是著名逻辑学家,不会犯低级错误。这些见解,我希望你在撰写任何这类著作之前,或多或少加以借鉴。中国学术,长期以来,习惯于闭门造车的方法。最近几十年,有所改变。你是医学家,从事经济学研究,首先需要借鉴的,是经济学经典著作。否则,怎么说服经济学家们倾听你的新理论呢?如同,假如我改变兴趣研究医学,但不借鉴医学经典,我要重写医学原理,请医学界倾听我的见解。你认为他们会认真倾听吗?
祝好,
教授名
余樟芝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