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1
8272 124

思想论 [推广有奖]

41
hhj-1 发表于 2020-8-12 08:5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2-5 上面多次强调了亲身经验对产生和理解一个感性知识(和所有知识)的
极端重要,这即是说‘直接知识’(或称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还有另一种知识
即所谓“间接知识”(或称间接经验),对之又怎样理解?怎样把它与“直接知识”
统一起来呢?其实这个问题上面也阐述过一些,所谓“间接知识”即是经过别人“
告诉”给你的东西,而不是你亲身观察和感受所得的东西,这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
知识“流通”(传授)的情况。对一个人的头脑来说,这两方面----直接知识和间
接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一个头脑必须在自己创造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要
了解和借鉴别个头脑所创造的知识,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头脑的全部活动。
但是在这种活动中,自己的创造是第一位的,是主导,而了解和借鉴别人的东西则
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并且,只有在创造活动中,这种对别人东西的了解和借鉴才
得到最好的实现。“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
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一个人
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
为直接经验。因此,就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
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
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实践论》)
这篇经典著作
中的这段话说得很明白: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头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
的,但这里也有侧重点,就是直接知识----直接经验。所有知识归根到底都是直接
知识,只不过一个知识从产生它的人的头脑那里“流通”到别的头脑中,就变成为
“间接知识”了----“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上文)。

使用道具

42
hhj-1 发表于 2020-8-12 08: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 知性对象----质和事物

   $3-3 在考察知性活动之前必须先考察知性的对象即质和依附于质的事物,因
为知性将依质所具有的性质和规律性而进行运动。
   在人们接触到现象时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问题:这个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呢?它的内在决定性是什么?现象的这个起直接决定作用之内在因素便称
为现象的‘质’,或称为‘质的规定’。每一现象都会有这个内在因素,有它的质,
否则它就不可能发生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把现象归结为这个质运动的结果。
   每一个头脑和精神,在遇到一个新出现的现象时总是必然要问个“为什么”,
要追寻它的内在原因,追寻它的质(或更深的原因)。这是每一个头脑和精神所具
有的根本特性,如果不能自发地产生问题,那么这样的头脑和精神就不能成为真正
的头脑和精神;这个特性同时也表明了一个头脑和精神的一种良好素质。相反,不
能或很难在现实和现象界中产生一些问题,便表明它的素质不好。一个敏感的头脑,
当它投入到现实中时总是被各种自发的问题所困绕,这促使它进行思考。相反,那
些愚笨的头脑,处于一定的现实中但并未产生相应的问题。当然,这里也有这样的
情况:两个人(两个头脑)同处于某种现实中,但各自所产生的问题并不同,因此,
从某一问题领域来说,一个头脑发生了问题而另一个头脑并未发生问题。比如,经
济学家和化学家一同在某家化工厂考察,那么,很显然,他们两者头脑中所产生的
问题并不一定相同,经济学家头脑中所产生的是经济学问题,如生产的成本和利润
等问题,而化学家头脑中产生的是化学工艺方面的问题,如生产技术是否合理先进
等。在这里,对于经济学方面,化学家的头脑还未发生出问题,而对于化学方面,
经济学家的头脑也未发生出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头脑问题之发生,也是十分具
体的,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绝对未发生任何问题的绝对愚笨的头脑。但总体来说,我
们也可以用“处在一定现实环境中是否会发生相应的问题,所发生之问题有多大深
度”这一点来衡量一个头脑的聪明程度,它的素质。

使用道具

43
hhj-1 发表于 2020-8-12 09:01: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34061388 发表于 2020-8-11 15:29
看了上面(36、37、38楼)首先感觉到的一点是,概念不清。
要搞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论,首 ...
你是讲什么概念的不清?是指思想吗?那你对思想这个概念很清楚吗?我前面讲了,思想是人本质的体现,同时又是人的本质本身。这个算不算对思想这个概念的清楚阐述?
与其说讲别人的概念不清,不如讲自己对别人的概念的理解不清。

使用道具

44
hhj-1 发表于 2020-8-12 09:03: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34061388 发表于 2020-8-11 15:29
看了上面(36、37、38楼)首先感觉到的一点是,概念不清。
要搞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论,首 ...
  1. 中文中的词语往往会有多种含义,要分清楚自己所说的含义是哪一种。
复制代码
这个我十分清楚。所以我认为要有自己对概念的定义。而有多少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定义及其能力?定义一个概念,即是指他是要在哪个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与词语。

使用道具

45
YYSRR 发表于 2020-8-12 12:44: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0-8-6 18:09
你那里只有《德经》,没有《道经》,就像没有地基的大厦那样,哪怕30万层也是危楼。
     作者对思想从感性到理性的形成过程经过十多年的深入思考完成了《思想论》的著述,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你不了解其中的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作出的肤浅评论是不合适的。

使用道具

46
YYSRR 发表于 2020-8-12 13:01: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0-8-6 10:14
道是德的依据,如此文明伦理的依据。如无意外,你的《思想论》一定缺失了最根本的非应用层面的“道论” ...
     你注意到《思想论》了,这是没问题的,并且你深深感受到在你这里卖不动,可你大概并不知道在你这里为什么卖不动,而《思想论》却阐明了在你这卖不动的根本原因,就是思维的差异性而缺乏思维的同一性而导致卖不动的,而为什么思维会存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思想论》也作出深入阐述。





使用道具

47
hhj-1 发表于 2020-8-13 10:20: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 知性对象----质和事物

   $3-3 在考察知性活动之前必须先考察知性的对象即质和依附于质的事物,因
为知性将依质所具有的性质和规律性而进行运动。
   在人们接触到现象时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问题:这个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呢?它的内在决定性是什么?现象的这个起直接决定作用之内在因素便称
为现象的‘质’,或称为‘质的规定’。每一现象都会有这个内在因素,有它的质,
否则它就不可能发生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把现象归结为这个质运动的结果。
   每一个头脑和精神,在遇到一个新出现的现象时总是必然要问个“为什么”,
要追寻它的内在原因,追寻它的质(或更深的原因)。这是每一个头脑和精神所具
有的根本特性,如果不能自发地产生问题,那么这样的头脑和精神就不能成为真正
的头脑和精神;这个特性同时也表明了一个头脑和精神的一种良好素质。相反,不
能或很难在现实和现象界中产生一些问题,便表明它的素质不好。一个敏感的头脑,
当它投入到现实中时总是被各种自发的问题所困绕,这促使它进行思考。相反,那
些愚笨的头脑,处于一定的现实中但并未产生相应的问题。当然,这里也有这样的
情况:两个人(两个头脑)同处于某种现实中,但各自所产生的问题并不同,因此,
从某一问题领域来说,一个头脑发生了问题而另一个头脑并未发生问题。比如,经
济学家和化学家一同在某家化工厂考察,那么,很显然,他们两者头脑中所产生的
问题并不一定相同,经济学家头脑中所产生的是经济学问题,如生产的成本和利润
等问题,而化学家头脑中产生的是化学工艺方面的问题,如生产技术是否合理先进
等。在这里,对于经济学方面,化学家的头脑还未发生出问题,而对于化学方面,
经济学家的头脑也未发生出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头脑问题之发生,也是十分具
体的,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绝对未发生任何问题的绝对愚笨的头脑。但总体来说,我
们也可以用“处在一定现实环境中是否会发生相应的问题,所发生之问题有多大深
度”这一点来衡量一个头脑的聪明程度,它的素质。
   总之,一个好的头脑,一个真正的精神必须是这样,能够自发地产生问题和解
决问题;这是一个头脑优良素质的基本标志。对于人的身体我们可以用一组体育运
动指标来衡量它素质的高低;对于头脑和精神,衡量它的素质的指标便是它产生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存在的感应能力。在这里,当新的现象产生出来时,这头
脑立刻就把它化为相应的问题。这个新现象包含着一个或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不依
任何头脑而客观存在,只是不同的头脑(----不同素质的头脑)对这问题的感应程
度不一样。自然,头脑对问题的感应还有一种特异性,如一个头脑对一种问题的感
应能力强,对另一种问题的感应能力则弱;这种情况也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
   当头脑遇到每一个现象时,它的对象性便随即确立了。在纯粹感性那里,头脑
(这时是感性头脑)遇到现象时还是以现象本身作为对象,而知性头脑遇到现象时
则以现象的质为(目标)对象;在理性头脑遇到现象时则以现象的本质为(目标)
对象。可见,这些对象性是什么要由(作为这种对象性之主体的)头脑本身决定,
一个头脑是什么样的头脑,它的对象性便是什么样的。同一个外在物,它在感性头
脑那里所引起的对象性是现象,在知性头脑里所引起的对象性则是质,在理性头脑
里所引起的对象性则是本质。这一点是与人们的经验相一致的,比如,同是一朵花,
但它在植物学家和诗人那里便可引起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灵感和启发
等等,造成这种差别的无疑是各人有各人的互不相同的头脑与精神。反过来,相同
的头脑在同一个现实事件那里便会引起相同的问题、感受、灵感和启发。在知性头
脑这里,它在现象中所发生的问题是质的问题,它的目标对象性是质。

使用道具

48
hhj-1 发表于 2020-8-13 10:24: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YSRR 发表于 2020-8-12 12:44
作者对思想从感性到理性的形成过程经过十多年的深入思考完成了《思想论》的著述,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 ...
对,思想论即是从感性发展到理性的过程的阐述,这个过程是认识论的基本过程,它既涉及到认识论,也涉及到本体论,它是客观与主观两个世界的关系的阐述,因而具有重大意义。

使用道具

49
pqk 发表于 2020-8-16 02:36: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z,你发的书不是全部,是一部分吧?

使用道具

50
hhj-1 发表于 2020-8-16 09:44: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思维的纯粹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它适用于一切思维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思维
运动将采取不同的思维状态来完成,并在思维的过程和终结时产生出其产物。因此,
这也可以说是思维产生它的产物的运动过程。上述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
运动是涉及思维之对象的思维运动,然而这里所要说的则是思维本身的纯粹运动,
它的纯粹运动状态和过程。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思维运动都是以什么样的
状态进行,整个纯粹的思维运动过程是由那些运动状态构成的。因此对于这样的思
维运动和过程,不论是知性思维还是理性思维,也不论是分析,还是综合、抽象、
演绎,一句话,不论是什么样的思维运动都同样具有。它是思维本身的纯粹运动,
因此不论什么样的思维,只要具有思维运动也就存在着这思维运动本身的规律性,
存在着这个纯粹思维本身的运动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把涉及到思维对象的思维运动
----即分析、综合、抽象和演绎(或简单地称为归纳和演绎)----称为“客观性的
思维运动”,因为在这里思维所采取的运动形式必须根据思维的现实对象的变化而
不同。比如,涉及到(多样性的)现象时,思维必须以分析的形式出现,涉及到(
普遍性的)事物之质和本质时,思维又必须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而涉及到既是多样
性,又带有普遍性的对象时,思维又必须以综合的形式出现。相反,我们可以把这
里所要说的思维运动称为“主观性的思维运动”,因为这个思维运动只涉及到思维
运动本身,而与现实外界显得无关。这一思维运动只要能得到一个开端(这一开端
不是思维从它自身中取得,而是从思维运动的外界现实中取得),便自动地按自己
的方式进行下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自动产生出它的产物。这一主观的思维运动,
是以完全内在完全自主的思辨方式进行,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思辨思维”。这
种思辨思维自然会与客观之思维运动(----分析、综合等等)发生某种对立,因为
思辨思维的整个过程(除了开端以外)似乎是完全在思维本身之内进行的,这一过
程似乎不依赖于任何外界。而客观思维运动却必须紧紧跟着它的现实对象,有什么
样的对象就得有什么样的思维形式(如对象是现象时思维便以感性出现,对象是质
和事物时思维便以知性出现,而对象是本质和世界时思维则以更高的思维形式即理
性出现;再有,对象是多样性时思维便以分析形式出现,对象是普遍性时思维则以
抽象形式出现。等等);这样,思维运动是紧紧依附于现实对象及其状况的。但是
思维运动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内在运作规律,这一运作规律不依赖任何现实外界的变
化而变。思维运动本身在发生后怎样进行下去,什么状况下它会发生改变和得出结
果,这一切都是它自身的事,与思维运动的现实外界无关,就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动只是有机体内部的事而与外界无关一样(只是:对什么样的食物它要采取什么
样的消化和吸收方式--如糖类和脂类在有机体中的消化、分解和吸收方式便不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