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学术活动】教育经济学读论文之一:中国名牌大学是否更容易造富(3)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Does attending elite colleges pay in China>的讨论。前面的三次讨论:
(1)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53086-1-1.html
(2)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53618-1-1.html
(3)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54373-1-1.html
本次讨论分为三个部分【在同一个帖子之内】:
第一部分:看基本结构和基本结论
第二部分:他讨论具体数据和计量技术
第三部分:大家对研究细节的探讨。
第一部分:看基本结构和基本结论

研究动机:211学校是国家创新的重要变量;而98年大学扩招之后,对教育质量的研究则有待挖掘。

本文学校样本:211学校 【呵呵,谢谢之前有人对985和211的澄清,我本人对这两个划分的确不清楚】

教育回报研究标准:wage premium【呵呵,的确如大家所说,缺乏非工资性的衡量;如果样本足够大,的确是可以研究创业/公务员等的子样本研究】

本文利用中国2010年大学毕业生数据,发现:

· 只控制是否属于211学校,精英大学毕业生的毛收益率高达26.4%;

· 继续控制了高考分数,专业,学校位置,毛收益率高达20.4%;【点评:基本上各位网友都讨论到,尤其是争议很大的高考分数】

· 继续控制个人特征(性别和年龄),家庭背景(父亲教育程度、父母收入、父母政治身份,是否当地居民,入学前户口,兄弟姐妹数)之后,该收益率降为10.7%。【点评:各位网友基本讨论到,但是家庭收入、当地居民、入学前户口、兄弟姐妹书并无人提及;这个类似“出身”的控制,基本上将收益率拦腰斩断:举个很粗扩例子,来自外省农村、非独生子女的普通家庭学生,要比当地城市户口的学生,月工资低500元左右(假设平均工资5000元/月)】

· 对于父亲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学生,工资溢价更大;【点评:有人能直觉解释一下么?】

· 在精英大学的人力资本和经验积累(大学英语考试,是否党员,学生社团领导,专业证书,兼职工作经验),则基本上解释了工资溢价的大部分(点评:正如大部分网友所言,名校的确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让其学生有更好的人力资源积累)。

因此,在中国大学造富讨论(1)【以下简称讨论1】中,基本上大家的讨论能在本文中出现;而大家提出的出国分流等,则在本文中没有体现。下面看本文如何成功的利用有限的数据,说明了在精英大学中的教育回报(本次讨论纯粹为学术,并无任何宣传精英学校的意图与倾向;关于高考制度的政治性评论,请勿在本帖中回复,请去有关版面讨论。)

文献回顾部分:

Daniel et al.研究出大学质量对年轻男性学生工资有正的影响;Behrman et al利用双胞胎数据减少样本选择bias(以后会提及这一方法;在samplesize并不足够大以及随机性不够时,该方法可有效减少samplesection bias,有人愿意普及一下该方面的知识欢迎跟帖),依然支持该结论;Breweret al利用结构回归(该方法需要有扎实的概率空间和动态优化基础,是目前学术市场上比较fashion的方法,呵呵),也正是该观点。

Dale and Krueger (2011) 则得出相反的结论(在paper讨论中,并无特别robust的结论,因为在前沿性的研究中,每篇发表的论文都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假设做分析,因此结论相反则往往是各种idea不断竞争的结果;希望大家不要总是用某一个人的研究来批驳另外一个人的研究,也希望大家讨论时平心静气,不要给我发站内信让我接受你海量阅读得出的无懈可击的结论。)

本文新鲜点:继续深化了中国教育回报的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之前有:

Li and Zhang, 1998; Fleisher and Wang, 2005; Yang, 2005 认为1980s和1990s,教育回报并不高;

但是Zhanget al., 2005发现自2002年以来在城市的高等教育回报上升剧烈;Liuet al., 2010将其归结为制度变革等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大(点评:需求方面的分析)。




(在本帖内续)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