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 _工商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
[摘要] 企业基层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矛盾最难协调的群体。尤其是基层部门,面对的是最普通的职工,也是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触及利益最大的群体。所以,基层管理的好坏,是否高效和稳定,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而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综合素养千差万别的人,这就给基层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将从企业基层管理的计划、人员培训、沟通、激励及思想工作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基层管理的工作。
[关键词] 基层管理、计划、培训、沟通、激励、思想工作

基层管理的工作,是指基层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基层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基层在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合理的基层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经济核算制,以及安全、质量、设备、工具、劳动管理等制度,有助于实现基层的科学管理,消除基层工作中混乱和内耗现象,保证基层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企业基层管理来说,除了运用制度管理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哪些别的内容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可否认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是必要的。但制度化管理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哪我们到底如何来克服这种现象呢?又怎么把好的管理现状延续下去呢?对基层来说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哪就是基层管理的计划、人才培养、沟通、激励和人情(思想工作)的投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际上讲的是计划对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远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只有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才不会被眼前的琐事困扰,才会审时度势,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推而广之,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尤其是企业基层在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和贯穿于企业生命的始终。基层管理的计划,它不但可以保证组织中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是一种需要运用智力和发挥创造力的过程,而基层管理的建设计划是使组织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企业基层管理的计划
基层组织由于在其上层组织的宏观调控下运作,所以,其管理计划是服务于上层组织的长远目标的。同时,基层组织与市场接触最为直接,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它一方面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组织,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为上层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所以基层管理的计划大体上有两种: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
生产计划
基层组织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结合上层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来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并通过管理计划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本组织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达到目标,要在什么期限内达到目标,以及由谁执行,怎样达到目标。这样,就将组织的目标进行了细分,使其具体化,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增强计划的可行性,确保目标的实现。
基层组织的生产计划可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月计划。年度计划,相对而言是一种长期计划,明确该年度内组织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是较为概括的计划;季度计划属于中期计划,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月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明确规定当月各部门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是唯一可将年度付诸实施的计划。
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环环相扣,滚动向前推进,不但可以确保基层目标的实现,而且可及时向上层组织反馈市场信息,便于上层组织对企业长期计划的调整,有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计划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的转移也跟着加速。人力资源计划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首先,人力资源计划便于改变人力分配不合理状态。其次,人力资源计划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人员必须适时“吐故纳新”,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人员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人力资源计划正是着眼于发掘人的潜力,谋求改进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变人力分配上的浪费和低效现象,并且其改善方案不受现有状况的局限,开阔视野。
基层组织的人力资源计划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发掘现有人员潜力,优化人员配置。
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合理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由于基层组织有负责向上级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任务,一旦整个企业或基层组织本身的业务市场扩大,势必要出现人员紧张的状况。为了避免人员紧张或人才断层现象的发生,基层组织必须在向上级组织输送人才的同时,根据生产计划和预计的市场前景,有计划地吸收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用其所长,容其所短,使组织的人员结构更趋合理优化。
《三国志》中有一句名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要干一番事业,没有人才只能是空谈。资金、设备、土地固然重要,但他们都是由人来掌握和控制的,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举足轻重的因素。韩国著名企业家李秉哲说:“企业就是人才,只有培养优秀的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捷径。”
人才培训
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再次,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合适的培训方式
组织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基层管理的沟通
人之相知,贵在沟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误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人际关系方面的诸多冲突,就是由于沟通无效或沟通不畅造成的。沟通作为一种相互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的手段,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如果没有了沟通,我们的生活真的无法想象。
从一个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沟通既是一种人际沟通,也是一种组织沟通,而组织沟通是以人际沟通为基础的。摈弃了人际沟通,组织沟通也就无从谈起,因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活动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始终。但无论是组织沟通还是人际沟通,企业所面对的沟通对象可概括为上行组织、平行组织、下行组织之间的沟通。
基层组织的上行沟通对象是本企业的上层组织和客户(或甲方)。与上层组织的沟通,一方面,通过沟通及时向上层组织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反馈市场信息,确保上层组织信息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可以在沟通中,进一步理解企业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及时调整基层组织的计划和目标,使基层组织的奋斗目标与上层组织保持一致。与客户的沟通可以通过相关的产品会议、电话联络、工程汇报等形式,让客户(或甲方)了解基层组织目前的生产动态、作业准备和技术情况,取得客户的理解、支持和信任,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基层组织的平行沟通对象是与本组织的业务有关的合作组织,他们与基层组织之间有或多或少的业务联系,为了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及大力支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基层组织的下行沟通大多是各执行部门之间、各部门主管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属于人际沟通的范畴。
当今社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员工来源日渐广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基层组织,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素质不高,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差异而造成的人际冲突和以前比较有成倍增长的趋势,良好的人际沟通更显重要。据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约70%的时间是用在与他人的沟通上,这其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单个会谈,剩下的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显然,管理者的大部分工作时间花费了在与他人的沟通上。管理者不仅要充分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影响他人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要善于应付各种冲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实现组织目标。所以,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
在基层组织的内部沟通中,主要是上级和下属,即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由于两者所处地位不同,因而在沟通中会发生许多问题。由于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在沟通中,员工可能会戴着面具与管理者进行交流,不能真实反映情况。另外,由于上级接触的范围较广,知道的事情较多,并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前途,所以,在交流中员工尽量想从与管理者沟通中得到更多或微妙的信息,从字里行间去推测可能的涵义,往往捕风捉影,自以为是。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从而造成“庸人自扰”或自我感觉良好的结果。因此,为了使组织内的沟通顺畅,管理者必须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安排工作、化解冲突,还是作报告、定计划,必须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让下属或员工感到他们得到了尊重,并能从员工那里及时获取反馈回来的信息,使组织的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基层管理的强心剂——激励: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人员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能只发挥出一小部分即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却能发挥出潜力的80-90%。因此,使每一位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激励环境中,是管理工作者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
物质激励
在物质生活尚不算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尤其是那些收入较低的地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仍占主导地位,因而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但在采用物质激励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不同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就十分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则晋升其职务、授予其职称,以及尊重其人格,鼓励其创新,放手让其工作,会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的职工,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其劳动条件,增加其岗位津贴,都是有效的激励手段。
适当拉开物质激励的档次:不拉开激励的档次,搞成平均主义,会失去激励作用,如果差距过大,则会使员工感到不公平,造成一部分人有失落感。在实行物质激励时应尽量使贡献和所受的奖励、工作中的失误或犯的错误与所受的惩罚相匹配,使员工感到公平、公正,才会真正使先进者有动力,后进者有压力,达到物质激励的目的。
尽量增加物质激励中的精神含量:在激励中,不仅要使获奖人在物质上得到实惠,而且在精神上受到鼓励,激起荣誉感、光荣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使激励效果倍增。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很重要的激励手段,它通过满足员工的社交、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
精神激励的方法很多,国内外很多先进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目标激励、形象激励、荣誉激励、兴趣激励、参与激励、感情激励、榜样激励等。这些激励方法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中,应该针对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激励手段,以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励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指,人们总是受到他认为可以得到报酬的激励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知道他们的需求,然后给予尽可能多的报酬就可以了。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原因很多,如:人们对报酬的认同并不一样;对某人重要的报酬,并不一定始终对其具有激励作用,除非他认为他的努力必定会得到报酬,否则,报酬本身未必能激励他等。因此,为了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因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是为了物质利益。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让每一个员工看到,自己提供的劳动越多,得到的物质利益也就越多,坚持这一原则,可以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不正常现象,使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而不被他人所剥夺,从而更加激发生产热情,尽责尽力地去工作和劳动。
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工作环境。
奖励的方式要不断创新。新颖的刺激和变化的刺激比重复的、相同的刺激所产生的激励的力量要大得多,过于频繁或不及时的奖励,同样得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受到抵触。
对员工的奖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其家属分享荣誉。这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和员工家属的支持,使员工们忘我劳动,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地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综合运用,不但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还有助于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顺畅,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基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工作
人的行为无不受思想意识制约和支配,影响行为的关键一环是影响其思想,这就要求将思想工作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始终。
进行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提高人们的觉悟、加强组织纪律性,努力学习精通本职业务、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与同事门的关系,使组织内部加强团结,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在于使组织内的成员看到,自己的利益是可以和组织的利益取得一致的,而在两者利益不一致时,则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能以组织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顾全整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其他的激励方式结合起来,贯穿于沟通工作的始终,更重要的是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兼顾个人需要,使人们认清目标,坚定信心。
在基层组织中,思想工作的内容,大体上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及时了解员工的需要;
恰当地满足其合理的需要;
纠正其不合理的需要;
引导员工不断提高需要的层次,树立高尚的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
特别是在实施奖励和惩罚的关键时刻,员工的思想起伏很大,思想斗争激烈,这正是开展思想工作、转变其观念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时机,不仅难于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也往往会造成许多新的思想问题,甚至由于处理不好挫折心理、挫折行为而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

结束语
企业组织的发展,靠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基层管理工作,靠的是计划性、人才培养、团队凝聚力。基层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组织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管理,就是要激活细胞,增强细胞的生命力,一切从基础工作做起。基层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整体的、全面的利益关系。
基层管理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和由性格千差万别的个体组成的人群,这就给基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仅仅从以上所谈到的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基层管理还需要做许多具体、细致的工作。
在基层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必须根据外部企业、市场及社会变化,结合组织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和管理技巧,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